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警偵破自回歸以來最大宗的高利貸集團案,司警經部署及蒐證長達一年,前日認為時機成熟,罕有地出動刑事調查廳、情報支援廳和博彩經濟罪案調查廳,合共280名刑事偵查員,兵分多路直搗集團在路氹一帶21個住宅單位,一舉將113名涉案人士帶走調查。 司警透露,集團潛伏在本澳各大賭場七年之久,除港人主腦、另一港人及一名澳門財務外,其餘全是內地人士,不少是膽正命平被拒入境有前科男女,主腦又把集團分為五個階層,分工精細,特別訓練一隊「追數禁錮敢死隊」,目前已知至少涉及260宗高利貸活動,涉款逾7,000萬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主腦經常要求成員盡量低調行事,不時傳授應對警方調查的技巧,又利用閒置車輛作為收藏數簿、抵押品的流動窩點,稱得上組織嚴密;惟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司警一年多前終於發現端倪,經一年的精心部署,終把這個犯罪集團一窩端掉!
司警前日成功搗破回歸以來本澳最大宗高利貸集團案,司法警察局情報支援廳廳長馮浩賢昨日在特別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案件是在2016 年開始收到情報,司警隨即蒐集犯罪集團相關證據,安排人員跟蹤監視,直至前日時機成熟,經協調後動用了刑事調查廳、情報支援廳和博彩經濟罪案調查廳合共280 名刑事偵查員,對集團採取突擊行動。馮浩賢稱,司警未來會繼續按照情報主導方針,對有組織犯罪和賭場及周邊治安制定策略。 司警博彩經濟罪案調查廳廳長梁文照則表示,將持續分析評估與賭場和周邊有關犯罪活動,今年已把打擊換錢黨作為長期目標,多次出動淨化賭場環境和維持治安。 近年賭場周邊犯罪活動猖獗,早已成為司警主要打擊目標。司警局局長薛仲明上周五(22日)表示,司警已於今年初在博彩及經濟罪案調查廳設立小組,主動打擊賭場及周邊範圍的不法活動。
剛剛被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亞太地區大學排名」評選為亞太最佳大學第62名的澳門大學,昨(28)日被爆出有教授涉嫌性侵女學生被捕的醜聞。司警本月24日接獲一名在本澳某大學就讀的內地女學生報案,指遭另一所大學一名教授性侵,司警經調查認為有證據顯示存在相關事實,遂於26 日將懷疑涉案的莫姓大學教授拘捕。有本澳葡文媒體爆料,被捕的疑犯是澳門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兼法學教授莫世健。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昨日回應,指事件已進入司法程序而不便評論,但已經與涉事教授終止合約。
去年強颱風「天鴿」吹襲澳門導致嚴重傷亡,損失高逾100億元。保安司昨(2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制定《民防綱要法》,並展開45日公開諮詢,諮詢期由昨日起至8月11日,期間設四場團體及三場公眾諮詢會。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在會上承認,面對強颱風「天鴿」政府在應對工作上存在不足,制定《民防綱要法》是回應社會發展形勢。 諮詢文本內容包括提升行動指揮級別,建議由保安司司長擔任聯合行動指揮官,向行政長官負責;建議修訂突發公共事件風險狀態由現三級改為五級;強化資訊有效傳播;明確各類義務責任,若進入緊急預防或更高級別狀態後,散播謠言將最高面臨三年監禁。
一名三歲男童懷疑因為調皮被母親體罰後,翌日上學時向老師表示身體不適,最終校方將男童送院檢驗揭發體罰事件。經檢驗,男童手臂、腰間有傷痕,院方報警。司警其後通知男童母跟進調查,其母承認曾用樹枝和衣架「藤條炆豬肉」兒子,被司警控以「普通傷人罪」移送檢察院處理。至於男童目前安排入住社工局院舍。 被捕母親姓鄧,30多歲,內地居民,持探親證來澳,無業;其兒子即案中受傷男童三歲,現時就讀幼稚園,居住在草堆街一單位。 司警昨日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案情指,本周二(26日)接獲山頂醫院通知,一名三歲男童由老師陪同送院,其手臂及腰間有多處傷痕,男童報稱曾被母親體罰,司警通知鄧姓母親跟進調查。 鄧母承認,事發在本周日(24日),兒子完成興趣班後她在接放學期間,被興趣班老師投訴兒子在班中搗亂,由是在回家途中不斷言語教育兒子,豈料兒子「當耳邊風」充耳不聞,未有理會母親,沿途更不斷哭鬧。 兩人返回住處大廈時,兒子仍哭鬧不止,母親無名火起,隨手從梯間拾起樹枝物體,對兒子施展一頓「藤條炆豬肉」作為教訓。直至翌日星期一上課期間,男童向老師反映身體不適。校方為慎重起見,星期二帶男童到山頂醫院就診揭發事件。 (互聯網圖片)
民政總署昨(28)日發新聞稿稱,特區政府早於2016年公布及通知逸園須於本年7月21日前遷離狗場的決定,希望逸園把握時間處理格力犬安置的工作,並盡快公布退場後未被領養格力犬的遷址安排。 民署強調,不支持任何企業或個人放棄飼養屬於他們的犬隻或其他寵物,要求逸園遵守《動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讓所有退役格力犬都能得到適當的安置或領養,以履行企業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3月已聯絡港漁護署商縮短檢疫時間至於就格力犬出口至香港的檢疫安排,民署表示,今年3月已主動聯絡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就簡化犬隻出口檢疫程序進行磋商。民署重申,本澳並非狂犬病疫區,並長期實施嚴格的狂犬病預防及控制措施,民署將積極配合當局的風險評估和相關入口要求,在保障公共衛生的前提下,儘量縮短格力犬在進口目的地的隔離檢疫的時間。 本月共50 隻退役格力犬被領養民署稱,一直關注格力犬的領養情況,於本月17日及24日,民署在逸園舉辦格力犬領養日,在活動場內安排工作人員為領養者即場辦理犬隻准照。根據紀錄,本月共有50 隻退役格力犬被領養。
行政長官崔世安昨(28)日上午在中南海紫光閣向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匯報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有關問題意見和建議。行政長官表示,衷心感謝中央政府和韓正副總理長期以來對澳門特區給予關心、支持和幫助,去年7月1日在習近平主席見證下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讓澳門有機會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澳門特區定位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服務平台」,這一段時間特區政府一直加大力度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積極投入區域合作,以逐步達至可持續發展。
本周二友誼大馬路近水塘彎角路段,因有攝製隊拍攝大賽車宣傳片,一度令道路嚴重擠塞,事件被網民鬧爆,相關部門當日分別解釋,事件與體育局無關,以及交通局事前已與文化局溝通。事隔兩日,體育局昨(28)日向傳媒說出第三個版本,指該私人攝製隊是擅自闖入大賽車大樓並使用設施,體育局已報
格力犬這種地上跑得最快的犬隻,就因為牠的驚人天賦速度,結果就被人類當作賽狗賺錢工具。隨著本澳的賽狗歷史在下月21日正式退下舞台,本來是一種讓人有緬懷、有唏噓、有歡笑、有感恩…等百般滋味的告別,卻因狗會處理650頭格力犬的不妥善,結果招來千夫所指,可惜受罪的是那些無辜、可愛的動物! 平情而論,政府兩年前已知會狗會,必須在限期前妥善處理犬隻,兩年相信已很足夠,所以鬧至如今「破瓶破摔」的醜陋局面,到只剩下一個月才開始給人申請領養,狗會實在無可卸責。惟望狗會給予格力犬一個「善始、善終」的結局,那就功德無量了。 外間一直不明白何以狗會對Anima(澳門愛護動物協會)那麼有偏見,狗會一名負責人甚至指有團體希望協助處理格力犬,「其用意和目的不明」、「點解咁多人想攞格力狗,佢哋有咩心態呢?唔係為咗保護狗,我今日(2017年10月22日)好大膽講一句,某些團體唔係為咗保護格力狗!」說話擲地有聲,是真是假,自有公論。但那名負責人今年初很豪情地稱:「萬一狗主唔要,我可以全部養晒,養一世都得!」然而,那人又在日前抱怨:「如果我冇地方點養呢?」但以那人的財力物力,絕對是謙遜了。根據她今年1月向終審法院申報的個人財產及利益申報書記載,其名下不動產包括11幢獨立屋、71個車位、89個分層住宅樓宇單位、56個分層寫字樓單位、11幢整幢商業大廈、26個鋪位、三間廠房單位、七個待發展或發展中地段,以及一個高爾夫球場。 不說別的住宅單位(格力犬只要很小的活動空間就足夠),單是一個高爾夫球場,相信在下月21日前,就可以臨時安置那些已被領養但等待檢疫的格力犬了。 更離譜的是,狗會把下月21日限期,推前至下月5日,狗會理由是「搬遷有好多嘢要做,相信人手不夠」。這種對待格力犬的態度,其涼薄處,真的沒有話可說了。 本澳的格力犬下場是很悲慘的,愛協幾年前指出,狗會平均每月「人道處理」約30頭受傷或有病的格力犬(即過去十年處理掉3,600 頭); 狗會亦沒有按照政府規定的每日12場賽事,而是每日18場賽事,亦沒有按每年160 日賽事,而是264日賽事。 這麼頻繁賽事,不受傷不生病才怪了。雖然動物無有不死,但不是死得這麼難堪吧;倘若狗會最終沒有妥善處理格力犬,政府是否可依據《動物保護法》,出來主持公義
為了進一步向全澳市民推廣健康意識 、 養成健康飲食 、 定期運動的 健康方式,積極設 「 健康澳門 幸福家園 」,健康城市委員會將於7 月 1 日下午 4 時聯同多個民間組織在塔石廣場舉行 2018 健康城市 「健康澳門 幸福家園 」 嘉年華 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