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位泊車要洩憤?一名「巴士阿叔」不滿其位於黑沙環八達新村住所附近,經常被俗稱「殭屍車」的電單車佔滿泊車位,一怒下以美工刀將這些「殭屍車」座墊割開。他前日凌晨趁上班前欲再犯案,而早前接獲報案的治安警上址附近巡邏,又剛好目睹一疑人手持美工刀,一加盤問,疑人承認就是連環怒割電單車座墊的「兇手」。 治安警昨日公布案情時指,被捕男子姓謝,(50 多歲),本澳居民,在本澳任職巴士司機,他涉嫌觸犯「毀損罪」,已被移交檢察院處理。 事緣治安警上周六(10日)及本周一(12日),接到兩宗報案,報案人指停泊在黑沙環八達新村樓下的電單車座墊,遭人割爛。治安警接報後,連日加強八達新村一帶的巡邏;前天(13 日)凌晨4 時許,有巡邏警員巡至環繞八達新村的區神父街時,見一名中年男子手持連柄長約四吋的美工刀,形跡可疑,上前盤問下中年男子承認剛又把幾台電單車的座墊割破。 謝男被捕後和盤托出因由,他指居於八達新村一單位,每日都會使用電單車代步,惟附近街邊的合法停泊位,經常被不少鋪滿塵埃的「殭屍」電單車佔用,而自己被迫將電單車停於別處,結果不停遭票控。上月中在祐漢區一間文具店購買一把美工刀,每日凌晨趁上班前出動,把看不過眼的電單車座墊用美工刀割爛。至於過去一個月到底損毀了多少輛電單車,連自己都無法計算。 治安警稱,目前已有三名受害車主報案,並表示追究責任。另外,本報記者昨傍晚到案發八達新村視察,除少數電單車鋪滿灰塵外,其他受損電單車並非所謂「殭屍車」。
為貫徹落實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規定,澳門特區作為國際化城市,政府近年積極聯同政府部門及民間機構,致力構建暢通無阻的出行環境。隨著本澳人口老化及推進「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為讓本澳居民及家庭旅客能使用暢通無阻的出行環境,社會文化司主動牽頭,由社會工作局聯同12個政府部門積極研究籌劃,在兩年內制定推出《澳門特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獲得眾多政府部門和民間機構大力支持,按《指引》規定不斷改善和優化無障礙環境。此外,社會文化司轄下部門亦設立無障礙經理及主任制度,統籌各項無障礙建設工作,專門為殘疾人士提供協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日下午3時在立法會發表《2019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下午5時於澳門特區政府總部舉行記者會,就《施政報告》內容回答記者提問。此外,明日下午3時至6時,行政長官將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回答議員就《施政報告》的提問。 公眾可透過電視、電台、網上直播等形式,收看《施政報告》發表情況、記者會及明天(16日)的立法會答問大會。市民如欲下載《2019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的中、葡文本,可瀏覽行政長官辦公室、新聞局和政府入口網站。至於《施政報告》文本及小冊子(中、葡文版本),公眾可於今日下午3時30分到以下地點備索:政府總部輔助部門、新聞局、政府資訊中心、民政總署大樓、中央圖書館、郵電局及印務局等;此外,郵電局會陸續將施政重點小冊子派發到全澳住戶。 行政長官早前表示,政府的施政方針始終圍繞「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核心理念,在明年度《施政報告》中,有關惠民措施、五大民生長效機制將會持續,並繼續推進《澳門特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所訂目標;對於國家給予澳門機會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和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特區政府會積極根據規劃投入工作。
政府去年就《勞動關係法》七項優先修訂進行公開諮詢,過程一直爭議不斷,近日有關修法再度引起社會關注,政府去年提出的強制性假期「十選三」方案遭到勞工界強烈反對後,最近變成「四選三」再度推出,但同樣被勞工界批評只是「換湯不換藥」,促請政府撤銷。 政府計劃修改《勞動關係法》,允許勞資雙方可協議將元旦、清明節、中秋節翌日及重陽節其中三日改在公眾假日享用,至於被代替的強制性假日則視為正常工作日。有關方案並非第一次提出,去年公開諮詢提出「十選三」時,雖然已有六成四意見表明反對方案,然而當局仍是硬推「四選三」。 事實上,根據現行法例,當僱員被要求在強制假期上班時,可獲「一工一假」或「兩工」的額外補償,即俗的「三工」,以彌補一眾打工仔在大時大節不能放假的損失。若修法後,僱主可要求僱員在調配到的公衆假日休息,意味僱員少了一日基本薪酬,變相削減僱員現有強制性假期的保障。 澳人除了工時長外,每年的強制性假期天數亦不多,且自1989 年至今未有增加,加上《勞動關係法》規定的十天強制性假日,均有其重要意義,大部分傳統假日不但被本澳居民看重,甚至內地及台灣地區亦都極為重視,都要再抽出當中的四日來「四選三」,想方設法減三天假期的返工補償,難怪有議員質疑此舉是將傳統節日將變得「空有其表」。 澳門作為旅遊城市,從事博彩、酒店、餐飲、零售等服務行業的居民超過十萬人,這批人經常需要在強制性假期上班,假若修法後,雖然強制性放假的日數沒有減少,但日後員工既未必能享受本應休息的日子,同時又無法因在強制性假日開工而獲得應有的補償,的確令人難以接受。 澳門經濟發展欣欣向榮,僱員保障理應愈來愈好,當局除了要再三考慮「四選三」方案是否需撤回外,政府去年同時提出的叠假補假、產假、男士有薪侍產假等獲得社會普遍共識的修法建議,亦應把握時間落實,別要再捆綁社會上具爭議的項目一同修法,耽誤了打工仔的權益。
澳門童軍第二旅、第22旅聯合慶祝34周年及20周年,日前於氹仔培華中學舉行旅慶典禮,近200名嘉賓、童軍及家長出席,共同慶祝旅團成立周年紀念。典禮中,多名表現優秀的童軍獲頒飛躍進步獎、傑出表現獎、積極參與獎、優異表現獎、最具精神小隊及長期參與獎。 澳門童軍第二旅、第22旅分別為公開旅及團體公開旅(澳門潮州同鄉會)。教青局青年廳廳長陳旭偉、澳門潮屬社團總會主席劉藝良代表周霓、澳門童軍總會監事會主席高志良、澳門童軍總會代表周成俊等嘉賓與各童軍旅團代表及童軍家長出席典禮。 澳門潮州同鄉會副會長李俊嗚在致辭中提到,「2 ·22 」旅的童軍是一班不可多得的志願者。去年「天鴿」風災時也有自發地參與童軍總會組織的義工服務,實踐童軍規律及精神。
澳門龍湖同鄉會前(13)日晚假漁人碼頭會展中心宴會廳舉行「慶回歸暨該會成立九周年及第四屆理監事就職典禮、龍湖青年促進會第二屆理監事就職典禮」聯歡宴會,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顧問林曉白、澳門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余向軍、張深居、澳區全國政協委員、澳門行政會委員陳明金等嘉賓出席主禮。新屆會長吳東秒與新屆理事長施清積分別致辭。 吳東秒表示,澳門龍湖同鄉會成立於2009年,旅澳龍湖鄉親眾多,在各創會會長、永遠會長施志伴、會長許清水帶領下,奠定良好基業和服務鄉親平台,九年來默默耕耘、熱愛鄉親、親力親為,無私奉獻,使會務昌隆持續發展,「遊子思故鄉、濠江啟新程」,該會將繼續團結鄉親,集思廣益,傳承優良傳統,借鑑吸納寶貴經驗,秉承「團結、合作、奉獻、愛國、愛澳、愛鄉」創會精神,盡心盡職做好會務工作,利用澳門獨有的中葡服務投資平台,促進澳門和家鄉兩地的經貿、文化、產業優勢互利互補,培養龍湖青年新生代,做好傳承工作,將會務發揚光大,進一步凝聚龍湖鄉親的兄弟姐妹情誼。
立法會全體會議昨日一般性審議及表決《修改經繼房屋法》法案,多位議員關注法案中提高申請者年齡門檻至25歲、開放恆常性經屋申請等議題上激烈交鋒,更有議員質疑現時經屋的質量問題,引起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不滿,直言不贊同有議員的說法,認為應理性討論經屋質量。儘管審議過程中有多位議員針對法案提出反對意見,最終表決時仍以26 票贊成、三票反對大比數通過法案。
政府近期就《勞動關係法》七項優先修訂內容修法,有意將「引入選定部分強制性假日」機制由「十選三」改為「四選三」,即勞資雙方可協議將元旦、清明節、中秋節翌日及重陽節其中三日,改在公眾假日享用。多位立法會議員昨日在立法會全體會議議程前發言,對「四選三」方案表示反對,認為相關建議會削弱僱員現有強制性假期的保障,促請政府撤銷。
立法會議員何潤生昨日立法會議程前發言,促請當局完善港珠澳大橋各項相關配套。 何潤生表示,在交通方面,由於連接新城A區及新城E1區的第四條通道才完成初步設計,至少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落成,已經屬於長遠規劃,建議政府短期內加快東方明珠友誼圓形地一帶的立交興建工作;中期則要盡快落實漁翁街水塘方向及外港碼頭方向接駁至A區的兩條通道設計方案和時間表,增加A區與澳門半島的連接通道,多方面紓緩東方明珠的交通壓力,避免日後車流增加,令北區交通進一步惡化。 他又建議當局適當縮短101X巴士路線,提高運轉率,並針對不同區域增設一至兩條接駁到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的巴士路線,做好接連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的巴士、指示配套,節慶假日時亦可適度增加班次,疏導人流。 何潤生又建議政府加快完善邊檢大樓的商業配套,在珠澳人工島修建購物綜合體,方便及分流以購物為主的旅客,並考慮與中小企及文創團體合作,鼓勵他們進駐,滿足居民及旅客的消費需要之餘,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資料圖片)
澳門將進入老齡化社會,特區政府近年不斷加大支援力度,除提供養老金、敬老金之外,還有免費醫療、康復訓練、護理等各項服務,一定程度上紓緩了長者安老壓力,總體來說,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議員宋碧琪昨(13)日在立法會全體會議議程前發言表示,社會對安老服務需求不斷提高,當前本已有限的各類安老配套和服務早已捉襟見肘,特別是長者權益法律保障制度多年來一直滯後,很多保障措施至今未能及時落實到位,與社會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 宋碧琪指出,鄰近地區早已通過引入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直接將老人、政府、社區、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等緊密聯繫起來,在日常保健、出行安全監控、娛樂等各項方面,推動長者服務更加人性化、便捷化。然而,本澳一直後知後覺,不僅安老院舍、床位等配套嚴重欠缺,很多設施及服務還停留在傳統階段。 宋碧琪建議,特區政府一方面應當全面落實好安老政策基本方針,積極完善好各項長者保障政策,比如養老金方面,建議以最低維生指數為參考標準,明年度施政中直接將養老金金額調升至5,000元,同時,應盡快建立恒常化的養老金調整機制,強化養老金對長者生活的基本保障功能。 另一方面,鑑於長者服務需求日益多元化、智慧化發展趨勢,建議藉著智慧城市建設契機,積極推動打造符合本澳實際的智慧養老模式。具體來說,多部門協同聯動,以長者需求為導向,整合社會各類服務資源,加快進行各類智慧養老服務產品的研究開發,不斷完善各類養老設施配套以及智慧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從長遠全面建立起資訊化、智慧化、多層次的智慧養老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