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滿載旅客的旅遊巴在二龍喉街轉彎時疑失控直剷上行路並撞毀上址一間咖啡室門外設施,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之一的辜文達昨日受訪時稱,目前的旅遊巴車體愈來愈長,在本澳路窄彎多路面行駛,較容易發生意外,建議上址意外路段(即士多鳥拜斯大馬路)設置如2016年同安街交通意外後的防撞欄,當局亦應檢視本澳現有的交通黑點,作出全面的適當輔助設施。 辜文達(圓圖)表示,昨晨發生意外路段有較多旅遊巴經過(往大三巴景點),加上該路段亦屬於斜路,相信一般司機駛到該處時會把車速減至最低,是次意外發生或因機件故障導致。 對於是否應限制車速及車長,他認為旅遊巴的車長因應城市發展逐漸增加,而事發路段是落斜,建議可設減速帶,以及在行人路上設置防撞欄,但不能僅是分隔人與車的欄杆,應參照同安街的經驗,設置較堅固的防撞欄。他認為該處路面較闊,有空間可設置適當的輔助設施。 他又提到,隨著旅客數量的增加,旅遊巴的使用率也不斷增加,加上現時的旅遊巴比以前更加長,除了意外地點,附近的荷蘭園大馬路轉往西墳馬路也較容易發生意外,當局應因應旅客及旅巴的增長,檢視其他較多旅遊巴經過的地段,完善路面情況,理順交通。
一時衝動的代價,可能是25年的牢獄生活。本澳一名任職地產經紀的男子,日前疑似因為五歲兒子被另一名九歲孩童抓傷,一氣之下竟一拳擊斃九歲男童的外公,檢察院昨(2)日發出新聞稿,指涉案疑犯「因輕微動機毆人致死」,觸犯《刑法典》第128條及第129條第一款、第二款C項規定的「加重殺人罪」,一旦罪成,可被判處15至25年有期徒刑。 本想為兒子出氣的疑犯,卻可能因此令兒子「失去」了父親。
2016 年8月8日,大三巴附近的同安街一聲巨響,一輛旅遊巴在從斜路上狂衝而下直撞一幢民宅大樓,造成32人受傷,被撞樓宇建築結構受損,需要加固修復。事發後有議員促請政府切實研究世遺景區交通規劃,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坊會代表亦紛紛發聲,希望當局理順大三巴周邊的旅遊巴擁擠問題。政府當局事後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高園街旅遊巴停泊區只准落客、遊客步行至塔石廣場地下上車等。 無獨有偶,相類似的意外昨日竟然如同「翻拍」一樣重現,一輛旅遊巴駛出松山隧道後,懷疑由於剎車系統失靈,在二龍喉街與士多鳥拜斯大馬路交界的路口剷上行人路、直撞一商鋪門口,所幸今次意外中無人受傷。事發地點二龍喉街坡度頗大,經常搭巴士或駕車經過的市民可能都深有體會。無論是旅遊巴左轉再駛往大三巴,抑或是公交大車扭著「S彎」姿勢駛向高士德,這個狹窄的路口每每都險象環生。 若要討論事後檢討和改善措施,往往又會回到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澳門路窄車多,該路段又是民居密集,松山隧道車輛川流不息,在考慮讓旅遊巴和公交改道時亦需要平衡旅遊業和居民訴求。澳門舊區環境本身就是以丘陵為主,上、下坡路段眾多,除了擴寬馬路、調整紅綠燈位置和加固行人路護欄等措施外,更有必要從規管大型車輛檢修、旅遊巴及公交司機考核、避免疲勞駕駛等方向上作檢視。 從規管車輛角度而言,現時本澳有六間博企各自的穿梭巴士路線,以及大大小小眾多旅行社的旅遊巴士,當中相信新車舊車混雜,車況條件和行駛性能不一,是否能滿足本澳多變的道路環境,交通部門又是否掌握其每日運行情況、確保不會出現過勞運行導致機件提早老化失靈? 更進一步來說,現時本澳已經收緊車輛尾氣排放標準,但對於搭載眾多乘客的營業類車輛而言,安全標準更加不容忽視。根據現行法例,營業車輛須每年進行強制性檢驗,但會否出現驗車時認真對待、「過骨」後疏忽怠慢的情況?除了加強不定期抽檢外,當局可考慮基於本澳現實行車狀況,制定車輛安全性能指引,在新車進口、用車檢修、舊車報廢等方面著手,可有助提升交通安全系數。
司警拘捕一名56 的無業香港男子,涉及不當進入電腦系統、詐騙、勒索及洗黑錢等多項罪名,案件已於昨(2)日下午移送檢察院處理。 司警表示,涉案港漢在本澳某銀行至少開立三個賬戶清洗及轉移黑錢,當中港幣300 多萬元是入侵他人電腦後詐騙英國某藥物公司所得,此外,亦涉嫌勒索對方60,000 美元虛擬貨幣。 司警於昨日疑犯經外港碼頭再次入境時將他截獲,但他拒絕與警方合作。案件有待進一步調查。 (劉凱輝攝)
一名45歲柳姓內地男子涉及2016年本澳兩宗入屋盜竊案,合共涉及50,000元財物。司警調查後發現柳男在內地亦因盜竊案被判囚兩年,上月18日刑滿出獄後,本周二再次入境本澳時被司警截獲。警方在他身上搜獲疑似開鎖工具(圖),懷疑欲來澳再次盜竊。柳男被捕後拒絕合作,調查期間更借上廁所為由,用頭部撞擊警局內廁所門把手自殘,受輕傷送院治療後沒有大礙。警方懷疑柳男另有同夥,現正進一步追查中。 (劉凱輝攝)
黑沙環新街金海山花園第14座上月因電錶房電線老化及缺乏維修,引致低壓掣板短路引起火警,導致整座大廈停電,事件暴露「高齡」樓宇,設備老化但不少住戶不願出資維修,造成安全隱患,為大廈公共設備保養響起警號。在昨(2)日北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會議上,委員李從正和戴燕芳提出電錶房安全問題,建議政府立法規管大廈定期檢測電箱安全,並提高住戶對大廈電錶房維修保養安全意識。
工程師學會監事長梁鴻細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根據《民法典》及相關法例規定,業主有責任每五年須對自身樓宇進行定期維修及保養之工作,但由於政府未強制業主每五年就要「驗樓」,故成效未如理想。 他指出,現時很多業主並沒有警覺到每五年就要檢查樓宇安全,包括樓宇的結構、外牆、電梯和電錶房等,而最重要是許多大廈仍未成立業主委員會,沒有真正的業主代表組織承擔相關責任。 梁鴻細建議,在業主方面,有責任成立自身樓宇的管理機構;政府方面,可多加宣傳和教導,業主應如何成立業主委員會,同時也可提供樓宇檢查指引和合資格承辦商,幫助業主進行樓宇檢查。 他續指,現時政府要求樓宇電梯需由承辦商進行檢測,那麼電力裝置方面也可進行相關檢測和維護的指引,因電力裝置屬於居住安全的重要項目,若發生問題,可能會引發火警,影響居民生命安全。
由教育暨青年局與體育局主辦的2019暑期活動全面實施網上報名。兩局代表昨(2)日出席北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會議,介紹本年暑期活動報名情況。北區社諮會副召集人李從正引述政府代表稱,4月30日上午10時起接受報名首兩日,已有超過20,000人登記,今年課堂出席率將會影響下年暑期活動中籤機率,但數據只會保留一年,即只會影響下一屆暑期活動中籤機率。 李從正表示,委員普遍認同有關做法,認為可有效減低市民「漁翁撒網」式報名,剝奪其他人報名參與機會。委員陳智榮補充,如缺席者說明合理原因,局方只會紀錄在案,對來年的中籤機率不會有太大影響。 今年暑期活動實施全面網上www.summeractivity.gov. mo報名,在網上完成登記、抽籤、報名和付款的報名流程,並在登記期內透過暑期活動網頁完成登記,再按中籤時間起登入網頁網上報名,最後以電子支付工具付款即完成報名。登記期至本月12日晚上10時。今年暑期活動共提供超過57,000個活動名額供本澳兒童及青少年參與,,文娛活動由教青局統籌,體育活動由體育局統籌。
每年5 月18 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為響應節日,澳門14 間博物館本月12 日將以「流動的博物館- 南灣x 文化樞紐」為主題,聯合舉辦「澳門國際博物館日嘉年華」,藉此喚起公眾對博物館的關注。 本澳各博物館代表昨天(2 日)假澳門科學館共同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屆嘉年華詳情。文化局文博廳代表、澳門博物館館長呂志鵬表示,澳門是一座具有400 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城市,南灣作為澳門的門戶之一,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交流上更是別具意義,故今屆嘉年華利用「南灣」這一「文化樞紐」的特徵,以雅文湖畔為核心,連結周邊自然和人文景觀,通過表演、攤位展示、工作坊和講故事等多元化活動,將博物館與社區作有機結合,藉此加強與公眾之間的互動,發揮澳門一眾博物館的特色,同時呈現南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2019 澳門國際博物館日嘉年華」開幕儀式將於5 月12 日下午3 時在南灣雅文湖畔舉行,屆時邀請廣東省文博機構、香港民政事務局的代表出席,為系列活動揭開序幕。嘉年華當日,各博物館設有豐富的活動,包括南灣湖邊齊齊跑VR 體驗、南灣街道歷史及其演變的講故事活動、南灣湖鴨仔船輕黏土立體音樂盒等。 2019 澳門國際博物館日嘉年華的主辦機構包括大賽車博物館、同善堂歷史檔案陳列館、典當業展示館、消防博物館、海事博物館、通訊博物館、路氹歷史館、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澳門林則徐紀念館、澳門科學館、澳門博物館、澳門藝術博物館、葡萄酒博物館和龍環葡韻。5 月份各館還設有其他慶祝活動、展覽和工作坊,並於指定時間免費開放公眾參觀,詳情可瀏覽「澳門的博物館」網站(www.museums.gov.mo),或可關注文化局及旅遊局微信公眾號,亦可於辦公時間致電8988 4000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