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推動區際刑事司法合作

岑浩輝:適應大灣區建設需求

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在2018/2019年司法年度開幕典禮上致辭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在不同法系、不同的司法和法律制度下開展的區域合作,法律衝突是必然面對的挑戰。為此,在司法合作領域,將以開闊的視野、創新的思維去解決合作中遇到的法律衝突和法律障礙,使區際司法合作更為深入、更為全面,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法律和司法保障。 在刑事司法協助方面,岑浩輝指澳門只與香港簽署有關移交被判刑人的安排,澳門與內地在刑事司法協助方面的安排更是空白,未能適應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需要,同時有損澳門作為法治之區的形象,未來有必要重點推進區際刑事司法協助,並爭取制定作為落實澳門《基本法》第93條的配套法規,即區際刑事司法協助法取得進展。 葉迅生:職務犯罪刑罰過輕檢察長葉迅生致辭時則表示,注意到職務犯罪制度仍存在改善空間,尤其是部分職務犯罪刑罰明顯過輕,他認為若公務員利用職務身分收受利益,但案件未能證明相關利益屬於公務員作出特定職務行為的回報,現行刑事法律未能以受賄罪論處,建議增設不當收受利益方面的罪名,並建議研究提升部分貪腐罪行的刑罰,以及延長對職務犯罪需否規定相對較長的追訴時效。 華年達:司法官人數不足律師公會主席華年達致辭時稱,澳門法院結構依然停滯不前,過去20年中幾乎沒有什麼變化,法院案件的積壓情況仍然存在,司法官人數不足會導致難以快速審理提交至終審法院的案件,亦影響最高法院判例的健康發展,同時也妨礙終審法院司法官的更新。他表示,過去一直建議就法院的司法改革進行討論,但一直未得到回應。

21/10/2019
19274

表揚積極參與親子教育家長

家長獎勵計劃嘉許禮今舉行

為推廣家庭核心價值,教育暨青年局轄下氹仔教育活動中心持續開展「百分百家長獎勵計劃」及「家長學園」兩項計劃,並於昨(20)日上午舉辦了相關計劃頒獎及會員嘉許禮,以表揚熱心且積極參與家長教育及親子活動的家長。 昨日活動於中葡職業技術學校舉行,出席嘉賓包括教青局代局長梁慧琪、教育廳廳長江毅、郵電局通訊博物館總館長黃錦欣、澳門科學館教育及展品總監梁思聰等。活動現場設有多個攤位遊戲及親子工作坊,吸引了不少家長與子女一同參與,現場氣氛熱烈。 梁慧琪致辭時表示,家長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樣重要,孩子得以健康成長,有賴家庭和學校的互相配合和支持。教青局及教育發展基金會一直推動及支持55個家長會積極舉辦家校合作、家長教育和營造家庭親密關係的活動,在今學年相關家長會共舉辦了逾300項活動。另外,自本年9月起,當局亦推出「與家長有約」活動,至今已為超過3,000名家長舉辦了13場分享會。 2018/2019學年「百分百家長獎勵計劃」共有1,007名家長獲獎,「家長學園」亦有92名會員獲得嘉許。獲獎家長蔡女士表示,相關計劃令孩子更加自信,而自己與兩名孩子日常相處模式像是朋友關係,她希望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都能參與其中,同時亦建議其他家長應嘗試放下電子產品與子女用心溝通。

21/10/2019
8213

重申政府有溝通統籌機制

陳海帆:都更非「一錘定音」

《澳門都市更新法律制度》法律草案現正進行公開諮詢,早前有意見認為政府跨部門溝通合作不足。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前(19)日表示,都市更新是市民的重大訴求,加上社會一直醞釀要推動相關工作,她理解到社會對都更工作的擔心,重申政府有溝通機制,並會參考市民及諮詢組織等意見,有關法規暫時未有定案。 陳海帆前日出席活動後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草擬法規是局級層面的工作,經政策匯總,再送到政府進行決定,過程中各範疇的局級相關部門都有反映觀點與建議。陳海帆指出,由她統籌、法務局協調的《澳門都市更新法律制度》聯合法規草擬小組的組成和其他小組一樣,經行政長官批示,相關司級範疇下的局級代表會在相關領域作諮詢文本,並互相溝通。 陳海帆續指,行政法務範疇的最終目標是統籌所有法規草擬工作,但礙於人力資源問題以及需要修改的法規及新草擬的法律太多,暫時無法全部由法務局統籌。不過,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規,或者政府認為有需要的工作,法務局都會牽頭去做,例如早前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就是由法務局牽頭草擬。 至於都更法諮詢文本中的樓宇重建業權百分比,陳海帆解釋,業權百分比不是隨意訂定,是經過深入研究同時參考鄰近國家和地區成功的經驗而成。她強調,列出業權百分比不代表政府不聽社會意見,更不是「一錘定音」的意思。政府會就業權比例是否符合對私人財產的保護,以及對公共利益原則的維護作最大的平衡,因此希望社會各界在諮詢期間充分發表意見,讓政府參

21/10/2019
10875

氹仔花城區違泊情況受關注

交諮委︰主要反映欠缺車位

治安警指花城區學校周邊街道今年1至7月共檢控7,600多宗違泊,8月、9月每月均錄得超過1,700宗,情況令人關注。有交諮委受訪表示,違泊數字高企可反映周邊車位欠缺;花城區塞車問題 由來已久,兩年前已進行優化路網工程,但仍未能根治塞車問題。 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辜文達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其實就花城區塞車問題,早在兩年前當局已進行優化路網工程,部分道路由雙行線改為單向雙行,有助紓緩相關塞壓力況,令附近大廈停車場車輛進出更為暢順,但仍未能根治塞車問題;而治安警數據顯示,今年首七個月錄得逾7,600宗違泊檢控,主要可反映欠缺車位,以及駕駛者的習慣行為上仍有改善空間,以確保道路的正確使用方式。 未來引入智能化交通管理辜文達稱,《修訂道路交通法》建議加入扣分制,從而改善駕駛態度或習慣,相關做法值得考慮。他續稱,相關路段的斑馬線位置設計亦存在問題,未來可透過大數據分析及一些智能化交通管理,以行人過路燈等去加速交通流轉,確保車輛不用因等候斑馬線而需經常停候。他又指,當局未來應該從駕駛態度灌輸教育與宣傳做起,創設條件做更多道路使用的教育工作,鼓勵駕駛者在不影響他人情況下善用道路,且合法使用道路權益。 辜文達又坦言,其實,現時花城一帶違泊嚴重是與家長接送子女上學放學習慣有關,因為在交通繁忙時候家長仍傾向將子女送至學校門口,而不考慮先在學校附近停車場泊好車,然後再陪同子女步行到學校,他認為如家長可改變此習慣對塞車情況亦可有所改善。

18/10/2019
38114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