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大學法學院法律研究中心主辦的《全球化背景下之澳門法律改革》國際研討會,昨(24)日於澳門大學舉行。 官樂怡基金會主席官樂怡在歡迎辭上表示,犯罪年齡愈來愈低齡化,使人感到驚訝。 官樂怡表示,犯罪學是一門以經驗為根據的跨領域學科,目的是研究犯罪行為,違法者、被害人及社會管制的調查報告。官樂怡指出,現時犯罪年齡愈來愈低齡化,使人感到驚訝,且犯罪動機愈來愈難理解,犯罪數字的瘋狂增長亦令市民對熟悉及習慣的穩定法治提出質疑,期望透過研討會,討論及反思澳門法律體制的問題,為澳門法律帶來貢獻。 《全球化背景下之澳門法律改革》國際研討會一連兩日在澳門大學進行,昨日討論關於後現代的刑法與犯罪學、犯罪學對近代中國刑法的影響;針對葡萄牙少年犯罪管制的連續性、不連續性和矛盾性進行分析,以及討論關於中國問題解決型法庭和少年司法改革;而今(25)日將進行以大灣局區角度為主的跨境犯罪與區際刑事司法協作研究等等題目。
由陝西省海外聯誼會、省文聯、省國際書畫研究院與澳門陝西總會、澳門陝西商會合辦的「秦風秦韻聚濠江——陝西特色文化展演」,前(23日)晚7時假漁人碼頭中央廣場舉行,同場安排陝西非物質文遺展演、古今書畫鑒賞和「百人百作書畫藝術展」、「大秦嶺.中國脊樑」攝影作品展外,並設當地美食、皮影、茯茶、剪紙等精品攤位,與眾同賀雙慶。 澳門中聯辦秘書長王新東、特區文化局長穆欣欣,陝西省海聯會副會長陳光明,澳門陝西總會主席羅掌權,澳門陝西商會會長宋鳳山、理事長黃永富及副會長顏志向、顏呈春等出席。 陳光明致辭稱,陝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古絲綢之路起點,也是中華文明、中國革命、中華地理的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陝西民間文化和現代文化同樣多姿多彩,陝北民歌、華陰老腔、安塞腰鼓、鳳翔泥塑等數百種文化項目,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文學、書畫、戲劇等領域優秀作品不斷湧現,形成「文學陝軍」、「長安畫派」、「陝西戲劇」等一批極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誠摯歡迎澳門各界赴陝西觀光旅遊、投資興業,推進陝澳務實合作。
為了借十萬元,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本澳一名女外僱疑似墮入新型詐騙陷阱,誤信「低息借貸」招攬,先後五次付出合共約人民幣90,000元的手續費,一開始要借的十萬元卻沒有到手,最終含淚向司警報案。案件目前仍在調查中,暫時未有人被捕
一段七人車在斑馬線上險撞學童的視頻,昨(24)日在網上熱傳。由另一位駕駛者車上行車紀錄儀拍下的影片顯示,事發時間在昨日早上9時左右,地點為馬濟時總督大馬路與倫敦街交界,附近有教業及協同等學校。涉事銀灰色七人車駛至上址的連續兩條斑馬線時,不單未有減速,更「畀大油」加速衝前,在第二條斑馬線上險些撞到正在過路的一名家長和一名學童。幸而雙方最終都能及時閃避,悲劇才沒有發生。 目睹事發經過的駕駛者懷疑不忿七人車司機所為,將影片上傳「道路網」,大批網民紛紛指責七人車司機劣行,鬧爆涉事司機沒有駕駛品德、斑馬線前沒有減速及讓先,罔顧他人生命安全等。其後亦有網民將事發經過電郵至治安警察局,希望警方關注事件。
兩名內地男子本月19 日來澳賭博,「輸清光」後,21 日認識一名林姓男「換錢黨」,雙方相約以人民幣60 萬元兌換港幣65.7 萬元,兩人於是先後五次向指定的銀行賬戶匯款。期間,兩人要求林某及其同行人士展示現金,林某以趕時間為由匆忙展示手提袋內「現金」,兩人隱約看見袋內有疑似數疊千元港幣,便完成交易。其後,林某同行人士迅速離開現場,兩人打開手提袋,才發現裡面都是「練功券」,於是報警求助。警方到場拘捕林某,林某供稱收取在逃人士人民幣8,000 元報酬協助犯案。目前司警將林某依涉及「相當巨額詐騙罪」及「假貨幣轉手罪」移送檢察院,同時追查在逃人士及贓款下落。
橫琴海關本月22日晚間破獲兩宗手機走私案,查獲兩名香港男子身上共綁120部iPhone手機入境,案件移交緝私部門調查。 拱北海關昨(24)日通報案情指出,兩名香港男子分別於22日晚間7時及10時入境,關員留意到其中一名旅客穿著深色寬鬆休閒服,腰部及腿部似有異狀,於是進行截查,發現夾帶60部二手iPhone;而另一名男旅客同樣被發現在腰腹及腿部用保鮮膜綁藏60 部iPhone,做案手法一致。 (拱北海關提供圖片)
「對不起」,昨(23)日上午9時,步出香港西貢壁屋監獄的陳同佳,向在場守候的傳媒這麼說。香港少女潘曉穎去年2月17日在台灣慘遭殺害,涉有重嫌的男友陳同佳案發後返回香港,因盜刷潘曉穎的提款卡被依洗黑錢罪判刑29個月,昨日刑滿出獄,但對於潘曉穎之死的司法追索,卻才剛要開始。 由於案件發生在台灣,疑犯人在香港,又是向香港警方認罪,且港台並無司法互助協議,雖然陳同佳自願赴台投案,港台兩地近日仍因如何引渡發生齟齬。由於兩岸四地特殊的關係,以及不同法律系統的因素,一直未能建立明確的司法互助機制。 對本澳而言,涉及歐文龍巨貪案的富商劉鑾雄、羅傑承至今仍然逍遙法外,同樣也是正義的缺憾。
仍在施工的青茂口岸工地,被偷渡集團利用作「粵澳偷渡新通道」,司警局聯同珠海警方聯手偵破一偷渡集團,並首次揭發有人利用連結澳珠兩地的地盤進行犯案。是次偷渡案件中共有九名內地男女分別在澳珠兩地落網,其中包括兩名犯罪集團主腦。 司警相信有關犯罪集團運作一個多月,每次收取每人費用人民幣16,000至28,000元不等。
俗稱「膠袋收費」的第16/2019號法律《限制提供塑膠袋》法律將於下月18日起正式生效,環境保護局分別與市政署及消費者委員會合作進行宣傳活動,持續透過不同層面進行普法工作,向市民派發宣傳單張,並向市民、商戶介紹法律重點和減用塑膠袋的小貼士,呼籲市民減少使用塑膠袋並自備購物袋,而為加強旅客方面宣傳,,環保局與旅遊局等相關部門在各出入境口岸和旅遊熱點進行普法宣傳。 環保局指出,「膠袋收費」重點並非收費或處罰,只要養成自備購物袋習慣就毋須負擔額外費用。另外,因應法律與各界相關,環保局已舉辦多場面向政府部門、社團、業界等介紹會,包括與市政署、消費者委員會合作舉辦面向攤檔、小販、誠信店和加盟商號的介紹會;亦與社團合作舉辦面向不同業界的管理人員及前線員工,以至社會不同群體的介紹會。 同時加強對旅客宣傳與此同時,環保局亦將舉行以學校師生為對象的專場介紹會,並透過「綠色學校」平台到多間學校舉行以減塑為主題 的講座,期望師生可推動身邊親友共同實踐減塑行為。環保局並透過與旅遊局合作,將在出入境口岸和旅遊熱點加強宣傳工作,提醒旅客有關「膠袋收費」措施。 《限制提供塑膠袋》法律訂定在零售行為中限制提供塑膠袋的規定,以減少塑膠袋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法律訂明在零售行為中,須就每個所提供的塑膠袋收取一元,以下兩種情況則豁免收費:一、未事先包裝的食品或藥品;二、機場禁區受攜帶手提行李安全限制的貨品。若零售業場所未有依法就提供塑膠袋收取費用,則按每一塑膠袋科處1,000元;就環保局執行監察工作,若零售業場所違反相關合作義務,則科處10,000元。
為堵截來歷不明的食材流入本澳,保障市民食物安全,澳門海關透過海陸聯合行動部署,成功於內港碼頭破獲一宗走私入口海產及食材案件,檢獲未經申報及檢疫的海產等食材共562.3 公斤,涉案人士已被海關依法作出起訴。 於本月21日清晨,海關內港海關站、沿岸巡邏及船隊人員進行聯合巡查行動,對在內港一帶碼頭進口海產的船隻作出監察及檢查,期間發現一艘漁船在內港海面徘徊並靠泊碼頭進行卸貨,關員隨即對該漁船進行檢查,結果在其運載的海產中查獲其中一批未經申報及需衛生檢疫的海產及食材,合共562.3公斤,種類包括大閘蟹、龍蝦、貝殼類及田雞等。 涉案一名男子為內地居民,當時在現場負責卸貨,報稱貨物來自內地,物品價值不詳。海關已根據《對外貿易法》的相關規定,對涉案人作出起訴,一經判罰,可科處澳門幣5,000元至10萬元罰款,而所有被查獲貨物,亦會宣告歸澳門特別行政區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