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中小企營商環境調查

缺少客源捱租金成最大困難

澳門街坊總會和群力智庫中心昨(26)日發布「疫情下本澳中小企營商環境跟蹤調查報告」結果。調查顯示,雖然內地居民赴澳門旅遊簽註已於9月23日恢復,但對商戶的整體生意額的增益影響不大,的受訪商戶表示生意額與恢復通關前差不多,反映本澳整體社會經濟並未因為旅客人數的上升而有顯著增長,要回復疫前的經濟水平,仍需一段較長的時間。 群力智庫中心副理事長張淑玲表示,由於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商戶資金不斷消耗,僅有18.94%的商戶擁有超過一年以上的資金儲備,更有20.64%的商戶資金只有半年以內,頻臨結業邊緣,當中資金少於兩個月的亦有約5.88%,可見本澳營商環境仍處於困難狀況,即使新一份的施政報告當中推出了系列性的經濟措施,但商戶對未來經濟恢復的信心仍抱持觀望的態度。而商戶表示最大的經營困難在於缺少客源和店舖租金,其次是市民消費減少。 她又指,本澳部分商戶對風險危機的認知,應對方式及能力不足,只能被動迎接在不明朗因素影響下的經濟環境的衝擊,無法創造新的營商模式。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若沒有特別的政策扶持,不但有機會迎來新一波的結業潮,本澳失業率亦會再度升高。 街總副理事長梁鴻細建議有關部門需積極增加本澳的經濟活動,例如推出第三輪消費卡計劃、消費有獎或扣減優惠活動等,提振內需,促進及加大本澳經濟的內循環;另一方面亦應把握好自身優勢,擴大本澳不同產業與國家之間的人員、貨品、資金等要素的流動和溝通,擴展本澳中小微企的產業鏈,以加快融入國家經濟內循環,推動本澳的經濟盡快復蘇。 梁鴻細:旅遊業已達生死存亡階段 此外,他又形容本澳旅遊產業已經到達「生死存亡」的階段,而本澳已連續200多天沒有出現新增個案。因此建議當局可與內地部門商議,加強對外宣傳澳門安全城市的形象,並逐步便利申請自由行與出入境的程序;另一方面應同時深化「旅遊+」的跨界融合,推動旅遊與會展、文創、電商、體育等範疇進行結合,配合「旅遊激勵計劃」與優惠平台等進行多元結合,以吸引和增強更多內地旅客的來澳意欲。

27/11/2020
38051

首三季罪案下降三成

整體治安保持穩定良好 放寬入境帶來不確定因素

保安司司長辦公室昨(26)日總結今年1月至9月罪案和執法統計數字時指出,受新冠疫情影響及警方加強執法,本澳整體犯罪數量持續下降,總體治安態勢良好,但隨著本澳進一步放寬入境政策,遊客數量將可能逐漸增加,從而帶來不確定因素,警方已提前制定相關策略,適時調整警力部署,以應對可能出現的變化。保安司指出,罪案統計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種類的犯罪持續呈下降趨勢。 今年首三季警方共開立刑事專案調查案件7,092宗,同比減少3,506宗,下降,案件分布在五個範疇,分別為「侵犯人身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生活罪」、「妨害本地區罪」及「未納入其他組別的罪案」(單行刑事法例)中,當中以「侵犯財產罪」的罪案最高,佔3,913宗。 「侵犯財產罪」案佔整體罪案過半 雖然「侵犯財產罪」錄得3,913宗,但與去稱同期相比減少2,626宗,下降,其中俗稱「高利貸」的「暴利」共57宗,較去年同期減少415宗,大幅下降87.9%;其次為「侵犯人身罪」,共錄得1,522宗,同比減少19.3%。下降率最高案件為「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或俗稱「非法禁錮」,由去年同期278宗減少至今年29宗。 暴力罪案同比下降67.7% 今年首九個月暴力罪案亦下降,共錄得169宗,比去年同期減少354宗,大幅下降67.7%;在預防與打擊非法入境方面,今年首三季截獲非法入境者共464名,比去年減少287人,下降38.2%;青少年犯罪案件40宗,比去年同期減少七宗,涉及青少年共59人,同比減少16人。 濫收車資罪案下跌99.8% 隨著俗稱「新的士法」的《輕型出租汽車客運法律制度》有效執法以及疫情引致遊客減少影響,的士違規個案數量持續下降。今年首三季,警方合共檢控93宗,比去年同期減少2,901宗,下降96.9%。當中濫收車資僅三宗,下降99.8%;拒載27宗,下降95.6%。 使用「天眼」助查案件1,625宗 今年首三季,警方使用俗稱「天眼」的「全澳城市電子監察系統」輔助調查1,625宗案件,其中包括「嚴重傷人」、「綁架」、「縱火」等嚴重暴力案件。 海域智能監控系統投入使用 今年6月底,海域智能監控系統正式投入使用。該系統可利用遠距離紅外線熱成像技術實現對本澳全部海域全天候監控,並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進入本澳海域範圍的可疑目標進行自動識別與追蹤。以此系統為核心,澳門海關現階段正構建新型巡邏模式,配合與鄰近地區已建立的情報交流機制,對海域犯罪活動展開全面的監控分析,有效加強海關的海域管理與執法能力。 「天眼」輔助警方追查各類案件,今年首三季達宗。(警察總局網頁圖片)

27/11/2020
33906

性侵兒童案同比上升63.6%

多發生於學校或家庭環境

保安司罪案統計簡報數據顯示,今年首九個月「強姦」、「性騷擾」等性犯罪案件數量明顯下降,但「對兒童的性侵犯」、「與未成年人有關的色情物品罪」案件卻有所上升。本年首三季錄得18宗「對兒童的性侵犯」案件,較去年同期11宗增加七宗,升幅達63.6%,超過一半在第三季發生,有十宗。 侵害者多為熟人 保安司指出,「對兒童的性侵犯」案多發生於學校或家庭環境中,侵害者多為被害人的親屬、同學或老師;此外,年齡較大的被害人多數為自願發生性行為,針對這一情況,警方在加強打擊此類犯罪的同時,會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進入社區、學校等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倡導家長與教職工應更多關注青少年的行為及心理變化,同時向未成年人灌輸預防性侵的知識與自我保護意識。今年1月至10月,警方已派員前往各個學校共舉辦22場「預防性侵及求助方法專題講座」,有共1,827名學生、家長及教職員參加。 發放未成年人色情物品多為外僱 「與未成年人有關的色情物品」案也上升,今年首三季共偵破59宗,並將29名嫌犯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上述案件中的嫌疑人多數為任職於本澳的外地僱員,且多數嫌犯表示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觸犯刑法。 伺服器在澳境外難以察覺 保安司分析稱,嫌犯透過社交平台或通訊軟件轉發事先下載的未成年人色情影片或圖片,由於平台或軟件的伺服器地址為本澳境外,因此這類案件以往很難被發現及察覺。針對這一情況,今年警方加強與國際刑警組織情報交流,並與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相關合作機制及情報平台,獲取大量線索與情報,從而得以偵破此類案件。 性侵兒童案多發生在學校或家庭,圖為一名17歲中學生涉嫌兼職導師期間,非禮小學女生被捕。(資料圖片)

27/11/2020
18118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