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4日拱北海關截獲一宗走私iPhone案件,一名香港旅客經拱北口岸入竟珠海時被當場截獲。 案發於當日下午約5時,香港旅客林某經拱北口岸旅檢大廳海關無申報通道入境,雖然攜帶一個小包,然而關員察覺林某神情異常,對其進行截查,在其腰腹部查獲用膠帶緊緊綁藏的iPhone手機70部,於是將她移交拱北海關緝私部門調查。 拱北海關提醒,攜帶個人物品進出境應以自用、合理數量為限,超出範圍的,視同進出口貨物,需以貨物進出口方式報關。對以人身藏匿、物品夾藏等方式逃避海關監管構成走私行為的,海關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中央電視台昨(18)日播出澳門第五任行政長官候任人賀一誠的專訪,賀一誠在訪談中就多項議題侃侃而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澳門實現經濟多元的契機,直言澳門僅靠著博彩發展是不健康、不可持續。他也透露在與各界交流的過程中,發現許多人對大灣區有誤解,各個城市間並非競爭關係,而是各自有各自的定位。 賀一誠強調,澳門雖小,但要有更大的視野,澳門需要抓住大灣區的機遇,給澳門及下一代的年輕人更多機會。
行政長官崔世安在《2019 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到, 會精準培育新興產業成長,創新引領經濟適度多元。特區政府在致力鞏固原有經濟產業基礎、保持就業穩定、民生持續改善、提振發展信心的同時,加大力度推動改革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激發社會活力,提升特區的綜合競爭力。 特區政府優先培育會展業、中醫藥、文化創意產業成長。透過政策傾斜、資助措施、協助業界開發人力資源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等方式,大力推動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相互連接,形成更大、更闊的產業鏈,推進經濟適度多元。通過會展業發展委員會、工商業發展基金、中醫藥產業園、文化創意基金等多形式、多渠道,支持新興行業提升自身優勢,增強本地競爭力。
近年政府著力推動中醫藥業的發展。中醫藥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特色產業,國家對澳門發展中醫藥業給予大力支持,協助澳門進行中醫藥的研究和應用,建立橫琴中醫藥產業園;澳門具有國際窗口的優勢,可為中醫藥國際化發揮積極作用;澳門具有良好的應用傳統中醫藥的基礎,中醫藥早已融入居民生活中,並形成了中醫藥保健與飲食融合為一體的養生飲食文化。 另一方面,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將為中醫藥的國際發展帶來新機遇,通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進一步加深合作交流,透過文化先行、以醫帶藥、發展服務貿易等方式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文化和技術走向世界。 積極培養中醫藥人才行政長官崔世安在《2019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提及,當局會鞏固和擴大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建設成果,加速重點項目及企業進入產業園發展。依靠產業園的優勢平台,推進中醫藥產品與文化的國際推廣和貿易。另外,還會加快大健康產業示範項目建設,推動中醫藥技術人才培養與就業。 粵澳政府於2011年簽訂《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涵蓋包括落實在橫琴新區的產業園項目等多個重點工作。 同年4月,「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於橫琴新區正式奠基,成為粵澳合作產業園區的首個落地項目。 中醫藥產業園發揮窗口作用「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位於橫琴新區高新技術片區,佔地面積50萬平方米。 2011年11月,澳門特區政府成立「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與橫琴新區「珠海大橫琴投資有限公司」攜手出資組建了「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共同負責園區的建設、經營、運作及管理等。產業園已於2017年9月投入運作。 產業園自成立以來, 圍繞「國際級中醫藥質量控制基地」和「國際健康產業交流平台」兩個核心目標,以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與推動中醫藥國際化為使命,整合廣東中醫藥醫療、教育、科技產業優勢及澳門科研能力和人才、旅遊資源,致力於打造「中醫藥產業與文化一帶一路的國際窗口」。產業園將充分發揮國際窗口的作用,以功能平台建設,帶動產業發展。
首家澳資QFLP(Qualified Foreign Limited Partner,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股權投資基金禮達聯馬(珠海)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昨(18)日於橫琴舉行開業禮,該基金由澳門禮達控股公司全資持有。出席開業禮包括禮達聯馬公司董事長馬志達、澳門中國銀行副行長蔡春彥、澳門工商銀行總裁徐克恩、澳門交通銀行副行長夏穎、珠海金融工作局局長穆竑、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康洪,以及澳門、珠海兩地金融機構負責人等100 多位嘉賓。
澳門消費者委員會昨(18)日宣布加入由中國消費者協會成立的全國性「電商直通車平台」,使澳門消費者在內地網購或使用服務時更有保障。 網上購物近年成為消費者的新購物習慣。然而網購雖然方便,但貨不對辦等消費糾紛卻更易發生,以往本地消費者只能與賣家直接協商,欠缺協調角色,消費者較難得到保障。本澳消委會昨日宣布加入「電商直通車平台」,現時全國已有25家網購電商加入,包括購物、飲食及交通等,如果商家與消費者出現糾紛,消費者可向消委會反映,再由消委會將個案轉交至平台,平台再與電商協調,為本地消費者提供內地網購的保障。 消委會主席黃翰寧表示,今年首十個月的58宗網購投訴個案,約20%個案涉及「直通車平台」的電商。消委會承諾在接獲投訴後三個工作天內,將個案移交至平台,再由平台與電商溝通,解決糾紛。據了解,直通車平台至今年10月,已接獲6,700多宗個案,當中60%以上以和解方式解決。
膠袋收費昨(18)日正式生效。根據《限制提供塑膠袋》法律規定,除了屬於豁免情況的商品之外,市民只要向商戶索取膠袋,商戶都要收取澳門幣一元費用,否則違反規定的商戶可被依法罰款1,000元澳門幣。有市民表示仍然感到不習慣,又認為一元收費未必有效促使消費者自備購物袋;另一邊,有商戶則表示已做好準備,上周開始貼告示提醒客人。 在超市門外,有市民經過一輪掃貨之後,使用自備購物袋載著商品離開。市民梁小姐表示,平時購物都會自備購物袋或手推車,當知道膠袋收費將要實施後,她亦有特地搜集資料,提前知道哪些商品要膠袋收費;結賬時店員都有提醒相關事宜。 不過她認為政府向公眾的宣傳仍然不足。 亦有市民表示對新措施感到不習慣。在超市採購完準備離開的市民劉小姐表示,本身沒有自備購物袋的習慣;上午在膠袋支出方面已花了三元,表示以後要記得自備購物袋,因為「真係要環保」!她又認為假如進一步提高膠袋收費的金額,相信市民一定會記得自備購物袋,指收費一元實在「好少嘢」、「個個都會捨得畀」。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昨(18)日與多家本地中小企業簽訂普惠金融服務協議,儀式在「中銀中小企本地採購支持計劃發布會」上舉行,經濟局副局長劉偉明、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執行委員余雨生、澳門中華總商會副理事長崔煜林、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高級經理李藹倫、澳門供應商聯合會副理事長李傑志及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副行長蔡春彥與客戶總監雷志江出席並見證簽署儀式。會上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總經理葉錦添與首批20家本澳中小企業代表簽署普惠金融服務協議。 副行長蔡春彥致辭表示,為響應澳門特區政府支持本地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方針,年初特別設立普惠金融部,專門服務本澳中小微企和青創、科創企業,支持澳企抓緊大灣區發展機遇。 同時,為配合政府對本地中小企採購的支持政策,亦不斷加大對大型綜合酒店供應商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青年創業和澳門製造三類企業的支持,包括貸款融資和貿易結算等等。現時,中銀正服務接近1,500家綜合酒店供應商,同時為供應商客戶提供融資支持超過50 億澳門元。 經過充分調研,中國銀行澳門分行更在本地銀行同業中首發「中銀中小企本地採購支持計劃」,在跨境撮合、貸款融資、貿易結算、智慧金融等方面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強的發展助力。除了金融服務上支持外,中銀將通過中國銀行集團龐大的服務網絡,為參與計劃的企業優先提供商業撮合配對的資源,從橫琴到大灣區乃至葡語系國家地區,協助中小企業發現並抓住機遇。今年舉辦的橫琴投資機遇宣講會、澳門青創科創對接會,以及對接客戶參與上海進博會、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等活動均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將繼續秉承「根植澳門.服務澳門」的經營宗旨,並以「建設新時代全球一流銀行」為戰略目標,積極擔當社會責任,以普惠金融的力量支持中小企業成長,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及可持續發展。
行政長官崔世安日前在立法會上宣布,新一期經屋申請將於本(11)月底開展。立法會昨(18)日下午舉行全體會議,多名議員在議程前發言中關注經屋問題,認為現時問題癥結是經屋供應不足,擔心即使經屋「開隊」亦未能解決市民居住問題。
近日友誼大橋水塘引橋路面及護牆出現明顯裂縫,雖然當局澄清不影響大橋結構安全,並已進行緊急維修,但仍引起社會各方關注本澳跨海大橋安全問題。在昨(18)日立法會全體會議上,多名議員於議程前發言關注大橋安全,促請政府加強跨海大橋安全檢查,以及盡早完善其他跨海交通規劃。 議員胡祖杰表示,本澳近年的工程及大型車輛數目不斷增加,對跨海大橋造成一定的影響,加速大橋的老化,導致使用壽命減少。工務部門除了繼續對大橋作定期監測及維修外,亦要盡早開展澳氹、新填海區及各口岸之間陸路接駁通道建設,以減輕現有大橋及道路的超負荷使用。他又建議有關當局應定時對三條大橋及各條行車隧道的身體狀況向公眾作出報告及維修計劃。 議員陳虹則建議,當局須盡快對三條跨海大橋及全澳行車天橋作一次全面性的安全檢查,並加強日常的維修保養工作。此外,第四、第五條跨海通道的建設有助於減輕現有跨海大橋的負載壓力,應加快建設進度。 議員梁安琪亦表示,現今跨海大橋的負荷已接近飽和,面對澳氹之間的交通流量日趨頻繁,以及配合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政府須盡早完善本澳的跨海交通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