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水上體育運動

發展體育旅遊

說起澳門每一年的體壇盛事,相信大家第一時間都會想到每年11月舉行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已經舉辦了65屆的大賽車無疑是澳門的一面「皇牌」,每年成功吸引過萬遊客及賽車發燒友來澳觀賞賽事,同時刺激澳門經濟。但其實除了大賽車以外,本澳每年亦有多個大型體育項目進行,例如武林群英會、多個馬拉松比賽、國際龍舟賽等,漸漸發展成為本澳另一種旅遊元素─體育旅遊。 與傳統旅遊觀光不同,體育旅遊參與性和體驗性更強,參與體育旅遊的旅客都是中高端客人,他們的消費能力都較一般自由行及團客為高,而且都是過夜旅客。這些條件正正是特區政府一直希望增加的旅客客源。 體育旅遊不只有外地旅客參與,本地居民同樣樂在其中,支持本地運動員為澳爭光。其次,體育旅遊亦能開發結合運動及周邊商品的文創發展,例如舉辦各類體育展覽,包括運動文物展,體育旅遊紀念品。為慶祝大賽車四十周年而興建的格蘭披治大賽車博物館就是一例,可見體育旅遊發展效益宏大。 整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46次「旅遊」。其中,《綱要》探索以旅遊等服務業為主體功能的無居民海島整島開發方式,推動形成連通港澳的濱海旅遊發展軸線,建設一批濱海特色風情小鎮。隨著2015年國務院正式批覆給予澳門特區管理85平方公里水域,特區政府應研究發展水上體育運動項目,豐富澳門旅遊多元化。 今年一月,約3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帆船選手聚首澳門,參加「2019粵港澳大灣區盃帆船賽暨澳門盃國際帆船賽」,賽事一連四天在黑沙海灘以南水域舉行,是本澳首個國際大帆船賽事。 主辦單位認為,活動有助推動澳門帆船運動與國際旅遊休閒中心發展,開創澳門國際大帆船賽事的新一頁。筆者認為,既然澳門已擁有管理水域權,相關部門應著力舉辦更多不同類型的水上體育活動,《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並提出開展更多的水上體育活動和修建升級大賽車博物館,亦是開發體育旅遊資源的具體舉措。

07/03/2019
23349

「驚蟄日」去霉運

「 打小人」脫鞋伺候

昨(6)日是中國傳統廿四節氣的「驚蟄」,習俗上會進行「打小人」。記者昨到台山土地廟時,發現有不少人正進行「打小人」活動,狹窄的街道便有十餘攤檔正在幫顧客「消災解難」,眼見老婆婆將豬肉放到印有白虎符紙上,再用拖鞋拍打,繼而灑上米粒,以作化解。 澳門台山坊眾互助會副理事長羅杏冰表示,由於受下雨影響,攤檔數目及人流起碼比去年「少一半人」,但有愈來愈多人選擇「驚蟄」時到此進行「打小人」活動。她直言,每年「打小人」結束後,現場都會遺留大量垃圾,影響市容且阻塞街道,期望檔主能清理好現場再離去,以免阻礙行人。 有善信表示,以前曾居住香港,每逢「驚蟄」便有許多人前往鵝頸橋「打小人」,而自己對「打小人」並不陌生,皆因是「由細打到大」。 一般都是直接找婆婆幫忙「打小人」,消費則是「檔檔唔一樣」。她稱,一直未曾覺得「打小人」有效,豈料「上一年冇打就發生咗好多事」,今年來「打小人」只是祈求來年平安好運。 另有市民表示, 今年是第一年來「打小人」,因經過土地廟時,看見十分熱鬧,便想親身體驗此習俗,「見到啲人嚟打,我又嚟打下」。 當整個「打小人」儀式完成後便稱,純粹是想應節及體驗,「覺得自己做咗啲嘢,個心舒服啲」,期待今年事事順利。

07/03/2019
6934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