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澳門參與數字貨幣研發

澳門特區宣布推出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市民利用電子支付工具消費滿50元,再以同一支付工具消費滿三倍金額則可享受優惠。 計劃公布起初,不少受訪商戶及市民都認為計算方式過於複雜,阻礙了他們的使用意欲。經科局於是發新聞稿釋疑,強調優惠券全自動化核銷,自動扣除。相信經當局進一步宣傳及市民實際使用後,將更樂於使用電子支付方式,以獲取消費優惠。 是次計劃目的是為了促進消費,刺激內需;同時亦間接鼓勵了市民更多接觸電子支付,通過實名制支付數據,政府亦可更準確掌握社會的消費模式及市場發展;電子支付的普及性日益增加,對未來推行數字貨幣奠定了民眾接受的基礎。 從傳統貨幣在當今時代的缺點到疫情期間的危機管理,現金和提款機使用量在許多國家急劇下降,亦令各國的中央銀行都加快發行數字貨幣的轉型。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宣布,聯合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及阿拉伯央行,共同發起「多邊數字貨幣橋」研究項目。 繼深圳、蘇州及北京之後,成都也於上月24日啟動數字貨幣測試。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上月表示,正仔細研究美聯儲是否應該發行數字美元,又指數字貨幣有助於改善金融包容性,將是一個高度優先的項目;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周二表示,日本央行將在今年春季開始對數字貨幣進行測試。 由於數字貨幣是國家發行的法定貨幣,任何地方都必須接受數字貨幣的支付。因此,數字貨幣的應用面較現存的各種電子支付廣泛。加上內地已推出尺寸接近一般銀行卡的「硬錢包」,可以顯示消費金額、卡片餘額、支付次數等,實現離線支付。這種優勢對不諳手機科技的長者而言,亦提升了他們使用電子支付的接受程度。 數字貨幣突破地域及時間限制,加快了金融一體化發展,未來必定會成為各國經濟競爭的戰場,其應用及發展潛力非常巨大。澳門作為大灣區核心城市,應抓緊祖國發展數字貨幣的機遇,澳門金管局去年表示,正與中國人民銀行保持溝通,跟進數字貨幣的研發情況,期望澳門未來也能參與數字貨幣的測試,如果數字貨幣跨境支付能夠實現,在跨境民生、跨境投資場景中應用,必定會為兩地居民跨境消費創造更大方便,同時亦能為國家數字經濟作出貢獻。

18/03/2021
17733

有易服癖酗酒男子連環盜竊

偷走便利店近百罐啤酒被捕

一名有易服癖及有酗酒習慣男子,酒癮起後「男扮女裝」到便利店偷酒,上得山多終遇虎,最後被一便利店職員發現及報警,治安警根據先前所接到五宗同類案件,六案一併調查,發現六宗案件都是一名「女子」所為,警方根據「天眼」及便利店「閉路電視」錄像鎖定疑犯,日前沙梨頭惠愛街拘捕一嫌疑「女子」,揭發疑犯是一名男子漢。 治安警昨(17)日在新聞發布會稱,被捕男子姓葉,本澳居民, 36歲,自稱是兼職音樂教師,聲稱自己從2015年起有「易服癖」習慣,並非為了逃避偵查而易服;又聲稱自己有酗酒習慣,故去便利店偷取啤酒,先後作案六次,盜去便利店逾2,000 澳門元貨物。 治安警發言人林強稱,3月12日早上,位於羅白沙街一便利店職員向治安警報案,稱當日凌晨便利店員工目睹有一女子偷取門外貨架上一箱啤酒及兩個膠盒。治安警接報後到場調查,翻閱便利店內的「閉路電視」,鎖定一名疑犯,並於3月14日中午在沙梨頭惠愛街拘捕一女疑犯,長髮及腰,身穿短裙及黑色襪褲,女裝鞋,但治安警調查發現,疑犯是一名男性,並於疑犯家中起回部分贓物。 作案時女性打扮非避偵查 治安警在疑犯家中發現大量女性衣物。疑犯供稱自己於2015年起有易服癖習慣,平時外出亦會穿著女性衣服,作案時亦同樣以女性打扮,強調該行為並非為了逃避警方偵查而進行易服。 治安警經調查及翻查資料,被捕男子曾到羅白沙街和鏡湖馬路一帶的便利店進行盜竊,在1月17日至3月12日凌晨於羅白沙街的便利店盜竊四次,合共盜取了72罐啤酒、一支紅酒、一盒朱古力及兩個膠箱,貨品總值1,625澳門元;1月20日及2月8日於鏡湖馬路兩次到便利店盜竊,合共盜取了26罐啤酒,貨品總值409澳門元。疑犯被捕後稱自己有酗酒習慣,故此進行犯案。治安警以「盜竊」罪將男子移送檢察院偵辦。

18/03/2021
19975

曾以偽造證件申請「藍卡」

內地男與本澳女保安涉假結婚被捕

治安警揭發一宗懷疑假結婚案件,拘捕一名本澳女子及一名內地男子,涉嫌於2013年透過假結婚,向當局以夫妻團聚名義為男子申請來澳定居。而治安警更揭發,男子曾經用虛假身份資料申請「藍卡」。 被捕女子姓梁,61歲本澳居民,任職保安員;男子姓秦,57歲內地男子。案情指出,女子梁某與男子秦某於2012年認識,雙方翌年於河南註冊結婚。秦男婚後以夫妻團聚名義向身份證明局申請澳門居民身份證。2019年,身份證明局在審批期間,認為兩人婚姻關係有可疑,轉交治安警察局跟進。 經深入調查後,治安警於今年初先後拘捕兩人。梁女起初否認犯罪,後來因不能準確回答「丈夫」秦男的身份資料,最終承認雙方是假結婚,但聲稱過程中並沒有收取男方金錢,只是協助朋友。 秦男亦否認兩人是假結婚,但同樣無法答出「妻子」的資料。治安警認為,有跡象顯示兩人是有預謀的進行假結婚行為,涉及「偽造文件」罪。 另外,警方調查期間更發現,秦男在2007年至2013年於本澳工作期間,所使用的外地僱員身份認別證(俗稱:藍卡) 上資料有異,懷疑他涉及「身份之虛假聲明」罪。在警方盤問下,他承認因當年害怕年齡太大不符合本澳公司的招工要求,在2006年以6,000元人民幣委託內地某中介公司,製作一張身份年齡較小的通行證並成功申請「藍卡」。 治安警因上述兩人假結婚的行為,對他們控以「偽造文件」罪;同時對男方控以「身份之虛假聲明」罪。兩人現時已被移送檢察院偵辦。 澳一名歲女保安與內地男子懷疑進行假結婚,身份證明局在審批申請時對他們婚姻存疑,揭發事件。(治安警察局提供圖片)

18/03/2021
16563

七歲女童貪玩自行剪髮

母用竹枝鞭打涉家暴被捕

司警拘捕一名內地女子,懷疑她長期家暴七歲女兒。女童本周一(15日)滿身傷痕回到學校後,由駐校社工揭發事件。司警表示,經調查發現女童母親由女童三歲起便對她進行體罰,且近年開始愈來愈嚴重。 被捕女子姓陳,40多歲內地女子,自稱是商人;於2013年與一名本澳男子結婚,此後長居內地,及後於澳門誕下女童,將女童交予在澳門生活的胞妹照顧,自己則與丈夫在內地居住,女童周末及放假才會回到內地見父母。 案情指出,司警於本月15日接獲仁伯爵綜合醫院通知,指一名由學校社工陪同求醫七歲女童,面部及四肢等有多處傷痕,懷疑曾被虐打。司警調查後發現,於本月14日,女童回到內地與父母團聚後,稱頭髮過長遮擋眼睛,感到不適便自行用剪刀剪下瀏海,女童母親見狀大怒,掌摑女童並用竹枝鞭打四肢。胞妹見狀後出面阻止,並將女童帶回本澳。翌日女童回校上課時,由於被母親打的傷口仍然感到疼痛,便向老師及社工求助,最後校方帶女童到醫院求醫後,院方表示事件有可疑,便報案處理。 司警在前(16)日晚上9時,趁女童母親經關閘入境時將她拘捕。女童母親承認曾經體罰女童,並表示自女童三歲起便對她進行體罰,當女童不聽話時就會掌摑她及用竹條鞭打她,隨著近年女童慢慢長大,接獲學校方面反映女童表現不好,便開始加大體罰力度。 司警拘捕女童母親後,認為有強烈跡象顯示她長期以體罰形式進行管教,並且愈來愈嚴重,涉嫌觸犯「家庭暴力」罪,移送檢察院處理。 司警發言人張錦輝公布家暴案案情。 (陳嘉俊攝)

18/03/2021
24293

模擬石排灣增傳播風險極高病例

演習封鎖疫點及設臨時檢測站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今(17)日上午聯同民防行動中心在石排灣樂群樓進行「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演習」,主要模擬新增一例屬本地感染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經評估社區傳播及爆發的風險極高,因此啟動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管理方案。 演習期間,石排灣樂群將封鎖疫點大廈,且設有多個檢查點等環節,以減少病毒傳播至其他區份,同時提升市民大眾對方案流程的認識。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是次演習將在石排灣樂群樓舉行,模擬封鎖大廈及相應區域,設立臨時核酸檢測站為封鎖區內居民進行核酸檢測及物資配送點等環節。屆時部分路段、上落客貨區、咪錶及汽車泊位將暫停使用。 模擬新增本地感染新冠肺炎確診 根據新聞局昨日所發出的資料顯示,今日演習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包括早上舉行的「民居實地演習」以及「民防行動中心桌上演練」。新聞局預計演習於早上10時正式啟動,模擬石排灣樂群樓新增一例屬本地感染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經評估社區傳播及爆發的風險極高,故此需啟動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管理方案。 在公共地方進行大規模消毒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隨即聯同民防行動中心率先封鎖疫點大廈,以免病毒在其他區份傳播,再護送密切接觸者,以及設立紅碼區檢查點,並隨即在公共地方進行大規模的消毒工作。 現場亦設多個區份,包括「穿著區」、「現場指揮中心」、「物資配送點」、「洗消區」等,同時設有「核酸檢查站」為封鎖區內居民進行核酸檢測。 其後,演習流程將會圍封「黃碼區」、人員檢查站,以及設有車輛檢查站,最後預計中午12時22 分轉移區內長期病患者至安全地方。 民防中心集中統籌及調度工作 演習期間,民防行動中心亦會集中進行統籌及調度工作,實時掌握及滙總各類信息,統一協調指揮民防工作。新聞局表示,屆時將邀請傳媒前往北安出入境事務大樓,了解民防行動中心具體的運作情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以及民防架構代表亦會接受訪問,隨後續結束是次演習內容。 籲公眾聽從演習人員指示 今早治安警察局會派員到相關區域維持交通和公共秩序,讓參與演習的車輛和人員能迅速有序到達指定的避險中心和集合點,以盡量減少對區內居民和旅客出行造成的影響。治安警察局又呼籲公眾及駕駛者需留意相關措施,並聽從演習現場人員的指示有序行進。 應變協調中心稱,為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制定了「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方案」,加強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及聯動能力,以及提升市民大眾對方案的認識,因此應變協調中心聯同民防行動中心,今日上午進行「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演習」。

17/03/2021
19837

鼠牛生肖鈔及回歸紀念鈔

下周一起登記5月初兌換

鼠年、牛年生肖鈔及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鈔,將於下周一(22日)起接受兌換登記。澳門金融管理局日前發出新聞稿稱,登記期至4月9日下午6時止,持有有效澳門身份證的居民,可透過澳門金融管理局的網頁進行一次性兌換預約登記,兌換期為今年5月4日至7月23日,實際兌換數量視乎最終登記人數而定。 金管局稱,兩家發鈔銀行發行的庚子鼠年及辛丑牛年生肖鈔,連同早前已發行的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鈔,將合併讓澳門居民登記兌換。每家發鈔銀行供居民兌換的每一生肖鈔暫定為25張,即合共可登記兌換100張(兩家發鈔銀行的兩種生肖鈔);同時,早前已發行面值20元的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鈔,暫定每家發鈔銀行可兌換數量為三張,即合共數量為六張。 每名澳門居民僅可登記一次,兌換的鈔票將包含兩種生肖鈔及20周年鈔,不可分拆兌換,實際兌換數量將視乎最終登記人數而定,並於登記期完結後另行公布。 居民可自選兌換地點 登記期為今年3 月22 日上午9 時起至4 月9 日下午6 時止,持有有效澳門身份證居民,可透過澳門金融管理局網頁進入發鈔銀行的聯合登記系統,進行一次性的兌換預約登記。 除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及大西洋銀行這兩家發鈔銀行外,居民於登記時可選取兌換地點,還包括中國工商銀行(澳門)、大豐銀行、華僑永亨銀行、澳門國際銀行、澳門商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澳門分行及廣發銀行澳門分行的指定網點。成功登記人士應保留相關登記確認記錄,也可以通過網上登記系統查詢登記確認資料。 委託代領需帶齊所需文件 兌換期為今年5月4日至7月23日,成功登記人士請於所選定時間及銀行網點,帶同其有效的澳門居民身份證親身前往兌換。如需委託他人代領,代表人則須帶同自己的身份證明文件正本以及代表人的身份證明文件副本(該副本須由代表人簽署);登記人已簽署的授權聲明(可於金管局網頁下載);登記人的澳門居民身份證副本(該副本須由登記人簽署)。

17/03/2021
34057

政府全方位發展早療服務

共同構建共融社會

兒童早療服務需求甚殷,特區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和非常關注發展障礙的兒童,近年透過制訂各項政策、成立跨部門「兒童綜合評估中心」及「兒童康復治療中心」、與高等院校合作開辦語言治療師課程等,全方位支援兒童早療服務,促進早療服務進步和發展,為零至六歲患有發展障礙兒童提供早療服務,構建一個共融社會。 特區政府早在2015年底已成立由衛生局、教育暨青年局和社會工作局相關部門組成的「兒童早療跨部門協作組」,整合統籌和優化兒童早療服務,為發展障礙兒童提供一站式綜合評估服務,達至及早發現、及早評估、及早診斷、及早治療的兒童早期療育目標,並於2016 年6 月和2017 年7 月先後成立「兒童綜合評估中心」及「兒童康復治療中心」,為零至六歲患有發展障礙兒童提供完善早療服務。「兒童康復治療中心」成立後,實施早療資源統一分配機制,以縮短輪候治療時間。據資料顯示,自「兒童綜合評估中心」及「兒童康復治療中心」成立後,輪候時間較過往大大縮短,現時平均輪候評估時間為三周內,平均職業和語言治療輪候時間為兩個月內,嚴重個案則會安排立即治療。 開發人工智能早療系統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去年(2020年)在立法會表示,衛生局計劃與科研機構合作,開發人工智能早療輔助系統,爭取盡快應用於兒童語言治療和職業治療服務,以解決語言治療師不足問題,同時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兒童康復訓練。歐陽瑜司長稱,未來兩年社工局將新建和遷建共四間早療服務設施,一共增加超過200個服務名額,為發展障礙兒童提供治療及訓練等服務。為應對澳門一直面臨治療師短缺問題,特區政府與澳門理工學院合作,從2017年至2019年開辦三屆語言治療師課程,合共培訓60位語言治療師,首屆學生將於今年畢業。 多方提升早療服務發展 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2016至2025年康復服務十年規劃》—2019年度評檢報告顯示,在早療服務方面,隨著「兒童綜合評估中心」及「兒童康復治療中心」成立,能更快捷和有效地跟進兒童接受評估及之後的康復治療服務, 特區政府於2019年繼續開展共融托兒服務,此外,更持續為經常接觸兒童的各類人士,包括醫護人員、托兒所人員、早療機構人員、家長等舉辦培訓,以提高有關人士在辨識、治療及跟進服務方面能力及技巧,全面提升早療服務發展。 擬設強制性通報機制 報告指出,2020年至2021年的工作展望是研究設立強制性通報機制,加強早期療育系統的實施效能。在學前訓練及托兒所階段中,主要檢討早療服務推廣、家屬支援服務及其他相關計劃,並予更新及執行;進一步完善早療服務體系,包括發現篩檢、通報轉介、診斷評估、個案管理、服務配置、追蹤跟進及家屬支援等工作、流程與機制;繼續提供及適時調整各項短、中期方案,支持早療服務的進步和發展。

17/03/2021
30470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