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主辦,本澳國際重要綠色年度盛會「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MIECF)將於本月28至30日舉行,今年活動主題為「構建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展會期間將設有綠色論壇、綠色展覽、綠色商機合作日、綠色配對及交流、綠色公眾日等一系列活動。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梁少培日前在全國政協會議提案,建議在規劃建設珠海、江門、肇慶高鐵時,加快澳門接入全國高鐵網,實現澳門通過高速鐵路與全國高鐵網的連接。「珠江肇高鐵」規劃項目位於粵港澳大灣區西翼地區,從與澳門連接的珠海橫琴口岸出發,經珠海市、江門市、佛山市,到達肇慶市肇慶東站。建設「珠江肇鐵路」具有重要意義,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需要。 梁少培委員在提案中指出,從廣東省高速鐵路網現狀布局架構分析,粵港澳大灣區東部和北部的廣州、佛山、深圳、東莞、惠州等城市均有已建或在建的時速350公里高鐵,惟獨粵港澳大灣區西翼澳門、江中珠地區缺乏高標準高鐵線路,更缺乏北向通道,制約了粵港澳大灣區西翼與其他核心城市的快速聯繫,是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的短板。 「珠江肇高鐵」的建設,可全面實現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西翼的高鐵運輸體系,實現350公里時速高鐵零的突破,並全面接入全國高鐵網,充分激發大灣區西翼的發展活力,一方面通過連接貴廣、南廣鐵路實現大灣區西翼通往大西南通道,另一方面通過連接廣湛高鐵接入京廣高鐵實現了大灣區西翼通往武漢、北京、上海方向的快速連接,使大灣區西翼打通了西南向、北向的通道,將交通末端打造成為具有高鐵始發功能的樞紐門戶,促進大灣區西岸各種要素的高速運轉,激發該區域的活力,補齊大灣區高鐵建設的短板,促進大灣區東西兩翼的均衡發展。
澳門運動員近年在不少國際體育賽事屢奪佳績,為促進本澳競技體育邁向專業化發展,以及協助運動員生涯規劃,體育局於2014年推出「精英運動員培訓資助計劃」,讓已獲得成績、具備發展潛力及有穩固基礎之運動員參與,以激勵精英運動員全心投入訓練和參賽,更有效地提升競技水平,但有職業運動員認為,有關計劃申請門檻過高、要在國際賽事上有排名成績,才有資格申請,但在運動員角度,要提升競爭水平就需要不停比賽,提高體能水平就需要足夠訓練設備,認為當局在資助上及在訓練設施上加以優化,提升運動員水平。
2017年9月,一對澳門雙人舞蹈運動員黃詠琳及談嘉斌,在土庫曼什哈巴德舉行的「第五屆亞洲室內暨武術運動會」體育舞蹈中的維也納華爾茲舞項目奪得銅牌佳績,在澳門體育舞蹈歷史中立下里程碑,亦令社會詫異,原來澳門運動員都可以在國際賽事中取得佳績。原以為兩人的體育生涯從此一帆風順,誰知阻礙其發展的不是運動員最怕遇上的傷病,而是欠缺資助及練習場地。
體育局回覆本報查詢稱,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動大眾體育及競技體育雙線發展。由於亞洲運動會是澳門所能參加的最高水平綜合性運動會,澳門競技體育亦以此為發展方向。為了推動競技體育長遠發展及為運動員創造更佳訓練條件,體育局持續為運動員集訓和參賽活動給予財政支援,日常亦提供運動心理、營養、運動恢復等輔助服務,並向具有一定技術基礎和成績運動員提供定額訓練津貼,鼓勵基層運動員積極向上,爭取成為高水平運動員。 部分運動員在上述長期政策支援下已突破自己成績,但競技體育競爭非常激烈,運動員須付出更多時間,政府亦因應實際情況、謹慎地投放更多資源,希望逐步提升澳門整體的競技水平。 因此,體育局對運動員訓練津貼的門檻和金額作出明確的規範,並為運動員退役後的生活作出考慮,於2014年正式推出「精英運動員培訓資助計劃」和「退役精英運動員進修資助計劃」,支持運動員繼續尋求突破。 結合實際情況 擴闊精英門檻在制定「精英運動員培訓資助計劃」時已參考鄰近國家和地區經驗,結合澳門實際情況,考慮到不少運動員因應學習和工作未能投入專業訓練,因此「計劃」設立精英一級、精英二級(包括專業訓練及半專業訓練)及精英三級(半專業訓練)共三個等級十個類別,目的是將精英的門檻擴闊,讓未能參與專業訓練運動員亦可獲得訓練支援。同時,青年組別獲獎的運動員亦能晉身精英資助計劃,而對具備條件進行專業訓練運動員給予更大支持力度。 考慮到亞運會是澳門可以參加的最高水平綜合性運動會,精英資助計劃亦以亞運項目作為申請標準,非亞運項目則按標準資助額的50%給予資助,緊扣澳門競技體育發展大方向。 為未來兩屆亞運會作準備自2018年印尼亞運會結束後,體育局已與多個體育總會密切溝通,為備戰四年和八年後的亞運會作準備;對有潛質並願意進行四年甚至八年專業訓練運動員,設立特別訓練津貼,加大支持力度,鼓勵運動員爭取在2022年和2026年亞運會取得佳績。 總結過去,展望未來,體育局將繼續與各總會緊密合作,為運動員創建一個良好訓練平台,並積極尋求其他方法支持運動員發展。若有任何有利於運動員發展的特別計劃,體育局都樂意與總會合作開展,支持運動員取得突破。
港珠澳大橋開通後,為口岸人工島連接澳門半島的友誼圓形地帶來交通壓力。交通諮詢委員會昨(7)日下午舉行工作會議,研究連通人工島的行車天橋方案。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會後表示,局方向交諮委推薦兩個友誼圓形地行車天橋初研諮詢方案作討論,其中大多委員贊成以「直線」方式興建天橋連接東北大馬路至新城A區及友誼橋的方案,該方案亦比另一方案快四個月完成。局方將會展開下一階段的建設工作,爭取工程盡快招標。 林衍新稱,若進度樂觀,第一期工程可於一年半完成。
交通局將於本月施工,將慕拉士大馬路往漁翁街方向的路段擴闊為三線行車道,並刪走街道近百個電單車及私家車泊車位。昨(7)日當局派代表與北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舉行會議,會上表示該工程預計將於4月完成,當局又考慮在完成工程後,於不影響行車情況下劃設夜間泊車位,但未有提供確實的泊車位數目。 據交通局向社諮委介紹工程內容,當局計劃取消慕拉士大馬路激成工業中心、龍園麥當勞附近約12個輕型汽車車位和長60米的電單車車位(即約80至90個電單車車位),以騰出空間,在慕拉士馬路往漁翁街方向的路段擴闊為三線行車道。當局預計工程有助提高行車速度,道路會增加每小時800輛車的流量,有助緩解龍園一帶交通堵塞問題。 社諮委於會後總結時表示支持當局的做法。其中委員高岸峰表示,隨著慕拉士發電廠公屋項目和望廈社屋第二期工程於未來落成後,預見該區交通將進一步惡化,有必要及早改善該區交通。 有社諮委指出,許多市民擔憂工程令泊車位減少,影響附近區域的車位供應,希望當局於工程後設法增設更多泊車位緩解民困。社諮委許樂敏建議,當局應加強宣導駕駛者使用附近望善樓及望賢樓兩個公共停車場,並研究因應不同地區停車場使用率差異,將使用率較低的停車場收費降低,或考慮將停車場夜間泊車時段調整為晚上6 時至翌日上午8 時,以鼓勵更多市民使用公共停車場。
新任退休基金會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沙蓮達昨日在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監誓下就職,儀式在政府總部舉行。沙蓮達受訪時表示,去年(2018年) 退休基金會錄得5 億7,000萬元赤字。 沙蓮達受訪時稱,退休基金會的財政狀況由 2015年起出現入不敷出,赤字由起初約 800萬元,至去年錄得5億7,000萬元。但她強調,退休基金會並非有特別大的財政壓力,未來將研究有否條件由政府的財政預算作適當撥款。至於是否增加稅收解決赤字則需要再與政府深入研究。 她又稱,除了以往傳統的資產如股票、債券等,未來將考慮更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又預視今年外圍經濟波動較大,包括英國脫歐及中美貿易戰等,但情況開始明朗,故她保持審慎樂觀態度。退休基金會亦將繼續密切關注情況。(梁佩茵攝)
立法會第二常設委員會昨天(7日)繼續細則性審議《酒店業場所業務法》法案,法案條文建議「巡查人員表明身份時有權巡查場所所有設施」,二常會委員質疑巡查人員「權力大到酒店房間都可以隨時進入巡查?」,期望政府詳細解釋條文內容。 二常會主席陳澤武及秘書黃潔貞會後向傳媒總結會議內容時稱,法案建議「旅遊局人員在執行巡查職務並表明身份時,將有權巡查場所所有設施,亦可要求場所提供資訊、文件等資料」。陳澤武表示,按字面理解,即包括酒店房間,但根據現行《酒店業及同類行業法律制度》法律,只允許旅遊局人員巡查所有公共設施,二常會質疑酒店房間屬私人地方,「日後的權力大到房間都可以隨時進入巡查?」,期望政府可詳細解釋。 另外,法案建議日後高級場所及酒店內的所有餐廳發牌規定屬旅遊局職權,而市面一般餐廳則由市政署負責,罰則亦有訂定為十萬元。陳澤武表示,由於現行的法律制度明確要求酒店內的餐廳可由上述兩個部門共同負責,二常會擔憂發牌職能有所重疊,日後旅遊局應按照哪一法律執行。
交通諮詢委員會昨(7)日下午舉行工作會議,期間討論到在友誼橋設區間測速安排。局方建議測速範圍由水塘引橋開始至接近到達氹仔引橋前設區間測速。由於現時友誼橋上只有定點測速,委員認為有關安排能較好地保障駕駛者安全。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稱,當局將盡快細化設備安排,再交給交通高等委員會討論,適時公布實施日期。 林衍新會後表示,會上只是初步向交諮委介紹方案及徵詢意見,當局將盡快細化設備安排,有具體方案後會向市民公布測速範圍和限制速度等詳細資訊,適時公布實施日期,相信會有足夠時間讓市民知悉。 (梁啟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