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如何解決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東方明珠(友誼圓形地)塞車問題,北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平常會議昨日邀請建設辦及交通局有關官員出席解答委員的提問;不過,根據委員之後向傳媒透露,解決方案偏向建設行車天橋,以規避主要交通幹道,並借用「海一居」部分土地充臨時施工場所,但方案仍在研究階段,施工日期亦未確定。
旅遊局局長文綺華預計今年農曆新年七天長假期間,訪澳旅客可能同比增長約8%至10%。當局曾做過調查, 發現一般旅客首選觀光地點是大三巴一帶。眾所周知,本澳年入境旅客人次早已突破3,000 萬,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更多旅客或直達或中轉來澳,甚至未到年節就創造單日出入境人次最高紀錄。種種資訊,不禁令人擔憂長假七天新馬路一帶會出現人潮逼爆情況,屆時會否實施人流管制、交通臨時改道、市民難上到巴士、遊客出行計劃受阻等。 本澳欲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但每逢大型節假日,市民和訪澳旅客通常會有何體驗? 人流爆滿時,在大三巴等熱門旅遊景點步行的人流,變得「往之不易,疏之不及」; 若要步行前往下一景點,旅客可能會遭遇指引不明確的情況,澳門使用的地圖導航往往功能差、靈活性不夠; 欲搭巴士除了難上車之外,路線之間的換乘體驗差,較難自行順利抵達下一目的地; 而的士服務,更是質素參差。綜觀鄰近地區發展一日千里,智慧城市建設更是如火如荼。以交通為例,鄰近珠海幾年前打開手機地圖都可以清晰預測各路段交通情況,台灣更可透過手機地圖預測每一班次巴士到站時間,大大便利市民旅客出行。 當局早前發布智慧旅遊及智慧交通初步成果,智慧旅遊方面,今年初將開始將推出三個項目,即「旅遊資訊交換平台」、「旅客洞察應用」及「智慧客流應用」,充分利用阿里雲領先的雲計算以及應用大數據等相關技術,加快智慧旅遊發展。雖然當局也表示會就今年春節可能到來的人潮做出應對,包括應用智慧旅遊手段,以及派員在本澳十個景點和交通樞紐分流旅客等,但效果如何有待觀察。 智慧交通方面,當局稱在本月內陸續推出四項應用,讓澳門市民可以了解交通狀況,預測未來一小時的路況,巴士智能點對點查詢,以及通過智能系統賦能政府交通燈配時優化及感知交通事件的能力。而今1月已過三分之一,仍未見任何「智慧」跡象。 相信未來一系列智慧手段, 會一定程度上幫助本澳解決城市發展中的難題,但當局也應該趁此機會,因應本澳實際將智慧旅遊及智慧交通做更深層次配合,以應對未來可能面臨的更大挑戰, 更好地解決民生問題的
北區社諮會平常會議昨日除討論東方明珠及第四條跨海大橋外,有關港珠澳大橋的交通配套,亦是重要議題之一,有委員建議假日期間增設「點對點」巴士,連接港珠澳大橋口岸與澳門主要站點,疏導交通。 委員關張煥恩、許樂敏聯合發言指,市民普遍反映假期使用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交通不便、人流擁擠、輪候時間長等,其中澳門口岸在澳門回歸紀念日錄得5.8 萬人次出入境,顯示節假日使用率高。 關張煥恩列出以下幾點改善建議:考慮增設節假日「點對點快線」巴士,以關閘、亞馬喇等為主要快線站點,連接港珠澳大橋口岸;合理調配市內巴士及要求口岸穿梭巴士增加班次;研究優化購票及分流機制,讓長者和小童亦可使用自助機購票。 委員洪偉東發言則表示,本澳交通路牌的指示方式、指示距離、指示地點,甚至展示的位置,均與鄰埠城市有頗大出入,例如澳門的路牌是白底黑字,而鄰埠則是綠色或藍色為主,但鄰埠的大型指示牌會加插路距,多方位的指示,供駕駛者提早知悉,避免走錯車道。洪偉東建議,相關部門可參照粵港兩地路牌,逐步完善現有的交通路牌指示。
逸園遺棄格力犬被市政署罰款2,500 多萬元。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昨(10)日回應事件時表示,逸園遺棄動物之處罰程序已完成,並已收到逸園所繳交的罰款。 根據《動物保護法》規定,遺棄動物最高罰款可達十萬元,但為何市政署每隻格力犬只罰50,000 元?陳海帆(圓圖)解釋,市政署有獨立的預審員,會根據案件的各種事實,作出罰款金額多少的決定。而市政署是有行政違法處理程序,若不是定額罰款,獨立預審員則會根據情節、主觀犯意,以及逸園對有關違法行為情況的認識等作出整體分析,她並沒有作出干預,因有獨立預審員去處理。
立法會第三常設委員會昨(10)日繼續分析及討論《輕軌交通系統法》法律草案。委員會主席黃顯輝會後表示,委員會關注草案中提出的有關乘客及公眾作出劫持列車、妨害運營安全、危險駕駛或操作等行為,與《刑法典》內的相關罪行一致,只是犯罪地點不一樣,應可修改《刑法典》,而非再立單行法。 黃顯輝指出,草案中建議監察人員有控訴權,若其目睹違法行為,可以即時開出告票,但作為尅公司或運營者的監察人員,是屬於私營公司,是否適宜具有如此大的公權力?而且罰款並非定額,那麼監察人員又應如何決定罰款的金額?此外,交通事務局是主管部門,究竟其稽查人員能否開出告票? 輕軌氹仔線預計今年下半年通車。黃顯輝稱,政府顧問會與立法會顧問繼續討論法律草案,將盡快草擬新的工作文本,委員會有信心在輕軌正式通車前,完成立法工作。
2019年深澳合作會議昨(10)日在政府總部舉行,行政長官崔世安及深圳市市長陳如桂率領雙方官員出席,雙方認同保持務實友好合作,持續完善合作機制,鞏固重點的項目成果,繼續穩步推進經貿、會展、文化、青年交流等領域的合作,拓展特色金融、法律合作等新範疇。
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和深圳市市長陳如桂昨(10)日中午在深澳合作會議後會見傳媒,總結指是次會議順利舉行,取得成功,雙方共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深澳合作的新機遇,兩地要攜手推進大灣區建設。 梁維特表示,深澳雙方亦因應過去合作的新進展,在會議上簽署了三份合作備忘錄或安排,包括《深圳市人民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法律合作安排》、《澳門青年到深圳實習及就業項目合作框架備忘錄》及《文化創意產業合作備忘錄》。 他稱,深澳在文創合作已有一定基礎,希望簽訂相關合作備忘後,可推動文創合作向產業化發展;在青年合作上,透過合作備忘為本澳青年安排實習及就業機會,讓他們在國家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有更優質的職業生涯規劃。 法律合作方面,在大灣區中,深圳多年來在制度創新、法律創新等方面有著引領作用,深澳加強法律合作,將有利本澳充分探討法律要如何配套,才可促使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在粵港澳大灣區總體規劃出台後能夠更便利地流動。
行政長官崔世安昨(10)日上午在政府總部與深圳市市長陳如桂一行會面,雙方回顧了合作成果,展望未來的共同發展,並就投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議題交換意見。 行政長官指出,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長期關心和支持下,深澳經過多年合作已打下堅實基礎,期望雙方繼續鞏固深化各個領域的合作,也要充份發揮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優勢,共同努力推進在金融等不同領域的合作,促進兩地發展。 陳如桂首先向行政長官轉達深圳市市委書記王偉中的問候。他表示深澳一直有良好的合作基礎, 雙方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推動更多務實合作, 共同努力為打造世界一流灣區貢獻力量。
本澳已開始進入流感高峰期,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昨(10)日早上到塔石衛生中心視察後,巡視山頂醫院兒科及成人急診及應對流感情況,與候診市民交流,冀市民放心,並透露早前患甲型流感併發腦炎的四歲男童,情況正在好轉,已經可以進食,但何時可出院仍有待觀察。
由中濠典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文化產業課程)主辦,澳門文物保護學會協辦的「濠鏡映輝——漢藏佛教繪畫特展」於前(9)日上午在金龍中心13樓中濠典藏藝廊開幕,澳門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級助理邵彬、特區政府文化產業基金行政委員會委員朱妙麗、澳區全國政協委員梁樹森、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王忠教授和肖代柏副教授等嘉賓出席畫展並主禮。展覽實行預約參觀,將於本月19 日閉幕。 畫展陳列出明代中早期至清代初期的漢傳佛教繪畫珍品20多幅,包括清中期的藏傳佛教唐卡數幀,題材內容廣泛,既有諸佛、菩薩、羅漢及護法神像,也有教化引導民眾的佛經故事,充分展現了明清時期中原地區佛教繪畫的獨有風格面貌和高超的藝術水準,相較於同時期的佛教雕塑,有著更大的動態、抒情和浪漫的藝術感染力。 據佛教文物專家、中濠典藏執行董事趙強介紹,這些傳世畫作不是以藝術欣賞為目的,而是作為禮敬觀想的佛像,多數作品展現出來的藝術特徵與晉南地區的佛教繪畫風格有関,有些作品汲取了明初宮廷佛教繪畫的風格特點,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及宗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