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傳播系大四畢業生舉辦的第16 屆「傳播周」昨日開幕。今屆「傳播周」以「傳.自言」為主題,探討Y 世代的身份認同及他們對網絡社交媒體的思考與批判。「傳播周」一連五天舉辦一系列體驗活動,反思使用科技的習慣,擴大對傳播和自我的認知,並透過名人講座、刊物發布、影片放映會等形式,展示應屆傳播系畢業生的學習成果。 同日並進行出版中文及英文實習刊物《傳人類》發布會,分別以「女性權益」及「新舊並存,和諧共融」之澳門為主題。《傳人類》中文主編何同學表示,近日全球各地發起關注女性權益的運動,但澳門人普遍關心交通、住屋等問題;女性權益及身份問題則較少被討論,同學希望以保障女權的《家暴法》作為切入點,反思本地女性在高速發展社會下的權益、社會地位等各項議題。
昨天(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閱讀風氣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水平的指標。根據學生閱讀能力進度研究(PIRLS)和協作式問題解決評核(PISA)兩項測試顯示,澳門學生的閱讀能力雖然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但卻低於鄰近地區,並存在閱讀不足及閱讀尖子相對較少的問題。 群力智庫昨日在舉行「閱讀風氣推廣政策」記者招待會,促請政府盡快落實興建大型及具規模的圖書館,如改建南灣舊法院為新中央圖書館和需規劃好在狗場、石排灣、新城A區等地建設大型圖書館,填補社區內圖書館不足的問題。 群力智庫副理事長陳家良表示,現時澳門圖書館共有305間,其密度之高,甚至稱得上是全球之最,但本澳閱讀風氣卻較鄰近地區低。根據2014年兩岸四地閱讀量統計,澳門人均閱讀量為1.14本,比同年香港人均1.7本要少,顯然澳門閱讀風氣有待加強和改善。 陳家良建議政府應著重推廣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以及加強親子閱讀。 他指出,現時圖書館主要使用人士為長者和學生,政府亦需要針對中青年人和在職人士,制定更多推廣閱讀計劃,促使全民閱讀,全面提升居民的文化水平。
外僱深宵街頭飲酒、吹水、交友本來無可厚非,亦是他們離鄉別井來到澳門後最省錢、最寫意的減壓兼娛樂方式之一,但他們這種「圍爐取暖」式集會不時製造噪音及鬥毆事端,備受居民詬病。 昨日凌晨位於渡船街休憩區的「喋血街頭」事件,初步懷疑就源於有人「口花花」調戲女子引起,而女事主的男同鄉則挺身「護花」,詎料對方竟隨身抽出鋒利美工刀,劃向「護花男」的手部及下顎,而下顎那一刀,差點要了他的命!
治安警昨日公布資料顯示,前天(21日)本澳各口岸合共錄得逾57萬人次出入境,打破今年春節期間單日55萬多人次的出入境紀錄,同時,關閘口岸出入境紀錄亦達至44萬人次,創下關閘口岸最高出入境人次
路環竹灣馬路昨(22)日下午約1時30分發生驚險交通意外,一部私家車疑因司機踩錯油門及扭軑,以致衝出路面,衝落約十米下山坡,司機幸僅受輕傷,由消防員救出車廂自行由山坡爬回路上,被送往鏡湖醫院治療。現場路段因救援工作一度要封閉。 駕車男子姓鄭,年約60歲,本澳居民。事發現場位於路環竹灣馬路往黑沙方向近905B17燈柱,路旁山坡長滿矮樹叢,私家車衝落山坡約,八至十米,被樹叢擱起,停在山坡上,救援人員包括消防人員及警方人員接報到場處理。 現場消息稱,消防到場後派人員落山,將年約60歲駕車男子救出離開車廂,自行由山坡爬回路上。其後警方派出一輛「吊機車」及一部拖車到達案發現場,嘗試把私家車拖回地面,但礙於現場地勢複雜以及坡度陡峭,消防員更要出動「電鋸」鋸開障礙物,吊車及消防合力,最終把私家車從山坡下拖回地面。 治安警稱,司機酒精濃度為零,懷疑是踩錯油門及扭軑致車輛衝落山坡引致意外。經檢查後,司機右手擦傷,送鏡湖醫院治理。
討論多時的《輕型出租汽車客運法律制度》法案(俗稱「的士規章」)在立法會一般性通過修訂法案,提出的士司機若五年內累計四次違規,會被「釘牌」。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日探討澳門的士制度法案,有意見擔心警方日後執法時出現誤判情況,希望為司機引入完善上訴機制,提高公平性。多名與會嘉賓都認同,應設有完善的申訴機制。 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凌世威表示,當局現時對疑違法的士司機作出檢控,需要進行搜證、聽證等一系列行政程序,而修法後只需執法人員即時票控便可,但他認為,警方未必即時可看到事實全部,建議設立上訴機制,避免誤判或冤枉司機。 律師何金明稱,目前澳門《道路交通法》對違法者有相關申訴部分,但申訴者若要推翻行政決定則比較困難,因為需要自行舉證,例如申訴者需具備對法律的認知、對事實的取證能力等,「唔係你一言我一語就可以推翻」,認同日後立法會可在這方面多加討論。 至於新修法建議的士必須要安裝錄音設備及衛星導航系統,的士司機互助會理事長郭良順表示贊同,並希望同時引入錄影設備,讓司機及乘客多一個保障,「半夜車到啲飲大咗嘅客人,坐坐下會一拳揮埋嚟,只能口同鼻講」;他並認同的士司機五年四犯須「釘牌」具阻嚇性。 民建聯副主席陳德勝亦同意完善上訴機制,但認為錄音設備除洩漏乘客私隱,並會增加司機精神壓力。 論壇上不少市民認同今次修訂「的士規章」,另有市民關注到未來的的士牌照公開競投採用公司制問題。郭良順表示,希望未來能推出部分可讓的士司機以個人名義競投牌照,並規定駕駛者必須是投標本人,讓司機不只是替人「打工」,增加對行業歸屬感。
第三階段「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截至上(3)月底,共有82,000人申請, 課程參與人次達 16萬,政府已支付金額達三億元。教育暨青年局延續教育處處長黃志勇(圓圖)昨日受訪時表示,在課程參與情況方面,55%修讀職業技能類課程,其中商業管理、語言翻譯、創意文化等較受歡迎;年齡方面,39歲或以下居民佔60%。可見澳門年輕人會因應職業需要和個人發展而積極裝備自己,不斷進修,為未來向上流動奠定知識基礎。 機構課程審批方面,黃志勇表示,目前不獲批准的課程約有10%,主要因應課程費用、過往執行情況及對教青局指引的遵守程度作出綜合考慮,局方在評審過程中也會與機構充分溝通,包括採用電話、電郵、季度面對面講解會等形式,清晰、具體地準確傳遞參與課程的要求。 為達成《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健全專業認證制度及繼續推進終身學習型社會建設目標,為終身學習創造有利條件,鼓勵澳門居民參與,藉持續進修,尤其透過參與職業培訓課程及考取證照,以提升個人素養和技能,從而配合經濟產業多元發展及營造學習型社會。第三階段「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目的是支持於2017年至2019年任一年12月31日或之前年滿15歲澳門居民終身學習,計劃申請期限為2017 年4 月11 日至2019 年12 月31 日, 資助上限為澳門幣6,000元。
本報早前獨家踢爆有科技公司假冒本澳博企與貴賓會名義,召開發布會大賣虛擬貨幣,經司警深入調查,上周三(18日)晚間逮捕一名涉嫌冒用名義的本澳男子,並發現幕後涉及一個至少十人組成的詐騙犯罪集團,該集團發行總量達20億個虛擬貨幣,以開放認購價每個港幣三元計算,最高詐騙金額可能達到港幣60 億元。 雖然警方已將事件定性為涉嫌詐騙行為,但該公司仍然宣稱自己合法,根據昨(22)日該公司網站刊登的公告,該公司強調其認購活動非一般認定的ICO(首次代幣發行)行為,並換掉原本帶有特區政府標誌的貨幣LOGO,又強調該公司遵守法律,將虛擬貨幣的落地應用「退出整個中國市場」,撇清一切可能違法行為。本報記者實際查詢其虛擬貨幣資訊,發現目前仍然持續有交易發生。
就台灣地區衛生當局近日公布,有兩名台灣地區居民在澳門感染麻疹,且其中一名患者再傳給多名台灣地區居民的消息,澳門衛生局昨(22)日發新聞稿回應,兩名發病的台灣居民在澳門感染麻疹的機會甚微,反而在台灣機場感染的機會更高。 澳門衛生局稱,當局對事件重視,已於4月初立即對有關事件進行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調查發現,兩名感染的台灣居民互不認識,亦沒有參加同一旅行團來澳,兩人3月17日來澳時所乘搭的IT302班機上也沒有任何澳門居民。他們在澳遊玩期間沒有到相同的地方活動,也沒有去任何醫療機構或兒童活動場所。 通過進一步調查,當局發現兩名感染的台灣居民由桃園機場搭乘來澳的IT302班機起飛時間(早上6時30分),和另一名當時已發病的台灣地區居民當日所乘搭前往日本沖繩的班機IT230班機起飛時間(早上6 時50 分)極為接近。 本澳最近一次的麻疹流行發生在1988-1989年,通過多年來不斷加強防疫接種和疾病監測體系,已於2014年取得世衛認證為西太區37個國家和地區中首四個達到麻疹消除標準的國家和地區。(互聯網圖片)
內地人為來澳門賭博或做黑工,偷渡方式五花八門。最奇特一宗偷渡者竟將自己藏於行李箱,托同犯帶入澳門。一名29歲付姓男子,去年因盜竊而被判處禁止入境三年,約於一個月前在內地認識32歲熊姓男子。兩人於上周三(18日)早上經拱北口岸出境後,馬上進入澳門入境口岸洗手間,由熊將付藏於行李箱內帶入澳門,以為入境通道沒有X光機檢查就可「過骨」,但難逃澳門海關人員法眼,在檢查區被關員發現形跡可疑截查,在檢查室內用X光機檢查下揭發行李箱內藏人,兩人當場被捕。雖這種偷渡方法非常罕見,但在澳門海關人員慧眼及X 光機下,亦無所遁形。 摸黑游水偷渡亦難逃法網除乘坐機動快艇偷渡來澳,更有偷渡客摸黑游水偷渡入境,同樣難逃海關人員法眼。本14日凌晨1時左右,海關巡邏快艇於媽閣巴士站對開海面發現有四名男子企圖以游泳方式入境,隨即展開追截拘獲。 約在同一時間,海關又於氹仔海洋花園附近海面再破獲一宗游泳偷渡案件,拘捕一名越南籍男子及兩名內地男子,年齡介乎22至43歲。在今年1月30日在5℃嚴寒天氣下,兩越南男子深夜泅水來澳擬當黑工,在氹仔東亞運大馬路海邊被海關人員發現拘捕。 今年初至今,澳門海關已經破獲13宗偷渡入境案,拘捕42 名非法出入境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