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務局計劃在美副將大馬路設置時限性巴士專道,消息一出坊間有不少反對意見。日前交通局官網新增「巴士專道」欄目,詳細解釋未來專道的運作與效益。然而,網頁的解釋不能解除市民疑慮,除了憂慮車輛爭道問題,以及可能使路面愈來愈塞以外,美副將大馬路周邊的商鋪更擔心專道實施後會影響生意。當地商戶已經開始串聯,計劃簽名聯署向議員反映,期望能讓當局「收回成命」。
美副將大馬路將實行巴士專道,措施一公開即引起社會極大迴響,大多數意見都反對實行專道。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昨(4)日接受本報訪問時稱不反對設巴士專道,但政府應該拿出更多數據去支持措施,亦認為現時的問題並非巴士專道能解決。 林宇滔指出,大部分返工放工的市民,在乘搭巴士時都是「點對點」,由北區坐車到南區、中區,建議政府更應該考慮設立「點對點」的特許巴士線,再配合巴士專道分流市民,這方案更有利疏導市民返工放工,他反問政府「喺颱風天都有特許巴士接載市民,點解平日無呢?」再者,現時美副將大馬路巴士專道規劃公開已經有很多爭議,他指政府應該公開所有科學數據,電腦模擬的資料,他直言「局長(林衍新)經常話要科學施政,但又唔公開科學數據」。 另外,當局早前在高地烏街一帶大減電單車位已引起不少市民反對,如今巴士專道亦大減車位,林宇滔認為交局公關手法出現問題,大多時候都是「做咗先講」,而且認為設巴士專道要大減車位,當局要在附近增設更多泊車位讓市民泊車。 辜文達:應先行先試 不排除撤回對於巴士專道,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辜文達認為巴士專道是可行方案,這是配合政府「公交優先」的政策,實施後將縮減巴士行車時間30%,但他同時指出,現時市民最擔憂的問題,是巴士專道分開五段,其中兩個轉上俾利喇街及鮑思高球場的路口,就最為複雜,建議政府現時「先行先試」,適時改善措施,必要時更要撤回方案。 辜文達亦指出,現時美副將大馬路最塞車的位置是轉入士多鳥拜斯大馬路的位置,巴士要從最左的巴士站一下子切三條行車線轉入士多鳥拜斯大馬路,過程相當危險及複 雜,而設立巴士專道亦不會解決這個問題,他建議政府在設立巴士專道同時,一併解決巴士切線問題。
日前熱帶風暴「韋帕」吹襲期間本澳懸掛今年首個八號風球,雖然今次引發意外情況較輕微,但「全城無車、被困孤島」卻成為社會關注問題。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4)日討論颱風應對事宜,有出席嘉賓認為今次有大批旅行滯留各口岸,是由於政府評估不足以及資訊傳播緩慢所致,呼籲當局正視問題。
「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設計連建造工程 -預先評定資格之限制招標」進行第二階段公開開標,七間獲邀的競投者全部遞交標書,全部標書被接納。工程造價介乎澳門幣52億7,000萬元至澳門幣67億8,900萬元,工期由1,098工作天至1,230工作天。 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於去年12月5日進行招標,採用預先評定資格之限制招標方式;首階段甄審資格評定已於今年5月完成,甄選出七位具資格的競投者進行第二階段的提交投標書工作,預計評審及判給將於今年第四季完成。 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起自澳門新城填海A區東側,與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連接,跨海至氹仔新城填海E1區,大橋主線全長約3.1公里,跨海段長約2.9公里,大橋主線設計數為雙向八車道,中間兩車道為電單車專用道,主線範圍內設置風障,實現與陸地一致的行駛環境。 而為配合大橋的落成啟用,建設發展辦公室表示已就大橋位於A區及E區的起止點周邊路網進行設計工作,預計有關設計工作於今年內完成。
土地工務運輸局日前公示最新一批十份規劃條件圖草案,於上月31日至本月14日收集公眾意見。其中一份草案為現時利澳酒店所在的新口岸填海區9C及9D地段,面積為3,142平方米,規劃用途由現時的「酒店」改為「非工業」、樓宇最大許可高度為海拔90米,與現時的限高一致。 另一份規劃條件圖草案涉及鄰近西坑街一幅面積為6,019平方米的私有土地,規劃用途為「非工業」、樓宇最大許可高度為20.5米。據悉,該土地此前曾有足球場等運動場地,現時則為停車場。 此外,公示的草案還包括新城填海A區及E2區的兩個地段,其中A區一副面積4,182平方米的國有土地計劃興建社會服務大樓,樓宇最大許可高度為50米;E2區一幅面積1,504平方米的國有土地就計劃興建壓縮天然氣加注站。
特區政府將從超額財政儲備中撥出 600 億元成立澳門投資發展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有學者建議可參考新加坡主權基金GIC 及淡馬錫的運作模式,同時也提出特區政府設投資基金是朝資產多元配置的原則操作,投資回報以高於通脹為目標。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年4月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回應議員葉兆佳有關澳門投資發展基金的組成情況時指出,特區政府今年設立澳門投資發展基金,以期提升財政儲備的收益,並計劃投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涉及本澳的合作項目。 崔世安表示,澳門特區得到國家大力支持,可以全力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建設,令本澳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在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方面,特區政府經政策分析後,澳門會具體參與的項目涉及49項,當中需要本澳有不同程度的投入和合作。特區政府具備能力成立澳門投資發展基金,有利於提升財政儲備收益,讓財儲多一個發揮作用的渠道。 澳門投資發展基金屬公共行政架構以外獨立公有的公司實體,以市場化和商業化模式運作,但有別於現時粵澳合作發展基金具有保本、保息及可退場等優厚條件,投資發展基金相對要承擔市場風險,希望透過設立基金投入大灣區合作項目,可以促進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並向澳人提供更多元的就業機會,令澳門更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一連四日的「2019武林群英會」於昨(4)晚完美結束,大批市民出席昨晚的閉幕匯演,欣賞精彩的武術演出。體育局局長潘永權認為,活動一年比一年受市民歡迎,透過活動讓更多居民和旅客知道澳門是武術交流平台,達到活動舉辦的預期效果。不過,他指今年活動受天氣影響,活動參與人數比去年稍減。
多虧了美國總統特朗普這樣的狂人,如今的世界變得更加危險。特朗普先是在推特上無預警宣布對中國輸美價值3,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其後又在8月2日正式退出《中程導彈條約》(下稱《中導條約》),美國防長埃斯珀更毫不掩飾地直言想在亞洲部署中程導彈。如果我們把這個過程翻譯一下,可以解釋為美國向所有人尋釁滋事,然後在每個人手裡都塞了一把槍。 1987年簽署的《中導條約》規定美國與前蘇聯需要銷毀各自擁有的中程導彈,即射程為500至5,500公里的中短程導彈及其發射裝置都須要銷毀,同時禁止雙方生產與研發相關武器。對於特朗普來說,這條約無疑是對美國不公平,因為其他國家都不需要遵守,為甚麼美國要遵守?何況根據他的情報,俄羅斯從來沒有放棄中短程導彈的研發。 這對於限制軍備競賽及核裁軍的努力顯然是致命的打擊,畢竟裁軍是一種道德努力,而不是公不公平的問題。事實上,特朗普退出《中導條約》 還有更自私的理由。有媒體報道,特朗普早在去年10月宣布將會退出《中導條約》後的三個月裡,就已簽訂了價值超過十億美元的新導彈合同,包括雷神公司、洛克希德馬丁、波音等全都獲益。你很難說這是特朗普「拼經濟」的「傑出一手」,還是這些軍火公司實際上掌控了美國政府的部分決策。 儘管世界各國都譴責特朗普的做法,但骯髒的是,全球導彈與核武器的市場高達數千億美元,枱面下的各種合同更是不計其數,這些合同與各國之間的聯繫說明了國際領袖的表態可以與真實作為背道而馳。特朗普說的沒錯,如果每個人的手都是髒的,為甚麼唯獨指責美國? 特朗普上任兩年多以來,已打造了一個更加瘋狂的世界,製造了更少的限制以及更多的對立。值得關注的是,在中美關係愈趨緊張的此刻,美軍解除封印後的中導之箭將瞄準何方?從埃斯珀的發言來看,或許在明年台灣「總統」選舉之前,美軍的中程導彈已經部署在亞洲。 樂觀來看,每個協議的結束,都是一個新協議的開始,特朗普的任期剩下一年多,他是否連任決定了世界局勢的走向,假如民主黨成功逆襲,世界還是有機會締造一個規模更大、參與國家更多的限制導彈協議。但問題來了,世界各國真的願意參加嗎?
武林群英會武術龍獅巡遊活動昨(4)日下午舉行,350 名表演者從議事亭前地出發,途經玫瑰堂、仁慈堂婆仔屋等本澳著名景點,前往大三巴牌坊進行大合照。除了武術和龍獅團隊的參與外,亦加入不同類型的表演者參與,配以豐富武術元素的服飾、舞蹈及音樂,沿途吸引大批觀眾夾道欣賞,場面非常熱鬧。 表演蔡李佛拳的倫師傅表示,為了武林群英會演出,他與一班學生灑盡汗水準備了幾個月,全因認為很難得有如此大型的活動可與其他武術門派交流,亦希望政府日後能繼續舉辦同類型活動。 趁假日來澳門玩的內地旅客黃女士稱,自己最喜歡看舞龍表演,舞龍經過時抓緊機會與兩位兒子拍照留念,留下美好回憶。 一連四日舉行的「2019武林群英會」活動以武術三大項目(龍獅、套路、散打)為主題,結合體育、旅遊和文化的協同效應,加大力度打造本澳體育旅遊品牌盛事活動,透過不同形式的武術活動,讓居民、遊客能參與其中,從中加深對武術運動的認識,同時,提供一個多元化的交流平台予武術運動愛好者互相學習、切磋並分享習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