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貿易戰持續對峙之際,兩國通過世界貿易組織(WTO)共提出六宗貿易訴訟,其中三宗以韓國勝訴告終,另外三宗正在審理中。 據韓聯社18日報道,韓方勝訴的案宗包括海力士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案、日本進口紫菜配額案、韓國禁止進口日本核污染地區海鮮爭端。正在審理的案宗均由日本提出,包括指控韓國對日製空氣調壓閥、不鏽鋼板徵收反傾銷稅違反WTO規定,以及韓國政府向本土造船企業提供公共資金屬於不當補貼。其中韓對日製空氣調壓閥案,WTO的專家小組下月將作出判決。
非洲國家蘇丹經歷近四個月動盪後,軍政府和反對派17日終於達成權力分享協議,將成立為期三年的過渡管治委員會,包括五名平民及五名軍人,以及一名雙方都能接受的代表。首21個月將由軍政府代表領導委員會,之後18個月改由平民代表領導,為長遠選舉及文人當政鋪路。此外,蘇丹之前多次示威和靜坐遭到血腥鎮壓,協議列明將會對此作出獨立調查。 權力分享協議由軍政府領袖達加洛和反對派領袖拉比耶共同簽署,居中斡旋的埃塞俄比亞和埃及總理、南蘇丹總統均到場見證。(法新社圖片)
泰國搜救隊4月在南部喀比的安達曼海域救起一隻俗稱「美人魚」的儒艮寶寶,其可愛的模樣融化了泰國人的心,更成為泰國知名「網紅」,當局原本打算等牠足夠強壯,就放牠回歸野外。未料當局17日表示,經過獸醫搶救無效,八個月大的小儒艮死於當天午夜12時9分。初步驗屍結果顯示,牠的胃裡有塑膠碎片,可能死於腸道感染發炎,噩耗令眾多網友震驚難過,亦凸顯塑膠垃圾問題對野生動物造成的致命危險。(互聯網圖片)
在飽受內戰創傷的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一個婚禮會場17日晚間遭遇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最少63人死亡、180多人受傷,是近幾個月來喀布爾最致命的攻擊事件。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宣稱對襲擊負責。 據法新社報道,阿富汗內政部發言人拉希米證實,施襲者在賓客當中引爆炸彈。一名與會賓客表示,此次受邀賓客大約有1,200人,發生爆炸的位置位於男賓區。有人上載照片至社交媒體,可見會場滿地都是染有血跡的屍體,以及一些人體碎肉和破裂的衣、帽及鞋子。喀布爾一間急救醫院透過推特表示,爆炸案後,大批傷患湧入院內,大多屬於婦女和孩童,更稱之如同一場「大屠殺」。阿富汗政府已將此案定調為「自殺炸彈襲擊」。 據悉,攻擊發生在喀布爾西區,是一個在阿富汗佔少數的什葉派穆斯林社區。過去遜尼派穆斯林經常攻擊什葉派,尤其是塔利班及IS。塔利班否認跟這宗攻擊有任何瓜葛,並譴責襲擊「不可接受
針對7月初爆發的伊朗油輪「格雷絲一號」遭到英屬直布羅陀拘留,原本伊朗和英國雙方都有默契要放船,美國聯邦法院於最後一刻發出扣押令,指「格雷絲一號」涉嫌洗黑錢支持伊朗革命衛隊,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措施,企圖繼續扣押油輪。但「格雷絲一號」在改名後,已於周日(18日)駛離直布羅陀港口。 據美聯社報道,「格雷絲一號」早前改名為「阿德里安達里亞一號」,並改掛伊朗國旗。直布羅陀船務公司高層上周六(17日)指,油輪已開始啟航準備,只要新聘請的印度和烏克蘭籍船員接手領航,預料於24至48小時內即可出發。 載有逾200萬桶伊朗石油的「格雷絲一號」,此前被指違反歐盟制裁,運油至敘利亞,故而被英國扣留,之後伊朗亦扣押了英國油輪「史丹納帝國號」,作為報復。直布羅陀最高法院上周四(15日)批准「格雷絲一號」離開。有分析指,只要「格雷絲一號」離開,「史丹納帝國號」亦會獲釋。
長期國債孳息率跌至低於短期國債,往往被視為經濟衰退的先兆。美國十年期國債與兩年期國債周三(14日)出現孳息率曲線倒掛的警訊,為2007年以來首見。在經濟衰退的陰影下,美股暴跌,回吐前一交易日的強勁漲幅,再創今年最糟單日走勢。 美國總統特朗普把矛頭指向聯儲局政策,導致「瘋狂的美債孳息曲線倒掛」。但聯儲局前主席耶倫認為美國經濟很可能不會陷入衰退,因為有足夠的經濟實力。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報道,美國費城警方14 日在處理「毒品活動」時,進入北部一間排屋緝毒,遇到槍手反抗開火,至少七名警察受傷,其中六人中槍,全部無生命危險。美國廣播公司(ABC)引述一名目擊者表示,至少聽到超過100 聲槍響,然後看到大家瘋狂逃命,「非常害怕」。另一名目擊者則形容「像戰爭一樣」,感覺像是聽到炸彈爆炸,「但卻發生在我們大家要吃晚餐的時候」。 槍手開火後,警方隨後出動大批警力到場增援,期間槍手還透過Facebook 直播現場情況。雙方對峙約七小時後,槍手最終繳械投降,警方將其逮捕。消息人士透露,槍手是現年36 歲的本地男子稀(MauriceHill)。據《費城詢問報》報道,稀過去有吸食毒品、涉及槍械的犯罪紀錄,且曾有企圖逃避追捕的狀況。
昨(15)日是二戰日本戰敗投降74 周年,日本政府上午在東京都千代田區的武道館舉行令和年代以來的首次「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戰後出生的日皇德仁,攜皇后雅子首次出席該儀式,他在致辭時提到「在深刻反省過去歷史的基礎上,希望戰爭不再重演」。「深刻反省」是明仁上皇自70 周年終戰紀念日後,每年在追悼儀式使用的措詞。 首相安倍晉三則在致辭中表示,會將歷史教訓銘刻心中,重申不讓戰爭重演的誓言,但未提及對亞洲各國的戰爭責任。儀式進行到正午時,德仁夫婦、日本全國戰歿者遺族、安倍及內閣、經濟團體相關人士等約6,700 人,全體起立默哀一分鐘。另外,安倍亦以自民黨總裁名義,向供奉日本二戰甲級戰犯的東京靖國神社,獻上玉串料(即祭祀費),並由前國防部長、安倍的特別助理稻田朋美代為獻上。
日、韓近期政治和經貿問題的爭拗不斷升級,韓國總統文在寅於昨(15)日出席光復節74周年慶祝儀式時,提到如果日本願意反省過去傷害鄰國的歷史,相信日韓兩國可以克服過去的傷疤,一起攜手迎向未來。對於日本對韓國實施貿易限制措施,文在寅指「日本若走向對話與合作之路,我們會欣然牽手」。與此同時,文在寅對朝鮮半島前景樂觀,期盼能在2045年前實現「一個韓國」,走向統一。(法新社圖片)
俄羅斯北部一個軍事基地8日傳出爆炸,導致五名專家喪生。環境部門曾指爆炸後不久,鄰近城市的輻射水平曾短暫飆高,但聲明隨後從政府官網撤下,加上爆炸釋出輻射五天後,當局又下令最接近肇事地點的居民撤離,導致謠言四起,恐慌的民眾為了自薄相搶購碘片。有專家認為,有關爆炸可能是俄方測試新型核動力巡航導彈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