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總部將於明、後兩天(19日及20日)對外開放,屆時公眾可參觀禮賓樓及花園部分。開放日舉行期間,將設有主題花卉展、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圖片展、樂隊和舞蹈表演,歡迎市民到場欣賞。場內請勿使用自拍器、請勿攜帶寵物、雨傘、飲品和食品。
為了解本澳市民對回歸祖國20年來的感受,澳門新視角學會開展「回歸20周年澳門市民獲得感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本澳市民認為回歸後澳門各方面變化感受愈來愈好,擁有較高的正面獲得感,但在「家庭居住環境變化」和「工作機會變化」感受「愈來愈差」。 澳門新視角學會昨(17)日下午舉行發布會,公布報告內容。學會會長李略表示,本次調查於今年9月21日和22日進行,調查對象為年滿20周歲的澳門永久居民,共回收有效問卷1,194份。研究結果顯示,自回歸以來,本澳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收入水平和家庭整體收入均明顯提高,工作機會愈來愈多,職業發展日益多元化,年長者今昔對比的獲得感更為強烈。 學會在調查中設置了十個普適性問題,感受排名從高到低依次為社會福利、居民教育程度、整體經濟、居民收入水平、家庭整體收入、社會治安、工作機會、旅遊機會、文娛生活、家庭居住環境。其中,大部分選項皆有60%以上受訪者反應「愈來愈好」,有「愈來愈差」感受的受訪者不足10%,唯有「家庭居住環境變化」和「工作機會變化」感受「愈來愈差」受訪者分別達12.6%和11.4%,形成強烈反差。 研究人員認為,受訪者對回歸後澳門各方面變化的正面獲得感和積極感受有著充分的事實依據。 包括澳門回歸後整體經濟發展迅速,社會治安環境得到大大改善,政府財政支出更多向民生領域傾斜,澳門的民生福利目前已領先周邊地區,居世界中上水平等。
因應近期跨境電話及網絡詐騙犯罪持續高發,為更有效預防和打擊此類犯罪,司法警察局加強與鄰近地區警務部門的執法合作,繼日前與香港警方召開會議商討完善緊急止付機制後,再於昨(17)日下午與廣東省警方舉行會議,共同探討進一步優化及完善兩地在防範和打擊新型詐騙犯罪,包括技術反制、追截騙款、防騙宣傳等方面的合作。
澳門與深圳市兩地消委會根據雙方的消費維權合作協議,首次聯合公布「面膜比較試驗報告」,兩會分別在規模較大的網上平台及澳門的實體店抽取20款來自內地及國外品牌的面膜樣本,進行117項安全及五項感官體驗試驗,評選九款符合更高更嚴標準要求且感官性能表現卓越的面膜,當中六款為國產品牌。 澳門消費者委員會昨(17)日發出新聞稿表示,澳深兩地消委會自今年3月簽署消費維權合作協議後,隨即展開各方面的合作,為配合兩地人流物流交往頻密趨勢,澳門、深圳市及深圳市福田區的消委會就目前市場規模及增長率較快的面膜商品首次進行聯合試驗。 澳門實體店抽樣兩會分別進行網購及在澳門實體店進行抽樣的工作,20款面膜樣本中,來自內地及國外品牌的各有十款。 是次聯合比較試驗同時採用了國家標準、歐盟法規及深圳團體標準,對20款面膜樣本進行了包括微生物、香料致敏源、激素、防腐劑等共117項安全性的試驗,並邀請自願者對樣本的剪裁、服貼度、面膜紙承載精華液的量、補水保濕度及敷後感等進行五項感官體驗測評。 善用合作協議提高灣區消費維權成效澳門消委會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消費維權合作備忘錄》基礎下,與大灣區內各市及香港消委會簽署了雙邊合作協議,配合大灣區發展的實況與各消費者組織進行各種形式的協作,以達到加強消費者的保障及信心,促進灣區內消費維權工作及帶來經濟聯動發展等相關效益。
為配合國家政策,助力澳門企業抓住「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以及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發展機遇,中國銀行澳門分行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廣東分公司昨(17)日簽署《全面業務合作協議》,建立更緊密業務聯繫,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協議簽署儀式昨日於澳門進行,中國銀行澳門分行行長李光、副行長蔡春彥,中信保廣東分公司總經理胡擁軍,中信保機構合作部副總經理陳華清出席簽署儀式。協議由中國銀行澳門分行交易銀行部總經理盛開和中信保珠海辦事處處長徐融代表雙方簽署。 雙方將以協議簽署為起點,進一步擴大在短期信保融資、中長期出口信貸、海外投資、融資擔保、對外工程承包、資信調查等方面的銀保合作,深化合作內容、創新合作方式,强化對本澳企業的金融服务支持。 雙方一致希望通過建立更緊密的業務聯繫,能夠更好的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同時實現銀保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目標,為廣大客戶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
《澳門都市更新法律制度》法律草案昨(17)日晚上舉行首場公眾諮詢會,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率政府官員出席。會上多名市民關注法案文本提出的補償方案,包括「樓換樓」及現金補償等,是否足夠獲得與原單位相若的居住環境。 諮詢文本建議,樓齡介乎30年至40年的樓宇,需得到90%業權人同意才可進行重建,樓齡40年以上則要80%業權人同意;若被定為殘危或危及公共衛生安全並已被拆卸的樓宇,則只需60%業權人同意。而補償方面,文本提出分為居住用途及非居住用途不動產,當中居住用途不動產補償包括「樓換樓」、現金補償及特別津貼等方案。 有市民關注「樓換樓」方案,在重建後業權人能否獲得原單位相若面積的單位?亦有市民質疑,重建後會否按原單位呎價賠償?另外有市民表示,重建會否由私人公司參與建築,如果政府是以舊樓當時樓價賠償,金額是否足夠購買新建的樓宇? 陳海帆回應時指出,重建規劃相信會由工務部門參與,由於要趕上都市更新進度,亦可能會有私人公司參與建築。法務局代表回應指出,賠償方案會是多樣性,「樓換樓」亦不會是單一化,至於重建賠償金額比例多少,亦要聽取市民意見。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中國機械工業集團、中國建築集團、中國中車集團、中國鐵道建築集團、中國能源建設集團……這些蜚聲中外的名字,代表著中國的頂尖實力、技術與願景,昨(16)日匯聚在澳門,透過「2019央企支持澳門中葡平台建設高峰會」與澳門、葡語國家機構與企業代表簽署11項合作協議,內容涵蓋基建、科研及人才培養等多項合作。在中央的支持下,澳門聯繫葡語系國家的平台作用再度彰顯。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郝鵬在會上表示,自峰會創辦以來,央企在葡語國家新增的合作項目達51個,涉及資金880億元,較峰會舉辦前增加15%,而央企在葡語國家所設的經營單位,去年營業收入已達1,360億元。
現時所使用的特區旅行證件包括護照及旅行證,自2009年推出至今已使用近十年,為適時更新防偽特徵及式樣設計,提升防偽技術,並確保符合國際民航組織的最新標準,身份證明局於今年12月3日發出2019版特區旅行證件。新版特區護照簽發費用為430澳門元,特區旅行證為360澳門元,合資格居民可使用櫃枱服務、24小時自助服務,以及即將推出的網上申請服務進行辦理。新版證件不會影響現行證件的效力,現行證件可使用至有效期屆滿為止。
由澳門工商聯會主辦、經濟局合辦、美高梅冠名贊助的「2019攜手灣區共發展」系列活動之專題講座於昨(16)日在美獅美高梅舉行。經濟局副局長陳子慧、貿促局高級經理陳家齊、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高級經理曾澤瑤及澳門工商聯會理事長吳華威等嘉賓出席。 吳華威在致辭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下的重大發展戰略,大灣區的規劃和建設釋放出無限商機。他指出,澳門政府已明確提出,澳門在大灣區的功能和定位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澳門是內地引進來、走出去葡語系國家雙向不可替代的平台。 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總裁、首席戰略官及董事馮小峰表示,專題講座貫徹了美高梅致力扶持本地中小企發展的宗旨,亦匯聚了大灣區及本澳各個領域的專業聲音,讓與會者更深入了解大灣區的發展趨勢,有助啟發本澳企業將目光投放大灣區,以至世界各地。 昨日共舉行三場專題講座,主題分別為「專業顧問服務互換計劃」、「聚焦橫琴發展機遇及利澳民生政策」、「智慧銀行——大灣區發展與機遇」。
社會關注的《澳門都市更新法律制度》於本月11日開展公眾諮詢,初步訂定樓宇重建業權百分比、徵購制度、解決爭議機制等核心問題。在昨(16)日立法會全體會議上,多位議員在議程前發言關注都市更新進展問題,希望政府清晰明確都更方案。 有意見批評都市更新的立法鬧出「雙胞胎」,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日前回應時更坦言都更法律草案諮詢與都更會的研究有重複。議員林玉鳳批評政府部門間各自為政、議而不決,質問政府在溝通及統籌上是否存有分歧,期望政府可盡快明確方案,當機立斷、坐言起行,踐行過往的施政承諾。 議員區錦新指出,舊區重建費用由業主自付「絕非出路」,認為政府需要審慎考慮確定政策,期望透過微調樓宇面積,在重建中適當增加住宅單位和社區設施,以解決重建費用,讓居民真正實現免費以樓換樓,並在重建過程中得到暫住房的安置。議員施家倫則表示,部分祐漢舊區住宅單位用作商鋪,數量多達100多個,但由於商鋪與住宅價值差額較大,涉及利益龐大,施家倫促請政府正視有關歷史問題,為這些地鋪及樓上鋪業權人提供妥善的處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