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稱巴士司機民眾致電電台節目反映巴士司機休息時間不夠的問題。該名司機表示,現時基本每轉車去完廁所,就要馬上上車繼續工作,公司不提供休息時間,還有曾經因為塞車導致只有五分鐘的食飯時間。因此他希望交通局不要對巴士公司罰款,這樣公司才不會對站長罰錢,站長就不會催促司機不停開車,直言「好多意外都係不停催司機開車而發生。」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7月進出口貨值同比均顯著上升,主要是去年同月受疫情影響令基數較低所致。7月貨物進口總值按年上升1.6倍至112.4億元(澳門元,下同),其中黃金製首飾、美容化妝及護膚品、手錶分別增加8.4倍、8.3倍和3.5倍,口罩則減少99.3%。貨物出口總值為10.0億元,按年上升68.3%。再出口(8.5億元)升幅為84.4%,當中非鑽石首飾、娛樂場用製品分別增加4.1倍和2.3倍;本地產品出口(1.5億元)上升12.0%,其中香煙增加31.9倍,銅及其製品則減少20.4%。7月的貨物貿易逆差為102.4億元。
近日,澳琴大健康產業綠色發展論壇以「一會展兩地」形式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及澳門舉行,吸引來自澳琴兩地的政府官員及京粵港澳大健康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等近百人參加,共商產業發展。
香港政府周三宣布,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以全面檢視影響股票市場流動性的因素,並向行政長官提交改善建議。專責小組由唐家成擔任主席,成員包括八位來自金融業界的人士、相關政府官員,以及金融監管機構和港交所的代表。專責小組將於短期內召開會議。
社保基金日前公佈2022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錄得大約79.5億元投資和匯兌損失,引起社會憂慮。工聯總會副會長、議員李振宇表示,投資具風險性,社會無需對短期投資波動過度擔憂,指社保基金財政狀況依然穩健,但強調過度依賴財政撥款不利於社保基金健康發展,冀逐步完善社保共建共享機制,促進社會保障制度可持續發展。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2023年7月底全澳註冊機動車共250,063輛,按年上升1.1%,輕型汽車(114,717輛)與重型電單車(108,852輛)分別增加1.3%及2.2%。7月新登記機動車同比上升2.5倍至883輛(電動車佔215輛);輕型汽車與重型電單車分別有432輛(電動車佔107輛)及391輛(電動車佔68輛),按年增加3.5倍及1.6倍。今年1至7月新登記機動車按年上升32.1%至6,882輛。7月份交通意外同比增加1.2倍至1,130宗,涉及381人受傷;今年首7個月交通意外共7,609宗,造成5人死亡和2,645人受傷。
本澳各校將於9月1日陸續開學,然而開學日遇上颱風風,雖然氣象局表示2日改掛八號風球機率中等,然因颱風“蘇拉”關係,本澳昨日下午已掛起一號風球,眾所周知,每逢開學日及落雨日便是本澳「塞車日」,9月1日開學時很有可能受天雨影響,若仍未改掛八號風球及停課,意味著本澳好大機會「全澳大塞車」。
澳門與葡萄牙歷史淵源頗深,已有450年歷史,因此在文化、語言、經貿、法律等方面亦受到葡萄牙的很大影響,同時亦與其他葡語系國家過去一直保持友好關係。因此,自中央政府推行「一帶一路」政策以來,澳門便作為「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簡稱「中葡論壇」)及「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簡稱「中葡平台」)的身份,肩負起中國與葡語系國家溝通往來的橋樑角色,促進共同發展。
內地剛剛發布的《關於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文件,提出了相當進步的安老政策,像安老服務從過往的「人找服務」進展至「服務找人」,並強調精準配對。文件提出透過「建立老年人狀況統計調查和發布制度,開展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推進跨部門數據共享」,從而建立困難老年人精準識別和動態管理機制,綜合運用不同的方法,找出隱蔽、潛在的困難長者,並且根據困難的不同程度,主動、精準提供各類服務支援,如生活自理需要家人照顧者,就向照顧者提供津貼及職業培訓補貼,向經濟困難長者提供養老服務補貼或在家庭設置無障礙配套等等。
日前文化局公佈將於今年十月推出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下稱「計劃」),針對所有被評定或待評定的不動產,或具有文化價值不動產的維修工程提供資助。事實上,《文化遺產保護法》第十一條中也賦予了被評定的財產所有人可享有稅務優惠、稅收鼓勵、財政支援計劃及其他性質的支援計劃等權利。「計劃」不僅落實了法律要求,更進一步納入待評定或其他具文化價值的建築物,讓更多珍貴歷史建築得以保存,這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