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維特:本澳參與進博會見成效

冀推動企業坐上國家發展快車

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於本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澳門特區政府在國家貿易投資綜合展中國館內設立澳門展區,貿易投易促進局、文化產業基金也組織業界參與,設置展位。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昨(6)日巡視澳門企業展館後表示,澳門企業高度參與進博會,反映了本澳的參展成效,特區政府期望透過進博會展示澳門最新的發展情況,以及推動本澳企業「走出去」,坐上國家發展的快車。 梁維特昨日巡視貿促局於進博會「貨物貿易-食品及農產品展區」內設置的澳門企業展館,其後接受澳門傳媒訪問。梁維特認為,隨著祖國的不斷發展,市場對優質產品的需求增加,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正持續推動和引入更多葡語系國家的產品,從而符合澳門和內地市場的需求。 梁維特表示,隨著多年來推動澳門企業到內地參展,企業藉此儲備一定能力和網絡後,已開始在內地不同地方設銷售點。這些成功的經驗,讓更多澳門企業了解到這類大型展會的平台作用,就如今次也要求擴大參與進博會的展館面積,希望有更高參與度。此外,除了既有的貨物貿易外,更重要的是有銀行看到商機而參展,開始有產業生態圈正逐步形成,基本格局較良好。梁維特續指,今年貿促局設置的澳門企業展館面積較去年擴大,並安排了超過600場洽商,澳門企業參展的踴躍性可反映去年本澳參展進博會的成效。 梁維特期望透過進博會的平台,可對外展示澳門回歸20年以來的發展情況和未來路向、澳門產業多元發展的新格局,以及在轉口貿易和中葡平台等方面漸見的成效。同時,讓澳門企業通過進博會平台接觸更多內地的用家或銷售網,讓他們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可以坐上國家發展的快車。

07/11/2019
13812

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

海內外專家聚澳推動申遺研究

為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之工作,深化海上絲綢之路普世價值及保護工作之學術研究基礎,發揮澳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交滙節點及平台作用,體現澳門「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的發展定位,由社會文化司和國家文物局共同主辦,文化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和海上絲綢之路聯合申遺辦(廣州)共同承辦的「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於昨(6)日假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舉行。多位海內外專家齊聚澳門,共同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研究。 研討會由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澳門中聯辦副主任薛曉峰、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綜合業務部主任張堅、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東等主禮開幕。研討會圍繞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與體系、海上絲綢之路與水下考古、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文化交流與遺產等主題,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多位權威專家學者發表專題演講。 出席研討會的各界人士逾百人,包括有來自各海上絲綢之路申遺聯盟城市的政府代表、國內外文遺保護或海上絲綢之路主題 研究之專家學者、本澳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文化諮詢委員會委員、本澳高等院校師生、文物保護團體和相關領域之專業和青年團體等。 會上,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秘書長Peter Philips以《世界遺產公約》為切入點,探討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的條件、意義和重要性;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柴曉明就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體系,從多方面作出分析和論述;日本東海大學副教授木村淳介紹了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考古遺產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萬明分享了澳門的興起與海上白銀之路的研究等。 此外,會上同時舉行合作協議簽署儀式,由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簽署關於推動海上絲綢之路遺產保護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協議,協議有助推動在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領域的合作,加強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保護,同時促進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申報世界遺產工作。 研討會推進學術研究作用正面澳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節點,自2015年起一直積極參與國家文物局主持的相關申遺工作,並於2019年5月正式加入「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主辦單位期望透過本次研討會,推進相關學術課題的深化研究,加強理論支撐,對本澳文化遺產的保護、城市可持續發展、進一步促使本澳融入國家的「一帶一路」發展計劃、「一中心一平台」政策目標的實現等多方面產生正面的作用和影響。

07/11/2019
17646

共同維護食安

不負美食之都形象

食品安全問題屢見不鮮,業界違規、違法的手法層出不窮。近日,本澳就接二連三發生不少與食安相關的事件,例如街市疑似出現「冰豬扮鮮豬」、外賣飲料店疑使用過期材料、食店涉走私大閘蟹進入澳門等,令社會對食品安全問題愈來愈關注。 根據市政署最新資料,《食品安全法》2013年生效至今,有關食安的違規個案開始放緩,由最高峰2015 年檢控84宗降至2018 年66宗,今年1至9月共檢控48宗違規個案。另外,市政署和海關合作緝獲的未經檢驗檢疫食材,最高峰2016年近7,700 公斤減至2018 年2,121 公斤以及今年1至9月的1,238 公斤。從數字上看,違規個案下降,反映政府工作有不俗成效。然而,在面對突發的食品安全問題時,當局反應則較為遲緩。 例如有市民指出,近日有街市小販疑用「冰鮮豬肉」扮「新鮮豬肉」出售,曾向當局舉報但未獲回應。食品安全關乎居民身體健康,除了要做好進口食品的檢驗的關口,將食品風險控制在消費環節之前,一旦出現類似「冰豬扮鮮豬」等突發事件,相關部門應迅速介入,盡快檢測及判斷食品是否有問題,及時阻止問題食品流通。 要維護食安,離不開政府日常嚴密的巡查抽驗,也需因應社會和經營情況變化,迅速作出監察調整,及時糾正食品生產經營者的不法行為。 當然,確保食品安全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包括食品原料、生產、運輸、貯藏、販賣,直至消費者進食前。所以,保障食品的安全並不僅僅局限於購買,消費者自身也有責任確保他們自己吃的食物是安全的。 古諺有云「民以食為天」,食物在大眾的日常生活中佔了非常要的位置。減低食品安全風險,需要政府、業界、市民三方合作,透過不同渠道傳遞食品安全資訊。當局未來需繼續加強公眾及業界的食安風險認知,協助業界提升自我監督能力,共同維護澳門食品安全和國際旅遊城市形象,不負「美食之都」的美譽。

07/11/2019
8676

文產基金六年資助256項目

批出資助總額為5.02億元

澳門文化產業基金昨(6)日下午舉行傳媒茶敘,總結文產基金自接受項目申請以來的工作成果。文產基金行政委員會主席梁慶庭、行政委員朱妙麗出席。 朱妙麗表示,文產基金自2014年接受項目資助申請以來,截至今年10月,文產基金共收到926個申請,經評審及核准程序,共資助256個項目,批出資助總額5.02億澳門元,帶動總投資20.67億澳門元。按收到的136個項目的監察報告,已落實的項目總投資額為6.5億澳門元,創造了1,687個工作職位。 基金資助的項目以創意設計、數碼媒體為主,包括設計、時尚/時裝、影視、新媒體、動漫、軟件及遊戲等。除了常規的商業項目申請,基金推出了11個專項資助計劃,針對業態發展所需,推出企業成長、社區文創、文化旅遊、服務平台、文化展演及品牌推廣等計劃。其中,社區文創推動文創企業與特色店合作,以創意協助特色店進一步發展其品牌,提高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增加所在社區的人流,從而為社區的營商環境注入活力,帶動社區的商業發展。 90%免息貸款收回在免息貸款方面,朱妙麗稱,應收償還款3,652萬澳門元,已按時收回90%,有300多萬元需延期償還,其中43萬元將於今年年底償還,285萬元將於明年(2020年)上半年償還。基於文化產業是結合不同行業的跨領域發展產業,基金除提供資源支持,同時亦推動業界拓展市場,促進交流合作及夥伴合作,組織活動及帶同業界出外參訪參展,協助企業與外地建立交流合作,提供對接機會。 透過監察機制,除確保公帑有效運用,基金亦通過業界提交的報告,以及與業界交流中,掌握業界發展態勢,以進一步優化資助政策,協助年輕人在就業市場有更多發展空間。

07/11/2019
10770

教青局組織赴京學習交流

助本澳中學生擬定個人生涯規劃

為讓澳門中學生了解新中國成立70年來所取得的發展成就,加深對「一國兩制」與《基本法》對澳門發展重要性的認識,澳門中聯辦與教育暨青年局合辦第九屆澳門青少年國情研習班,共組織44名來自澳門26間學校高中二年級學生赴京進行學習及參訪活動。 是次北京學習體驗之旅於10月14日至19日舉行,為學員安排了豐富學習及體驗活動,並由中華文化學院安排經驗豐富的導師負責授課。課程內容包括一國兩制的法理依據、百年滄桑與民族復興、中華文化核心要義、國家周邊安全與國防建設、中西文明比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中關村的創新與發展等課題。 期間亦安排參觀了《偉大歷程輝煌成就 —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北京宋慶齡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愛奇藝、北大紅樓、景山公園及圓明園,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國家發展歷史今昔,以及現今國家科技的高速發展。 參與的魯同學表示在研習班中獲益良多,了解到一國兩制使內地與港澳的聯繫和互動更緊密,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與內地創業環境,堅定個人到內地升學的決心;而張同學則表示,在北京的學習體驗,從多角度探索及了解國情,擴闊視野,有助個人生涯規劃,期望未來利用自身葡語和英語的優勢到大灣區工作。

07/11/2019
8505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