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3)日零時起,進入本澳各娛樂場不再需要出示核酸檢測陰性結果,但仍須持續嚴格執行其他防疫措施配合。
對於本澳昨(3)日凌晨零時起取消進入娛樂場需要出示核酸檢測陰性結果的要求,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兼商學院院長蘇育洲指出,相關消息對澳門賭收有良好影響,出入賭場減省手續大大方便賭客。
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3)日召開會議。在議程前發言時,有委員關注到疫情及新的《聘用外地僱員法》下,市民招聘家傭出現困難,特別是難以招聘外地家傭。 委員胡杏珊亦關注到家傭問題,指出在新修改的《聘用外地僱員法》生效後,外僱必須先離境,再持以工作為目的的入境憑證從本澳以外國家或地區入境,才可以申請「藍卡」,但針對現時外傭市場人資緊張,中區社諮會認為應對過去工作紀錄良好的外傭提供相關培訓,協助其尋求新僱主,緩解家傭短缺現象。 需照顧新生兒及照顧長者受影響 委員梁安到表示,疫情後以及去年通過的《聘用外地僱員法》,招聘家傭變得相當困難,對弱勢家庭、需照顧新生兒且負擔高租金的年輕夫婦,以至需要特別照顧的長者帶來影響。他表示,政府鼓勵居民聘用內地僱員,卻存在一系列問題,包括內地僱員薪酬較高、語言不通等,且在新法下規定的旅行限制,故須透過職業介紹所作出聘用,但疫情難以獲批僱用外地僱員。 梁安到建議政府區分及透明化聘用本地僱員方式(包括外地及內地僱員),因在新法例中,實際上並沒有指出通過職業介紹所聘用的僱員質素水平,以及向有困難家庭提供援助。
本澳曾發生多宗舊樓公共電力裝置因長期缺乏定期妥善保養及維修更新引致嚴重火警,引起社會關注舊樓公共電力裝置安全問題,有鑑於此,澳電股東於2020年12月出資3,000萬澳門元成立一個一次性的「低層舊廈公共電力裝置安全升級資助計劃」,資助有即時危險的低層舊廈更新公共電力裝置,澳電昨(3)日發出新聞稿,公布計劃詳情,先推出試行計劃,並已於日前發出邀請函至各大廈,資助額為工程總費用的80%,餘下費用由大廈業主共同承擔,工程由澳電委託的承包商提供,由澳電把關技術監督。 澳電在新聞稿稱,本澳很多大廈公共電力裝置因長期缺乏定期妥善保養及維修更新,對市民安全構成潛在危險,特別是部分樓齡超過30年七層以下,沒有管理機關、居民組織及管理公司的「三無樓宇」,在召集眾業主籌資維修更形複雜和困難,因此於去(2020)年計劃出資萬澳門元成立一個一次性的「低層舊廈公共電力裝置安全升級資助計劃」,資助有即時危險的低層舊廈更新公共電力裝置,消除安全隱患。 「低層舊廈公共電力裝置安全升級資助計劃」是以保障公眾安全為準則,將優先處理存在即時用電危險、低窪地區受風暴潮影響或確定為不符合現行澳電電力技術規範的高危樓宇個案。 受助樓宇不包括舖位及公屋 合資格的受助樓宇(不包括經濟房屋及社會房屋)為公共電力裝置被澳電評為危險及有迫切更新需要,並符合下列條件:樓齡為30年或以上、七層或以下無電梯的住宅樓宇(不包括舖位)、三年內未接受過房屋局有關公共電力維修資助。資助範圍包括公共電力裝置升級,不包括由電錶後至客戶室內的部分及任何最終用電設備。 預計三年內3,000住戶受惠 澳電稱,每一資助限額為工程總費用的80%,餘下的費用由該大廈的業主共同承擔。基金將於用完之後自動停止運作,不再延續,預計三年內可資助150至200幢大廈的公共電力裝置升級工程,約3,000住戶受惠。澳電表示,將以其專業的知識和操守,以公平、公正和嚴謹的原則作評估及篩選合資格的受助大廈,並把關技術監督及委託承包商進行升級工程。 冀業主定期保養維修 澳電續稱,雖然每年均透過不同渠道如賬單信封、單張、講座等教育業主們,大廈內的客戶公共電力裝置屬業主共同擁有,必須承擔責任做定期保養維修,確保樓宇的用電及居住安全,惟情況未見太大改善,仍不時發生大廈公共電力裝置意外,輕則跳掣停電,重則火警爆炸。 被「天鴿」破壞大多未維修更換 此外,很多位於低窪地區樓宇的公共電力裝置在「天鴿」吹襲時嚴重受浸,之後大多未有妥善維修更換,鏽蝕及老化嚴重,情況惡劣,對居民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加上大廈內的用戶共用電力設施一般安裝在大廈入口地面層,為免受水浸損壞而影響供電,澳電認為必須將其升高,方可長遠減低水浸帶來的影響,全面提升防災抗災能力。 祐漢區有不少樓齡超過30年,七層以下的「三無樓宇」。(《力報》攝影組攝) 澳電將資助合資格樓宇的公共電力裝置安全升級,每一資助限額為工程總費用的80%。 (澳電提供圖片) 《聘用外地僱員法》生效後 本澳難以招聘外地家傭 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3)日召開會議。在議程前發言時,有委員關注到疫情及新的《聘用外地僱員法》下,市民招聘家傭出現困難,特別是難以招聘外地家傭。 委員胡杏珊亦關注到家傭問題,指出在新修改的《聘用外地僱員法》生效後,外僱必須先離境,再持以工作為目的的入境憑證從本澳以外國家或地區入境,才可以申請「藍卡」,但針對現時外傭市場人資緊張,中區社諮會認為應對過去工作紀錄良好的外傭提供相關培訓,協助其尋求新僱主,緩解家傭短缺現象。 需照顧新生兒及照顧長者受影響 委員梁安到表示,疫情後以及去年通過的《聘用外地僱員法》,招聘家傭變得相當困難,對弱勢家庭、需照顧新生兒且負擔高租金的年輕夫婦,以至需要特別照顧的長者帶來影響。他表示,政府鼓勵居民聘用內地僱員,卻存在一系列問題,包括內地僱員薪酬較高、語言不通等,且在新法下規定的旅行限制,故須透過職業介紹所作出聘用,但疫情難以獲批僱用外地僱員。 梁安到建議政府區分及透明化聘用本地僱員方式(包括外地及內地僱員),因在新法例中,實際上並沒有指出通過職業介紹所聘用的僱員質素水平,以及向有困難家庭提供援助。
澳電原計劃在玫瑰里垃圾房上蓋興建變電房,但因附近爛鬼樓新街適宜大廈住戶反對,擔憂日常生活受噪音和電磁波影響,澳電已暫停玫瑰里興建變電房工程。公用事業關注協會理事長鄭仲輝昨(3)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舊區安裝變電站情況如同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多個舊區需更新電網,如拖延更新及興建有關設施長遠令居民不便;惟居民對噪音及輻射等的擔心亦是正常自然現象。 鄭仲輝稱,居民的擔心如聽得到的噪音及看不到的電磁波輻射等,屬於正常現象,他對電力公司聽取民意暫停有關變電站興建的做法表示認同,不希望見到「霸王硬上弓」破壞居民與公共事業之間的信任。 建議找第三方作科學檢查 他稱,本澳現時不少舊區需要更新電網,有些地方更需要興建新設施,拖延興建會對居民帶來不便。他稱,街頭街尾的居民及舖頭便會有不同需求和擔心,如最接近(變電站)的居民便會擔心噪音及電磁波等影響,但如舊區餐飲業的店舖由於用電較多,現時供電仍未足夠,故希望安裝的需求較大。 鄭仲輝建議有關方面需要向科學方面去看,玫瑰里變電站如不興建,有否其他代替選址,電力公司可否找來其他代替機制或遠離民居的選址;如非建不可,則應該找來具公信力的第三方,透過高科學規格技術層面的詳細檢查,提供詳細數據,以釋除居民疑慮。 工程師:近年變電房噪音已減低 工程師陳桂舜昨接受本報訪問時稱,明白舊區居民反對在住宅附近興建變電房,擔憂日常生活受噪音和電磁波影響,但他指,在過往八十至九十年代興建的變電房所安裝的「火牛」或會發出噪音,但相關設備經近年來已不斷優化,噪音已經減低了不少。 變電房輻射量低 至於電磁波輻射問題,陳桂舜指有關輻射在變壓器中已有控制,不會對周邊造成很大影響。 現時變電房均設有各方面要求,且也有很多現場實際測試顯示,輻射量相當低,居民不需要過分擔心。
中區社諮委員陳皚臻在昨(3)日平常會議議程前發言時指出,「聚易用」推行至今近一個月,但觀察市面商舖,張貼「聚易用」標誌的商戶數量並不算多,他發現有商戶不清楚「聚易用」的相關資訊。 陳皚臻表示,經與部分商戶交流後,發現一些沒有張貼「聚易用」標誌的商戶,其機具其實已經完成升級並可使用「聚易用」平台,惟商戶表示只知道有關支付機構將機具升級,但對聚合支付一知半解。他指有關當局已投入不少資源於「聚易用」平台的構建,理應發揮「聚易用」平台的最大效用,建議有關當局應加大宣傳力度,並與金融機構及支付平台合作推廣,讓商戶清晰理解「聚易用」平台的資訊和功能,了解「聚易用」平台為其帶來的便利和好處,吸引更多商戶參與平台。
在昨日中區社諮委會會議上,勞工局代表及經科局代表列席。會上政府代表與社諮委談到有關最近一期失業數字,以及當局就失業人士展開的措施,而經科局亦談到有關調整還款等措施。社諮會委員亦向政府提出意見,倡議政府應考慮未來是否要推出第三期經濟援助。 社諮會副召集人崔銘文指出,社諮委就失業情況向政府提議,希望可以開辦二次「帶津培訓」計劃的可能,因現時待業及登記就業人數都過千人,政府回應指出會研究有關計劃的可能性。 崔銘文亦引述經科局代表指出,部分中小企申請的援助計劃,可向當局申請調整還款措施,在未來一期還款金額可下調至1,000元,但相關調整還款措施申請設有次數限制,社諮委提議政府可增加調整還款措施次數,協助中小企渡過難關。 而會上,亦有多名委員關注到政府會否推出第三輪經援措施,亦有委員關心政府未來會如何資助中小企,政府回應指正積極研究中。 中區社諮委昨日召開平常會議,有委員關注到政府會否推出第三輪經援措施。(陳嘉俊攝)
澳門作為國際旅遊城市,而且與內地相鄰近,每年訪澳旅客人數均以千萬計,再加上不少本澳居民日常經常使用跨境服務,口岸成為人流往來的重要建設。對於現有的口岸設施配套是否足夠,同時又有何改善之處?立法會議員施家倫認為,本澳現時設有多個通關口岸,為珠澳融合發展打造了很好的硬件。但面對龐大的旅客和人流,過往政府並不重視口岸經濟圈,以致商業配套不足,錯失商機,他希望當局在此方面加快推進落實。 現時本澳海陸空共有六個出入境口岸,包括關閘、外港碼頭、內港客運碼頭,珠澳跨境工業區、港珠澳大橋、機場等,當中以關閘人流最高。若然再加上即將竣工的青茂口岸,屆時本澳將有七個通關口岸。施家倫認為,在疫情前可明顯感受到本地旅遊承載力爆棚問題,而即將落成的青茂口岸,可為旅客帶來更好的出入境體驗,但本地旅遊元素、商圈規劃、跨區交通亦必需要一併跟得上才行。 倡市場化運作提升績效 施家倫稱,過往公屋和北安碼頭周邊商舖未能發揮良好效益,當中重要原因在於由政府部門招標,因各類繁瑣程序導致其無法根據市場即時調整,包括租金調整和商場活化等。 回望本澳現有商圈均存在定位不明確、招商不足、活動缺乏等問題,因此,他建議當局應以市場化運作方式進行管理,將此類為公共業權的商舖轉給澳門投資公司,以提升管理績效。 施家倫表示,他亦留意到路環、黑沙及九澳等地一直是本澳寶貴的休閒資源,若能在此打造一部分「打卡」點,必能帶來不錯效益。然而這種種想法卻因砂紙契問題而阻礙開發,政府應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以靈活方式加以進行。同時,一些著名景點的前地或周邊空地(如:媽閣廟前地),均可打造特色「墟市」,從而吸引更多人流。
粵港澳早前簽署「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諒解備忘錄,對跨境金融發展有何影響?施家倫認為,此舉皆利好金融業和兩地居民。一為金融業帶來更多元的金融產品和更大的客戶群體,而對兩地居民而言,則增加了跨境資產配置和投資理財產品的選擇。 施家倫指出,其實,目前「金融支持灣區發展二十六條」存在「大門開、小門未開」問題,包括跨境資金流動手續繁瑣、進出不便、使用範圍限制多。他建議澳門金融管理局必需積極與國家部委與廣東省相關單位密切溝通,審慎監管、強化執行,便利正常合法的投資貿易及民生資金往來。 建人民幣證券市場跨境理財通第一步 此外,施家倫亦提到,《大灣區發展規劃發展綱要》提出,研究支持澳門建設以人民幣結算證券市場。他認為,跨境理財通是第一步,另要從服務人民幣國際化、打造境外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角度,主動與國家相關部委對接,做好人民幣證券市場的頂層設計和制度配套,爭取開展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測試,並透過擴大培訓規模、委派專員前往內地掛職鍛煉等各種方式,加快政府監管人才、市場金融人才的培養。 施家倫指出,澳門建立人民幣結算證券市場 跨境理財通是第一步。(橫琴新區政府門戶網站圖片)
澳門居民選擇在內地置業愈來愈普遍,但不時出現糾紛或遭遇欺騙情況。對此,施家倫稱,自2013年以來,至今已收到跨境置業糾紛涉及20多個樓盤的集體求助,每次求助均有數百人,相關個案集中在珠海及中山,主要涉及返租、爛尾,更甚者是虛假廣告、詐騙、非法集資等問題。而當其接到求助後,便會與珠海或中山市領導溝通反映,當地市委領導亦隨即成立專責小組跟進調查,並多次來澳與小業主協調,探討各種解決方案。 施家倫呼籲,本澳居民在內地置業時,必需看清五證和購樓協議文本內容。而對於仍未解決的求助個案,政府亦需重視解決,他期望當局建立跨部門工作小組,積極介入既存的跨境置業維權求助,加快協調處理解決問題。 多位橫琴樓盤業主就置業問題向施家倫議員反映訴求。(施家倫議員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