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海奧園廣場開業,主城區又添一處可供購物休閒的好去處。近年來隨著奧園廣場、華發商都及富華里等相繼開業,傳統的百貨業態、零售商業逐步被邊緣化,大型Mall成為市場主流,同時亦帶動周邊樓價上升。而在未來幾年,珠海的新型購物中心將接連開業,據統計,年內珠海預計有八間購物中心開業,總商業建築面積約72萬平方米,商鋪具有投資價值。 (文:胡夢然)
南岸集團(前稱十三集團)旗下澳門路環十三第酒店項目開業日期第七度押後,由今年7月底進一步延遲至8月底或之前開業。南岸集團公司股價(00577)昨日上漲4.225% 至0.74元。該公司早前披露,根據現有的銀行融資協議,定明十三第酒店項目須不遲於2017年3月底前開業,但開業日期卻多次延遲,由2017年7月底延至12月底,之後更進一步延至今年3月底、4 月底、6 月底及7 月底。 目前已有外電報道,澳門旅遊局仍在等待有關部門提交十三第酒店項目的工程複檢報告,因此至上周五仍未發出相關經營牌照,當時市場已猜測十三第酒店可如期於7 月底開業的機會極微。
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十年之後,美國樓價再一次回到高位。不過看似熱鬧的樓市背後,海外投資者卻愈來愈謹慎。數據顯示,去年4月至今年3月一年間,美國面向海外買家的房屋銷量同比跌逾兩成,反映出投資者對美國地產的興趣正在下降,加上貿易戰的影響,美國樓市或面臨進一步的壓力。 (文:蘇祺)
有顧問機構指出,英國房屋按揭貸款機構近年批出貸款時,估價不足的情況大幅上升。估價不足情況通常發生在買賣雙方談好物業售價,買家準備申請按揭貸款時。按揭貸款機構會僱用估價測量師估值。測量師根據當地類似物業成交價、市況及物業狀況估值。若估值低於成交價,買家就須額外籌集資金補回差價才能完成交易,否則要違約撻訂。目前英國這情況,顯示測量師警剔金融危機風險。
現,由澳門中原獨家代理的表示,飛通工業大廈內的7七個單位,有一用家以呎價約4,300元(港幣,下同)全數購入。此外,澳門中原表示,近日市場外多了投資客入市。目前市場上性價比較高的工廈物業已經買少見少,主因今年工廈利好消息多,其一為港珠澳大橋通車,將推動市場需求。 二是因為早前都更委員會提出工廈轉文體用途可獲減免溢價金,消息令不少工廈自組業主會,並向文體用途方向發展,間接減少市場供應;其三,近期人民幣貶值,與美元掛鉤的港澳資產自然成為中資新目標,而普遍回報可達三厘的工廈當然極具吸引力,綜合以上因素,預計下半年市場將繼續呈現量價齊升的局面。
今年下半年內地房企將迎來還債高峰,房企負債已經達到了13年來的高峰位,而內地融資環境已由昔日的寬鬆轉為緊縮,房企境內信用債、非標融資等管道都遭到堵截,融資難度明顯增大,房企借錢困難。業內人士預計,中小房企在2018年將面臨困境,不排除有企業被兼併。 (文:胡夢然)
有報告指出,加拿大民眾認為買樓是好投資,但政府政策如加息及提高壓力測試門檻等令置業人士難以申請按揭。這些措施導致樓價下跌,令家庭資產減少並損害他們的信心,家庭開支減少亦會拖累國家經濟增長放緩並削減創造就業機會。負責起草報告的協會首席經濟分析師表示,一般人認為樓價下跌會增加住屋需求,但根據過去經驗,買樓的實際需求減少,主因整體樓價下跌,買家擔心樓價會持續下跌而保持觀望。 報告中指出,部分首置人士得到父母支援來支付首期,但仍有不少中產只能靠自己,他們對於買樓並沒保有太大期望,認為長期租樓亦是一個選擇。該協會總裁認為,其實仍有很多人計劃置業,尤其是25至34歲的年輕人。協會支援壓力測試並稱其是一個有用工具評估借貸人的還款能力,但由於利率上調,加上安大略省及卑詩省政府收緊措施,因此壓抑了全國樓市。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昨報6.8131,為去年6 月27 日以來最低,較上個交易日貶189 點子,連跌兩日。在岸人民幣(CNY)昨日開盤報6.8159,隨後連續跌穿6.82、6.83 和6.84 關口,日內跌超250 点。離岸人民幣(CNH)亦跟隨下跌,急穿6.84 關口,跌逾200 點子。 以中間價計,人民幣自4月底來已累跌7.5%。 貿易戰形勢急轉直下,近一個月跌勢更愈來愈急,6月底至今暴挫3%。 中信證券分析師稱,從目前外匯儲備規模及資本流動情況看,仍然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關鍵關口,很大機會是這一輪人民幣貶值的底部,在2015至2017年的貶值時期亦沒有突破。不過人民幣關鍵指標一年掉期上周五(27日)跌至貼水,為逾四年來首次,意味著通過美元融資換取人民幣,再在即期市場建立人民幣空頭,從息差角度而言變得有利可圖。 上一次掉期現貼水為2014年初,此後在岸即期連跌三個月累計逾3.6%。 交易員表示,近期美國指數基本處於區間波動,而客盤購匯需求不斷施壓人民幣匯率,並對中間價形成負反饋,短期人民幣料仍有調整空間,且觀察監管層會否出手緩和跌勢。從定價機制看監管層似乎有意將匯率交給市場來決定,而將更多心思放在對內平衡上,因此即便本周人民幣下探6.9元關口,也不應覺得太過意外。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7月在住建部發布的30城市巡查整頓房地產通知後,全國多城市密集開啟了一輪房地產嚴打整頓。合計已經有超過40個城市發布了各種房地產調控政策與執法結果,疊加其他政策,月內房地產調控已經超過40次。刷新最近兩年樓市調控同期記錄。而年內累計樓市調控則超過220 次,可見內地樓市調控力度之嚴厲。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房地產政策密集發布的最核心原因,還是部分城市樓價出現了波動,雖然一二線熱點城市樓價依然平穩,但三四線城市樓價卻出現波動。調控趨緊是業內整體判斷,張大偉預計,2018年下半年,樓市調控力度將全面超過上半年。從7月初開始的多個城市全面加碼調控,預計樓市升級的調控政策內容將不斷出現,而從住建部等多部門開始的政策監管將是下半年市場的主要特徵,在政策推動下市場也會逐漸保持平穩。
美股Twitter及英特爾等大型科技股業績欠理想,股價下挫,導致該板塊大幅走低,納指上日收挫114點或1.5%,至7,737點,錄得一個月來的最大單日跌幅。道指下跌76點或0.3%,至25,451點;標指跌18點或0.7%,至2,818點。市場欠缺利好消息,上星期內地利好政策消息已被內化,再加上人民幣持續弱勢,昨日期結日港股早上低開173點報28,631點,在騰訊(00700)一度急插下,港股最多挫264點低見28,539點。尾市騰訊跌幅大為窄,港股最終收跌71點或0.25%,報28,733點。主板成交723億元增加10.4%。滬指微跌4點或0.16%,報2,869點。國企指數報11,046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