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上周起對第三批共12個不動產項目啟動評定程序,並於前(28)日舉辦首場公眾諮詢會。有與會者擔心不動產被評定為文物後,會與業主利益出現衝突。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表示,有關不動產評定為文物後會衍生附加價值,透過合適活化達到新的作用,在社會文物資源及私人應用文物的附加價值兩方面達到平衡。 文化局首席顧問高級技術員崔貞貞補充,據文遺法規定,被評定為文物的不動產如保養狀況良好,更可獲得房屋稅、營業稅或印花稅等豁免,維修時政府亦會提供技術支援。 有與會者提及茨林圍一段的聖保祿學院遺址,指出該圍牆遺跡有數百年歷史,擔心需維修鄰近建築物時被認定為蓄意破壞文物。梁惠敏稱,如圍牆評定後,居民對可維修保養的地方有不清晰之處,可與文化局聯絡,當局會派員視察並給予相應意見,呼籲市民不必擔心「踩界」。 另外,有與會者擔心路環碼頭被評為文物後,會令長遠治水規劃更艱難。梁惠敏指,正與規劃關部門跟進有關問題,只要兩邊建築物能互相配合,影響不大。 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中)、文化局文化遺產廳廳長蔡健龍、文化局首席顧問高級技術員崔貞貞(右)出席諮詢會。(梁啟迪攝)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為抗擊疫情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教授,昨(29)日應邀來澳,出席「2020當代華人傑出科學家公開講座」(防疫專場),就防疫抗疫,疫苗研發等,與100多名大學及中學生交流。
一連17 日的「第20 屆澳門美食節」昨(29)日正式結束,主辦單位表示,因疫情關係,今年到場旅客同比減少一成多,營業額下降約兩成,跌幅尚算輕微;同時,今年參與商戶及市民都非常配合防疫工作,為活動能順利舉辦感到高興。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周公布其第四份施政報告,將採取一連串措施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當中包括讓香港機場管理局入股珠海機場,使兩機場達至更佳協同效應。
澳門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南光澳巴)及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與政府簽訂為期六年的批給合同,將由明年(2021年)1月1日起生效,兩巴上周五(27日)聯合舉行記者會,講述新車安全設備及公司最新資訊,計劃優化線路、車型,並在綠色環保、安全升級上推動本澳巴士服務升級。新福利將於本周陸續投入20台歐五環保新巴士;南光澳巴已被南光集團提級為集團二級公司管理,預計年底投入15台歐五中巴,2023年完成全部巴士更新。 新福利巴士公司副總經理李啟見在記者會上表示,為有效應對現時客流量增加及提升服務水平,新福利引入20輛歐五環保巴士,並設有全新安全設備,包括增設全景後視鏡、車內兩面電子後視鏡可實時反映車內環境;同時車廂內亦設有動態車站顯示屏,包括站點名稱、車輛資料、報站提示等。上述20輛新車主要行駛嘉樂庇總督大橋,以及新口岸等區內的路線為主,本周起陸續投入營運,同時未來將會按照新巴士合同規定完成環保車輛的更新。 李啟見續指,為了方便近筷子基社屋、擎天半島及東方海岸一帶居民,以及附近學校師生的出行需要,新福利決定由今(30)日起,將1A路線總站延伸至筷子基廣大中學;同時考慮到17號路線現時未能滿足乘客出行需要,12月中下旬新福利17號線將改用中巴行駛;另於繁忙時段加開17號路線特班車,以緩解現時客流壓力。 澳巴2023年更新全部巴士 南光澳巴董事總經理梁美玲指出,明年第一季度率先將7號路線及8號路線由中巴改為大巴行駛,目前已試行約一個月,反應良好,同時可增加15%的載客量,而8A路線由小巴轉換為中巴亦可提升45%的載客量。 梁美玲續指,澳巴正為購置新環保巴士展開市場調研,預計將於明年更新200餘部巴士,2023年底完成全部巴士更新。目前澳巴公司已購置15部歐五排放標準的中巴,預計年底可抵達澳門並投入營運。另外根據新巴士合同規定,非營運巴士需使用與營運巴士有區別的車身顏色,目前澳巴暫時預計以白色作為區分。
今年是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成立70周年,婦聯於上周五(27)日假旅遊塔四樓舉行成立70周年圖片展暨紀念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專題論壇,行政長官賀一誠、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副主席夏杰、外交公署署理特派員王冬等出席。婦聯會長賀定一表示,婦聯將不忘初心,繼續擔當好婦女權益維護者、和諧家庭建設者、特區居民服務者角色;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貢獻巾幗半邊天力量。 賀定一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帶來巨大挑戰和考驗,因應新形勢,國家提出加快形成「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對澳門而言,既是機遇與方向,亦是責任與擔當。在新機遇下,婦女團體要有新作為、再建新功,未來婦聯將更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引導婦女參與和助力國家「雙循環」、「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建設;支持政府依法施政,團結和壯大愛國愛澳的社會力量,建設繁榮穩定特區;維護婦幼權益,將性別平等落到實處;加強社團建設,探索婦幼事業新思路。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副主席夏杰致詞時表示,婦聯秉承「關心婦幼,服務社群」宗旨,團結凝聚婦女力量,維護特區社會和諧穩定。婦聯積極參與澳門各項社會事務,推進婦女兒童事業發展,過去婦聯每年提供1,000多個幼兒園和小學學位,為全澳近2,000多個家庭解決托兒及幼兒教育等問題。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更深刻體現女性堅韌與擔當,尤其是女性醫護人員以無私奉獻的精神,謹守崗位,不懼困難地配合抗疫工作,為澳門營造健康安全的環境。 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成立70周年圖片展上周五舉行,行政長官賀一誠(中)出席主禮。(梁佩茵攝)
在婦聯總會成立70周年圖片展暨紀念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專題論壇上,社會工作局舉行《自有芳華——澳門婦女人物誌》新書發布會。該書共收錄22位澳門婦女的真實故事,內容豐富,情節扣人心弦,表現出她們為國家、社會、家庭的付出,盡顯女性剛柔並重風範。 社工局局長韓衛致辭時表示,根據2016年資料顯示,澳門特區的性別不平等指數為0.067,全球排名在第14位,顯示澳門特區在性別平等政策和發展處於良好水平。澳門回歸20年來,特區政府致力實現兩性平等,尊重個人的發展,透過不同層面,包括立法和修改法律、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規劃和推出「澳門婦女發展目標」,通過公共部門和民間組織的共同協作積極推動保障婦女權益和全面發展。 就業方面,《基本法》及《勞動關係法》訂明女性的權益受到法律保障。根據統計局的資料顯示,過去20年澳門婦女勞動參與率大幅上升,從1999年的56.1%上升至2019年的66.7%。此外,在男女薪酬差距方面,2019年男女每月收入中位數已經沒有差距,顯示澳門婦女的就業權益和薪酬待遇獲得了公平保障。 社會工作局局長韓衛表示,澳門性別平巴董事總經理梁美玲出席兩巴聯合記者會。等政策和發展處於良好水平,婦女各項(鍾佩欣攝)權益均得到法律保障。(梁佩茵攝)
在上周五立法會施政辯論會議上,多位議員關注青年就業問題,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鼓勵青年在現時就業環境下,應多作嘗試及磨練,雖然最理想是找到一份自己有興趣的工作,但現時首選應是要先找到一份工,希望青年放遠眼光。
立法會上周五(27日)舉行全體會議,辯論經濟財政領域2021年度施政方針政策,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引介施政方針時稱,相信明年仍會處於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狀態,在疫情防控和恢復經濟活動兩者之間,經濟財政範疇將盡最大努力從限制中找最優,致力加快推動經濟復蘇振興,在經濟適度多元方面尋求突破,逐步解決「一業獨大」的經濟結構困局。
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在立法會表示,明年度現金分享將繼續以現金方式發放,不是注入消費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