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第16次人口普查及第六次住屋普查(下稱「人口普查」)第二階段將於下月(8月)7日至21日進行,普查對象主要為一般居住單位的住戶,將向全澳27萬多個住宅及工商業單位收集資料。人口普查結果對澳門未來發展非常重要,數據反映澳門人口結構及其社會、經濟特徵在近年來的變化,是特區政府規劃未來的重要參考,尤其在制訂教育、房屋、交通、醫療和社會服務的政策。此外,這些數據對私人機構在釐定業務方針,以至學者進行研究等方面亦有相當價值。 聯合國統計司建議每十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因此,大部分國家或地區每十年都會進行一次人口普查,透過這一大規模及有系統的統計活動,收集詳細的人口數據。澳門特區行政會今年2月完成討論《2021人口普查制度》行政法規草案,宣布澳門特區第16次人口普查及第六次住屋普查於今年4月1日至8月21日期間分兩階段舉行。人口普查的受訪對象為全澳範圍內所有用途的單位,包括住宅及工商業單位,因此,除一般家庭居住的單位外,集體居住單位(包括員工宿舍、院舍、醫院等),以及停泊在澳門特區海域範圍內的船隻,亦是人口普查的受訪對象。第一階段為4月1日至5月31日,以水上人口及集體居住房屋內的人士為資料收集物件;第二階段為8月7日至21日,資料收集物件為居住於第一階段未包括的其他房屋的人士。 人口普查問卷分兩種 統計暨普查局為確保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這個全澳最大規模的統計項目得以順利進行,早於前年分階段開展籌備工作,包括人口普查問卷設計以及在個別區份進行試查。 人口普查的問卷分為短卷和長卷兩種。統計暨普查局以科學抽樣方法抽出約1/7住宅單位作答長卷,其餘單位則作答短卷。問卷分為長、短兩種,是為了在收集人口基本資料的同時,透過樣本的抽選,向其中一部分住戶收集更詳盡的資料(長式問卷)。 短式問卷是收集人口數目、性別、出生地、出生年月等基本資料;長式問卷是除收集短式問卷所包括的基本資料外,還進一步收集如國籍、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就業狀況、工作收入等較詳盡的社會、經濟資料。 作答短卷的住戶可選擇先自行填寫通知信函內附上的短式問卷,交予上門的普查員,普查員會即場輸入問卷資料及檢核問卷內容;另一方面,亦可選擇透過電腦、手機填報問卷,或待普查員上門時接受訪問。作答長卷的住戶,可選擇問卷,或待普查員上門時接受訪問。 增收集長者自理情況及照顧者身份 有關人口普查問卷設計方面,普查局在2019年9月至10月期間,開展了2021人口普查問卷內容的諮詢工作,對象包括公共部門、機構、社團、大專院校、立法會議員及統計諮詢委員會委員共148個單位。經綜合分析有關單位的回饋意見,是次人口普查將增加收集60歲及以上人士的自理情況及照顧者身份,以及跨代同住情況等資料,以滿足社會對相關統計數據的需求。此外,普查局於去年(2020年)8月在黑沙環區進行人口普查的試查工作,對問卷內容、資訊系統及工作流程進行測試,並根據試查的經驗,完善及優化各項普查工作。 資料收集分兩階段 今次人口普查的範圍覆蓋全澳,而資料收集工作將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的資料收集已於今年5月31日順利完成,主要向水上人口及於集體居住單位(如學生宿舍及員工宿舍等)內居住的人士收集資料。第二階段的資料收集將於8月7日至21日開展,普查範圍涵蓋全澳27萬多個住宅及工商業單位,所有受訪住戶將於8月初收到普查局的2021人口普查通知信,居住、逗留在單位內的人士均為普查對象。為配合第二階段的資料收集工作,普查局於今年初以網上方式招募多名臨時工作人員,協助執行資料收集等工作,而相關的培訓工作亦已陸續展開,以確保普查員具備所需的技能和專業知識。 數據反映人口結構及社會變化 統計暨普查局指出,2021人口普查有賴全澳居民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呼籲廣大市民履行公民義務,配合人口普查工作,提供準確資料,人口普查結果對澳門發展非常重要,數據反映澳門人口結構及社會經濟特徵的變化,對政府、企業或學術機構均具重要的參考價值。普查局所收集的資料將會絕對保密,並只作統計用途,普查結果會以彙總形式公布。普查局感謝有關公共部門、大專院校及機構、社團的積極配合和支持,讓第一階段資料收集工作得以順利完成,並期望全澳居民支持和配合第二階段普查工作。
澳門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大型人口普查是每十年一次,普查結果對澳門發展相當重要,而且透過人口普查可以了解到許多人口變化情況,如家庭結構、教育程度、收入情況變化及老齡化社會等,這些數據將有利政府未來制訂社會發展規劃、房屋政策規劃等提供相當重要的參考。 他指,按國際慣例,大規模的人口普查存在必要性,若沒有定期進行人口調查,政府將會無法掌握人口的最新情況。雖統計暨普查局每年均對本澳人口方面設抽樣調查,惟準確性並未有人口普查精準。而在澳門,人口增加除了受人口出生情況外,更重要是因為移居人口數字影響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快,人口增長亦會增快,移入人口也相應增加」,他估計與十年前的人口普查結果相比,今年澳門總人口將增加數萬人。 人口普查除了統計澳門總人口數字之外,也統計居住戶數,從而反映澳門現時住房總人數及空置率,更有利當局制訂相關政策。此外,劉本立表示,本澳正踏入老齡化社會,但目前本澳出生人數屬偏低,並未能滿足人口替代率,人口普查結果能為政府規劃提供重要的參考數據。
目的 大部分國家或地區每十年都會進行一次人口普查,透過這一大規模及有系統的統計活動,收集詳細的人口數據。澳門亦將於2021年進行第16次人口普查及第六次住屋普查。人口普查的結果對澳門發展非常重要,數據反映澳門人口結構及其社會、經濟特徵在近年來的變化,是特區政府規劃未來的重要參考,尤其在制訂教育、房屋、交通、醫療和社會服務政策。 受訪對象 全澳範圍內所有用途的單位,包括住宅及工商業單位均為人口普查受訪對象,因此,除一般家庭居住的單位外,集體居住單位(包括員工宿舍、院舍、醫院等),以及停泊在澳門特區海域範圍內的船隻,亦是人口普查的受訪對象。普查局會向居住或逗留於單位內人士收集資料。住戶將於7月底至8月初收到由統計暨普查局發出的通知信函。 資料收集方式 人口普查問卷分為短卷和長卷兩種。普查局以科學抽樣方法抽出約1/7住宅單位作答長卷,其餘單位則作答短卷。問卷分為長、短兩種,是為了在收集人口基本資料的同時,透過樣本的抽選,向部分住戶收集更詳盡的資料(長式問卷)。 短式問卷 ─ 收集人口數目、性別、出生地、出生年月等基本資料;長式問卷 ─ 除收集短式問卷所包括的基本資料外,還進一步收集如國籍、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就業狀況、工作收入等較詳盡的社會、經濟資料。 相關法例 第6/2021號行政法規規定所有調查對象必須在規定期限內提供所需的資料。 在統計保密方面,所有參與2021人口普查工作人員必須簽署《統計保密承諾聲明書》,嚴格遵守統計保密規定,不得向第三者透露在履行職責或合同上所載責任時所獲悉的屬個別性質的資料,亦不得把這些資料作其他與履行有關責任不符之用途。保密義務是永久的,不會因職務或提供服務之完結而終止,違反統計保密義務之聲明者,將會遭受檢控及處分。
市民須加強注意提防!司警揭發由廣西人組成的連環爆格「大軍」,正前仆後繼地偷渡進出本澳,爆竊多個單位。目前已確認至少六個單位中招,六名戶主報稱損失現金、金鑽飾物、手錶等價值合共逾90萬元財物。司警發現作案人共通點,除同來自廣西(當中大部分人同一條村)外,作案人多數從事建築業;每次犯案選擇低層單位,又或靠近山邊以及外牆正搭棚維修的大廈作目標;撬開窗戶入內搜掠主人房;犯案後帶同贜物偷渡離境。司警近日先後破獲三宗案件拘捕六名廣西大盜,正追查其餘涉案人士和贓物下落。 【本報記者劉凱輝報道】 首宗案件被捕兩名廣西男子均非法入境,20 多歲,分別姓凌及姓韋。本月10 日晚上,司警先後接獲位於氹仔東北大馬路兩個低層相連單位遭人爆竊,合共損失近47 萬元財物。隨後再接獲氹仔孫逸仙博士大馬路一單位被竊,幸無損失。司警調查發現,該三宗案件的兩名賊人都是以攀爬方式,撬毀露台及浴室窗花後進入。至前(12) 日,治安警在路氹某酒店房截獲涉案的凌某及韋某,轉交司警跟進。兩人拒絕合作及交代贓物下落,司警行動中起出他們犯案時的衣服及手套。 偷渡進出 來澳爆竊如同「提款」 第二宗案件被捕廣西三男均30多歲,非法入境,分別姓羅及姓韋,報稱地盤工人。上月12日,司警接報氹仔七潭公路某單位發生爆竊案,事主損失近41萬元財物。調查發現三名賊人當時沿大廈維修工程的棚架爬入單位,得手後在路環偷渡離澳。本月11日,海關截獲多名偷渡來澳人士,經司警確認,證實其中三人(羅某及兩名韋某)與上述爆竊案件有關。 當中兩人亦涉本月5日的兩宗分別位於石排灣及南灣大馬路的低層住所爆竊案,兩名事主合共損失近40,000元。被捕三人同樣拒絕合作。 第三宗案件被捕廣西男子姓韋,27歲, 快餐店東主。案發在2018年12月底,司警接報中區某大廈遭爆竊,損失元。調查發現當時韋某在內的兩名賊人經大廈對開山坡爬落,再由單位露台進入犯案,得手後逃離本澳。事隔兩年多,本月11日涉案的韋某偷渡入境時同被海關截獲,轉交司警跟進。案中仍有一人在逃。司警表示,上述被捕六人涉加重盜竊罪已送交檢察院處理,正追查其餘涉案人士和贓物下落。
【本報記者劉凱輝】三名菲律賓籍男女涉嫌吸毒和販毒被捕,其中一男一女分別任職酒店外傭員工和家傭。行動中, 司警共檢獲5.07克冰毒, 市值元,三名嫌犯均對冰毒呈陽性反應,司警現正追查毒品來源。 被捕三名菲律賓嫌犯分別姓,男性,40歲,酒店外僱職員,姓MANAGO, 男性,35歲, 無業, 姓,女性,36歲,家傭。三人分別涉及吸毒和販毒罪已被移交檢察院處理。 司警表示,鑑於近日有情報反映懷疑有菲律賓人士在司打口一帶吸毒,經過部署後鎖定任職酒店員工的涉案男子行蹤。前(12)日晚上發現案中第一男嫌犯在司打口區出現,司警探員上前表明身份對其截查,並於他身上搜出連包裝0.21克的冰毒,他承認吸毒,供稱毒品是以2,000元向其同鄉即案中第二名男嫌犯購買。其後司警根據線索再在新橋區截獲涉嫌販毒的菲律賓男子,在他身上搜出連包裝重4.86克的冰毒,他住所內亦發現有多個用作吸食毒品的壺、微型電子磅和包裝用膠袋等工具;同時任職家傭的涉案女嫌犯當時亦在屋內被發現,案中第二名男嫌犯承認販毒,供稱以每包2,000元出售予同鄉。而被捕女嫌犯則拒絕合作,她只承認吸毒,但稱對毒品來源及販賣情況並不知情,司警不排除她與涉案男子合作販毒。 被捕三人經檢驗後均對冰毒呈陽性反應。行動中, 司警共檢獲5.07克冰毒,市值15,000元。司警正追查毒品來源,案件有待進一步跟進。
【本報記者劉凱輝】一名本地女子墮入網上騙局,誤信外籍「軍人」男網友因在外地作戰時受傷須提早退役,且會到中國內定地居,要求她代為保管寄來財物以及墊支所謂「關費」。最終該女子才是真正的為感情上被騙受傷,痛失93,000多元人民幣(折合逾十萬澳門元)收場。司警已接手調查,暫時無人被捕。 司警透露,案中的事主在娛樂場任職,為一名本澳40多歲女居民,上月中手機上網時認識一名外籍男網友,對方自稱是「軍人」且正在中東執勤,兩人之後使用另一通訊軟件繼續聯絡。該名「軍人」男網友取得事主信任後,聲稱即將退休及到內地定居。至上月20日,「軍人」男網友稱因作戰時受傷需提早退休,稍後會寄送財物給事主暫時保管。本月3日,事主收到自稱快遞公司職員來電,指有關包裹需要支付多元人民幣作為「關費」,事主信以為真,代「軍人」男網友墊支。 翌日事主再接到騙徒來電指「關費」不夠,需再多付51,000元人民幣,事主一心為幫「軍人」男網友,竟向其他朋友籌款51,000元再轉賬到指定賬戶。 食髓知味的騙徒,本月7日再扮繼續假扮快遞公司職員聯絡事主,聲稱因包裹內藏黃金、現金等涉違法貴重物品,並展示所謂的起訴文件,要求事主再支付其他手續費。此時事主終覺可疑,報警求助,報稱損失多元人民幣。 菲男外僱亦疑墮網上情緣騙局 另外,一名41歲菲律賓籍男外僱亦懷疑誤墮網上情緣騙局,被對方遊說投資外幣,損失2,600 美元。 案中的男事主為一名在澳工作的菲律賓外僱。他今年4月透過網上交友軟件認識一名女子,未幾兩人便發展成情侶。5月初該女子向事主介紹投資外幣,更提出合資投資。事主信以為真,按指示下載應用程式,開戶注資2,600 美元。一段時間後,事主登入該投資賬戶見到有賺錢,起初未有理會。直至上月30日登入賬戶失敗,女朋友亦同時失聯,懷疑受騙。經考慮後在本月11日才報警求助。 司警連續接報兩宗網上情緣騙案, 正展開調查。 (劉凱輝攝)
新城A區經濟房屋展示區昨(13)日起開放公眾預約參觀,建築師劉家裕及澳門地產發展商會理事長姚明禮昨日下午偕同會員參觀示範單位,兩人均大讚經屋陳列間隔佳,初評80分,但認為單位面積略細,政府將來可規劃大一點的單位。
特區政府昨日發表聲明,對選管會拒絕接納部分參選組別名單的決定表示堅決支持。
配合經屋的申請,設於俾利喇街望廈社屋望德樓的新城A區經濟房屋展示昨(13)日起開放參觀,同時長者公寓及都更暫住房亦開放示範單位予市民參觀。
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審查認定涉及五個組別共20名參選人經事實證明不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或不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因而無被選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