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10+3」會議

聚焦朝鮮問題避談南海

最後一日的東盟系列會議昨(14)日在菲律賓馬尼拉閉幕,中日韓與東盟十國領袖上午出席「10+3 」領導人會議,討論「10+3 」合作現狀及今後發展方向,並就地區及國際局勢深入交換意見。日本政府人士透露稱,會議上未有討論南海問題。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致辭時表示,中國建議推進建立東亞經濟區,推動區內整合和共同發展。韓國總統文在寅強調,應進一步提升「10+3 」合作水平,致力建設東亞共同體。他並提及朝鮮核問題,敦促各方徹底履行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朝鮮決議,以和平方式解決朝鮮核問題。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認為,現在即使尋求與朝鮮對話,也無法預期對話是有意義。 日本《共同社》引述峰會主席聲明草稿,指主席聲明預計對朝鮮問題表示「嚴重關切」,並批評朝鮮9月的核試及試射飛越日本上空的彈道導彈,是挑釁和威脅性的舉動,將要求朝鮮停止一系列行動,支持以和平手段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草稿沒有關於中國加強有效控制的南海問題 表述,最終會否寫入備受關注。 特朗普讚訪亞取得成功同日下午在當地舉行東亞峰會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相關會議,由東盟十國、中日韓、美國等國家領袖出席,但美國總統特朗普缺席峰會,由國務卿蒂勒森代為出席。 白宮指由於各項會議進度落後原定議程兩小時,令特朗普決定提早回國。特朗普在Twitter形容,這次「馬拉松式」亞洲訪問之旅,為美國帶來至少3,000億美元合同,取得成功。而馬拉尼市內持續有反特朗普示威,有民眾焚燒美國國旗。

15/11/2017
55687

區域經濟整合的想象

第29屆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在越南熱鬧落幕,21個國家與地區領袖,就區域經貿等各種問題交換意見,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東南亞發展中國家領袖,甚至台灣的代表宋楚瑜,都有機會藉這個場合為各自經濟發展謀求出路,把握參與區域整合機遇。面對國際經貿局勢的變化,亞太抱團取暖,而與全球100多個國家有貿易往來的本澳,仍然不在這個體系之內。無論是APEC、還是東盟,CPTPP還是RCEP,本澳其實都有必要更積極地參與區域整合。 以澳門的經濟型態有沒有必要參與區域經貿整合,有很多討論,當然,澳門經濟體量小,製造業、進出口貿易、加工出口都不發達,本身又是自由港,對區域經貿合作組織的吸引力非常有限。但對澳門而言,參與區域整合不但有經濟多元化上的需要,也有避免被邊緣化的現實必要。 自外於區域整合,將令本澳在各個層面承受衝擊。香港與東盟昨日完成自由貿易暨投資協定的簽署,新加坡將在2019年提供香港貨物零關稅的待遇,為香港進出口貿易開啟巨大利多。本澳貿促局公布的2017年第二季數據顯示,澳門對外出口除內地與香港外,多個國家出現下滑,其中對新加坡出口更是按年下滑了37.8%,一部分原因當然與香港——東盟的自貿協定有關,另一方面則反映了本澳愈發依賴內地與香港的進出口貿易,雖然為澳門帶來穩定,卻也進一步限縮了澳門在發展經濟多元化上的獨立操作空間。 「背向祖國,面向世界」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發展思維,而擺脫過度依賴的困境,才能真正達到這樣的思維目標。國家對澳門有著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以及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等種種規劃與安排,澳門則必須在向內整合與向外整合中取得平衡,彼此間發揮綜效,才能真正讓經濟適度多元。 譬如,澳門作為中葡平台,針對葡語系國家商品的轉口貿易即具有香港沒有的優勢,亦可作為東盟與葡語系國家的結點;另一方面,東南亞經濟逐漸起飛,市場發展潛力被看好,許多國家卻欠缺發展資金,本澳政府財政儲備充裕,也可透過特定企業投資的方式,發揮澳門在博彩旅遊業、飲食業及東南亞歸僑的人脈優勢,大展一番手腳,既能參與國際市場,也能增加內部的競爭力,讓更多本澳企業走出去。 加入APEC是參與更多區域整合的敲門磚,本澳目前是APEC嘉賓經濟體,實際參與的層級不高,也無法參與決策。本澳曾在2014年舉辦APEC旅遊部長會議,當時負責籌備工作的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就表示,本澳很希望加入APEC,但決定權在APEC,也必須由外交部提出申請。澳門既然肩負了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系國家商貿平台等等角色與重任,加入APEC有其政治宣誓的意義,都值得特區政府更加積極地爭取,為澳門經濟開啟更加前瞻、永續的發展道路。

13/11/2017
43679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