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謀劃 廣泛宣傳

讓各界把握大灣區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 9+2 」11 個地方中,澳門人地雖少,產業較單一,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落實,澳門經濟局面有望在大灣區發展中換上新裝,澳門是最早回應及開展研究的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被列為國家戰略後,特區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去年7月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及《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畫 》,制定初步計劃,圍繞兩大角色、三個定位、八項重點開展工作,並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澳門透過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深化大灣區在經貿、社會民生福利、文化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保、檢驗檢疫等多領域合作,促進大灣區融合發展,有利於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社會民生福祉的改善,讓澳門居民可實實在在有獲得感。澳門按照「 國家所需,澳門所長 」的理念,參與大灣區建設,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提升澳門在內地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把握大灣區帶來的發展機遇,搭上祖國發展的快車。 特區政府今年以來依託國家級民間智庫和本澳學術研究力量,開展研究和務實探索,廣泛地收集分析社會各界對大灣區意見建議。政府各部門深入開展研究,組建跨領域專業團隊,陸續前往大灣區內有關城市開展深度調研,力求更精準地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澳門作用,澳門將主動謀劃研究、廣泛宣傳,切實讓社會各界有效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

17/12/2019
14923

90後創業者分享

獲取天使投資的經驗

澳門不僅「 天使 」難求,且企業家多屬傳統行業出身,少拓展新市場,所以基本不容易被天使投資青睞。但有本地創業者另闢途徑,成功獲得天使基金支持。 後的澳門創業者黃茵,以過來人的身份,向我們分享當初尋求資金碰到的問題,以及最後如何機緣巧合下,打動天使投資者的芳心。 要獲得天使投資人的青睞絕非易事,黃茵創立的「創億健康科技」,是專注大數據分析、醫療醫藥平台的開發及運營。黃茵受訪時稱,天使投資人每日可能收到成百上千的合作電郵: 「他不可能都看完,更不可能都投資。」但若打著澳門的青孵項目旗號走出去,「投資者點都會看,有什麼問題可以改善的,他都會講一講。」一切從比賽開始在孵化中心的指導下,黃茵去年開始帶著其團隊積極赴外參賽,冀望通過比賽增加機會展現項目優勢,讓更多的投資者看見。 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去年作為澳門代表赴深圳前海參賽期間表現亮眼,獲得賽事協辦單位——香港青年創業教育基金看好,從而獲得該基金的天使投資。 問及其項目如何從上百的對手中脫穎而出?黃茵分析,他們公司的項目在真正意義上應用大數據去幫助使用者,因其科技含量高,對比有固定盈利模式的傳統創業項目,例如餐飲項目,更有爆發性,增長性亦更強,極合天使基金的要求。 同時她認為,通過積極參與創業比賽,可以看到自己的產品與其他同類產品相比,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如何,欠缺什麼優勢,從而加以改進。 黃茵的經驗可見,本地創業者若想圓夢高飛,切忌畫地為牢,自困於澳門市場難有發展,借澳門的平台優勢走出去,才能在創業浪潮中贏取未來。

16/12/2019
4011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