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控制了阿富汗近一半土地的伊斯蘭組織塔利班,於2日原則上達成和平協議,計劃在五個月內由阿富汗撤走首批5,000名美軍士兵,並關閉 五個軍事基地,但協議內容有待美國總統特朗普確認才可簽署。根據協議,外國軍隊會按時間表撤出阿富汗,來換取塔利班承諾,確保阿富汗的領土不會被武裝組織利用作為基地,傷害美國及其盟友。 有關消息傳出之際,阿富汗黎明新聞電視台援引阿內政部消息稱,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發生汽車炸彈襲擊,造成最少16人死亡,119人受傷。爆炸地點位處外國人居住區,有多個國際組織及賓館,塔利班已承認責任。(美聯社圖片)
伊朗總統魯哈尼3日在國會發表演講表示,伊朗永遠不會與美國舉行雙邊會談,指雖然各方建議伊美重啟談判,但伊朗一直拒絕,強調即使美國撤銷所有制裁,伊朗亦只可能加入2015年《伊核協議》簽署方的多邊會談。魯哈尼又警告,如果歐洲及國際再不兌現承諾,購買伊朗石油,令德黑蘭獲得資金,伊朗準備在本周四進一步減少履行對核協議的承諾。據美國《紐約時報》引述伊朗及西方消息指,法國建議今年內向伊朗提供共150億美元信貸額,用於購買伊朗石油,補償伊朗因美國制裁的損失,換取伊朗履行協議。 (美聯社圖片)
自上月總統初選以來,阿根廷反對黨意外大勝,意味阿根廷可能變天,股匯債重挫,披索對美元匯率上月大幅貶值逾25%。為免信心危機加速金融市場動盪,美元迅速外流耗盡外匯儲備,阿根廷政府授權央行2 日起實施一系列外匯管制。對於阿根廷政府的決定,國際貨幣基金(IMF)表示予以支持。
五級颶風「多利安」1日以巔峰強度登陸太平洋島國巴哈馬,其威力不僅是大西洋史上排名第二,更是巴哈馬有史以來面臨過的最大颶風,當地滿目瘡痍。巴哈馬總理明尼斯(Hubert Minnis)忍不住哭泣,指從未遭遇如此強勁風暴,形容經歷了「最悲傷、糟糕的一天」。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多利安」最大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297公里,瞬間最大陣風更高達每小時354公里,是巴哈馬史上遭遇威力最強的颶風。由於北部阿巴科群島地勢較低,還伴隨七米高的暴潮,引發海水倒灌,基本已沒有還在水面上的國土,數個社區遭洪水淹沒,除了一名七歲男童不幸溺斃外,還傳出有多個家庭失聯。此外,法新社引述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IFRC)表示,可能多達13,000幢民宅嚴重毀損,已由賑災緊急基金撥款25萬瑞士法郎應急,並提供約500個家庭緊急收容協助。 面對強大天災,明尼斯忍不住在記者會上落淚,他表示只希望拒絕撤離的人能在颶風中倖存下來,「作為醫生,我經過訓練能承受很多事情,但從沒遇過像這樣的」。 全美取消600航班截至本報截稿前,「多利安」暫無減弱跡象,繼續以低至每小時1.6公里速度緩慢向西移動,漸靠近美國東南部地區。 美國氣象部門預計,「多利安」稍後會轉彎,改為向東北方向移動,故未必會在東岸登陸,僅會在近岸地區掠過。不過,高度緊張的美國本土早已嚴陣以待,南卡羅萊納州、北卡羅萊納州、喬治亞州及佛羅里達州已進入緊急狀態。據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報道,全美已取消超過600個航班,佛州奧蘭多國際機場於2日凌晨2時停止商業航班起降。佛州的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甘迺迪太空中心將一個移動式巨大火箭發射台搬入室內免受破壞。美國商務部海洋大氣局的颶風獵人機隊從佛州基地集體轉往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奧爾良機場。
由於美國東南部極可能成為下個遭五級颶風「多利安」侵襲的災區,總統特朗普緊急取消造訪波蘭的行程,改在國內坐鎮。但他在華盛頓談及風暴情況時卻鬧出笑話,說自己似乎未聽說過五級颶風。但其實上,美國經常性被五級颶風吹襲,「多利安」已是特朗普上任以來遇到的第四個五級颶風。 2017年9月,即特朗普上任後9個月,美國便先後遭受颶風「艾瑪」及「瑪麗亞」吹襲,後者在美國領地波多黎各造成嚴重破壞。特朗普過去談及該次風災災情,曾稱地方官員誇大死亡人數引起爭議。(美聯社圖片)
美國加州南部聖克魯斯島附近一艘船隻周一(2日)凌晨突然起火,福克斯新聞引述消防官員證實,至少34人死亡。另據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引述洛杉磯海岸防衞隊的消息,指救援人員僅從船上救出五人,其中一人受輕傷,其餘乘客「下落不明」。 事發於洛杉磯對開的聖克魯斯島附近海域,海岸防衞隊發推文稱,該艘約23米長的船隻在凌晨約3時30分起火,多人受困,海岸防衞隊循海空兩路展開救援。(互聯網圖片)
一名英國男子日前在慈善商店中以一英鎊(約澳門幣十元)價格買下了一個極具復古特色的中國風花樽,隨後以極低的價格轉往ebay上拍賣,未料意外收到大量諮詢及議價訊息,令他意識到花樽可能價值不菲,因而拿給專家鑑定,最終花樽被鑑定為乾隆皇帝御製的古董,令男子震驚不已。 據英國《太陽報》報道,這個黃色花樽呈現梨形,布滿精緻的花紋,據悉是乾隆命人製作而成,且在正面白色的區域還有乾隆的題詞及兩枚紅色玉璽印記。目前花樽被以底價80,000英鎊(約澳門幣79萬元)列入拍賣行雜誌,將於11月進行拍賣。 (互聯網圖片)
美國德州不足一個月再度發生大規模槍擊案,一名白人男子遇上警方截查時突然發難, 槍傷警員後駕車逃去,並以步槍在德州公路上隨機開槍掃射,至少造成七人死亡、19 人輕重傷,死者包括槍手本人,他被逼停至一處電影院外的停車場,與警方駁火時被當場擊斃。
英國首相約翰遜出招令國會關閉23個工作日,圖阻議員再推遲10月31日的脫歐期限,令無協議「硬脫歐」風險大增,被斥有如「政變」。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當地時間31日,英國倫敦、伯明翰、曼徹斯特、格拉斯哥、約克等30多座大小城市同時爆發示威活動。主辦單位打出「停止政變」的口號,宣稱有十萬人走上倫敦街頭。《衛報》指,在倫敦唐寧街首相府外,有數千名吹哨擊鼓的民眾在此集結,並高呼: 「約翰遜可恥。」國會網站上,聯署反對關閉國會的人數已突破160萬。 最大在野黨工黨大力支持示威,黨魁科爾彬到街頭發表演說,承諾工黨會跟其他黨派合作,阻止英國「硬脫歐」。 保守黨擬動議押後脫歐多名執政保守黨國會議員亦計劃3日國會復會後,隨即控制下議院議程,動議押後脫歐期限。據傳前財相夏文達等逾20名前閣員已私下談妥,即使提前大選亦不會支持「硬脫歐」,若遭約翰遜踢出局,就會自組「獨立保守黨」。 面對反對聲音,約翰遜透過《星期日泰晤士報》 喊話,警告黨友小心別選錯邊,稱黨友愈是試圖阻止「硬脫歐」,愈會阻礙政府與歐盟達成新協議,呼籲各人團結一致,否則會讓科爾彬漁人得利上台。 歐盟:不會重談脫歐協議另一方面,《每日電訊報》引述前首相白高敦表示,法國總統馬克宏準備延長脫歐期限,藉此削弱英國需「硬脫歐」的理據,相信歐盟立場已經軟化。英國前脫歐事務大臣戴德偉指,這反映歐盟相比英方更憂慮「硬脫歐」,且會盡力避免。但負責脫歐的歐盟首席談判代表巴尼耶31日表示,歐盟不會改變與英國的分手協議,而他對能否避免英國「硬脫歐」並不樂觀。
據法新社報道,朝大西洋島國巴哈馬前進的颶風「多利安」(Dorian)威力持續增強,巴哈馬當局警告海邊可能會翻起超過四米高的巨浪,呼籲沿海地區的居民和遊客撤離。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表示,「多利安」最高持續風速已達每小時240公里,接近五級颶風程度,吹襲巴哈馬後預計會轉向北,沿著美國東南岸邊緩慢移動,最快在今(2)日傍晚接近佛羅里達州東岸,3至4日靠近佐治亞州、南卡羅來納州和北卡羅來納州,這四個州均已進入緊急狀態。 (美聯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