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昨(30)日表示,聖誕臨近,近日由外地回澳人士增多,過往每日由高風險地區回澳人士約有50至100人,而前日則有接近200人回澳,不能排除有人在隔離期間發病,出現輸入確診病例。他坦言,特區政府會做最壞打算、最好準備,保障社區安全,請市民放心。 新冠病毒應變協調中心昨日舉行記者會。衛生局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表示,隨著外國學校陸續放假,有關人士主要經台灣轉機回澳,包括澳洲、英國、美國等地。而由於外國疫情較嚴重,回澳人士感染風險較高,會提醒口岸工作人員提高警惕。 旅遊局公共關係處處長劉鳳池表示,現時本澳的隔離酒店仍能容納回澳人士數量,會視乎情況再物色合適的隔離酒店。另外,昨日在指定酒店接受醫學觀察的人士合共1,216人,當中包括36名外僱、466名澳門居民和714名旅客。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截至11月30日,本澳從未出現新冠肺炎病毒社區傳播,已連續246天無本地病例報告,連續157天無境外輸入病例報告,累計確診病例46例,均已康復出院,44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僅2例為輸入相關病例,無任何醫務人員受到感染。目前沒有密切接觸者接受醫學觀察。 羅:目前測溫措施有效另外,對於防疫常態化之下,應以何部位測量體溫更為準確,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表示,測量體溫方法需平衡便捷程度和防疫需求,按澳門目前情況,現時採取的措施都是有效。 羅奕龍指出,即使以同一部位檢測,不同儀器的可靠程度亦有不同,雖然量度額頭是標準做法,但傳統的水銀探熱針更為準確,因此實際操作上需要考慮可行性問題。 應變協調中心不排除因應回澳人士增多,再出現新冠病例。(張庚睿攝)
澳門科技大學昨(30)日舉行20周年校慶典禮,「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澳科大榮譽博士代表、中國工程院鍾南山院士出席典禮並致辭指出,澳門特區政府對新冠肺炎的防疫抗疫工作十分到位,成績斐然,讓澳門得以保持「一方淨土」。
電子商務及移動支付是現代社會大勢所趨,特區政府近年不遺餘力推動電子商貿和創設數字化營商條件,被愈來愈多企業商戶所接受。
「世界旅遊經濟論壇• 澳門2020 」將於本月9 日在澳門舉行,以「團結與創新:重塑世界旅遊新經濟」為題,探討重建旅遊信心及重塑旅遊業的新策略及新動力。
澳門奧比斯今年舉辦「愛眼行動2020 」活動,重點舉行「青光眼知多少」網上知識測試,共收到2,257份有效回覆,結果顯示、本澳居民對青光眼認知不足和缺乏定期眼科檢查的觀念。
由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和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共同主辦的「第11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將於明、後兩天(2至3日)假澳門威尼斯人酒店舉辦。
氹仔機場大馬路近科技大學昨(30)日發生嚴重交通意外,一輛電單車撞倒一名男童,電單車51歲駕駛男子和被撞12歲男童雙雙受傷送院。 警方表示,事發地點在行人設施附近,男童在沒有使用行人設施下橫過馬路,意外原因及肇事責任有待調查。 有法律人士表示,如電單車未超過法定限速情況下,對事故責任極低甚至不存在責任;法律規定父母對子女有管束義務,子女如對他人造成損害,父母須負上相應賠償責任。 據消防表示,電單車司機身體多處擦傷,送往山頂醫院急救;男童為附近學校初中生,左小腿擦傷、右耳裂傷,情況穩定,送往山頂醫院。治安警表示,事發地點在行人設施附近,男童在沒有使用行人設施下橫過馬路。 從現場另一架汽車行車記錄儀拍下影片所見,事發時男童突然從左側橫過馬路,急速跑步衝過兩條行車線後,最終在最右方第三條行車線上被電單車撞倒,男童倒臥馬路,電單車司機飛撞向路邊石壆後,再彈回路上,倒地不起。 律師李慧聰回應事件時表示,從片段可見電單車當時正在最右側車道行駛,其左側兩條行車道相當寬闊,有巴士及汽車正在行駛。假如電單車所處位置基於左側各行駛中的車輛及小童的身高視線受到阻礙,而駕駛速度未超過法定限速情況下,電單車司機對事故責任極低,甚至可能不存在任何責任。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管束義務 李慧聰(圓圖)續稱,行人亦有義務在橫過車行道時注意來車的距離及車速,除非在50公尺距離內沒有經適當信號標明的人行橫道,在不影響車輛通行的情況下方可在人行橫道以外的地方盡快橫過車行道。然而,上述事故中,在50公尺距離內已有行人天橋,但男童未取道合法橫過馬路,因此,存在對事故造成他人之侵害負民事責任(《澳門道路交通法》第70條)。另外,法律規定父母對子女管束義務,因此,就子女對他人所造成的損害,父母須負上相應的賠償責任,但能證明父母已對子女履行管束義務或證明即使已履行管束義務但損害仍發生時則除外。(《澳門民法典》第484條)。 昨日案發現場另一架汽車行車記錄儀拍下的影片所見,事發時涉事男童突然從機場貨運站對開由左側橫過馬路,急速跑步衝過兩條行車線。 (網絡截圖)
昨日上午近8時的上班上學交通繁忙時段,一部掛有俗稱「鵝蛋牌」的政府部門公車,停泊在賈伯樂街左邊的一條行車線上疑似阻塞交通。 有目睹事發經過的市民向本報表示,現場交通警員只能指揮在學校門外落小朋友的家長車輛左右穿插而行,以及讓巴士在公務車旁邊駛過。該市民又稱,交通警員曾勸籲涉事公車暫時兜圈或駛走,等其上司下來才駛回,但未有被理會,警員更被司機反罵。事件及相關照片其後上傳至互聯網,在多個熱門討論區引起熱議。大部分市民指責涉事公車漠視法紀;亦有網民戲言如政府處理不當,隨時再引發多次「鳳城康記」公關危機。 治安警昨日晚上回應事件時表示,昨日早上約8時的正值交通繁忙時段,一名交通警員在高士德一帶疏導交通期間,目睹一輛汽車停泊在賈伯樂提街(近世紀豪庭住宅入口)右車道黃虛線上,警員遂上前作出勸喻,司機曾將車輛駛前停留片刻後離開。治安警呼籲所有駕駛者,應遵守交通規則,聽從執法人員的指示,顧己及人,避免造成交通阻塞。 有目睹事發經過的市民表示,交通警員曾勸籲涉事公車暫時兜圈或駛走,等其上司下來才駛回,但未被理會,警員更被司機反罵。(讀者提供圖片)
為加強冷鏈食品源頭防疫,市政署昨(30)日會見供應商會及凍肉商會,就加強冷鏈食品防疫措施進行交流。業界代表對市政署針對冷鏈食品的一系列防疫措施表示支持並全力配合,同時商會已與航運、碼頭及口岸的相關持份者達成共識,把消毒程序提前,在貨物抵澳且經第一輪消毒後,拆開整板貨物的外封膠膜,就地針對出廠原包裝施行防疫消毒步驟,進一步從卸貨點入手作防範措施,更好地保障供應鏈中下游從業人員及社區居民的健康。 市政署代表對冷鏈食品供應商及物流業界的積極協調,且為本澳整體防疫及公共利益著想,實踐社會責任的工作予以肯定。為更好地與食品業界就疫情發展保持聯防聯控,市政署參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以及國家海關總局的防控措施,和衛生部門已因應不同風險程度的防疫突發情況,制訂六套切合不同場景須要的緊急預案。稍後會邀請食品業界就緊急預案及相應防控指引舉行說明會以及模擬測試,指導從業人員落實個人衛生防護,完善各項防疫工作。 市政署昨日與澳門供應商聯合會及澳門凍肉食品業商會會面,並就加強冷鏈食品防疫措施進行交流。(市政署提供圖片)
特區政府採取跨部門聯合行動,先後收回三幅分別位於鄰近羅理基博士大馬路,位於青洲工業大廈後方,以及鄰近筷子基北灣L1/L2地段的國有土地,總面積合共約3,300多平方米,將配合基建設施的興建。 位於羅理基博士大馬路靠近加油站對面的松山範圍的國有土地,面積約200平方米,為將開展的「 環松山步行系統工程 」範圍一部分,現場有一間由磚牆及鋅鐵頂蓋等組成的僭建物,地段內同時存放建築物料及擺放雜物等。 另外兩幅國有土地分別位於青洲大馬路青洲工業大廈後方與筷子基北灣L1/L2地段旁,兩部分合共3,065平方米,為「 筷子基至青洲沿岸防洪設施建造工程 」範圍一部分。現場有鋅鐵棚屋及貨櫃,亦存放了建築物料和雜物等。 鑑於土地清遷期限已屆滿,特區政府採取跨部門聯合清遷行動,先後於上周四(11月26日)及昨天(11月30日)收回並騰空上述三幅土地,相關基建項目按原計劃施工。 特區政府收回三幅土地,用於基建項目,總面積多平方米,其中一幅是位於鄰近筷子基北灣L1/L2地段的國有土地。 (土地工務運輸局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