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月底爆發新一輪疫情以來,本澳中小學生停課至今,仍然復課無期。
警方將涉及侵入私人生活罪的嫌疑人劉某移交檢察院處理。
「裝修群組」累計四宗新冠確診關聯病例,導致本澳將一系列防疫措施收緊,對經濟民生造成嚴重影響。
善豐花園爆柱事件,原建築公司與檢測機構司法訴訟仍持續,香港高等法院將擇日裁決。
2021至2022年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年度開幕典禮於昨(20)日假澳門文化中心舉行。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致辭時表示,過去一個司法年度,刑事案件下降明顯,但因為疫情引致大量不獲續期的外籍人士滯留澳門,引發了一系列問題,過去一個司法年度,非法收容案件大幅增加79.07%,非法僱用亦增長近兩成,郵包毒品案件中,負責在本澳接收毒品的,不少是滯澳的外籍人士。 他稱,外籍人士滯澳所帶來的犯罪問題值得關注。 【本報記者林嘉欣、梁雄業報道】 岑浩輝介紹,過去一個司法年度,各級法院除行政法院因行政司法上訴案件激增46.55%外,其他法院受理的案件數量均錄得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終審法院受理案件188宗,較上一個司法年度減少16 宗,是近四年來首次下降。 刑事起訴案件減少814宗 中級法院受理1,118宗,比上一個司法年度減少167宗,其中行政、稅務及海關方面的司法裁判上訴大幅下降41.18%至50宗;第一審法院受理17,255宗,比上一個司法年度減少1,256宗,連續五年出現受理案件數緩慢下降的情況,其中降幅較大的是刑事起訴法庭,同比減少了814宗。總體上,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受案數下降,行政案件的受案數上升。 非法收容案增幅近八成 岑浩輝指出,刑事案件下降明顯,初級法院受理的合議庭普通刑事案為1,688 宗,較上一年度減少15%,有羈押犯的案件170宗,同比減少42%;輕微違反的案件有1,143 宗,同比減少20%,顯示社會治安有所改善。不過,外籍人士滯留澳門所帶來的犯罪問題值得關注。 岑浩輝稱,受疫情影響,本澳出入境受到嚴格限制,致使大量不獲續期的外籍人士因無法離境而滯留澳門,同時由於《聘用外地僱員法》的規定,他們無法獲發僱員身份的逗留許可,取得合法收入,從而引發一系列問題。據統計,過去一個司法年度有關非法收容和非法僱用的案件大幅增加,其中非法收容的案件由上一年的215宗增加到385宗,增幅達79.07%之多,而非法僱用案亦有近18%的增長;在有關透過郵包郵寄毒品的案件中,在本澳負責接收毒品及進行販毒的,不少是受疫情影響不獲續約而滯留澳門的外籍人士。 涉及公共房屋案件增加 此外,上一個司法年度涉及公共房屋的案件亦較多,行政法院受理行政司法上訴85宗,超過四分一被上訴實體為房屋局其中的案件主要涉及取消經濟房屋申請獲甄選之取得人資格和解除已簽訂之經濟房屋買賣預約合同等。 而涉及被宣告批給失效的土地索賠案件大量進入司法程序,從2015年開始,各級法院先後審理了73宗特區政府宣告土地批給失效的案件,現已基本審結。但因政府收地而產生的糾紛並未完結,目前開始進入被宣告土地批給失效的承批人向法院起訴要求特區賠償的階段,而且請求賠償的數額巨大。據統計,各級法院已經受理的相關賠償案件共23宗,涉及的土地27幅,請求賠償金額達830多億元。至今,除了兩宗案件己審結之外,其餘均在審理中。 去年也有更多涉及解釋和適用《基本法》的案件,涉及內容包括居民的集會遊行示威權、立法會議員的選舉權和被選權、土地所有權、本澳居民的居留權和永久居民身份地位等。 未結案件數連四年下降 岑浩輝亦公布了案件審理及排期方面的數據。上一司法年度三級法院共審結各類案件19,003宗,比上一個司法年度少1,075宗。從案件排期看,至2021年8月31日,初級法院三個民事合議庭通常宣告案的平均庭審排期為161個工作日,獨任庭平均庭審排期為44.7個工作日。過去一個司法年度,三級法院未審結案件為11,082宗,比上一個司法年度減少437宗,未結案件數已經是連續四年下降。
司法年度昨日開幕,檢察長葉迅生在開幕典禮上對檢察院過去一個年度的工作進行回顧總結。 其中,電腦犯罪立案1,073 宗,同比增加297.41%,是各類罪案中最多。 葉迅生指出,根據統計,涉及電腦犯罪的立案數目增幅最多,其中透過盜用信用卡資料的方式進行網上消費的電腦犯罪案件呈急增的趨勢,同時,遊說被害人進行網絡賭博或投資的網絡詐騙案件(俗稱「殺豬盤」)亦有所增加;另外,以網絡方式進行「裸聊」勒索的案件於疫情期間亦出現反彈,相關案件對當事人造成了直接的經濟損失和精神傷害。 他稱,由於網絡世界存在隱蔽性高、虛擬性強和資金流動快等特點,相關罪案在案發後的偵查和追贓工作均存在不同的難度,因此,在執法部門強化網絡安全預防措施的同時,有必要提高市民的防範能力,有效遏制網絡犯罪的發生。 由於疫情導致遊客量顯著減少,在過去一個司法年度,與不法賭博犯罪有關的立案同比大幅減少55.24%。 然而,因疫情期間部分娛樂場貴賓廳暫停服務及減少現金兌碼,加上部分人士存在貪圖較佳匯率和尋求便捷的心態,在過去一段時間,犯罪集團利用「練功券」進行非法兌換詐騙的個案屢有發生,相關犯罪除造成被害人財產損失外,更嚴重影響本澳的社會治安和經濟秩序,破壞澳門健康旅遊城市的形象,為有效打擊非法兌換的亂象,因應警方打防結合的應對策略,檢察院亦加大運用訴訟程序的力度,與各方協同運作,努力為旅遊業的復蘇創造良好安全的社會環境。 另外,侵犯性自由及性自決罪的立案數量升幅較大,「與未成年人有關的色情物品」犯罪高達198宗,較上一個司法年度的19宗大幅增長近十倍,有關增幅再次向社會敲響警鐘。 上一司法年度終審法院受理案件188宗,較上一個司法年度減少16宗,是近四年來首次下降。 (張庚睿攝)
2021/2022司法年度開幕典禮昨(20)日下午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行政長官賀一誠致辭表示,2021年依然是充滿變化和挑戰的一年,新冠疫情不斷反覆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嚴峻考驗,企業和居民都面臨較大壓力。面對澳門內外環境的各種不確定因素,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一道,迎難而上、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全力促進就業、民生、經濟和社會的穩定發展。面對新的形勢,我們要堅定信心,凝心聚力,團結一致,共同推進具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本報記者梁雄業報道】 賀一誠表示,法治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體現。法治只有與時俱進,才有持久的生命力。疫情給經濟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同時,也對司法工作提出了新的問題、新的要求、新的挑戰。例如如何平衡公共衛生安全與個人權利自由之間的關係;如何在確保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妥善保護個人資料的安全;如何有效解決疫情直接或間接造成的民商事糾紛;如何更好地保障弱勢群體的權益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法律界作出及時的回應。 做好深合區法律銜接 融入發展大局 他又指,今年9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正式發布,這是澳門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做好粵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同樣需要澳門法律工作者積極主動、大膽創新、貢獻智慧,希望法律界朋友就深合區民商事規則與澳門銜接及深合區建設中的有關法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為深合區發展提供專業、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和保障,促進澳門鞏固提升優勢,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絕不允許外部勢力干預澳門 賀一誠強調,法治是澳門社會的核心價值之一。堅持法治,必須首先堅決維護《憲法》和澳門《基本法》的尊嚴和權威。一直以來,司法機關嚴格履行《基本法》賦予的憲制責任,維護司法獨立,堅持公正司法,在解決社會糾紛、捍衛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秩序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為「一國兩制」在澳門特區的成功實踐作出了卓越貢獻。 面向未來,特區政府將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堅持依法治澳,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絕不允許任何外部勢力干預澳門事務。與此同時,一如既往堅定維護司法獨立、捍衛司法公正,積極配合司法機關的工作,持續優化司法培訓機制,不斷完善司法軟硬件建設,團結司法界、法律界及社會各界人士一道,共同推動澳門特區法治事業向前發展。
本澳新冠疫苗接種率仍然偏低,離建立群體免疫屏障目標距離仍大。十月坊會副理事長林焯佳冀政府加強與長者服務團體合作,加大向長者宣傳接種疫苗的安全性,考慮提供長者外展接種服務,並建議對12歲以下兒童接種的安全性進行科學評估,倘若接種安全,考慮將接種年齡再下調,加快提高接種率,加快建立群體免疫屏障。 林焯佳表示,現時,本澳可接種年齡己下降至12歲,隨著校園外展接種服務加快落實, 將進一步提高疫苗接種率。與此同時,建議對12歲以下兒童接種的安全性進行科學評估,倘若安全,可考慮將接種年齡再下調。 他續指, 本澳長者接種率偏低,主要是因為對接種方面的資訊及安全性不甚瞭解,擔心接種疫苗後對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甚至認為自己身體可能吃不消。60歲或以上長者恰恰是感染後的高危人群,冀政府加強與長者服務機構合作,加大向長者宣傳接種的安全性和迫切性,鼓勵更多長者參與接種。此外,林焯佳冀考慮為高風險人員包括醫學觀察酒店工作人員、治療新冠肺炎患者醫務人員及工作人員等接種第三針加強針,更好地保障他們的健康和安全。(受訪者提供圖片)
【本報記者梁雄業】2021/2022司法年度開幕典禮昨(20)日下午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澳門律師公會主席華年達致辭表示,澳門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的地位沒有受到威脅,這是基於民眾的愛國情懷。但是為了實現中央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就特區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及澳門在大灣區內的作用,以及作為與葡語國家間關係和新絲綢之路平台所設定的目標,不能僅依靠愛國情懷,還需要智慧且有才華的愛國者,他們需要對未來有遠見,能夠為共同利益和實現社會公正而努力,而不僅僅是那些卑躬屈膝,目光短淺,堅持宣傳愛國主義,以引起注意並為自己謀取利益的人。 專業人士面臨困境 華年達又指,新冠肺炎疫情令許多中小企業面臨難以克服的困難,其中,律師的職業活動也受到影響,事務所業務急遽減少。他稱,目前本澳有467名註冊律師(較上一年增加21名,其中有91名為私人公證員)和124名實習律師(較上一年減少九名),分布於108個獨立的事務所中。不僅因公司業務的減少而引致法律諮詢範疇內訴訟外業務的減少,而且因來自外地的證人和專家無法到場而引致審判和其他措施連續推遲,令案件拖延不決,從而使得出庭也減少了。律師行業的收入急劇減少,但固定開支並未相應減少,故律師們請求並希望政府能夠採取專門針對自由職業活動的支援措施。他強調,有些專業人士正面臨嚴峻的困境。 司法體系缺陷需要解決 他又提到,今年各級法院受理案件總數下降8%,但結案率低於上一年,待解決案件則下降4%,為11,082宗,顯然仍需要很多年才能實現「及時有效的司法」。他認為,如果對司法體系的缺陷進行分析,甚至進行公開諮詢,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但負責法院運作的人士,20多年來未有推動任何關於司法體系是否適合當下經濟社會發展的探討。 以自我滿足為樂的人不會進步 華年達最後表示,我們每年都相聚於此莊嚴的典禮,這是一種生命的證明,在此典禮上,會提供一些統計數據,而我們也一遍又一遍地聽到說一切都很好,法院也都獨立。然而,世界並不完美。那些以自我滿足為樂的人不會進步。僅僅表達願望是無法令願望變成現實的。 公正並不是抽象的,為了社會和諧與和平,要讓社會感受到和理解真正的公正。
【本報記者陳嘉俊、梁佩茵、吳泳欣報道】本報收到讀者反映,珠澳前(19)日放寬通關,不少人士前往接受核酸檢測採樣後,苦候多時仍未能成功「上碼」,昨(20)日收到通知,被安排至皇朝區的國檢衛生檢測公司(下稱國檢)重新進行檢測。有市民指,國檢只告知要多核檢一次,沒有解釋原因,對此感到不滿。直至昨日傍晚國檢終於回應事件,指因為公司實驗室設備故障,導致部分核酸檢測結果未能及時發出,影響了當事人員的出行,國檢對此深表歉意。 過關被告知無核檢結果 市民譚小姐受訪時表示,前日下午4時父母到百老匯核檢站自費核檢,打算翌日一早回內地處理事務。不料昨天早上7時,在橫琴口岸過關時才發現父母其中一方的陰性結果未上健康碼,更發現在場亦有不少人士有相同情況,當時因趕著回珠海感到相當焦急,遂致電國檢查詢,但多次都未能接通。其後通過國檢微信客服通知,需要到皇朝國檢免費再核檢一次。結果兩人早上10時到達皇朝國檢,發現也有大批人士需要重檢,還有些人需要趕飛機,現場人士都相當鼓譟,眾人均未被告知重檢原因。她直言,檢測的樣本關乎個人出行證明,「唔明點解可以乜交代都無,如果樣本整唔見都幾大鑊!」 國檢:實驗室設備故障致延遲 記者就事件向衛生局查詢,獲告知事件應由國檢負責;遂嘗試聯絡國檢,但未有人接通。至昨日晚上7時許,國檢發出新聞稿回應指,因為公司實驗室設備故障,導致部分核酸檢測結果未能及時發出,影響了當事人員的出行,國檢對此深表歉意。 國檢承諾將加強員工培訓,嚴格實驗室管理,同時對於未能及時出具核酸檢測結果的客戶在光輝商業中心四樓免費補做核酸檢測一次。 昨日(10月20日)補做核酸時間延長至晚上12點,10月20日後補做核酸時間為早上9點至晚上9點。 不少人做三次都沒結果 然而至晚上8時許,不少人補做核檢後仍然等不到核檢結果,大批人士在皇朝國檢內鼓譟,更有人報警求助。有檢測人士怒斥已經補做了三次核檢,但仍然無法取得核檢結果;亦有跨境人士指再等不到核檢結果,其通行證件過了今晚12時就會逾期,大批人士圍著公司的前台與職員理論。期間更有人報警求助,治安警人員到場後,立即詢問有沒有人士過了當晚就會逾期,有人大喊回應,並請警員提供協助。 有部分人士稱,已經補做了兩至三次核檢,但仍然等不到核檢結果;有人更怒斥今次國檢出現錯漏,質疑為何事件竟不受衛生局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