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局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辦的「海上生輝—故宮博物院藏海派繪畫精品展」於昨(10)日圓滿結束。藝博館表示,展覽自去年12月中旬開幕以來,參觀人數逾26,000人次,反應理想。 藝博館為了讓公眾多角度欣賞展覽,提升欣賞興趣及了解內容,除了於展覽期間舉行逾130場主題活動,包括講座、音樂會等,還與《澳門日報》合辦「網上遊戲送巨獎」活動,鼓勵公眾在欣賞展覽後答對問題即可參與抽獎。遊戲活動於昨日舉行頒獎儀式,由文化局文博廳廳長李麗嬌與《澳門日報》代總編輯崔志濤向四名得獎者致送獎品。另外,昨日為展覽壓軸活動,舉辦主題講座及古典樂曲演奏會。 「海上畫派」簡稱「海派」,以職業畫家為主,題材較大眾化,畫派淵源於以董其昌為代表的「松江畫派」。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期,隨着上海開埠後,其商業經濟發展蓬勃,聚集一批以賣畫為生的文人雅士,因而形成此特殊繪畫流派,掀開中國近代繪畫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影響延續至今。「海上生輝」展覽透過「商品繪畫」、「文人趣味」、「時代新風」三個單元展示,全面和系統地展現「海派」繪畫的藝術特徵及其時代風格。
當局正計劃立法禁止向未成年人售賣酒精飲品,並對酒類廣告作出規範,禁止向未成年人宣傳及推廣酒類,以減少其飲酒誘因。具體年齡限制及酒精飲品定義仍在研究中,政府傾向將購買酒精飲品最低年齡定為18歲,爭取下半年開展立法諮詢工作。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所做的工作報告中,將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 4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做了簡明的陳述,突出了對習近平講話精神的全面貫徹與落實,成為未來中央對台工作的主要方針。從字面上看,雖然關於「一個中國」與「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表述沒有太大改動,但「九二共識」被放在與「一個中國」原則相同的位階,當中的意義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從2016 年蔡英文上台以來,「九二共識」對兩岸關係起到的作用變得很有限。民進黨不認可「九二共識」的合法性,等於揭開一團模糊的迷霧,「九二共識」的階段性意義就已經結束,不再具有創造性模糊、存異求同的內涵。隨著兩岸關係的變化,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2日講話中詮釋為「一個中國,追求統一」的「九二共識」,國台辦副主任王在希上月更清楚地說明,國民黨所詮釋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是對「九二共識」的扭曲,「九二共識」真正的意涵是「統一」,如果只認同「一中」,不謀求統一,就不是真正的「九二共識」。「九二共識」被賦予了「反獨促統」的意義。 對於王在希的說法,國民黨發出聲明表示尊重對岸的「不同詮釋」,雖然國民黨強調這樣的說法仍是「各自表述」的一部分,但不能不認識到當中意識形態的轉變。從對「一個中國」的各自表述,到對「九二共識」的各自表述,這樣的「共識」是否仍然是共識呢?國民黨過去主張「不急統,反台獨」,路線是維持現狀,促進經濟繁榮。然而現在兩岸主權問題的模糊雲霧消散,迴避問題的空間已經沒有了。 台灣明年將迎來「總統」選舉,綠營方面由蔡英文角逐連任,藍營則還處在內鬥局面。對有意參選「總統」的國民黨人士而言,擁抱「九二共識」等於接受一國兩制下的兩岸統一,對於「維持現狀」佔民意多數的台灣民眾有多少吸引力?已宣布參選的前新北市長朱立倫,提出「三中華」概念作為其兩岸政策的主軸。三中華指的是堅持「中華民國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發揚中華文化的精髓特色」及堅持「共創中華民族的繁榮經濟」。這個概念雖說是新創,但發揚文化與共創繁榮的前提,是堅持「中華民國的民主憲政」,仍然不脫「各自表述」的框架,提出至今各界少見討論,反應之冷淡可見一斑。 從習近平講話到國台辦的詮釋,給台灣的兩條道路很清楚,就是和平統一或武力統一,不會再有甚麼「擱置爭議」的空間。在這樣的前提下,民進黨幾乎肯定會在兩岸問題上作文章,而失去「九二共識」這張「王牌」的國民黨究竟想怎麼做?要帶領台灣怎麼走?無論是誰出來選,都該要有更清晰的藍圖。
行政長官選舉管理委員會上周五(8日)舉行第四次會議,管委會主席宋敏莉在會後表示,管委會邀請了印務局代表出席會議,就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選舉的選票設計和印製工作交換意見,基本上定出相關選票的設計;會上亦討論有意參選行政長官人士,可以透過書面方式向管委會申請取得選委的聯絡資料,以便爭取提名。 宋敏莉表示,選委會委員選舉相關選票的設計和式樣,與上屆基本一樣,只是將採用其他紙張,並加強防偽。她期望,透過優化選票設計,配合電子點票方式,務使屆時整個投票過程順利進行。 宋敏莉指出,管委會繼續討論選委的聯絡方式和相關個人資料保護議題。她表示,經討論後,考慮要求當選的選委會委員向管委會提供電話、電郵或通訊地址等其中一種聯絡方式,讓有意參選行政長官人士在符合法律情況下,透過書面方式向管委會申請取得相關聯絡資料,藉此爭取選委的提名。她重申,管委會重視保護個人資料,會在保護提供資料者的隱私,以及讓有意參選行政長官人士聯絡選委爭取提名之間取得平衡。
高等教育局日前組織本澳七所高校前往台北參加「2019大學暨技職校院多元入學博覽會」,以進一步向外宣傳和推廣本澳高等教育,吸引當地優秀學生來澳學習。 入學博覽會上月22 至24 日在台北舉行,本澳參展高校包括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旅遊學院、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聖若瑟大學、澳門鏡湖護理學院。本澳參展團於博覽會設置展位,介紹澳門高等教育現況,以及派發澳門參展高校的招生宣傳單張,並與學生和家長面對面交流,提供諮詢,讓當地學生和家長瞭解本澳高等教育概況和掌握澳門高校招生訊息。 高教局期望透過是次參展, 廣泛地宣傳和推廣澳門高等教育,提升本澳高校的國際影響力,讓台灣地區的學生加深認識和瞭解澳門高等教育情況,從而吸引他們來澳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局圖片)
聯合國第63屆婦女地位委員會年會(下稱「婦地會」)今(11)日開始在聯合國紐約總部舉行,澳門特區代表團加入中國代表團一同出席。澳門代表團以社會工作局副局長韓衛擔任團長,成員包括家庭及社區服務廳廳長鄧玉華、澳門婦聯常務理事鄧惠蓮及吳嘉婷。代表團將與各會員國、聯合國實體和經社理事會認可的非政府組織(NGOs)等代表出席會議,期望藉此機會吸取世界各地寶貴經驗,以利促進本澳婦女事務的發展。
澳門護老者協會上周五(8日)至昨(10)日一連三日在塔石體育館舉行第三屆「2019長者生活用品及輔具展覽會」。主辦方希望現場參與者透過認識和善用創新科技,包括多種智能人工交互護老設備等,相信有科技的結合能提高護老者在照顧長者期間的安全性,更能有效地協助護老者照顧長者,在社區原居安老。 不少長者聽力也有退化問題,澳門聾人協會聽力師蔡螢芷表示,65歲以上長者有三分之二都可能會出現聽力障礙,聽障人士患上失智症的風險較一般人高二至五倍、患抑鬱症的機率也較高,現時有擴音電話的設備令聽障人士可使用電話與外界聯繫,擴闊社交之餘也能及時求助。 參展的復康中心骨科醫生萬漢明稱,長者輔具發展快速,例如是膝蓋矯形支架等,都已改良得更小型和舒適,減輕長者痛楚,讓長者可選擇不動手術。 活動上亦設有高齡模擬體驗,通過輔助元素讓參加者體驗年華老去的身體狀況,從中加強年輕一代對長者的理解及尊重。今年就讀初三參加體驗的謝同學表示,「以前覺得啲老人家有冇咁辛苦啊? 」但體驗過後發覺「眼又矇條腰又彎唔到」的確非常痛苦;謝同學說,以後見到有需要的長者都會主動給予幫助。
澳門健康協會得到丹麥助聽器生產商支持,前天(9日)下午在澳門旅遊塔皇家葡萄餚餐廳舉行「聽力智能科技新紀元」茶敘講解會,以親耳感受方式為六名市民,提供事先已根據他們弱聽程度調校好的數碼耳機,在輕鬆環境下與親友詳談,感受聽力改善。活動旨在加強澳門市民對助聽器認識,減低固有的不良印象,令更多有需要人士可以受惠於這項輔具的幫助。 健康協會理事長江慧心表示,數碼耳機助聽器使用嶄新聽力科技,外型比傳統助聽器小,令用家更容易接受,減低固有的不良印象,特別是有需要的年輕人士。同場由老廣淳醫生提供由耳科醫學講座「輕鬆細聽-長者聽力保健」,講解長者常見聽力問題和成因等。而香港聽力學家陳晟亦為出席嘉賓導航,帶大家體驗人工智能科技。 社會工作局今年推出輔具資助計劃,委託澳門街總為殘疾卡持有人士提供購買輔具資助。其中一項受惠對象是弱聽人士,以資助方式鼓勵他們善用助聽器改善生活,加強投入社會動力。
澳門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上周五(8日)舉辦春茗晚宴,主任陳雪懷致辭時表示,期望澳台雙方繼續秉持互惠、互利和互助原則,持續深化交流與合作,達到雙贏發展目標。未來只要對澳台民眾有利的事,台北經文處一定會盡力推動,為雙方進步與繁榮貢獻心力。 陳雪懷表示,現時澳台關係頻繁密切。在觀光旅遊方面,根據澳台雙方官方統計數字,去年台灣入境澳門旅客達到112萬餘人次,是澳門第三大境外客源;澳門居民去年赴台灣觀光旅遊達14 萬7,000 人次,雙方民眾往來穩定且密切。 在文化交流方面,台北經文處去年在澳門國父紀念館舉辦國父致敬典禮時,同時辦理多個藝文展覽活動,也不定期與澳門有關社團合作舉辦各類文化講座,將優質文化推介分享給澳門朋友,下月將再來澳舉辦第五屆「台灣周」,以台灣音樂「唱、遊台灣」為主題,相信會帶來精彩文化饗宴。而在教育與學術交流方面,2018年澳門學生在台就讀大專院校,研究所人數超過5,000 人。 陳雪懷續稱,在澳台經貿交流方面,去年澳門自台灣進口值為1.82億美元,為澳門第12大貿易夥伴。台灣社會人力資源質優,投資法令規範透明,希望澳門各界菁英,除了赴台交流外,亦可前往台灣投資,分散資產與完善多方布局。此外,辦事處也在推動或協助澳門民間團體及經貿社團赴台交流參訪。
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及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聯合主辦「廣西與澳門中醫藥科技創新合作座談會」,上周五(8日)早上在澳門勵庭海景酒店舉行,出席嘉賓包括廣西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曹坤華和科技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主席馬志毅等。 馬志毅稱,廣西與澳門開展基於中醫藥大健康領域的創新合作,將有助於促進泛珠三角區域的科技交流和推動廣西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圈」。 馬志毅致辭時表示,中醫藥產業是澳門著力培育的新興產業之一,是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的重點領域。中央十分支持澳門建設中醫藥科技產業發展平台,為澳門發展中醫藥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他又指廣西與澳門開展基於中醫藥大健康領域的創新合作,將有助於促進泛珠三角區域的科技交流和推動廣西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圈」。 曹坤華在會上介紹廣西創新合作政策措施。 他表示,廣西正在大力推進「一帶一路」背景下桂港澳與東盟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國際創新合作圈建設,同時結合香港和澳門先進的科學技術研究體系、系統的中醫藥標準化體系等,面對東盟國家豐富的藥用資源與良好的中醫藥使用傳統習慣,共同挖掘桂港澳及東盟在中醫藥領域的創新合作潛力,積極培育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