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見憂山體不納緩衝區影響景觀

《荔枝碗不動產評定》第二場公開諮詢

文化局昨(11)日舉行第二場《荔枝碗船廠片區不動產評定》公開諮詢,約35名市民以個人及團體身份出席。繼上一場的公開諮詢,仍有多位市民及團體認為現時諮詢文本中的臨時緩衝區範圍應該擴大,亦有意見關注到造船工藝的承傳問題。 會上,多名市民認為臨時緩衝區應涵括山體及船廠對出的整片濕地,前者對保護船廠整體親山親水的景觀有關鍵的作用,擔心若不納入會影響整體景觀,而後者則具豐富的生態價值。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表示,現時荔枝碗作為具工業遺產價值的場所作文物評定,臨時緩衝區的設劃理據是空間上與造船業的關係,因此暫時只納入與造船業有直接關係的範圍。 文化遺產廳代廳長黃一翔補充,根據《文遺法》規定,臨時緩衝區需體現功能邏輯上的必要性,而當局認為山體未有臨時保護的必要性,但會呼籲將日後的緩衝區伸延至山體。至於對出的濕地,梁惠敏稱,臨時緩衝區有濕地涵括局部,因現時只考慮到與造船業的文物關係,因此無刻意去劃入臨時緩衝區,但表明會關注濕地的保育工作。 有意見認為,除了保育船廠的硬件,造船師傅的手藝亦應承傳,值得申遺。梁惠敏稱,當局支持造船手工藝的推廣與傳承,有邀請一位昔日的造船師傅製作模型船,過去兩年都有請他開班教授,市民反應熱烈,顯示市民熱愛這個工藝,未來或可用其中一間船廠造一隻真船作展示。 另外,有市民認為,船廠本身不是一個固定結構的建築,在過程中一直演變,諮詢文本強調船廠結構狀況差只會影響公眾對荔枝碗價值的評價,同時忽略其親山親水的關係。梁惠敏重申,當局沒有強調其結構差,只是展示客觀事實。 第三場公眾諮詢會將於本月24日下午3時假路環中葡學校禮堂舉行。梁惠敏稱,屆時希望可多聽路環居民的意見,未來亦希望舉辦專場,聽取造船業相關人士及周邊居民的意見。

12/02/2018
11149

兒童語言發展遲緩

治療師籲日常生活中學習

聾人協會舉辦《生活中介入,愉快中進步》作息本位系列講座,關注兒童發展遲緩問題。有台灣語言治療師稱,觀察到澳門的語言治療師比較少,希望在幼兒等待治療期間,提升家長在家中照顧兒童的技巧,從生活細節中進行介入,把握兒童發展的黃金期。 講座前(10)日假中華教育會舉行,出席活動的台灣語言治療師公會理事長李家汎表示,以家庭為中心的早療介入,主要集中教導家長,學習如何在生活細節中給子女實際的幫助。她舉例稱,若家長發現幼兒無法使用口語,可先使用手勢、動作表達意思,讓孩子慢慢透過生活中重複的練習,去學習不同手勢的意義,這對孩子未來發展口語有一定幫助。她指出,台灣近年亦在推動這種療法,有不俗的成效。 活動上亦有本澳家長作分享,進進媽媽表示,仔仔兩歲時發現他有語言發展遲緩問題,心情非常焦慮,後來通過與語言治療師和社工的晤談諮詢,了解到在日常家庭環境也能幫助小朋友語言發展,小朋友之後語言發展進步明顯,她勉勵其他家長不要因評估結果未達標而感到害怕,強調家長與小朋友高質量的相處時間,是令小朋友進步的關鍵。聾人協會舉辦《生活中介入,愉快中進步》作息本位系列講座,關注兒童發展遲緩問題。有台灣語言治療師稱,觀察到澳門的語言治療師比較少,希望在幼兒等待治療期間,提升家長在家中照顧兒童的技巧,從生活細節中進行介入,把握兒童發展的黃金期。 講座前(10)日假中華教育會舉行,出席活動的台灣語言治療師公會理事長李家汎表示,以家庭為中心的早療介入,主要集中教導家長,學習如何在生活細節中給子女實際的幫助。她舉例稱,若家長發現幼兒無法使用口語,可先使用手勢、動作表達意思,讓孩子慢慢透過生活中重複的練習,去學習不同手勢的意義,這對孩子未來發展口語有一定幫助。她指出,台灣近年亦在推動這種療法,有不俗的成效。 活動上亦有本澳家長作分享,進進媽媽表示,仔仔兩歲時發現他有語言發展遲緩問題,心情非常焦慮,後來通過與語言治療師和社工的晤談諮詢,了解到在日常家庭環境也能幫助小朋友語言發展,小朋友之後語言發展進步明顯,她勉勵其他家長不要因評估結果未達標而感到害怕,強調家長與小朋友高質量的相處時間,是令小朋友進步的關鍵。

12/02/2018
20086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