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餐廳已張貼了政府的食肆防疫要求告示。
四名人士被控詐騙賭場賬房,終審法院宣判其中三人獲刑一人無罪。
司法警察局與澳門電召的士公司假司警局總部大樓舉辦座談會,增強前線司機防罪意識。
11名水客及其中一名店舖職員涉嫌違反《聘用外地僱員法》,治安警察局已提起有關程序,並交由勞工事務局跟進。
防疫措施收緊後雖帶來不便,但水客帶貨利潤卻有增無減,甚至有可能回復到去年「封關」時的水平,因此繁忙時段關閘再現人頭湧湧。
兩海坊會表示有長者反映,他們中有的沒有手機、有的不懂使用手機功能,讓他們感到無所適從。
下周一(14日)端午節,糉子為傳統應節食品,為保障市民食用安全,市政署聯同消費者委員會日前於本澳餐廳食肆、麵包餅店、零售店及外賣店等抽取糉子樣本進行檢驗,結果顯示,所有樣本的檢測結果均未見異常。 市政署表示,本次抽檢的糉子樣本共30個,包括含蛋黃糉、無蛋黃糉及梘水糉,所有樣本均進行了微生物檢測及化學檢測。其中,微生物檢測範圍包括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蠟樣芽孢桿菌,而化學檢測範圍則包括硼酸和蘇丹紅(僅限含蛋黃糉的樣本)。化驗結果顯示,所有樣本均未見異常。 市政署提醒業界應向可靠的供應商入貨,拒絕購買來歷不明的食材;保存食品銷售紀錄和來貨單據,以便在有需要時追查貨源;製作食品前須確保原材料之品質安全衛生,並嚴格按照食安標準及工藝需求在合理範圍內適當地使用食品添加劑,以確保符合本澳《食品安全法》及《食品中禁用物質清單》等的規範;已製備的食品應妥善保護,使其免受污染,並應置於合適的溫度及環境下存放及展示,確保食品品質無異常方可出售。 向信譽良好店舖選購糉子 消費者應向信譽良好及衛生的店舖選購糉子;購買時應留意店舖的環境衛生情況;如購買預先包裝的糉子,須仔細閱讀包裝上的標籤,並注意其保存限期、貯存方法及生產商等資料;切勿購買來歷不明、過期、發出異味、包裹不當或外觀異常的糉子;購買糉子後應盡快進食,如非立即食用,應將糉子放置於攝氏五度以下的雪櫃內,並謹記「上熟下生」的存放原則;進食前應將糉子徹底加熱至中心溫度達攝氏七十五度或以上,並不應翻熱糉子超過一次;如糉子變壞、發出異味或發霉,便應棄掉。
何金明稱,若法律上無賦予其檢測資格,有關報告可能受到懷疑滲漏方的質疑,最終未必獲法院認同。
銀河娛樂集團為進一步支持特區政府推動本澳藝術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銀河娛樂集團基金會(下稱「銀娛基金會」)籌辦的「銀河藝萃」將於2021年7月20日在「澳門銀河TM 」隆重揭幕。 這個非營利的藝文空間將為本澳公眾及遊客呈獻各種主題展覽及活動,豐富大眾的文化生活,並且讓青少年有更多接觸、欣賞及參與藝文活動的機會,提升其對藝術文化的興趣。 銀娛稱,銀河娛樂集團多年來紮根澳門,一直全面配合及支持澳門特區政府的施政方針,助力推進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並積極推動本地體育、藝術及文化發展,與各界攜手構建更美好的澳門,秉持著「取諸社會 用諸社會」宗旨,銀娛於2015年成立「銀娛基金會」,透過開展多項具有可持續性的長期項目幫助社區發展,涵蓋文化、藝術、教育及社福等範疇。 2019年,銀娛基金會首次於「澳門銀河」舉辦名為「影后王妃:嘉麗絲姬莉的藝術形象」的大型主題展覽,獲得各界好評,更成為首屆「藝文薈澳」的重點項目之一。 藉著第二屆「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1 」盛大啟航,「銀河藝萃」將於7月20日至10月31日期間呈獻其揭幕展覽,其後將會全年無休地為公眾舉辦一場又一場不同主題展覽及藝術文化盛事,冀讓不同年齡及背景人士,尤其是年輕一代,接觸到各種藝術文化領域,以此連繫社區,同時助力澳門打造成為一個多元化的綜合旅遊度假勝地。在防疫工作常態化下,銀娛基金會將密切留意疫情情況,積極配合衛生部門發出的相關指引,並將適時作出適當安排。 為助力「藝文薈澳」,銀娛基金會籌辦「銀河藝萃」全新藝文空間,呈獻文化及藝術盛宴,將於7月20日隆重揭幕。 ( 銀娛提供圖片)
城規會昨(9)日下午召開全體會議,討論《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 》草案,委員會主席陳寶霞表示,共有19 名委員發表書面意見,其中有九名委員昨日在會上講述意見。她又指會把19 名委員的意見上載城規會網站,公眾可上網查閱。城規會昨日完成草案的意見發表後,工務局會進一步跟進並完善總規草案。 委員梁普宇贊同總規完善步行環境,建議將沙梨頭一帶的空中步行系統延伸至青茂口岸,以疏導新建口岸的人流。市政署代表、市政管委會副主席羅志堅回應時透露,為加強青茂口岸與關閘口岸人流互通的便利性,將開展工程將兩個口岸之間的鴨涌河公園圍牆內縮,令行人路可擴闊超過三米以改善步行環境,爭取年底動工。 羅志堅又稱,青茂口岸計劃於今年內開通,政府已開展周邊環境的改善工程,目前口岸行人天橋已連通至青洲坊公屋群,未來又會擴闊青茂口岸通向台山新城市花園的行人路。同時,當局將原本的驗車中心與苗圃空間打造成廣場等戶外活動空間,但因相關工程規模較大,將延後開展,強調不會影響青茂口岸人流通行。 委員冀增C、D 區綠化和休憩空間此外,有多名委員關注新城填海C、D區的用途。委員楊道禮建議將填海C、D兩區建造成澳門中心公園,認為若加上超凡的構思建造一個以環保設計、可持續發展概念、利民健體、新思維設施的公園,將會是一大突破,成為世界九大公園之一。委員高岸聲則希望兩區政府設施可加入綠地或公共開放休憩區元素,建議在將來詳細規劃及分區規劃中加入有關建議及要求。 羅志堅稱,市政署認同高委員的建議,市政署很樂意增加綠化設施,如南岸濱海綠廊計劃,第一期已經開放給市民使用,第二期已著手以配合城市總規雛形,進行規劃設計,希望打造一個有規模的親水綠廊空間給市民使用。 工務局規劃廳廳長麥達堯表示,當局明白市民對綠化的訴求,在城市規劃當然希望盡可能在可行的情況下,爭取最大的綠化空間。在未來新城區建設後,本澳的海岸線增加超過20公里,當局全部都有留設濱海綠廊,大大提升本澳相對的綠化比率,但是否全部都建設成綠化空間,亦要考慮其他使用空間的需要,如新城區需增設其他空間以平衡舊區人口壓力。目前C、D區綠化空間接近30%,但目前兩區是遠期土地儲備,當局要先發展A、B區,後續再根據情況討論C、D區規劃。談及填海問題,他指中央對是否填海管控較嚴,對海洋環境需要更多探討。 400 樹葬位僅用一半計劃增加骨殖設施另外,有多位委員關注本澳殯葬設施,羅志堅稱,市政署有計劃利用現有墳場的空間增加骨殖設施,目前市政署管理的墳場及殯葬設施情況滿足空間使用需求,市民使用土葬比率降低,而增設的樹葬有400個位,但截至現在僅200 個市民選擇使用,且樹葬位每兩年便可循環使用,因此有擴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