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發展障礙兒童

譚俊榮稱將加強支援

有罹患「天使綜合症」兒童的家長公開表示,面臨生活及經濟壓力大,希望政府盡快推行「照顧者津貼」,讓小朋友得到更多治療。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昨(11)日發出新聞稿回應稱,政府一向十分重視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未來會加大資源,為兒童提供更快捷更優質的評估、治療服務。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表示,一些由遺傳基因缺陷引發的罕見病症,目前醫療技術難以治癒;特區政府除了積極提供和安排治療外,將加大資源支援患者及家屬。當局十分重視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近年整合衛生、教青、社工領域資源,相繼設立兒童綜合評估中心及兒童康復治療中心,針對個案,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支援,努力為發展障礙兒童提供更快捷、更優質的評估、治療和康復服務。另外,轄下相關部門亦會為有需要的兒童及家長提供幫助。 譚俊榮強調,家長每日每夜都陪伴在兒童身邊,是兒童最可靠的守護者。因此,除了持續提供為兒童進行的直接治療外,特區政府將積極推行以家庭為中心的作息本位、早期介入服務,發展「治療師-家長-兒童」模式的間接治療,並讓家長在附近社區中心獲得便捷的支援,令兒童得到全方位的治療和訓練。 譚俊榮又呼籲社會各界,灌注更多的同理心、同情心,建立社區關愛網絡,幫助有需要的人士,促進社會共融。特區政府將一如既往地與家長、病患家屬同行,尋找方法、解決困難,共同呵護兒童的成長,保障市民的健康。

12/01/2018
25958

一常會續審《社屋法》

申請年齡未達共識

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會昨(11)日繼續分析及討論《社會房屋法律制度》法案,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及房屋局局長山禮度列席會議。會議集中討論禁止23歲以下人士申請,條文建議「社屋申請必須由家團中一名年滿23歲、在本澳居留超過七年及持有永久居民身份證的家團成員提出」。該條文早前在坊間就頗受爭議,政府與委員會昨日展開兩個半小時激烈討論,仍未能達成共識。但雙方決定將會先討論後續條文,就此留待最後再作討論。 一常會主席何潤生會後稱,會議中有議員認為18歲已為成年人,享受諸多權利。條文中「一刀切」劃線,將對18至22歲的居民不公平及不合理。對比鄰近國家及地區甚至是葡萄牙,皆以18歲作為申請社屋的年齡。他引述政府解釋稱,之所以將年齡調整至23歲以上,是不希望鼓勵在讀學生獨立申請,希望合理運用資源,杜絕出現資源濫用。以往符合社屋申請資格人士,在未獲房屋供應情況下,可每月獲發政府住房津貼,如果申請範圍加大,恐公帑支出俱增加。若是18 至22 歲的居民有社屋需要,可通過第九條「例外」中予以補充。 議員建議清晰定義「居留七年」對於法案文本建議「申請必須由家團中一名年滿23歲且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居留至少七年並持有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家團成員提出」,委員會建議刪除「持有永久居民身份證的家團成員」部分,避免不必要的贅述,政府表示持開放態度。還有議員認為需清晰針對申請者必須在本澳居留超過七年的定義,究竟是常住滿七年、連續居住滿七年、還是申請前已住滿七年,政府表示將會研究,並在本月16 日進行的下次會議中予以說明。

12/01/2018
23281

港珠澳大橋馬拉松3月開跑

本澳資深跑手料報名踴躍

港珠澳大橋馬拉松3月18日星期日開跑消息,引起港珠澳三地跑手關注,本澳資深馬拉松跑手陸偉堅昨(11)日受訪表示,料報名情況踴躍,屆時有可能會用抽籤方式決定參賽跑手,同時對3月開跑天氣表示擔憂,因為天氣較為潮濕,又可能會有雷暴,進行賽事會有潛在的危險性。 內地媒體前(10)日報道,港珠澳大橋馬拉松賽將於今年3月18日星期日舉行,參加者必須有半年內全馬530(即以配速五分30秒/每公里)完賽證書方可報名。報名時間本月15 日至29 日,屆時可登入http://p1015.event. zhongsai360.com/ 報名。由於此次賽事線路由港珠澳大橋主橋高架橋出發,跑至主橋西人工島折返,所以報名此次賽事不需要辦理通行證。 港珠澳大橋馬拉松賽事分為兩組,包括42.19公里的全程馬拉松和五公里的迷你跑,比賽路線是由港珠澳大橋主橋高架橋出發,跑至主橋西人工島折返,限時四小時完賽。參與人數「全馬」為8,000人,限20歲以上,「迷你馬」2,000人,限16歲以上。報名費用馬拉松300元人民幣/ 人,迷你馬拉松200 元人民幣/ 人。 獎金總額為122萬人民幣,獎勵全馬男、女首八名選手,第一至第三名參賽選手分別頒發獎盃一座,獎牌一枚。本次賽事還設有特別獎勵,馬拉松男子跑進2:09:30以內,馬拉松女子跑進2:26:00以內,則另獎勵成績5,000元人民幣。迷你馬拉松不設獎金獎品。

12/01/2018
38187

一場涉及人命、政策、制度的博弈

巴士收費調整方案日前再引起立法會全體議員一致反對,認為政府與三間巴士公司協議的加價方案沒有向公眾詳細講解,事前亦沒有諮詢公眾,更重要是加價理據不足,就連建制派多名議員,也不敢苟同政府的做法。就在這個令政府進退失據的關口,前日發生的巴士奪命車禍,令這場博弈出現極大變數,倘若政府一意孤行加價,又如何說服公眾,在此風頭火勢下,巴士服務質素會得到保證? 如此高難度博弈,就看政府的危機及公關手段了。 是次巴士收費加價方案,至少有四大爭議地方,一是不公開,二是理據不足,三是對長者及殘疾人士分時段收費,四是政府補貼方案不合時宜。 方案不公開,已是一場公關災難,因為巴士服務是公共事業,加價有必要經立法會通過,「先斬後奏」的做法,無疑得不到公眾認同。理據不足,是因為司長老是拿十年未加過價為最大理由。 十年的確是頗長日子,但有論者指,不用「澳門通」的乘客,3.2元加至6.6元,倍數百分百有多,若按每年4%通脹計算,十年前開始加價,到今年不過是4.7元,亦遠低於6.6元,所以就算拿數據反駁,亦說不過去。至於對長者及殘疾人士分時段收費,更是動了眾怒。雖知這兩類人士是弱勢社群,規定他們繁忙時段出門要按程收費,變相不鼓勵他們不要出門,其實在繁忙時段,誰又願意在處處塞車的澳門街出門湊熱鬧,當然是有事才出門。 至於補貼方案就更惹人爭議,誰知按目前補貼方案,每間巴士公司每月拿政府1.1億元補助,但當中六成支出是員工薪酬(約3,600萬元),簡單計算,豈不是十成支出都不用7,200萬元?那麼剩下來的3,800萬元,不就是白花花的利潤!盈利那麼多,還要加價嗎? 就在這個「公關炸彈」還未拆除之際,前日卻發生震動全城的巴士奪命車禍,不管涉案司機是「追更」趕時數、踩錯油門、看手機肇禍、還是其他不為人知的原因,總之在這敏感時段,鬧出這麼嚴重的車禍,旗下車長是這種質素,而車禍不涉及機件故障,明顯是窄路高速導致的人為疏忽,試問巴士公司哪還有理直氣壯的加價理據? 另外,車禍還引發巴士公司暫停兼職車長制度,雖然車禍原因未必和這制度有必然關係,但巴士公司此舉無疑令其他兼職車長生計大受影響,這又是另一「公關炸彈」,際此多事之秋,交通局如何擺平這麼多燙手山芋,就要考驗政府的公關及危機處理手段。

12/01/2018
13729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