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季節將至,為加強政府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確保在突發情況下能即時採取疏導交通措施,同時讓駕駛者及早熟習在八號風球等惡劣天氣情況下,西灣大橋(左圖)下層緊急通道及附近路段的行車安排,土地工務運輸局、交通事務局、治安警察局及消防局於4月28日(周日)下午1時至5時開放西灣大橋下層車道予輕型客車行駛,其他車輛禁止通行。呼籲駕駛者留意。 輕型客車駕駛者在使用下層車道時須留意附近道路的臨時交通標誌及聽從交通警員現場指揮,儘量取道颱風期間的行車路徑,即由河邊新街或民國大馬路進入大橋下層入口。同時,須遵守車道內每小時40公里的最高車速限制及注意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避免發生意外。(交通局圖片)
前(24)日晚上約11 時10 分,路環竹灣馬路發生一宗嚴重交通 事故,一輛重型電單車沿竹灣馬路往黑沙馬路方向行駛時懷疑自 炒,導致該名男駕駛者受傷,經送院搶救後不治。治安警呼籲有關 事故發生經過之目擊者,或能提供對該宗交通事故的有關任何資料 之人士,可致電治安警交通廳,電話:28374214,與值日官聯絡。 前日深夜時分,一名24歲本澳男子駕駛電單車駛經路環竹灣 馬路近燒烤公園對開,疑失控自炒,意外發生後男子倒臥地上,車 輛亦損毀嚴重。救護員接報後隨即趕至,初步檢查後懷疑頭顱骨 折,送院時已無心跳呼吸。涉事男子最終經搶救無效,延至昨日凌 晨終告不治。警方目前正對意外展開調查。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 周年,教育暨青年局與多個團體聯合組成的「紀念『五四』青年節系列活動籌備委員會」,將合辦「青年論壇2019 」活動,包括周年巡迴展揭幕式、「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社團結盟計劃」簽約儀式、「五四運動」100 周年紀念郵品發行儀式及「五四青年大灣區定向比賽」等。 教青局副局長龔志明昨日表示,希望透過活動讓本澳青年社團代表和青年學生聚首一堂,傳承及弘揚「五四精神」,並進一步了解國家和澳門社會的發展新形勢。同時,鼓勵青年積極創新求變,抓住發展機遇,發揮個人優勢,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他又稱,今年活動預算約為110 萬元,與去年相若。
由廣發證券及澳門大學合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投資研討會」,昨(25)日下午在澳大圖書館演講廳舉行,邀請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如何發展大灣區的新格局。 有學者表示,特區政府有意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建議本澳及大灣區城市可向發展中的葡語國家發行「綠色債券」,協助葡語國家建設環保項目,以發揮澳門獨特的金融角色功能。 研討會主講嘉賓之一澳門大學大西洋銀行財務學講座教授、亞太經濟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蘇育洲稱,本澳與葡語國家經貿關係密切,但不少葡語國家仍在發展中,資金不足,若想發展環境保護較為困難,認為大灣區城市可以利用本澳與葡語國家關係的優勢,向他們發行綠色債券,協助葡語國家建設環保項目等,以發揮澳門在大灣區中綠色金融的角色及中葡平台的功能。 蘇育洲又稱,因應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建設方案、以及常住橫琴澳門居民今年7 月1 日起可試行參加珠海醫保等措施相繼出台,本澳居民可考慮在珠海、橫琴等地發展旅遊和養老設施等,發掘當中的投資機遇。
港珠澳大橋通車至前天(24日)剛滿半年,據南方網報道,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擬在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開展旅遊,並於昨(25)日啟動全球公開招標其旅遊及配套設施、開發總體策劃及概念設計。 港珠澳大橋通車運營已半年,逐漸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遊客的「打卡」熱點。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表示,期待引進全球領先的旅遊開發理念,引入全球最優資源參與旅遊及配套設施開發工作,共同塑造大橋世界級的品牌。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總長約55公里,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共管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大橋整體設計採用「珠聯璧合」的景觀理念。其中,東、西兩座人工島是大橋從橋樑到隧道的轉換站,西人工島主要承擔管理的功能,東人工島則預留旅遊觀光功能。
針對外賣配送平台「澳覓」近期再爆「拖數」問題, 涉及過百商戶,涉款逾100 萬元。「澳覓」首席執行官江海濤昨(25)日回應事件時表示,公司將於下月中旬舉行新聞發布會交代事件,並對商戶提出解決方案的建議。 江海濤昨日出席公開活動期間接受傳媒訪問,他承認「澳覓」在商戶服務方面的確有些地方做得不足,下月中旬會向公眾交代事件。被問及「拖數」事件目前對公司的影響,他則表示目前「澳覓」的訂單數量仍在持續增長,繼續合作對商戶仍有好處。 早前江海濤接受本報專訪時則表示,「拖數」事件因涉及各商家對賬、入賬所需人手操作的環節耗時長,以及2 月份農曆新年假期等因素所致,承諾未來將提供分別周結、雙周結及月結三個結算方式,盡量將結賬的時間打散,改善相關問題。 (吳泳欣攝)
特區政府科技委員會及科學技術發展基金主辦的「2019互聯網+智慧城市高峰會」,昨(25)日在威尼斯人舉行,在「粵港澳大灣區互聯網創新論壇」上,澳門電子商務協會會長畢志健表示,為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地方經濟建設與區域經濟合作,大灣區各城市電商行業代表經過友好協商簽訂粵港澳大灣區電子商務合作發展倡議書,並於論壇上舉行簽署儀式。 倡議書內容包括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產業互聯電子商務發展評審標準;邀請「粵港澳大灣區」各地區產業共同加入該聯盟,共同搭建產業互聯電子商務,發展平台,推動互聯網、大數據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 畢志健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後,大灣區內不同的城市根據各自優勢制定發展定位,澳門需著力建設「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三大角色,同時亦要進一步加強城市之間彼此交流合作,以互聯網為紐帶,以科技創新、產業互聯為主線的目的,團結粵港澳各方力量,達成高度統一的戰略思想,為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共同體建設貢獻力量,確定形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梁佩茵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