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江門同鄉會主辦「合作·共享——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暨經濟民生發展學術研討會」上周五(6 日)下午在澳門大學演講廳舉行,邀請專家學者就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背景下,加強澳粵合作及建立互動機制等交流研討。澳門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余向軍,教青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長黃健武,文化局代表吳家寶,江門市委統戰部副調研員李仕華,五邑大學黨委副書記李靄康,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議員柳智毅、邱庭彪、麥瑞權、鄭安庭、胡祖杰,澳門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陳溥森、澳門江門同鄉會會長甄瑞權、澳門江門青年會理事長夏俊英等出席。 甄瑞權指出,澳門是大灣區西部唯一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後,澳門的「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定位跟濃厚和淳樸的澳門社團文化有關,期望可借助是次研討會,打造澳粵深入合作交流的高水準互動平台。 陳溥森稱,研討會討論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加強灣區城市合作、共享發展等,期望藉此形成共識,為粵澳經濟、文化發展助跑,加強兩地經濟及文化建設的交流。夏俊英期望論壇未來有更多高校、團體、專家參與,向大灣區各政府提交具建設性、接地氣的建議,推動特區經濟持續發展、居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 與會學者、五邑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兼教授肖健華表示,江澳旅遊合作具有迫切需求,其中江門旅遊發展整體比較落後,主因是缺乏巨額資金、管理方法落後、缺乏高層次旅遊人才,及不夠國際化,而這些正好與澳門形成互補。 另一與會學者、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兼持續進修中心主任劉丁己表示,「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是推進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人才發展的重要關鍵,然而高等教育機構於學位教育方面限制較多,當中細節如人員流動的簽證、交通、語言,以及兩地經濟發展差異等,仍需要繼續努力。
由網絡安全公司Palo Alto Networks主辦的「Palo Alto Networks Solution Day Macau 2019 」,上周五(6日)於澳門君悅酒店宴會廳舉行,合共邀請20多間全球性的網絡安全公司參展。主辦方指澳門在網絡安全發展相當具潛力,並冀透過本澳開拓大灣區及大陸市場。 Palo Alto Networks香港及澳門區董事總經理馮志剛受訪時表示,網絡安全發展在澳門市場相當具潛力,因澳門是作為大灣區「9+2 」城市中的一員,所以要拓展大中華的市場便要透過大灣區進入國內;而香港及澳門在大灣區中均扮演重要角色,兩地有不同技術人才,以及在政策上亦較為開放,因此該公司未來亦會投放大量資源在港澳地區發展,從而放眼大灣區的商機,進而開拓大陸市場。 馮志剛續稱, 在過去十年網絡安全發展不斷蛻變,無論是企業或是普羅大眾對於網絡安全亦愈來愈重視,而在相關範疇裡的人員、程序和技術,三者缺一不可。他認為,其實現時每個人都應對網絡安全存在安全意識,又舉例指,如隨便打開一封電郵或隨便使用一個公共的WI-FI ,均已可能構成一個網絡安全漏洞,因此具備相關意識非常重要,而該公司的產品技術上亦會更強調自動化及具整合性,務求當有問題發生時可為客戶的端點更迅速及有針對性地解決。
題為「蓮花二十·煙花三十」的第30 屆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於前(7 日)晚正式上演,來自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兩支煙花隊率先獻技。旅遊局局長文綺華與嘉賓在澳門旅遊塔露天廣場主持開幕儀式,此外,火樹銀花嘉年華及第四屆澳門國際花燈節同樣於同一天晚上揭幕,為煙花比賽匯演增添色彩。 今年旅遊局作出突破,由過往十隊煙花隊分五晚演出增至12隊六個晚上,橫跨中秋節、國慶節及十一黃金周,12場精彩演出分別於9月7日(馬來西亞、菲律賓)、9月13日中秋節(葡萄牙、韓國)、9 月21 日(英國、羅馬尼亞)、9 月28 日(南非、加拿大)、10月1日國慶節(法國、中國)及10月5日(日本、澳洲)在澳門旅遊塔對開海面比拼實力。每晚兩場煙花比賽於9時正及9時40分舉行,各場表演時間約18 分鐘。 旅遊局今年繼續支持社團舉辦「第四屆澳門國際花燈節」,由7日起至10月15日分別在澳門壹號廣場及永利澳門之海濱長廊及南灣·雅文湖畔設有燈飾裝置藝術品;此外,資助社團舉辦「第30屆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周末手作坊計劃」和「雅文·青藝匯」,於每個煙花比賽當日分別在南灣·雅文湖畔的M軸空間和廣場區進行,配合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中秋節及十一黃金周,讓市民和旅客感受休閒的旅遊文化藝術氣氛。
被形容為澳門回歸以來最嚴重家暴,丈夫涉嫌用滾油及通渠水淋妻案在初級法院審結,法官將案押後至下(10)月10 日下午3 時30 分判刑。 初級法院上周五(6日)下午進行結案陳詞,檢察官與輔助人律師均指被告黃某所作所為極度惡劣及手法殘忍,要求法庭予以嚴厲刑罰;而辯護人律師則請求法庭念在被告初犯,能對其作出公正裁決。
一名台灣青年追討同行友人償還欠款不果,向司警虛報被友人搶劫,司警翻查附近閉路電視及天眼錄像,查無其事,報案人聰明反被聰明誤,被揭發報假案,被警方控以「誣告」罪,移交檢察院偵辦。 司警通報案情稱,被捕男子姓鄭,25歲,持台灣地區護照,報稱文員。本月5日晚上10時30分報警求助,聲稱在關閘廣場被友人搶劫。經警方深入調查後發現,鄭於本月3日與一友人從台灣來澳遊玩,其後分道揚鑣,直至本月5日,鄭報案聲稱相約友人到關閘廣場會面,其友人要求借5,000元人民幣,但他一口拒絕,發生推撞後,搶去其錢包,損失18,000 元人民幣,故要追討友人刑事責任。 司警深入調查後,發現報案人所稱的友人,案發當日並非在澳門境內,且翻查附近閉路電視,並無上述事件發生。警方認為事件與報案人所述事實不符,並以誣告罪將報案人拘捕。報案人承認誣告他人,並聲稱因早前友人拖欠他債項,因此出此下策。
一名在酒店任職房務員的內地男子,趁房客熟睡之際,穿著酒店制服,使用員工房卡進入房間內,盜取現金7,000港元,最終事敗被拘捕。 被捕男子33歲,姓丁,內地居民,持藍卡,涉嫌「盜竊」罪被捕。治安警通報案情稱,案發於氹仔一酒店。本月2日晚間7時許,房客從熟睡中驚醒,發現一名男酒店員工在房間內,當時該酒店員工聲稱自己在清潔房間,但房客事前並無要求酒店清潔房間,當下立即要求員工離開。 當晚10時許,房客發現外套內95,000港幣有7,000元不翼而飛,立即報警求助。 警方翻查酒店視頻監控記錄,於本月5日鎖定疑犯,並於關閘口岸入境大堂成功拘捕疑犯。疑犯否認盜竊犯罪,聲稱自己是按公司指引進入房間工作。治安警以「盜竊」罪控告疑犯,送交檢察院處理。
司警再接獲兩宗電話詐騙案,幸兩宗案件事主防騙意識高,均未上當,得保不失並馬上報警調查。 上月(8月)30日,一名50多歲本澳女子報稱接獲一間速遞公司電話,字頭為「+00 」,稱其包裹內藏有違禁品需被扣查,需轉56,000港元至一個香港銀行戶口作抵押,並要求女子不可告知他人,否則內地警方會發出通緝令。其後女子「愈諗愈唔對路」告知友人,隨後揭發案件,目前案件已移交調查科作跟進。 另一宗案件同為以速遞郵件有問題作行騙手段騙案,一名本澳女子接獲「+86 」字頭的電話,要求女子轉賬一定金額到其賬戶,但女子防範意識高,果斷掛線並向警方報案,最終無任何損失。 司警指出,近日有多宗報稱快遞公司的電話詐騙,呼籲市民提高警覺,切勿向他人透露個人資料或轉賬匯款,如有懷疑可向警方求助。
司警一名首席刑偵人員, 涉嫌收受高利貸集團利益, 利用職務之便,多次查閱司警內部警務、案件等機密資料,並向黑社會操控的高利貸集團通風報訊。嫌疑人被捕後,承認收受免費飲食及夜場飲酒消遣等作為利益犯案,司警正進一步調查有否收受金錢等方面利益。
《新的士法》今年6月3日生效至今已經三個多月,根據交通事務局資料顯示,的士司機違例現象大幅下降,但的士上仍未安裝錄音錄像系統,業界反映司機難以舉證證明自己無違例,希望警方完善上訴機制。 澳門的士聯誼會常務副主席戴錦良前(7)日接受訪問指出,《新的士法》實施後,違例現象減少,「選客拒載」減少了90%;一般其他違規減少80%。然而,戴錦良表示,在的士錄音錄像系統安裝前,希望警方不要濫用權力,給予司機有一個合理上訴機制。 業界稱申訴機制未齊全戴錦良指出,有些司機被處罰後解釋,事情與警方所說有出入,過去曾有的士司機因為一時忘記「落旗」,被警方檢控及罰款逾萬元,認為警方執法上時會用錯法例,他亦直言「現行申訴機制未齊全,司機提不到反訴、舉證能力,警方宜簡化程序用近似『牛肉乾』的情形處罰的士司機」。 現時雖設有上訴機制,但戴錦良指出,的士車內未裝置錄音錄像系統,司機根本無法舉證證明自己無違例,「因為的士司機通常只有自己在車內,無足夠證據」,又認為「錄音錄像系統」在《新的士規章》生效後年半內安裝,當局招標程序10月左右才開始,認為一切都太遲,短時間內保障不到的士司機。 十個的士團體申請加價16%另外,近日的士業界申請加價,戴錦良表示,的士近年環保要求愈來愈高,成本和維修保養增加,加價都是切身利益,減輕業界經營壓力。戴錦良稱業界有十個團體7月中已提出加價要求,加價申請已呈交給交通事務局,將「落旗」原本19元加到22元,但里數會拉長,預計平均加幅約為16%。
澳門近年人口不斷增加,興盛的旅遊業更帶來大量旅客,令經濟發展日漸蓬勃的同時,固體廢物的產生量也急劇增長。據統計去年澳門棄置的城市固體廢物量比往年增加2.3%至52.3萬公噸,這當中38%是廚餘。要追溯廚餘源頭,正是人們對食物源源不絕的浪費,澳門浪費食物的情況又是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