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酋副總統兼總理、迪拜酋長穆罕默德的妻子、二王妃哈雅公主,今年2月初因擔心安全問題,帶著一對兒女及3,100萬英鎊資產,離開丈夫逃往德國尋求庇護。按照迪拜規定,酋長可迎娶四名妻子,目前穆罕默德有兩個妻子,一個是自己的表妹,另一個就是來自約旦的哈雅公主。 英國《衛報》指,哈雅公主已逃至倫敦,住在市中心肯辛頓宮花園附近一幢價值8,500萬英鎊的別墅裡,準備和丈夫在英國高等法院解決婚姻糾紛。報道指,穆罕默德將前往英國法院與妻子對簿公堂。(互聯網圖片)
伊朗官方和聯合國監察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雙雙證實,伊朗的低濃縮鈾庫存首次超出《伊朗核協議》 允許的300公斤上限,意味著伊朗首次有意違反協議。伊朗則堅稱是為了回應美國違背核協議而行使「應有權利」,並聲明下一步將提升濃縮鈾的濃度。美國總統特朗普直言德黑蘭政府「形同玩火」。
美國剛與中國緩解貿易爭端,轉頭就將炮口對準歐盟。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周一(2日)公布一份可能加徵關稅的價值40億美元歐盟商品補充清單,以報復歐盟對法國飛機製造商空中巴士的非法補貼。 最新聲明指出,歐盟對空巴的補貼,每年造成美國大約110億美元的損失,而最新的補充清單包含櫻桃、肉類、橄欖、乳酪、意大利麵、蘇格蘭及愛爾蘭威士忌、化學藥品和鑄鐵金屬等89項歐盟產品。受消息影響,空巴股價2日早段跌1%。不過,一切都必須等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裁決出爐,才能決定美國能採取多少反制措施。 華府和布魯塞爾15年來一直相互指控對方不公平補貼空巴和美國飛機製造商波音,相關爭端早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之前,就在WTO進行纏訟。而WTO認為雙方都在進行補貼,並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作出判決,讓雙方各自因應措施,意即雙方將互相加徵關稅。今年4月,美國決定針對歐盟的鋼鋁產品課徵關稅。特朗普更強調,要對其他歐盟商品加徵關稅,包括直升機、零件、乳製品及葡萄酒等,價值約210億美元。 歐盟也不甘示弱,回敬一份價值20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課稅清單,主要聚焦特朗普鐵票區出產的農產品。
蘋果公司上周宣布首席設計師艾夫(JonyIve,左)將於年底離職,自立門戶。美國《華爾街日報》爆料指,艾夫求去的一大重要原因,是因為蘋果CEO 庫克(Tim Cook,右)對產品設計缺乏興趣,令艾夫感到十分「灰心失望」。對此,庫克1日向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發出聲明,痛斥有關報道「荒謬」,且不了解蘋果公司設計團隊的實際運作。(互聯網圖片)
據新華社報道,印度金融之都孟買遭大雨連日襲擊,昨(2)日發生多宗圍牆垮塌事故,造成27人死亡,66人受傷。當局宣布學校停課,建議民眾待在室內,飛往孟買的各航班也被轉往其他機場。當地官員表示,從周日(6月30日)晚間開始,當地已降下540毫米的雨量,打破十年來的紀錄,也讓各地災情不斷。(美聯社圖
日本與韓國近來因二戰時期徵用韓國勞工的賠償訴訟案而關係惡化,韓國最高法院日前下令日企須賠償韓國徵用工,並凍結其在韓資產;日方多次要求協商未果後,乾脆直掐對方要害——不僅將嚴格限制半導體重要原料輸出韓國,還計劃將韓國從日本先進材料輸出「白名單」中剔除,以示報復。這是日本首次對韓國祭出經濟制裁,勢必對韓國半導體及相關產業造成巨大衝擊。
位於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國防部周邊區域昨(1)日上午發生大爆炸,其威力之強,令現場騰起巨大蘑菇雲,同時也造成大量平民死傷。截至本報截稿時,至少造成40 人死亡,近100人受傷。恐怖組織塔利班宣布對事件負責。 據法新社報道,事發時正值上班高峰時段,街上很多人,一輛汽車炸彈在國防部大樓外引爆,事發地屬於高度戒備的外交使館區域,美國駐當地大使館也在其中。 有目擊者表示,在爆炸現場聽到槍聲。阿富汗內政部發言人拉希米(Nasrat Rahimi)證實,爆炸後,至少三名槍手進入國防部工程和後勤單位的一幢建築物,與安全部隊成員交火。 塔利班:目標不是平民塔利班隨即承認攻擊事件是他們所發動, 發言人馬加西德(ZabuhullahMujahid)透過聲明稱,該組織戰士襲擊了國防部,並承認爆炸造成國防部大樓外平民的慘重傷亡,但「襲擊的目標不是平民,而是軍事單位」。 事件發生時正值美國和塔利班上周六(6月29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展開第七輪和平談判,華府期望在阿富汗9月總統大選前能取得突破。若美國和塔利班達成協議,美方將同意在歷經17年戰爭後將軍隊撤出阿富汗,換取塔利班保證阿富汗將不再成為暴力極端組織的避風港。但許多阿富汗人憂慮,若美軍離開,塔利班會立即攻打喀布爾。
「金特三會」突如其來於韓朝非軍事區登場!到訪韓國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昨天(6月30日)前往韓朝非軍事區板門店共同警備區,與朝鮮領袖金正恩會面,特朗普更跨越韓朝軍事分界線(三八線),成為史上首位踏上朝鮮領土的在任美國總統。這是今年2月在越南河內舉行的「金特二會」破局以來,二人的首次會晤,行程敲定甚至不足24小時。外界都關注這場突襲式的朝美會談,能否為停滯不前朝鮮無核化談判帶來轉機。
為期兩天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於上周六(6月29日)在日本大阪閉幕,各國發表聯合公報《大阪宣言》,強調各方致力於實現自由、公平、非歧視性、透明、可預見、穩定的貿易和投資環境,並保持市場開放。但在美國強烈反對下,公報連續兩年未加入「對抗保護主義」等字眼;在應對氣候變化議題上,美國以全球變暖對策《巴黎協定》損害美國利益為由,拒絕同意宣言中的氣候變化部分,最終美國成為孤家寡人,宣言聲明19個國家和歐盟承諾全面及不可逆轉地落實《巴黎協定》。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今年的G20談判比往年更形困難,各國官員不僅要面對劍拔弩張的貿易情勢,美國伊朗緊張局勢日漸升溫,各國圍繞氣候變化相關措辭互不退讓,如履薄冰的協調工作持續至閉幕前最後一刻。 報道指,日本最初打算在峰會中採取極力反映美國意向的方針,考慮到美國政府退出《巴黎協定》,日本甚至向與會國提出從宣言中刪除表明履行該協定決心的方案,結果遭到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的強烈反對。法國總統馬克宏更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激烈爭論,並拒絕在宣言上簽名,以示徹底抗議。美國則拉攏沙特、土耳其和巴西,要求將措詞軟化,但無功而還。
日本不顧國際社會反對,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並於今(1)日在日本領海及沿海的專屬經濟區恢復商業捕鯨,由「日新丸」號等三艘船組成的船隊即刻從日本山口縣下關市港口出發,對布氏鯨、小鬚鯨、塞鯨三種鯨開展近海捕撈;另有五艘小型捕鯨船從北海道釧路市出發,展開沿岸捕撈。 IWC自1986年以來禁止商業捕鯨,但日本的捕鯨行為並未真正停止,更在去年要求恢復商業捕鯨遭拒後,宣布決定退出IWC,惹來環保組織及反捕鯨國家諸如澳洲、紐西蘭及加拿大強烈批評。(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