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全副武裝的美國白人男子上周末分別在德州及俄亥俄州持槍濫殺無辜,造成最少29人死亡,數十人受傷。未及時應對、仍忙於度假的總統特朗普被推上風口浪尖,除了怎麼都解決不了的控槍舊問題之外,新的問題 則是特朗普上台以來,愈來愈囂張的極右仇外勢力。民主黨多名總統參選人狠批特朗普煽動白人至上主義者,帶領國家走向暴力,應為槍擊案負上責任。
土耳其總統啊多安4日宣布,土耳其軍隊將對敘利亞北部幼發拉底河以東的庫爾德武裝控制區發起軍事行動,並且已經通知美國和俄羅斯。 庫德族「人民保護部隊」(YPG)是美國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主要盟友,但被土耳其視為恐怖組織。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底宣布從敘利亞撤軍後,土耳其延後在敘利亞可能採取的新一輪軍事行動。雙方開始針對敘北部建立「安全區」問題進行談判,但迄今未能達成意見一致。(美聯社圖片)
據英國《衛報》報道,埃及首都開羅市中心晚間多車相撞,之後發生爆炸,造成19人死亡,30人受傷。埃及衞生部5日發表聲明稱,事發於當地時間4日晚間,一輛私家車逆線行駛,行至國家癌症中心附近時,撞向三輛汽車,隨即爆炸引發大火,國家癌症中心的病人和職員被疏散。安全專家分析認為,爆炸或因汽車相撞後電線短路點燃油箱造成。 交通意外在埃及是很常見的事。埃及官方統計機構表示,2018 年有8,000 宗車禍,超過3,000人死亡及12,000人受傷。(互聯網圖片)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英國一名17歲少年於倫敦時間4日下午在泰特現代美術館十樓觀景台,將一名六歲男童拋至五樓屋頂。醫護人員先在現場替男童治療,再由倫敦的飛行救護隊以直升機送至醫院,目前狀況危急。倫敦警察局以企圖殺人罪逮捕這名少年,暫無證據顯示這名少年與被害男童相識。 前身是河畔發電站的泰特美術館於2000年開張,是2018年英國最受歡迎的觀光景點,當年共有590 萬人參觀。(互聯網圖片)
聯合國柬埔寨法院特別法庭周日(4日)證實,前赤柬(紅色高棉)副總書記、號稱赤柬二把手的農謝(Nuon Chea)4日傍晚在金邊的高棉蘇聯友誼醫院去世,終年93歲,但沒有提及死因。 農謝是1975至1979年統治柬埔寨的赤柬政權二號人物,地位僅次於領導人波爾布特。在赤柬的極端統治下,波爾布特、農謝及前赤柬國家主席喬森潘聲稱要建立共產主義的烏托邦,將城巿居民全部趕到農村。四年血腥統治期間,導致約200萬柬埔寨人死於過度勞動、飢餓、疾病和處決,死亡人數幾乎是當時全國總人口的四分一。 農謝被認為是波爾布特的左右手,主導策劃、唆使及推動大屠殺,於2007年被捕。由聯合國支持而成立的柬埔寨法院特別法庭,2014年及去年先後裁定農謝與喬森潘違反人道、種族滅絕、宗教迫害、謀殺及虐待等罪名成立,判處終身監禁。 但農謝始終拒絕認罪,亦沒有為其罪行表示後悔。他2011年在法庭上作供時曾說:「我不要下一代人誤解歷史,我不想他們相信赤柬是壞人及罪犯。」農謝並聲稱,亂葬崗發現的柬埔寨人屍體,全是越南所為。隨著農謝去世,現年88歲的喬森潘成為唯一在世的前赤柬領導人。
俄羅斯海上核電站「羅曼索諾夫院士號」(Akademik Lomonosov)4 日正式啟航,將沿著北海航行約6,400公里,預計月內抵達北極圈內城鎮佩韋克,不僅為當地居民提供電力與熱能,亦有助於開採楚科奇藏量豐富的礦產。但環保團體質疑其安全性,憂慮1986 年「切爾諾貝爾」核災可能重演。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羅曼索諾夫院士號」是世界上第一座浮動核電站,由俄國國家原子能公司花近20年時間建造,船身長144米,能抵擋冰山撞擊和七米高的海浪襲擊,輸出的電力更可供給十萬戶家庭使用。但綠色和平組織批評海上核電廠根本是「鐵達尼號」,或是冰上「切爾諾貝爾」。對此,「羅曼索諾夫院士號」首席環保工程師伊利明古指出,不應將「羅曼索諾夫院士號」與「切爾諾貝爾」相提並論,「切爾諾貝爾」反應堆發電量為4,000兆瓦,前者兩個核反應堆分別只有35兆瓦發電量,加上在北極海域運作,有足夠水源作冷卻用途。
美國24小時驚傳兩宗大規模槍擊案,一名白人槍手3日闖入德州西部邊境大城啊帕索的一間沃爾瑪連鎖超市大開殺戒,至少造成20人死亡,另有26人受傷,死傷者中包括九名墨西哥人。警方到場後,在沒有開火情況下拘捕槍手,媒體指他跨越1,000多公里距離到此殺人,警方正朝針對少數群體的「仇恨犯罪」方向偵辦。德州州長阿博特指是「德州史上最血腥的一天」,未料數小時後,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岱頓鎮亦發生槍擊,造成九死16傷,槍手已被警方擊斃,是24小時內的第二宗大規模槍擊案。
日韓間的貿易爭端愈演愈烈,韓聯社引述消息人士透露,韓國政府和軍方考慮月內在日韓爭議領土獨島(日本稱竹島)舉行防禦演習。 報道指出,該項演習原計劃於6 月進行,韓方因顧及韓日關係而一直推遲演習,但日韓因二戰時期日本強徵慰安婦與徵工的歷史爭議擴大為貿易戰,日本上月開始限制對韓出口三種核心半導體材料,本月2 日再將韓國移出簡化出口手續的「白名單」後,韓國政府和軍方認為,在這種形勢下不應再推遲獨島防禦演習。(互聯網圖片)
計劃赴英旅遊的民眾必須注意,據英國《鏡報》報道,英國倫敦希斯路機場4,000名員工要求改善薪酬,4日與機場資方的新一輪談判破裂。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員工已否決資方提出的在兩年半內加薪7.3%的新薪酬方案,88%員工選擇罷工。聯合工會表示,如果罷工進行,有2,500名員工不會去上班。機場方面試圖把受影響的班次降到最低,已預先取消5、6日兩天的177航班。屆時安檢時間恐將拉長,機場方面建議旅客提早到機場。(美聯社圖片)
波斯灣緊張局勢持續升級,據伊朗國家電視台4日報道,伊朗在波斯灣扣留一艘外國油輪,指該油輪向阿拉伯國家走私燃料,船上七名船員全遭拘捕。這是伊朗第二度指控外國油輪涉嫌走私,上月13日伊朗以相同理由扣留了巴拿馬籍「MT Riah 號」油輪。 官方伊朗通訊社(IRNA)引述革命衛隊的聲明報道,這艘油輪當時載運70萬公升的走私燃料,在法西島附近被扣押,目前油輪已被移送到伊朗港口城市布什爾,走私的燃料也已依司法管轄權移交給相關當局。(法新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