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式上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定為6%以上。作為全球抗疫最成功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復蘇前景更為樂觀,但仍要面對多方面不同的挑戰,6%的意義可以有多方面的解讀。 去年中國GDP增速雖然大幅收窄至2.3%,仍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有效的疫情防控為更好的復蘇奠定基礎,加上去年的低基數效應,外界對今年中國的增長有樂觀的預期,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增長8.1%、世界銀行預測7.9%,因此當李克強6%以上的目標出爐時,不少意見認為是保守、低於預期,認為中國將非常容易達到這個目標。 實際上,「6%以上」是一個範圍,而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體現的是複雜環境下的底線思維。這說明了中國不再追求強刺激,而是追求一個更加穩定、循序漸進的改革模式。新一階段的發展,不單單追求高增長,而是更注重經濟發展的品質,更關注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更需要新的經濟活力。 必須看到的是,儘管國內疫情相對穩定,中國仍然受到海外疫情很大的影響,國際局勢更加複雜化,國內加大發債的反彈期將到來,債務風險不容忽視,中國確實需要一個更穩妥保守的發展目標。李克強在工作報告中64次提到「穩」字,今年赤字率擬降至3.2%左右,計劃減少地方政府發債規模,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都是「穩」的體現。 長遠看,國家「十四五」規劃中,中央並未如「十三五」時期訂定年均增長目標,而是要求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反而為失業率訂定了指標,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勞動生產率增速超過整體GDP增長。還計劃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19年的60.6%提高到65%。這體現了從追求總體發展到追求個人發展的轉變,唯有每個人的生活都好起來,才算是真正的「達標」。 封住下線,不設上限,或許將成為「十四五」時期的新常態。中央政府將更加關注「質」的改革。更有品質的經濟發展包括對節能減排的承諾,經濟創新的承諾,減少發展不均衡的承諾,因此「6%以上」的新征程,所要承擔的風險與考驗,一點也不會比過去少。在中共即將迎來百年慶典之際,對人民許下的承諾正在一步步實現。
湖南長沙市上月發生「貨拉拉女乘客墜車死亡事件」,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警方昨(3)日發布案件通報,詳細還原案發過程,指涉事司機周某春因為受害人拒絕其提出的搬運服務和額外收費,而產生「負面情緒」,並擅自更改行車路線、未理睬受害人的停車要求,之後受害人身體探出車窗,釀成悲劇。周某春因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同日由檢察機關批准逮捕。隨後,貨拉拉再次就此事致歉,表示正全力推進各項安全整改工作,相關進展會及時向公衆公布。
清華大學與布魯金斯學會周一(1日)共同舉辦的「快速復蘇的正軌:中美新冠疫情防控與治療合作」論壇,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於會上表示,中國民眾由於被保護得很好,反而有「免疫缺口」,哪怕6月達到40%的人群接種疫苗仍不足全國總人口一半,他對此感到擔憂。
台灣桃園機場昨(3)日上午停著大韓航空班機,外傳新冠疫苗全球獲取機制(COVAX)發配的牛津新冠疫苗到貨。台灣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舉行記者會澄清,首批到貨的11.7萬劑牛津疫苗,是台灣自行外購1,000萬劑疫苗的一部分,而非COVAX發配,將針對第一線的11萬多名醫事人員開始施打。
香港一名63歲有長期病患男子,2月26日接種科興新冠疫苗後,出現急性呼吸困難,到醫院求醫後於28日死亡。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昨(3)日召開緊急會議,一致認為其死因與疫苗接種無直接關係。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國新辦2日舉行推動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由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有關房地產泡沫、不良貸款等提問。他表示,房地產領域核心問題仍泡沫較大,金融化泡沫化傾向比較强,形容是金融體系最大「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潜在危機),並喊話和警示炒房者買房不為居住而是為投資投機,「這是很危險的」。但郭樹清也指出,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去年房地產貸款增速是八年來首次低於各項貸款增速,成績來之不易,相信房地產問題可以逐步緩解。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1日出席活動時表示,今年6 月,中國疫苗接種率計劃達到40%,以中國13.9億人口計算,預計四個月內要有五億人接種疫苗。而當前中國接種疫苗人數佔總人口數僅3.56%。
香港上周五展開新冠接種計劃以來,疑出現首位接種後死亡個案。多家港媒昨日報道,一名患有長期疾病的63歲長者接種北京科興新冠疫苗兩天後不治,未知死亡與否疫苗有關。
內地本月起暫停進口台灣鳳梨(菠蘿),令過往主要銷往內地的台灣鳳梨爆發滯銷危機,民進黨當局呼籲台灣民眾「吃鳳梨,挺農民」,帶動搶購鳳梨熱潮。農委會主任委員陳吉仲昨(2)日召開記者會,感謝許多企業與消費者,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鳳梨與農民,並宣布島內外團體與個人訂購、加工需求及外銷累計達41,687公噸,就快追平去年台灣鳳梨出口大陸的數量,且還在持續增加中。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1)日舉行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况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介紹,回顧過去五年,工業和信息化的成績非常顯著,其中2020年中國工業增加值達到31.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對世界製造業貢獻的比重接近30%。肖亞慶更强調中國將全面開放一般製造業,並有序放開電信領域外資准入限制,吸引更多的外資高端製造業項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