疫苗戰爭

新冠肺炎全球爆發,原應是衛生醫學的事情,卻演化成強國間的角力,各國在防疫及經濟上展現出不同處理手法,無可否認,中國在上半場可以說大獲全勝;但未來下一站爭逐中,就要看疫苗的研發,誰能搶先一步,誰就可以掌握話語權。 在疫情出現初期,歐美各地掉以輕心,即使目睹中國境況,仍然慢條斯理,大有干我何事之態。豈料疫情進一步蔓延,整個歐美地區大規模爆發,情況簡直陷入失控。 不論美國總統特朗普怎樣厚顏,硬說美政府處理疫情如何高效英明,事實數字已說明一切。截至八月底止,美國確診人數601萬,死亡人數18.3萬,兩個數據也是全球之冠;反觀中國,確診人數約八萬五千,死亡只有4634人,毫無懸念,中國在防疫上贏了漂亮一仗。 經濟如是,中國果斷地暫時中止社會及經濟活動,不惜封關封城;雖然短期內經濟出現下滑,但因為防疫徹底,很快將疫情壓下來,再慢慢重啟經濟,結果成為全球第一個國家得以復蘇。第二季經濟增長雖然只有3.2%,但相對歐美的大幅下滑,中國又完勝一局。 不過,比賽還未終結,全球也認同疫情將長期存在,要徹底根治,就要有疫苗應對,各國的競逐走到疫苗之爭,真正的較量還在下半場。 雖然俄羅斯忽然出來大叫自家研發的疫苗可投入使用,但全球多抱懷疑,始終仍未完成第三期測試,世衛也表示保留。事實上,這個疫苗研發的戰場,目前基本是三強鼎立,美、英及中均在競逐誰先成功研發疫苗。英國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聯手研發的AZD1222,美國Moderna的mRNA-1273,輝瑞與BioNTech的COVID-19mRNA,中國的康希諾及國藥旗下武漢研究所,在疫苗研發上均進展得如火如荼。 可以說,整場疫苗大戰的較量,關鍵在於鬥資本,鬥技術,及鬥時間,各家研發的機構或藥企,公司市值動輒上千億,技術更無容置疑,全是世界頂級藥廠,有無數的專家,亦具備先進的研發儀器,更熟知每一個研發及測試的細節及程序,可以說旗鼓相當。 最重要是時間,目前幾大藥企業已踏入或準備開展第三期臨床測試,大家也明白,到最後誰能跑出,暫時仍未知鹿死誰手,但可以肯定:「得疫苗,得天下」。

01/09/2020
9790

《酒店業場所業務法》增加條文

要求場所特定情況下與政府合作

立法會第二常設委員會昨(31)日繼續審議《酒店業場所業務法》法案,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出席會議。委員會主席陳澤武會後向傳媒報告會議內容表示,因應新冠疫情等情況,新文本增加一項與政府合作條文,即場所運作應遵從政府指導方針並全力提供政府在公共衛生、緊急事態或自然災害的情況下要求的協助。 陳澤武指條文較為廣泛,如疫情期間酒店配合防疫需要、颱風期間安置工職員等都要配合政府提供協助。委員會對條文中「政府指導方針」提出疑問,是否按照行政長官批示、特區《公報》為準,他希望條文能更為清晰,政府代表亦表示會完善條文。 場所可拒絕影響運作人士進入 陳澤武續稱,文本列明場所屬自由進出地點,不允許作出有限制進入場所的歧視,但場所可拒絕影響其正常運作的人進入或逗留場所內,如吸食毒品、持危險品等。他進一步引述政府代表解釋,場所亦可有訂立相關規則適當公布,如在網頁或門口等地方列明像進入星級餐廳的衣著要求、酒吧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等,不過就不能只招待男士或女士。 業主死亡牌照不能轉換 至於牌照轉換,一般「頂手」的情況,只要作出通知,新准照會附註轉換持牌人;若自然人或相應業主因消失、解散或死亡等情況則不能一般轉換,新的承繼人需重新申請新准照。陳澤武指,第二種情況有複雜性,除承繼情況之餘,員工是否要解散,條文亦無寫明牌照是否從頭申請,委員會建議若能證明繼承可否直接轉換准照,政府代表亦表示會考慮。 陳澤武希望今日能夠細則性審議完第二工作文本,待政府與顧問團開技術會議後,收到新的法律文本。

01/09/2020
11602

澳門工商聯孕育新目標新希望

助中小微企走出澳門走進大灣區

澳門工商聯會成立已11周年。新的一年,孕育新目標和希望,來自本澳各行各業會員近500位,涵蓋20多個行業,上周五(8月28日)午假JW萬豪酒店舉行簡單而隆重酒會,慶祝成立11周年會慶,超過100位領導及會員出席。 會長何敬麟在致辭時表示,2020年對本澳來說是不平凡一年,充滿著前所未有挑戰,整體經濟低迷,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全球大流行對本澳民生和經濟造成的影響,特區政府關注本澳中小微企發展,採取了一系列推動經濟發展和改善就業舉措,推出一系列針對中小微企的經濟援助措施。由此可見,中小微企是本澳經濟的微觀主體,對促進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國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逐步深化,相信定可為本澳中小微企尋找新機遇新發展提供條件和空間,期望日後透過舉辦更多不同的系列活動,協助本澳中小微企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優勢,把握發展機遇,走出澳門,走進大灣區,更加主動地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整合資源助力大灣區建設。理事長吳華威在致辭時表示,2009年澳門工商聯會成立,經歷11個年頭的實踐和探索,目前已成為本澳工商業界聯絡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本澳中小微企走出澳門,尋找新商機的重要對外窗口。今年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1周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入推進的重要時刻,澳門工商聯會將繼續團結更多本澳工商業界人仕和中小微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機遇,更加有效地加強本澳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企業家及青年創業者的交流。

01/09/2020
10670

有片!又到「盂蘭節」

路上祭品遍地開花 點算好?

今(1)日農曆七月十四是一年一度「盂蘭節」,不少市民按傳統習俗進行燒街衣及祭祀儀式,連日來都有不少市民在自家門口街上「燒街衣」,地上放滿祭品及香燭,空氣中瀰漫著濃濃香燭煙味,不少市民在祭祀後,並沒有自行收拾祭品,令到街頭一遍狼藉,祭品沾滿行人道,事後更要市政署人員「執手尾」。市政署提醒市民,觸犯《公共地方總規章》相關規定,可被罰款600元。 盂蘭節又名「鬼節」,正日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子時開始,即七月十四晚上11時至十五凌晨1時,因此不少人將七月十四視為正日。一般「燒街衣」日期為農曆七月初一至十四日,今年為8月19日至9月1日。本報記者連日於晚上走訪本澳各街道,發現基本每條街道均有不少「燒街衣」祭品鋪滿行人道,而台山牌坊附近更有「燒街衣」熱門地點,不少市民帶齊祭品進行儀式,惟儀式完結後有些市民直接離開,任由香燭繼續焚燒放置不管,亦有市民待香燭燒完或直接用水淋熄離開,但不會收拾祭品,引致祭品鋪滿行人道。 市民依賴會有人清理 完成「燒街衣」的市民勞先生表示,即使儀式結束後,也不會收拾祭品,直言凌晨時分便會有人清理祭品,明日早上就會很乾淨,不用擔心,「有啲人唔得閒,係咁咦,誠心拜一拜就算數」,但求心安理得。也有市民表示,通常「燒街衣」祭品都「唔執」,大家都不會收拾,因為都不要了,晚點就有人前來清潔街道。 有市民表示,待整個「燒街衣」儀式完結後便會收拾祭品放置垃圾桶,「搞掂就會執番自己嗰份(祭品)」,沒有甚麼需要避忌事項,又認為安全第一,必須看緊火種,避免引起火災。 不收拾祭品可被罰600元滿地祭品誘發不少環境衛生問題,市政署早前已呼籲市民在「盂蘭節」祭祀應注意安全及保持環境清潔,必須使用化寶桶,避免於路中心、大廈出入口或車輛停泊處焚燒冥鏹,祭祀完畢後須清理物品及待火種熄滅後才離開,以免引起火災及產生環境衛生問題,市政署會加派稽查員進行巡查工作,若市民觸犯《公共地方總規章》相關規定,可被罰款600元,市民在保留傳統習俗的同時,亦可考慮更環保、節約的祭祀模式,如減少祭品及冥鏹數量,以減少祭祀過程產生的煙氣,盡量減低對附近居民及行人的影響,共同為保護環境出一分力。 清理祭品有辦法 完成「燒街衣」後,祭品是否可以收拾?澳門玄學大師司徒法正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按照傳統做法,通常儀式完結後拜祭者均不會將祭品拿走,直接留在街上,「拜完就放喺度,唔會執」,祭品不能直接扔掉或掃走。 惟不收拾祭品屬違法,又有何解決辦法?司徒師傳指出,基於現時法例規定,提議拜祭者可以於儀式完結後,用一個紅色袋子,如紅色膠袋將祭品放置其中,包好後再放入垃圾桶即可,市民既不違法也可解決祭品問題。

01/09/2020
2229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