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表態是否參選明年台灣大選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上周正式成立「台灣民眾黨」(民眾黨),柯文哲在創黨大會上表示,要集結眾人的力量來改變台灣,讓台灣人在藍綠以外,有別的選擇機會。先不論柯文哲本人是否會參選「總統」,以民眾黨的定位來看,似乎與過去台灣出現的第三勢力政黨沒有太大的區別。 民眾黨的定位是一個柔性政黨,不收黨費,允許雙重黨籍,強調專業治理與務實,沒有特定的路線,這與柯文哲本人的定位非常接近。醫生出身的柯文哲競選台北市長時強調清廉與效率,主要口號就是擺脫藍綠意識型態,形成「白色力量」。柯文哲的出現,吸納了大批藍綠陣營的邊緣人士,選舉時也囊括了多數中間選民的選票。在統獨議題上,柯文哲選擇第三個答案,強調中心思想是守護台灣整體利益,維護人民最大福祉。言外之意是現在該如何就如何,以後會如何就暫時不知道。 過往台灣政壇出現的第三勢力並不少見,有國民黨分裂出的新黨與親民黨,以及民進黨分裂出的獨派政黨,近年則有綠黨、社民黨與「時代力量」,前者出現的原因不外乎理念不合或選舉考量,本身的路線與藍綠兩黨差別不大; 近年的第三勢力政黨則有不同的主張,有的支持環保,有的主張社會福利,有的則像民眾黨一樣兼容並蓄。但是無論是綠黨或社民黨,無法取得議席的政黨終究會被大黨收編,即使是「立法院」第三大黨「時代力量」,最後還是因為是否支持蔡英文的問題而面臨分裂。 柯文哲的民眾黨能不能有不同的命運?首先,如果真有第三條路線的可能,民眾黨不必當一個「柔性政黨」,允許雙重黨籍這件事其實是新鋪開業的酬賓活動,吸引藍綠陣營無望提名的政客帶槍投靠,即使民眾黨允許雙重黨籍,別的政黨並沒有允許。歷史上上一次允許雙重黨籍,是1920 年代孫中山推動的「聯俄容共」,當時這是受形勢所迫不得已的做法。 如同台灣所有出現過的第三勢力政黨,所謂第三路線本身就是一條投機的路線,因為經濟離不開政治,政治離不開經濟,在更重要的問題沒有共識以前,很難開展有意義的政策討論。而每一個政黨,都需要一個終極目標當作使命,沒有使命的政黨生命周期難有保證。在選舉前不到半年組黨,這無疑又是柯文哲另一次投機的操作。藉由政治明星的光環,民眾黨有望在明年選舉後成為「立法院」第三大黨,但柯文哲組黨後網絡支持度大幅滑落,也在某些程度上反映台灣民眾對他的失望,所謂的「白色力量」,還能純潔多久呢?
教青局一直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透過舉辦培訓、交流活動及支持學生參與國際創科比賽等,積極提升學生的幸福感、批判思維、國際視野,培養正確價值觀,加強學生邏輯推理分析能力,培養學生溝通、協作和創造力,提升個人競爭力。而澳門代表隊近期亦在各項國際賽事上頻頻傳來好消息。
為推動澳門科普教育發展,提升學生數學科水平,促進澳門學生與外地學生交流,教青局組織澳門學界代表隊於7月14日至23日前往英國巴斯參加第60 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代表隊勇奪佳績。 其中, 來自培道中學的廖汶鋒、濠江中學的李俊傑,兩人是第二年參賽,均在今次比賽中奪得佳績。他們受訪表示,成績對比去年有所進步,兩人通過今次比賽在英國見識到當地大學的環境,擴闊視野, 亦認識到新的朋友。李俊傑又笑言,在比賽中見識到的部分對手,很有可能是日後數學屆的「未來之星」。
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質,激發潛能發展,教育暨青年局組織澳門學界代表隊於7月19日至22日前往泰國曼谷,參加2019機械奧運國際賽,澳門代表隊獲得賽事14個獎項,包括六個冠軍、三個亞軍以及五個季軍,成績優秀。 其中來自粵華中學高二年級的張健慶、黃儉豐,以及高一年級的陳家鏵在賽事中一路「過關斬將」,奪得「機械人足球」冠軍。 三人首次代表本澳「出征」就奪得佳績,事前準備和練習過程均相當重要。他們表示,為比賽花了半年時間做準備,在練習過程中隊員已不斷持續維修和改進機械人,相信因此在維修經驗方面比其他隊伍優勝。
澳門在城市化下高速發展,過去小漁村慢慢變成繁華的賭城,惟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亦逐漸疏遠,昔日濃厚的人情味慢慢亦被掩蓋。有見及此,由一班本澳青年組成的「澳門人·情味了」團隊,發起名為「澳門人.情味了—共聚一堂」活動,邀請社區不同階層人士參與聚餐,藉此連結從前左鄰右里彼此互助、相互扶持的精神,喚起被屏蔽的人情味,並將之再次傳揚於社會。 是次「共聚一堂」活動的主題為「重視」,昨(11)日下午3時至晚上7時30分於理工學院明德樓舉行,80名來自不同社服機構的弱勢人士應邀到場參加,與現場義工互動遊戲、分享交流,並一同共進晚餐,令弱勢人士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和被社會大眾重視。 主辦方表示,過往四年已多次挑戰過百人的社區聚餐活動,希望能夠集結更多澳門「有心人」去推動人情味系列活動。主辦方又稱,不經不覺「人情味」活動已經第五年了,希望「澳門人·情味了」活動為社會構建一個平台,把逐漸疏離的人群連結起來,回復到以往毋須計較、不分彼此的澳門情懷,喚醒彼此心底裡為人着想的善意和人情味。
第四年「青年創業創新培育計劃」昨(11)日上午舉行結業禮,為完成初階及進階課程的學員頒發結業證書。本年度課程超過200人報名參與,共有129人完成課程。合辦機構教青局副局長龔志明及經濟局副局長劉偉明昨日有出席活動為畢業學員頒發證書。 計劃籌委會副主任李藹倫致辭表示,「青年創業創新培育計劃」今年度報名人次創新高,祝願畢業學員能將課程所獲學以致用。她指,今年度培訓課程加強了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系國家間橋樑的相關資訊,有助配合澳門及社會發展趨勢。 學員指課程讓創業更具目標有學員在畢業禮上致辭,表示課程所學令其一改以往營商思維,創業路上更具目標。亦有學員表示,本地創業成本較高,風險較大,希望政府可投放更多資源幫助年輕人發展事業,同時亦認為創業者可將眼光放往大陸,有更大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