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價昨日先升後回軟,在岸價(CNY)早段一度逼近6.74,最新再度跌穿6.79,離岸價(CNH)亦跌穿6.81。截至昨日澳門時間下午5時40分,離岸價報6.8124,昨日曾升穿6.76,高見6.7558;在岸價報6.7974。 昨日在岸價早段高見6.7403,其後回軟,收報6.7834,較上周五(20日)下午4 時30 分收報6.7795, 跌39 點子或0.06%; 較晚上11 時30 分最後成交價6.7864,走強30點子。昨日官方中間價連跌七日後回升,報6.7593,較上周五中間價6.7671,上調78 點子或0.12%。 有分析員指,上周人民幣跌勢如瀑,基本逆轉機構觀點,做淡人民幣情緒逐漸聚集,儘管早段技術性反彈,但午後美元續回升,購匯情緒亦隨之上揚,人民幣匯價轉弱
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股匯上周波動亦比較大。昨日港股表現反復,恒指早上升過百點後一度倒跌過百點,中午收報28,266點,升41點,半日波幅300點,全日收市報28,256點,升31點。
日本流行簡約輕便的生活方式,譬如丟掉生活中不必要的多餘雜物,家裝設計亦走實用簡單風格,雖然沒有過多裝飾,但這種俐落的簡單更令人感到舒適。是次介紹的設計個例屬於日式風格單位,雖說面積不算太大,但設計一切從簡並且實用,將330呎的空間性能發揮盡致。 (文:蘇祺 圖:相關機構提供)
早前珠海揚名集團欺瞞業主,隱瞞已出售商鋪早已被抵押的事實,導致逾50名本澳苦主損失約人民幣3,000萬元,相關款項一度追討無果。除商鋪外,商品住宅、寫字樓等物業糾紛在內地也不少,不由得讓有意在內地置業的人心生猶豫。好在內地相關法律法規也已在逐步完善,前幾日《珠海市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辦法》正式施行,意味著預售金監管從此將更加規範有序。 (文:胡夢然)
祐漢區人口多夠熱鬧眾所皆知,民生配套齊全,關口及港珠澳大橋落腳點又近在咫尺,區內單位有價有巿。不過區內新樓不多,普遍以舊樓為主,但勝在多選擇,價位不高。區內的威龍花園屬於經濟房屋,大廈內一低層建築面積412呎單位現正放盤,一房間隔,實用率七成,賣港幣338萬元,平均呎價港幣8,200元,單位在上手租客搬後,內部裝修仍然新簇,投資自住都可以節省一筆裝修費。
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的樂觀言論,確認美國今年或會進一步加息的預期,並支持美元向上,投資者購匯情緒增加,昨日人民幣匯率則持續向下。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昨報6.7066,再創去年8月9日以來最低,較上個交易日貶152點子,連跌六日。離岸、在岸人民幣跌跌不休,離岸人民幣(CNH)早段在6.73至6.74水準上落,但之後隨著在岸人民幣(CNY)開市後迅速貶值,午後進一跌至6.78,創超過一年新低,大瀉316點子。 在岸人民幣亦不見樂觀,一度跌279點子,見6.7424,創近一年低,收報6.7223。 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價差近日持續擴大,推動更多套利交易,亦一定程度對在岸人民幣施壓,昨日 兩者一度相差逾350點子。 有分析指,人民幣與很多新興市場貨幣一樣依然受到外部因素影響,這反映在匯價下跌走勢中。 美元受到加息預期有力支撐,同時全球貿易關係緊張對市場人氣產生負面影響,人民幣短期內料進一步走軟。 如果人民幣繼續穩步貶值,市場對中國政府樂於看到人民幣進一步疲軟的猜測將會升溫。
澳門住宅買賣交易今年上半年持續上升。受2月份住宅市場調控政策影響,潛在買家趕在政策正式實施前物色合適的物業。據數據顯示,今年首六個月共錄得6,790宗住宅成交,按年升16%。有中介公司表示,次季住宅成交量環比下跌近兩成,樓價方面環比跌幅約4%。但隨著港珠澳大橋即將開通帶來的利好因素,相信第三季樓價下跌機會較微。
澳門商業銀行於昨(18)日推出該行首張World MasterCard信用卡。執行董事招煜輝在致詞時表示,是次推出之World MasterCard是專為本地崇尚優質生活的高端客戶群而設,提供多項升級優惠及環球禮遇,為客戶打造更優越地位及消費體驗,更為該行高端信用卡市場發展奠下另一個里程碑。招煜輝相信World MasterCard的推出,能结合該行其他高端市場產品和服務,為客戶帶來更優質及個人化的銀行服務體驗。
市場上發展商對樓盤銷售的競爭手段有很多種,譬如在付款方式上做文章,將付款期限延長,或是附帶一些額外折扣來吸引客戶。但現時發展商在推出新盤時往往不會一次性全部退出,而是公開一小部分觀望市場反應後再決定是否推出剩餘的單位。這種銷售方式稱為「擠牙膏式」,雖說可以為發展商測試市場水溫,但對買家來講則是帶來了負面影響,譬如樓價的上升。 [文] 早在去年,澳門建築置業商會永遠榮譽會長馮志強就表示過樓市並不健康,已脫離了一般澳門居民的收入負擔範圍。他表示,發展商推盤大部分都是「擠牙膏」式銷售,每次僅推出少量單位,同時地產代理派員工去看樓以營造供不應求的聲勢。這樣子的狀況無論是對投資者亦或是用家來講多少都會帶來心理上的刺激,害怕買不到樓,從而帶來樓價上升的影響。這種銷售對於發展商來講其實是一種測試市場熱度的方法,拿出一小部分的貨源試水溫,觀望樓市對此的消化程度及買家的購買力如何。而無論市場反應如何,發展商都可以保持可進可退的應對方式。這樣的銷售方式對買家帶來大面積的心理陰影及消極影響。 小題: 「擠牙膏」式銷售促成炒樓行為 現時這種「擠牙膏」式銷售正是流行時,不少發展商在樓盤開盤後採取分批銷售,這亦被稱為「間息式營銷」手法。往往在樓盤開工時便已建好售樓部對有意向的購樓者實行內部登記,由於登記的樓價相對優惠,登記者往往趨之若鶩。待發展商領到政府開售許可後僅公開部分單位元元,令沒有登記的買家造成恐慌心理,擔憂買不到樓。事實上,作為樓市銷售行為,這種「擠牙膏」式並無過錯,但該方式造成了樓市供不應求的假像,促使買家產生恐慌心理,無形中推動了樓價的上漲,亦促成不少投機者的「炒樓」行為。
內地樓價持續上揚,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按年比,連漲33個月,按月則連漲39個月。路透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測算,今年6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按年升5%,連漲33個月,升幅較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 按月比,6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上漲1%,連漲39個月,亦高於上月的0.7%,且是2016年10月以來最高。 國統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表示,6月份,各地繼續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繼續嚴格執行各項調控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總體穩定,二線城市有所上漲,三線城市上漲勢頭得到抑制。按月比,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上漲0.6%,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二線城市、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分別上升1.2%和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