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澳有13 個公共停車場接近低窪地區,有機會在風暴期間水浸,當局正修改《公共停車場規章》,建議每當懸掛八號風球一小時後,會在該13 個停車場「落閘」,屆時車輛不能出入,同時亦會勸喻市民八號風球下不應出入有關停車場,確保人身安全,相關措施擬今年颱風季節開始實施。 有意見關注本澳其他私人停車場會否有同樣措施。行政長官崔世安昨日在記者會上回應表示,最近與私人停車場物業管理商會充分溝通,當公共停車場停用時,政府會呼籲私人停車場跟隨作同一決定。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則表示,政府只能管理公共停車場,不會強制私人停車場停用,颱風期間大廈管委會需自行決定停車場使用情況。 另外,工務局局長李燦烽稱,當局打算對地下空間訂定防洪標準,包括公共、私人停車場的硬件標準,以及受到水浸威脅時的管理方案等,有關規範包括停車場和地庫,涉及範圍大,當局會盡快開展有關工作。
祐漢公園兩聲槍響,除了揭示廣場唱紅歌跳大媽舞如何製造噪音擾民一頁,本報記者連日在祐漢公園直擊觀察,還發現原來一個廣場,存在唱紅歌與跳大媽舞兩方「不咬弦」鮮為人知的一幕。 由於場地有限,唱紅歌與跳大媽舞雙方變得寸土必爭,結果演變成「鬥大聲」的雙輸局面,與此同時,受強大聲浪影響的附近居民,就成為必然的第三方輸家。事件如何收科?會否引發另一波的氣槍射擊?治安警察局、環境保護局、民署總署又如何處理紛爭及平息民怨?還看政府取態。
颱風季節即將來臨,經歷去年8.23「天鴿」風災, 消防局全力配合保安範疇進行災後檢討,並遵照保安司司長制定短中長期計劃展開工作,增購救援裝備,為即將來臨的颱風季節做好準備工作。消防局一等消防區長曾偉邦昨日在「今年首季(1至3月)工作數據發布會」上表示,增購的裝備包括救生橡皮艇、鍊鋸及抽水泵等,大部分已經到位,餘下小部分裝備亦會於本月及下月收貨,求助熱線亦同時增至15條,以應對即將來臨的風季。同時, 在8.23 風災後, 舉辦的防火講座及宣傳工作亦加入防災避險元素,尤其加強在校園宣傳,希望從小教育起,提升全民防災避險意識。
?這一周,特區政府可謂風起雲湧,先是對20年沒有修訂的《的士規章》,公布法律草案,當草案變成法案那天,相信必能對「黑的」司機予以迎頭重擊; 接著再公布「8??23風災專案調查委員會」中紀律程序調查結果,雖則只停付氣象局前局長四年退休金,亦總算應對了大眾的訴求。但與此同時,廉政公署又公布《2017澳門廉政公署工作報告》,直言公共部門領導「依法行政」的意識有待加強,劍指問題核心。 政府長期遭坊間詬病的地方有二,一是行政效率慢如蝸牛,二是對瀆職人員以至社會的不公平現象,過於「菩薩心腸」,但更嚴重的是,當兩者「有機結合」後,產生的破壞力,會相當驚人。 誰都知道本澳「黑的」之劣行, 已嚇怕旅客,更嚴重破壞本澳旅遊中心的形象,偏偏政府拖得就拖,為了企圖在維護業界利益與「依法施政」當中嘗試找一個最佳平衡點,結果卻是泥足深陷,一部《的士規章》修訂搞了十年,至今才算狠下決心撥亂反正,但總算「遲到好過冇到」,這種「菩薩心腸」大大地拖慢了行政效率,亦要全澳市民承擔重大代價。 政府人員數目由2011年的28,120人, 增加至2018年底的36,914人,七年間增幅達31%,總開支增加了124 億元,每位政府人員的每年平均成本,由2011年的40萬元,急升至64萬元,人均成本增幅高達六成,相關數字還未計算退休金在內。 本來「高薪養廉」概念是很好的,政府亦非沒有監察機構,廉政公署、審計署每年的工作報告,都毫不留情地痛陳部門中的「大花筒」、「不作為」、「濫用職權」等行為,但後續呢?要不是去年「天鴿」襲澳捅破了天,誰都不會當它是一回事。 政府每年由各項稅收中取得龐大公帑,更組成巨無霸的公務員系統,本來誰都以為要管理一個這麼小的城市,應該沒有多大技術性難度,但當中涉及中國人官場特有的「埋堆」、「擦鞋」、「包庇」等文化,可絕不簡單,即使政府去年9月生效的《公務人員投訴處理的管理制度》,又可以把積集已久的「醬缸文化」扭轉過來嗎? 君不見小小一個氣象局,可以長期縱容一個副局長在辦公室內「養鬼仔」、擺「風水陣」,就可得知一二,要不是有風災「一劫」,誰又奈何得了正、副局長的胡作非為?政府近期使出的「霹靂手段」,我們絕對贊同,亦希望政府能繼續以一手軟、一手硬的剛柔政策,把澳門塑造成宜居、宜遊的宜人城市。
由澳門特區政府主辦,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及環境保護局承辦的「2018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2018MIECF)昨(12)日起一連三天假威尼斯人舉行,今年大會主題為「構建生態城市、共享綠色經濟」。行政長官崔世安在開幕禮致歡迎辭時表示,當前特區政府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配合「一帶一路」、「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澳門未來社會發展帶來重要機遇。 行政長官稱,澳門在把握發展契機的同時,將繼續積極推動環保合作和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致力發揮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優勢,推進國際與內地環保合作,積極助力泛珠環保業界「走出去,引進來」。當中MIECF致力打造泛珠三角地區與國際間的重要綠色平台,為各地環保技術轉移及推動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著力攜手各方共同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 崔世安稱,早前國家把生態文明內容寫入《憲法》,可見生態文明建設地位的重要性。 2018MIECF以「構建生態城市 共享綠色經濟」為主題,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是建設生態城市的基本途徑,亦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一環。特區政府在《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中訂定加速建設宜居城市,加強環境保護,推廣綠色生活,致力使社會朝著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並將透過加強區域環境合作,為區域創造優質的生態文明環境。 2018MIECF 有逾490 家來自19 個國家及地區展商參展。「綠色商機合作日」昨日下午2時30分假澳門威尼斯人西西里廳舉行,系列活動包括兩場論壇和簽約儀式。論壇設有「綠色論壇環節一:綠色經濟-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及「綠色論壇環節二:生態城市的綠色會展建設」,希望推進澳門、泛珠與海內外地區環保領域的官、產、學、研交流合作。
澳門建材企業商會在「2018MIECF 」設置「澳門建材企業商會環保建築材料展示區」,昨日舉行「綠色環保品牌推廣會」,為政府部門、中外企業及專家打造研究探討建材發展新模式、新理念,探索合作新路徑的平台,成為企業產品展示、技術交流的載體,「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橋樑。 主辦單位表示,近年中國建材工業發展快速,產業經濟效益、生產規模、產品品種結構、科技創新、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及國際合作等方面,均取得長足進步。「十三五」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面臨形勢和需求結構都將發生重大變化,建材工業將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發展理念,著力壓減過剩產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綠色建材和各種部件,壯大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複合材料和建材生產性服務業,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拓展發展新空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走高端發展之路。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作為首批獲得國家甲級工程諮詢資質的全國建材行業唯一一家綜合性產業諮詢機構,擁有國家計量認證(CMA)資質,大力支持澳門建材企業商會推廣綠色建材產品,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引進來等工作。
本報於10日報道有關有打著「投資集團」名義在本澳招攬「投資者」,集資研發一款所謂「脈動手環」而產生虛擬貨幣「M?C COIN 」,懷疑是層壓式投資騙局。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昨(12)日就此受訪時稱,有留意到有關新聞,暫時了解到有關行為懷疑是非法甚至是犯罪行為,調查交由司法部門進行,金融管理局將從技術及資訊方面給予充分配合。
在社會各界聲嘶力竭「追殺」聲中, 氣象局前局長馮瑞權終於得到應有「報應」!政府發言人辦公室昨日公布馮瑞權及副局長梁嘉靜的紀律程序調查,科處馮瑞權撤職,但由於他已退休,故會中止支付其退休金四年,約400多萬元,而科處「神婆」副局長停職130日,但兩人仍可向行政長官提出聲明異議,或司法上訴。 馮瑞權由澳葡時代到特區政府,服務社會30年, 他2014年接受傳媒專訪時,提到自己進入氣象局不久,就遇上一個颱風,他為了趕回氣象局,「爬過一棵又一棵倒下的大榕樹,吃力地前行……」又稱:「幹這一行,無論颳風下雨,都必須堅守崗位,各項監測工作必須如常進行!」惟他後期卻變成躲在家中電腦桌前「監測風雨」,當年不懼風雨的豪情,漸被顢頇侵蝕,終成為特區成立以來,首位被撤職的局長。
政府終於出手嚴懲氣象局前局長馮瑞權在「天鴿」風災中嚴重失職一事,傳新澳門協會會長韋浩風昨日受訪時表示,有關公務員紀律程序制度已沿用30 多年,有關制度需要更新修訂。他認為,應在法律上為調查時間設上限,如果廉政公署或檢察院等相關機構已有足夠理據證明事件涉違紀,作出處分的委員會就必重新調查事件,避免讓事件拖延太久。 現時退休制度上只要工齡足夠30 年及年滿55 歲,提早90 天申請便可退休。韋浩風稱,若在退休期間涉及調查程序,應暫時中止退休申請,直至有結果才再作決定會較合理。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昨日到澳門大學與學生對話。 會上,有學生問到已退休的氣象局前局長馮瑞權的處分只是中止發放四年退休金,處分會否對「天鴿」風災期間十名死者不公。 羅立文稱,目前未有證據證明該十名死者與馮瑞權有直接關係,他又稱,自己也曾做過年輕人,明白以年輕人的想法或會草率地覺得馮瑞權造成十條人命死亡,但他認為不應如此簡單的將兩者總結在一起。 他最後稱,自己作為司長,對昨日公布的有關處分「沒有任何回應」,但歡迎該學生在他卸任後再與他討論。 羅立文在會後表示,會上的回應,只是想強調馮瑞權與風災期間身亡的十名死者沒有直接關係,但否認會就十名死者的死因進行其他內部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