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費爭議時有發生,消費者若一旦遇上,日後有多一個解決渠道。今年5月,金管局、消費者委員會及澳門世界貿易中心仲裁中心推出「金融消費糾紛調解計劃」,鼓勵以磋商解決分歧。 金管局研究及統計廳總監梁文雁接受訪問時指出,若消費者遇上金融爭議到金管局或消委會投訴,兩部門會按職能接收和處理,若投訴未能解決,會向有調解意願的消費者提供世貿仲裁中心的調解申請表格及聯絡方式。若經世貿審查確認爭議符合「調解計劃」的五個條件(詳見下圖),就會委派專業調解員跟進。梁文雁稱,澳門78家金融機構及兩個行業公會都已應邀成為計劃成員,必須配合消費者要求參與調解程序。成員名單已在金管局網頁公布。 世貿仲裁中心秘書長黃淑禧表示,自「調解計劃」推出以來,收到不少查詢,主要關心如何申請調解、程序、收費等。世貿已培訓了129名認可調解員,當中三分一來自金融消費及法律範疇,未來亦計劃再舉辦金融調解培訓課程。今年7月,世貿與灣區九市的金融消費糾紛中心及調解委員會簽署了《粵澳金融糾紛調解合作協議》,可促進灣區居民享有更全面的金融消費權益保障。 執業律師林嘉慧現時身兼仲裁中心的調解員。她認為調解相比起訴訟,好處在於成本低、效率高,且最終方案是由雙方選擇共同達成;香港、內地都鼓勵使用調解解決紛爭,調解已日漸成為通行的解決糾紛方式,作為調解員亦非常歡迎。
一連兩天的「第十四屆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警學研討會」在遼寧省瀋陽市舉行。公安部常務副部長、中國警察協會候任會長王小洪、台灣刑事偵防協會榮譽理事長辜仲立、理事長陳翔立、香港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入境事務處處長曾國衞及澳門警察總局局長馬耀權等、分別率領兩岸和港澳警察部門、警察院校的警界同仁和專家學者共200餘人參與。另外,香港中聯辧警聯部副部長鄧兆豐、澳門中聯辦警聯部部長于成平及遼寧省副省長、公安廳廳長王大偉列席會議。
致力為澳門電影開創更多市場及機會的1220電影製作有限公司,率領澳門影視製作人出席「2019釜山國際電影節」,進行澳門電影發行、宣傳及銷售等工作。 1220公司帶了兩個本地影視項目,包括電影作品《情斷心弦》及紀錄片作品《心跳》到釜山;還邀請四名本地影視製作人一同參加「2019釜山國際電影節」,與來自70個國家的導演、製片人及投資者等進行交流,擴闊視野,並獲得展示自己作品機會,同時讓他們對資金籌集、項目開發及方向有更深入認識。 澳門導演花天亮及電影策劃人FERNANDO表示,過往較少機會接觸國外影展,今年自己的作品《情斷心弦》與1220洽談發行,同時亦為正在進入長片計劃第二階段的新項目《追逐白雲的少女》尋求投資者,目標是爭取曝光,展示澳門本地作品,並提高將來與其他業界人士合作機會。同行兩名紀錄片導演陳庭婷及侯婕也十分滿意今次行程安排,可親自介紹自己的作品。 招募本澳青年新血作品另外,1220影視綜合服務平台今年再度參與美國電影市場,招募本澳青年創作者加入,現正招募以下類型作品:90分鐘以上、符合國際標準規格的長片電影,以及60分鐘以上的紀錄片,期望能吸引更多年輕創作者加入,透過精心製作的影像作品放眼世界,向外展示澳門精彩故事,與一眾國際影像製作業者交流,在共同走向世界市場的同時,逐步推動澳門電影行業發展。 詳情可電郵至info@1220.com.mo 查詢及報名。
為推動學習型社會的構建,推廣終身學習的理念,教育暨青年局於前(26)日至11 月1 日舉行「2019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推廣日暨「終身學習獎勵計劃」頒獎禮,前日在祐漢街市公園舉行,出席主禮嘉賓包括教育暨青年局教育廳廳長江毅、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管理廳代廳長羅子強、澳門成人教育學會理事會主席梁官漢、澳門成人教育協會會長崔寶峰、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經理陳芷芯等。本年度「終身學習獎勵計劃」合共220人次獲獎,以表揚他們在工餘或課餘時間好學不倦。活動現場亦安排各項舞台表演及多個以終身學習為主題的遊戲及工作坊。 另外,「2019 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共組織活動接近100 項,內容包括職業技術教育、個人成長、家庭生活教育、身心保健及博雅教育等,形式有講座、課程及戶外活動等。
澳門閩台總商會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周年暨澳門回歸祖國20 周年」及「澳門閩台商會成立20 周年暨第五屆理監事就職典禮」。典禮上周三(23 日)晚假漁人碼頭宴會廳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張榮順、澳門立法會主席高開賢、中聯辦協調部部長傳鐵生、台務部部長徐莽、福建省委統戰部部務會議成員鄭惠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駐澳辦事處主任王剛、全國政協委員陳明金、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全國人大代表施家倫等嘉賓出席。 新任會長許龍川致辭稱,該會20 年來秉承愛國愛澳宗旨,團結聯絡會員,把握商機,致力於發揮優勢,促進澳台經貿交流與合作,搭建兩岸三地的經貿往來交流平台。新一屆理監事將繼續大力弘揚愛國愛澳精神,繼承商會優良傳統,在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支持下,團結全體會員,為建設繁榮澳門,為促進祖國早日實現和平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貢獻。
政府目前正就《澳門都市更新法律制度》公開諮詢,由於都更涉及重建、賠償、樓換樓等,諮詢文本更建議調低樓宇業權百分比,有機會出現「強制收樓」情況,法務局局長劉德學昨(27)日在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表示,為加快解決都更糾紛,諮詢文本建議引入「必要仲裁」機制,即涉及都更的爭議應先透過仲裁方式解決,不可直接向法院提訴,若對仲裁裁決不服,再向法院提起司法上訴。
思匯論壇前天(26日)探討《都市更新法律制度》諮詢文本。澳門群力智庫理事何永康受訪時認為,按照樓齡降低業權百分比,可有效加快推動舊區重建速度。 文本中建議,協助都更執行主體在已取得樓宇重建最低業權百分比情況下,即使窮盡所有方式亦未能取得餘下業權份額時,仍容許透過徵購取得餘下未達成共識的業權。何永康對上述「徵購」制度有所保留,他表示,「用咗『徵購』手段又算唔算係侵犯你(業主)私人財產?」同時都更執行主體可能並非由政府所執行,擔憂會發生衝突或不公的情況,期望政府可與社會大眾充分討論,釐清當中要素。 另有意見認為文本中未能充分按照《基本法》保障大眾私有財產,建議以法庭裁決形式解決,何永康表示,都市更新最終目的為改善舊區環境,以保障社會公眾利益,再者,文本中亦設有「多元爭議解決機制」,以確保平衡各方利益且合理的補償措施,如以法院形式解決,相信會「拖慢」都更進度。何永康又期望城市總體規劃盡快出台,以配合都市更新全面發展。 出席論壇的城市規劃及發展政策關注組成員施冠雄則關注文化遺產方面的管理,他表示,文化局先後公布兩批按《文遺法》評定的建築文物,但事實上仍有許多具特色的建築物未能及時納入文物清單中,他認為現時諮詢文本以30年樓齡為界限並不足夠,建議政府可再加入一些標準規限,以保障歷史建築及文遺建築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