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屋青洲坊大廈2012按所核准的圖則施工並於2017年5月底竣工,詎料其後建設發展辦公室(下稱建設辦)展開驗樓程序時,適逢遇上2017的強颱風「天鴿」及2018年的強颱風「山竹」吹襲,驗樓程序因而中斷,但在去年10月再次重啟驗樓時,卻發現大廈多個已安裝的消防防火金屬捲閘,不能滿足消防要求,需要作出改善才具備條件發出使用准照。至此,一場「大烏龍」且「大撒幣」事件,於此展開。 雖然建設辦豪花4,000萬元更新捲閘,但已惹起社會強烈反彈,廉政專員張永春昨日出席活動後表示,日前接到市民及團體投訴,廉政公署已立案調查,是否過程中有相關職能部門沒有依照法律和程序辦事、更新費用有否偏離市場價格等,冀社會給予廉政公署時間深入調查。
「一段路,講咗30次唔該,都未返到屋企」,昨(9)日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上,有民眾這樣反映。 澳門各區景點不需到假日,平日已是人山人海,加上港珠澳大橋通車效應,訪澳旅客有增無減,考驗本澳旅客乘載力。旅遊局預測,今年春節訪澳旅客將較去年有8%至10%的升幅。旅遊局局長文綺華表示,當局會積極推行分流措施,期望減輕熱門景點交通幹道壓力,同時發展景點周邊社區商戶活動。
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昨(9)日透露,當局計劃開放本澳旅遊吉祥物黑臉琵鷺「麥麥」的版權,令本澳文創業界可以發展紀念品及創意商品。有本澳文創業界人士表示,當局能有這種思維是很大的進步,他認為文創業界可以從中找到商機。 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昨日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有聽眾建議參考日本「熊本熊」概念,設計本澳吉祥物「麥麥」紀念品出售。文綺華回應時透露,當局正計劃與文產基金合作,開放「麥麥」版權,讓本澳設計師與文創公司發展一系列紀念品或商品。她指,上月已與文產基金商討有關商品質量控制問題,本月亦將繼續細化計劃。 對於吉祥物版權開放,有文創業界人士樂觀其成。文創店鋪負責人伍先生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政府當局有這種創新的思維是很大的進步,將來若能確實開放版權,他認為文創業界可以從中找到商機。 吉祥物受歡迎 非一朝一夕伍先生關注的是,當局計劃中開放程度有多大,是全澳市民都可以使用,抑或只有特定的公司可以申請?另外,不同公司在利用「麥麥」的形象時,都可能希望加入自身元素,例如改變顏色或形狀,又是否允許?這些具體執行細則亦會影響業界開發商品的意願,希望政府制定計劃時考慮周詳。 然而,伍先生亦坦言一個吉祥物要受到市民和遊客歡迎,需要一段時間的醞釀,他留意到在光影節期間澳門不少地方都出現了「麥麥」的形象,但如果缺少相關的介紹,旅客甚至乎市民都未必認識,認為當局未來需要在推廣方面多加考慮。 由本澳兒童繪本創作者杜駿偉設計的吉祥物黑臉琵鷺「麥麥」,去年4月在旅遊局主辦的「澳門旅遊吉祥物」比賽中獲得冠軍。「麥麥」的靈感取自東望洋燈塔及黑臉琵鷺,他希望「麥麥」以探路者角色帶領遊客一起探索澳門。
根據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批示,現文化局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陳繼春(右圖),將於本月12日起,接替楊子健出任文化局副局長一職,分管文博、文創、藝術教育等領域工作。文化局已經應楊子健的個人要求,由2019年1月1日起終止其副局長職務。 陳繼春自2017年起擔任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一職,在暨南大學取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後,於南京師範大學及中央美術學院分別取得文學碩士及博士學位;自1992 年進入教育暨青年局工作;1994 年至2003 年擔任教青局延續教育處處長。 此外,文化局同時應兩名主管要求,因期滿自動終止委任職務,分別是原擔任組織及行政財政管理廳廳長的羅麗薇,以及學術及出版處處長黃文輝。其中,組織及行政財政管理廳廳長由莊綺雯接任。
羅理基博士大馬路昨日下午發生一宗懷疑尋仇傷人案,一名女子被淋不明液體,初步疑為鏹水,頭部和手部受傷,情況嚴重,在山頂醫院接受治療。現場消息稱,一名男子行兇後逃去,事件疑涉感情糾紛。警方已接手調查案件。
司警根據情報再偵破一宗港人來澳販毒案,昨日凌晨分別在黑沙環中街及新口岸某酒店客房拘捕三名香港男子,警方在行動中檢獲共重31.47克、市值94,000元可卡因毒品。 三名被捕男子,其中兩男涉嫌販毒,分別姓陳、17歲、報稱快餐店散工,承認因欠債犯罪;姓郭、24歲、報稱地盤工人。另一名男子涉嫌吸毒,姓陳、40歲、報稱賭場疊碼仔。 司警昨日稱,較早前接獲再有港人來澳販毒情報,知悉17歲陳姓男子前(8)日入境後,當晚前往陳某入住的新口岸某酒店外部署。昨(9)日凌晨,陳某離開酒店並搭乘的士前往黑沙環中街,與另一名陳姓男子接觸,懷疑兩人進行毒品交收,立即上前截查,即場檢獲少量可卡因毒品。 17歲的陳某承認因欠債來澳販毒,司警將他帶返酒店房間作進一步調查時,再截獲同樣來澳販毒的郭某,並再檢獲一批可卡因及毒品分拆工具。三人分別被控涉嫌「販毒罪」和「吸毒罪」,昨日下午被移送檢察院偵訊。
資料顯示,去年11月至12月間訪澳遊客與2017年同期對比有雙位數上升,估計是由於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市民及旅客都希望一試「基建遊」效應所致。根據治安警數字顯示,港珠澳大橋去年10月通車後客流量穩步上升,在12月的出入境人次超過 119萬,佔各口岸出入境總數7%,相對外港碼頭及氹仔碼頭的所佔比例則分別下降2個及 1.3個百分點,反映港珠澳大橋起到分流作用。 然而, 旅客來澳後依然會一窩蜂湧到新馬路及大三巴一帶,甚至有非法導遊帶團乘坐巴士前往目的地,不僅加大本澳整體環境、交通等壓力,亦嚴重影響本澳居民在居住、出行等方面的生活品質。 旅遊局預測,今年春節期間(年三十至年初七)訪澳旅客同比去年將會有8%至10%的升幅。面對日益龐大的旅客量,即使在旅客出入境口岸方面成功作出分流,但幾十萬名旅客來澳首選大三巴和金光大道區域,結果「殊途同歸」從四方八面湧入大三巴一帶,各區的交通壓力反而更嚴峻,影響範圍亦更廣泛。因此,如何分流旅客至不同景點,就是旅遊局及交通局未來工作的重點。 因應港珠澳大橋開通後吸引不少旅客取道大橋來澳觀光,旅遊局可以在澳門口岸派發有關澳門不同景點的宣傳小冊子;交通局則可在口岸增設專為旅客而設的「旅遊巴士」,「旅遊巴士」路線不經民居,提供連接各個景點的點對點巴士路線,不但可以宣傳特色舊區景點,如關前街、康公夜市、爛鬼樓、康公廟,以至黑沙海灘等;同時亦可以分流居民及旅客,減輕熱門景點周邊主要幹道的壓力,優化旅遊業發展。市民亦能「重奪」正常巴士路線的使用權,,相信有助鼓勵市民願意放棄使用私人車輛。 與此同時,隨著澳門明確水域利用權,發展海洋旅遊是應對澳門地少人多,景點不足的解決方法之一。信德中旅於去年12月起已開辦營運氹仔客運碼頭往來路環碼頭的海上遊航線。相信隨著有關服務已營運一個月,船公司將會申請更多航班及不同航道,海事局應與船公司商討,開辦來往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及黑沙、竹灣、內港的航線,既可在船上欣賞小城風光,亦能分流旅客至不同地區,一舉兩得。
特區政府昨(9)日下午4時在文化中心舉行「2018年度勳章、獎章和獎狀頒授典禮」,由行政長官崔世安主持,向 46名本澳個人或實體頒授勳章、獎章和獎狀,以表揚他們在個人成就、社會貢獻或服務澳門特區方面傑出表現。其中,行政會委員、前立法會議員陳明金獲頒「金蓮花榮譽勳章」,前立法會議員馮志強,大豐銀行董事長何厚鏜,前立法會議員關翠杏,以及去年在印尼亞運會奪得南拳冠軍的武術運動員黃俊華等四人,獲頒「銀蓮花榮譽勳章」。
本澳的士違規情况嚴重,去年共檢控6,126宗,其中濫收車資及拒載佔85%,治安警察局昨日公布去年打擊的士違規數據,去年全年的士濫收車資案件共3,846宗,比2017年增加666宗,增幅20.9%,佔的士違規檢控總數62.8%;拒載1,336 宗,較2017 年減少238 宗,減幅15.1%,佔的士違規檢控總數21.8%,在的士站未按先後次序載客有13宗,其他違規情況931宗。治安警察局稱,去年在節假日期間,已加強各口岸打擊的士違規情況。
「第五屆澳門藝術博覽會」於昨(9)日上午10時在旅遊塔四樓正式開幕,展會一連三天免費開放,展出中西文化藝術作品,包括各代陶瓷、玉石、名人書畫古籍、紫砂等各類藝術品。 博覽會由澳門中華慈善基金會與澳門收藏家協會聯合珠海瑞豐國際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舉辦,開幕儀式主禮嘉賓之一的澳門收藏家協會會長吳利勳表示,澳門經過400多年歐洲文明洗禮,中西文化底蘊豐厚,地域優勢明顯。本次展出的藝術品可以體現出民間收藏品的豐富多彩。他又建議政府日後在新城填海區建設民間收藏博物館,讓更多人了解本地文化,亦可促進旅遊業發展。 澳門中華慈善基金會會長柯瓊女士表示,博覽會已成為引領藝術發展潮流的藝術盛會,在世界與澳門、生活和藝術、大眾與藝術之間架起最具親和力的藝術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