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局擬開放「麥麥」版權

文創業界:很大進步

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昨(9)日透露,當局計劃開放本澳旅遊吉祥物黑臉琵鷺「麥麥」的版權,令本澳文創業界可以發展紀念品及創意商品。有本澳文創業界人士表示,當局能有這種思維是很大的進步,他認為文創業界可以從中找到商機。 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昨日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有聽眾建議參考日本「熊本熊」概念,設計本澳吉祥物「麥麥」紀念品出售。文綺華回應時透露,當局正計劃與文產基金合作,開放「麥麥」版權,讓本澳設計師與文創公司發展一系列紀念品或商品。她指,上月已與文產基金商討有關商品質量控制問題,本月亦將繼續細化計劃。 對於吉祥物版權開放,有文創業界人士樂觀其成。文創店鋪負責人伍先生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政府當局有這種創新的思維是很大的進步,將來若能確實開放版權,他認為文創業界可以從中找到商機。 吉祥物受歡迎 非一朝一夕伍先生關注的是,當局計劃中開放程度有多大,是全澳市民都可以使用,抑或只有特定的公司可以申請?另外,不同公司在利用「麥麥」的形象時,都可能希望加入自身元素,例如改變顏色或形狀,又是否允許?這些具體執行細則亦會影響業界開發商品的意願,希望政府制定計劃時考慮周詳。 然而,伍先生亦坦言一個吉祥物要受到市民和遊客歡迎,需要一段時間的醞釀,他留意到在光影節期間澳門不少地方都出現了「麥麥」的形象,但如果缺少相關的介紹,旅客甚至乎市民都未必認識,認為當局未來需要在推廣方面多加考慮。 由本澳兒童繪本創作者杜駿偉設計的吉祥物黑臉琵鷺「麥麥」,去年4月在旅遊局主辦的「澳門旅遊吉祥物」比賽中獲得冠軍。「麥麥」的靈感取自東望洋燈塔及黑臉琵鷺,他希望「麥麥」以探路者角色帶領遊客一起探索澳門。

10/01/2019
55288

於口岸設旅遊巴士分流旅客

資料顯示,去年11月至12月間訪澳遊客與2017年同期對比有雙位數上升,估計是由於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市民及旅客都希望一試「基建遊」效應所致。根據治安警數字顯示,港珠澳大橋去年10月通車後客流量穩步上升,在12月的出入境人次超過 119萬,佔各口岸出入境總數7%,相對外港碼頭及氹仔碼頭的所佔比例則分別下降2個及 1.3個百分點,反映港珠澳大橋起到分流作用。 然而, 旅客來澳後依然會一窩蜂湧到新馬路及大三巴一帶,甚至有非法導遊帶團乘坐巴士前往目的地,不僅加大本澳整體環境、交通等壓力,亦嚴重影響本澳居民在居住、出行等方面的生活品質。 旅遊局預測,今年春節期間(年三十至年初七)訪澳旅客同比去年將會有8%至10%的升幅。面對日益龐大的旅客量,即使在旅客出入境口岸方面成功作出分流,但幾十萬名旅客來澳首選大三巴和金光大道區域,結果「殊途同歸」從四方八面湧入大三巴一帶,各區的交通壓力反而更嚴峻,影響範圍亦更廣泛。因此,如何分流旅客至不同景點,就是旅遊局及交通局未來工作的重點。 因應港珠澳大橋開通後吸引不少旅客取道大橋來澳觀光,旅遊局可以在澳門口岸派發有關澳門不同景點的宣傳小冊子;交通局則可在口岸增設專為旅客而設的「旅遊巴士」,「旅遊巴士」路線不經民居,提供連接各個景點的點對點巴士路線,不但可以宣傳特色舊區景點,如關前街、康公夜市、爛鬼樓、康公廟,以至黑沙海灘等;同時亦可以分流居民及旅客,減輕熱門景點周邊主要幹道的壓力,優化旅遊業發展。市民亦能「重奪」正常巴士路線的使用權,,相信有助鼓勵市民願意放棄使用私人車輛。 與此同時,隨著澳門明確水域利用權,發展海洋旅遊是應對澳門地少人多,景點不足的解決方法之一。信德中旅於去年12月起已開辦營運氹仔客運碼頭往來路環碼頭的海上遊航線。相信隨著有關服務已營運一個月,船公司將會申請更多航班及不同航道,海事局應與船公司商討,開辦來往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及黑沙、竹灣、內港的航線,既可在船上欣賞小城風光,亦能分流旅客至不同地區,一舉兩得。

10/01/2019
22151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