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暨普查局昨(7)日公布2018年第四季博彩業人力資源需求及薪酬調查結果,數據顯示,於去年第四季末,博彩業共有57,246名全職僱員,按年增加1.1%,當中荷官有24,719名,增加1.1%。博彩業全職僱員平均薪酬(不包括花紅及獎金)為23,740澳門元, 按年上升3.5%;荷官平均薪酬為20,450澳門元,上升3.0%。 統計對象不包括博彩中介人及博彩中介人合作人。 在招聘要求方面, 只有34.3%空缺要求工作經驗, 要求高中或以下學歷的佔80.9%, 要求懂普通話及英語的分別佔76.5%及36.5%。去年第四季新聘僱員共1,737人,較2017年同季1,518人增加14.4%; 僱員僱用率3.0%和職位空缺率2.3%,分別上升0.3及1.5個百分點,反映博彩業人力資源需求增加。
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與香港、深圳、廣州被定位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期望起到極點帶動、軸帶支撑作用,同時明確發展「飛地經濟」目標,以促進泛珠三角區域梯度發展、合理分工。其中,珠海橫琴被賦予「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的定位,澳門與橫琴的合作,已成珠江西岸發展的重中之重。 珠海市委副書記、珠海市市長姚奕生昨(6)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團組會議上透露,珠海正研究橫琴與澳門GDP及稅收共享分成的政策安排,而澳門蓮花口岸也將於今年底前整體搬遷至橫琴口岸,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通關模式。外界預料,隨著通關模式更簡便、澳門橫琴合作更緊密,不但能為發展「飛地經濟」創造有利條件,也為改善居民生活空間、就業及創業發展提供有利機遇。
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昨(6)日在人民大會堂澳門廳出席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團會議,歷時約半小時。韓正在會議上提出四點希望,並希望澳門發揮雙重積極作用,做支持改革開放的貢獻者、當好捍衛國家安全利益的捍衛者、當好行政長官及特區政府的支持者、培育更多愛國愛澳青年的傳承者。 澳區全國大代表團副團長崔世平會後引述韓正四點希望,一希望澳門各界能在澳門回歸20 周年,強化愛國愛澳精神,積極參與各項慶祝活動;二做好支持政府換屆工作及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工作;三支持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發展,做好區域合作,包括在橫琴的開拓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四積極協助澳門青年創業就業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為澳門青年搭台搭梯。崔世平又認為,四點希望清晰指明澳門未來發展道路。 崔世平稱,韓正提到自從《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後,已推出八項政策,但仍有很多政策在必須及成熟條件下,有一項推一項,並非只有八項政策而沒有其他新招數,會在合適及準備好的時候陸續出台;亦會繼續支持澳門拓展空間,在橫琴園區建設中對教育、養老、中醫藥標準化,以至癌症的精準醫療等,都會給予大力支持,亦會支持旅遊及會展業,避免博彩業一業獨大,長遠而言,在兼顧發展的同時希望保持危機感,從而加速做好工作;支持居民在大灣區中得到獲得感、幸福感,在工作、生活便利化方面給予澳門更好條件。 會議上六名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圍繞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發言。其中施家倫主要就加快機制體制創新,建設橫琴深度合作示範區發言,他引述韓正稱,擔憂澳門產業發展單一,強調澳門要走適度多元發展道路,才可以持續發展;未來橫琴將有讓澳門發展的新空間,例如會展旅遊業等,但具體落實措施和時間表則未有。 另外,有香港傳媒問及會上副總理韓正有否提及澳門特區下任行政長官人選。崔世平及施家倫均表示,會議上韓正沒提及澳門特區下任行政長官人選,只是表示換屆工作對澳門整體發展影響深遠,作為澳區人大代表,應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和澳門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工作。
昨(6)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副主任甯吉喆及連維良就「大力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相關問題回答記者的提問。何立峰表示,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國家發改委正在按照部署抓緊推進「1+N 」規劃體系、「1+N 」政策體系的頂層設計。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上月已公布,有不少本澳居民關注若往大灣區生活,當中就業、創業、醫療及養老等方面的政策。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6)日邀請經濟局副局長劉偉明、金管局管委會委員伍文湘、衛生局副局長鄭成業及社保基金行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袁凱清討論相關問題。 有市民擔憂若前往大灣區養老,未知能否繼續享受澳門社保等福利,例如收取養老金不受區域限制,而現時注資,帳戶持有人一年內須留澳至少183天的限制。袁凱清回應稱,法例已對65歲以上長者有豁免,但未涵蓋在大灣區工作的本澳居民,社保基金正考慮修法,一方面檢視社保的內容,另一方面會與內地緊密溝通,就港澳台居民在內地參保的暫行辦法交流意見。 亦有市民問及澳門居民赴大灣區工作繳稅的問題。劉偉明則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早前公布的八項措施中,提及在大灣區工作的境外人才若符合一定條件,可於2019 至2023 年獲得個人所得稅稅款差額補貼,補貼金額相等於免稅。
全國人大廣東代表團昨(6)日在北京舉行全體會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廣東省委書記李希會上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達十萬億元人民幣,有良好基礎可發展成世界上最強勁及最活躍的灣區,有利國家區域發展,會盡全省之力辦好推進大灣區建設的大事,加強與港澳特區對接,加強與港澳協商,有事要多商量、好商量,尋求各方最大公約數。 廣東未來會協同港澳構建大灣區一小時交通圈,加快建設面向未來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打造世界級機場群和港口群,形成暢通粵港澳連接全世界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李希稱,未來會研究實施促進大灣區出入境,工作,居住,稅收,物流等更便利化的政策措施,謀劃推出三地居民關注度高、受益面廣、影響力的的政策措施,著力於港澳同胞在廣東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便利的條件。 抓好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實施是廣東的重中之重,大灣區廣東、深圳、香港和澳門四大中心城市是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要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以中心城市的合作引領帶動珠三角城市的協同發展。(香港電台圖片)
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5)日舉行平常會議,社諮委李嘉俊及張志雄在議程前聯合發言表示,近期社會對家暴個案的關注度十分高,日前有關部門公布2018年涉及家庭成員之間傷害行為案件,以及最終確認為符合家暴罪構成要件的個案數量,令社會對《家暴法》的效力及對家暴受害者的保護力產生質疑。
勞工局昨日發出新聞稿,表示已對上周五(1日)氹仔蓮花海濱大馬路嚴重交通意外涉及的過職工作展開調查,基於有強烈跡象顯示有關僱主涉嫌安排外地僱員過職工作,勞工局昨天(6日)下午已向涉案公司發出指控通知書。 若最終確定違法事實,按涉及的每一僱員,僱主最高會被科處澳門幣10,000元罰款,勞工局並會全部廢止涉案公司的聘用外地僱員許可和剝奪其申請新聘用許可的權利,最高為期兩年。 新聞稿稱,對於是次事件,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高度重視,多次指示勞工局必須加緊進行調查工作,尤其需加強相關監管、稽查工作,對違法違規者絕對不能姑息。勞工局對意外不幸導致22歲女大學生死亡,深表惋惜,並已向死者家屬表達深切慰問。 新聞稿又稱,是次嚴重交通意外的涉案駕駛者為外地僱員,勞工局經調查後,發現有強烈跡象顯示有關僱主涉嫌安排外地僱員過職工作。一般情況下,非法工作行政處罰的調查及處罰程序約需時一個月,因應是次個案的嚴重性,勞工局已即作緊急處理,除即時派員向肇事駕駛者及證人錄取聲明,以釐清個案是否涉及僱主安排外地僱員過職工作外,並派員巡查涉案公司屬下的工作場所。現階段已完成調查程序,依法向涉案公司發出指控通知書。 此外,勞工局近日亦先後與治安警察局等權限部門進行會議,協調是次個案的後續跟進工作,並就在共同監察及執法、宣導,以及設定聯絡人機制等各個層面上加強溝通和協作。
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6)日舉行平常會議,邀請環保局代表介紹有關環保宣傳工作,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列席。會後中區社諮會副召集人張淑玲引述陳海帆表示,將爭取下月把膠袋徵費法案呈上立法會審議。 張淑玲稱,根據資料顯示,澳門居民平均每人每日使用2.2個膠袋,全澳居民一年約使用4.5億個膠袋,數字驚人,希望政府加快相關立法工作。她引述陳海帆在會議上表示,將爭取下月(4月)把膠袋徵費法案呈上立法會審議,但未透露徵費價格。張淑玲稱,有關的諮詢建議膠袋徵費五角至一元之間,普遍市民都接受,希望透過徵費令市民自覺有意識自備購物袋,做到源頭減塑。社諮委亦建議自源頭禁止不可降解膠袋進入本澳,政府表示會積極展開研究。 最低工資調升應設過渡期另外,社諮委崔銘文建議政府實施調整物管業保安及清潔兩工種最低工資必須有一年過渡期,讓各大廈有充分時間進行籌組管理機關, 召開分層所有人大會討論及議決調升管理費事宜。他認為,如最低工資調整實施後,管理費未有獲得相應的調升,管理公司通知退場後,仍需要維持六個月的服務。由此衍生工資成本增加,大廈業主拒絕負擔增加費用的問題 將會陸續出現,造成社會問題,繼而引發混亂。 會上亦關注本澳家傭問題。社諮委杜妙玲認為目前家傭市場良莠不齊,希望當局完善外僱退場機制,研究六個月的「過冷河」是否足夠,並嘗試與職介所合作建立黑名單制度。委員何桂誠、黃位則建議在外僱家傭培訓上,既要強調重視職前培訓,亦應完善機制,加強與團體合作強化職後持續培訓。 天眼綠化植物阻礙司機視線社諮委區穎晞關注交通黑點問題。他認為馬路上部分綠化植物、天眼等的位置有問題,導致駕駛者出路口時視線受擋,包括馬濟時總督大馬路的垃圾桶說明牌、海港前地轉上外港碼頭落客區天橋前的天眼、賈伯樂提督圓形地及新勝街路口的廣告牌,以及澳門及離島部分道路的植物,建議當局重新檢視相關設計並設立指引,規範道路中間綠化帶的高度、植物之高度或取消邊緣種植植物,以免發生意
長者事務委員會昨(6)日進行會議。社工局會後表示,會上就考慮在資助院舍及日間護理中心引入樂齡科技設備的基本構想,請委員會提供意見。 當局考慮分五個階段引入樂齡科技到本澳,包括協助院舍應用和購買設備。 昨日會議假教青局仲尼堂舉行,由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主持。會上邀請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代表,向委員會介紹樂齡科技產品在香港長者服務的應用情況。 社工局社會互助廳廳長蔡兆源會後表示,當局經去年組團考察日本和香港使用樂齡科技的情況,考慮分五個階段引入樂齡科技到本澳,包括以先導計劃的形式,培訓本澳17 個長者院舍及日間護理中心了解及應用有關科技,及後成立資助計劃,撥出總共850 萬澳門元資助機構引入相關設備,讓有關科技達至提升照顧長者、協助長者康復的成效,減低服務風險,保障長者安全。當局亦會鼓勵院舍在購買設備之前先借用,以評估設備是否合適。 另外,委員會又聽取當局總結《2016 至2025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年度評檢報告及未來兩年工作規劃。計劃中期階段(2018-2020 年)的141項措施中,已開展了106 項,截至去年底有61 項已完成,主要成果包括推出「戶外緊急呼援服務」,開展長者健康評估服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