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賬盈餘237億按年跌84%

去年本澳國際收支盈餘213億

澳門金融管理局昨(26)日發布以去(2020)年為參考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估算。去年,澳門的整體國際收支初步錄得213億盈餘(澳門元,下同),其中,經常賬錄得237億盈餘,按年跌84%,而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資產淨值則增加了319 億元。 貨物出口按年增加129.3%,而以離岸價計算的貨物進口則微升0.1%,致使貨物賬赤字由2019年的840億減少至2020年的646億。與此同時,由於疫情導致旅遊服務出口下滑,服務賬的出口總額遂於年內縮減75.3%,而服務進口亦下跌36.3%。因此,服務賬盈餘由2019 年的億減少至2020 年的604 億。 去年流入淨值401億 反映要素收益跨境流向的初次收益賬,其流入額由年的695 億下跌至2020 年的555 億, 流出額亦由年的1,207 億減少至2020年的154 億,2020 年因此錄得401億的流入淨值。同時,紀錄澳門居民與外地居民之間經常轉移的二次收益賬,於2020年錄得122億的淨流出,較2019 年的流出淨額減少111 億。 由於服務貿易盈餘和初次收益的淨流入抵銷了貨物貿易赤字及二次收益的淨流出,2020年經常賬錄得237億的盈餘,較2019 年的1,515 億減少1,278 億。 澳人境外證券投資增速放緩 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資產在2020年錄得319億的淨流出,較2019年的淨流出減少469億。其中,直接投資由年的443 億淨流入轉變為2020 年的636 億淨流出,主要原因是直接投資負債顯著減少所致。由於澳門居民(不包括澳門特區外匯儲備)的境外證券投資於年內的增速顯著放緩,致使證券投資的淨流出從2019年的1,261億下跌至2020年的484億。另一方面,由於澳門居民其他外地負債的增幅高於其他外地資產,其他投資從2019年的17億淨流出轉變為2020年的773億淨流入。與此同時,金融衍生工具於2020 年繼續錄得淨流入,金額為28 億。 金融賬內的儲備資產,主要用以顯示由澳門金融管理局所持有的澳門特區外匯儲備的變動情況。在2020年,在撇除價格及匯率變動等因素影響後,儲備資產共增加了213億,而2019年則增加121億,表示整體國際收支持續錄得盈餘。 澳門特區國際收支平衡表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出版的《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手冊》(第六版)所倡導的標準編制。現時公布的主要數據屬初步估算,經修訂的詳細數據將在2021 年12 月出版的統計報告內發布。 澳門金融管理局昨日公布,澳門去年整體國際收支初步錄得213億盈餘。 (資料圖片)

27/08/2021
31433

通脹潮之下

全球晶片代工巨頭台積電,日前宣布漲價20%,有IC業者已經接到漲價電話。 雖然外界早有預期,但兩成的漲幅仍出乎預料,勢必將反映在商品價格上,尤其是車用晶片短缺的汽車領域,漲價已經無可避免。 國際半導體協會估計,全球晶片荒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除了產能問題外,半導體原料、相關物料、耗材都已經開始漲價,自然也會反映在晶片代工上。 另外,晶片荒導致各國開始注重分散產能,跨國設廠的成本也會反映在晶片價格上。 晶片漲價也會影響供應鏈,各產品晶片短缺、原物料短缺、能源及運輸成本上升,都會開展一場貨源的爭奪。譬如台積電,除了美國與德國,現在傳出日本也想與台積電合資設廠。這些變化,都會讓供應鏈一點點發生改變,從而破壞原有的平衡。 以航運為例,港口堵塞及集裝箱短缺導致運價大幅上漲,為了確保運力正常,大型跨國企業不惜加價搶櫃也要確保運能,但一些中小企業可能就因此一櫃難求,對以中小企業為主的亞洲來說,打擊猶深。目前一個集裝箱由亞洲運到歐洲的成本已經較疫情前增長十倍,運到美國的成本則增長六倍。 而因防疫等因素導致的航運混亂,恐怕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晶片價格和貨運價格的飛漲,將會讓大部分商品價格上漲,與通貨膨脹有直接的關係,因此美國的通脹可能會持續更長一段時間,更多國家與地區勢必也會開始通脹。通脹既源於短缺,也可能導致短缺,價格上漲導致的缺貨已經在美國出現,不少人擔心通脹的負面影響將日益惡化。 本澳是個微型經濟體,以博彩旅遊業為主,消費物價指數在7月份剛剛脫離連續十個月的「負成長」,距離通脹還很遙遠。通脹偏低可能是受疫情影響的短期表現,居民的實際消費力有所減弱,距離經濟反彈還言之尚早,但商品價格上漲的趨勢,仍然會讓民眾有感。 環球經濟與外圍環境的變化不得不察,美歐復蘇需求持續處在高位,航運混亂還會繼續,商品價格會持續上漲。疫情期間,美國瘋狂放水六萬億美元,加上大宗商品價格進入上漲區間,讓全球陷入高通脹的壓力之中。已經有不少國家宣布加息,韓國央行在昨日宣布將關鍵利率從0.50%上調至0.75%,成為首個加息的亞洲主要經濟體。素有全球經濟「金絲雀」之稱的韓國,是不是嗅到了甚麼危險氣息?

27/08/2021
50310

大廈出入口被車位包圍阻礙通行

居民遞信廉署促查行政失當

台山巴坡沙大馬路新城市花園多座大廈地下大堂出入口被劃分為多個車位使用,以第八座為例,大堂出入口已有九架車輛包圍,嚴重影響居民出行。根據工務局回覆指,上述車輛泊位屬於合法,小業主質疑批則中是否存在行政失當。第八座小業主昨(26)日在議員梁孫旭陪同下,前往廉政公署遞信表達訴求,期望有關當局就有關事宜開展調查,以協助釐清及解決問題。 根據新城市花園第八座小業主稱,因大廈大堂唯一出入口的地方,突然被公司劃分為多個車位使用,對住戶出入安全構成威脅。 1999年前已登記相關車位 第八座業主之一的黃先生受訪時表示,80年代政府推行經濟房屋計劃,並於1989年入伙新城市經屋,當時有公司向大廈發展商購買數十個車輛泊位,經協商後並沒有使用車位。惟30年後,突然有公司在大廈平台大量加劃車位出售,更聲稱他們已於1999年前在登記局已登記相關車位。黃先生指出,「只要走進平台,就已經是他們的業權範圍。」 車泊圍城:輪椅都過不了 黃先生舉例指出,第八座的大堂鐵門外共有九架車包圍住,居民只能從車邊擦身而過,坦言:「連輪椅都過不了」而過去業主們亦曾經嘗試與該公司進行協調,惟聯絡不上。他質問為何有公司可於1999年在沒有公布情況下入侵大廈出入口。 工務局:屬合法車位 議員梁孫旭曾到場了解,指出各座大廈出入口長期被車輛包圍,他稱:「如果所有車位停滿車輛,可供通行的空間連一米都不到。」梁孫旭表示,過去業主曾向消防局、房屋局、工務局等相關部門了解,而工務局回覆指,上述車位屬於合法。更有部分車位由財政局持有,但局方已表明不會使用。他質疑批則中是否存在行政失當,期望廉政公署可加入調查。

27/08/2021
32504

營運車轉名方式詐騙政府免息貸款近40萬

司警拘捕49歲工程公司負責人

【本報記者劉凱輝】司警偵破有不法之徒利用虛假車輛交易紀錄詐騙中小企業援助金,拘捕涉案的49歲工程公司李姓男負責人,涉嫌詐騙政府免息貸款近40萬元。李某被捕後承認因周轉問題作案,透過虛假交易詐騙援助金;案件涉及偽造文件和詐騙罪,已移送檢察院法辦。 案情顯示,李某在前年(2019年) 11月向工商業發展基金申請中小企業援助計劃,報稱購買營運汽車和其他工程設備,去年4月獲批援助金共39.9萬元,至今年1月提交援助金使用進度報告時,附有一張今年1月28日向一名王姓本地居民購買一輛價值28.8萬元營運汽車的交易紀錄。 經科局今年1月核查工程公司提交的援助金使用進度報告時,發現申報的營運汽車的交易證明文件有可疑,李某買車的「轉名」文件雖為真實,但過程中卻存在欺詐成分。經科局透過檢察院將案件交由司警調查。司警調查後發現,涉案營運車輛早在申請援助當年已購買,涉案工程公司負責人李某其後將車輛轉讓給該名王姓本地居民友,今年年初再轉回到李某的名下。 司警本月15日先傳召王某協助調查,他承認協助朋友李某將涉案營運車輛轉至自己名下,其後再轉回李某名下,但否認有收取任何利益,車輛轉名過程中亦不涉及金錢交易。司警其後再傳召李某助查,他承認有關罪行,供稱是由於周轉不靈而犯案。司警以偽造文件及巨額詐騙罪將李某移送檢察院法辦,至於其友人王某亦因涉嫌偽造文件而需前往檢察院協助調查。 49歲工程公司李姓負責人涉嫌透過虛假交易詐騙援助金,被移送檢察院法辦。(劉凱輝攝)

27/08/2021
21384

車停路邊狂踩油門擾民被投訴

青年醉臥街頭稱斷片否認醉駕

【本報記者劉凱輝】一名青年到酒吧消遣後涉嫌醉駕,停車在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與友誼大馬路交界一娛樂場對開上落客貨區,期間懷疑「發酒顛」入「空檔」後不停踩油門發出嘈吵聲音,之後醉臥行人路上。治安警接報到場處理,該男子聲稱「斷片」及否認醉駕。 治安警表示,被捕男子姓崔,25歲,本澳居民,報稱餐飲服務員。本月22日清晨6時許,治安警接獲居民報案,指有人將私家車停泊在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與友誼大馬路交界上落貨區,並入「空檔」不停踩油門發出擾民噪音。警員到場時發現私家車引擎仍開動,但車內無人,隨後發現涉案崔某睡在旁邊行人路上,將其叫醒後發現他滿身酒氣。 警方翻查附近監控系統,發現崔某當日凌晨5時許駕車經友誼大馬路轉入羅理基博士大馬路,之後將私家車停在上述上落貨區。經檢測證實崔某體內酒精含量1.58克,屬醉駕,但暫時未有判決。 崔某酒醒後聲稱早前在酒吧飲酒後「斷片」,但否認醉駕,亦不記得為何把車輛停泊在路邊。警方正進一步跟進調查案件。 停牌鐵騎行人路駕駛斷正此外,一名27歲本澳男子本月20日傍晚6時在祐漢行人路上違例駕駛電單車時,被巡邏治安警員目睹及截停,並揭發他早前因兩次超速被停牌禁止駕駛至下月( 9月)9日,今次涉及停牌期間再駕駛,涉嫌觸犯加重違令罪被捕及移送檢察院處理。 治安警發言人表示,涉嫌醉駕的男子經檢測酒精含量每公升1.58克。(劉凱輝攝)

27/08/2021
15166

搗北區商廈水客散貨點

扣130萬貨 九人涉案

海關與治安警察局日前聯手於北區一商業大廈搗破水客散貨點,行動中撿獲約值130萬澳門元的貨物,並依法對九名涉案人士進行調查及起訴。 海關與治安警察局根據情報,持續監察懷疑與水客活動有關的店舖及場所,並鎖定位於北區一商業大廈內的散貨點。本月25日,海關聯同治安警察局採取聯合行動,於場所內查獲保健產品、中成藥及美妝產品等貨物,經點算超過13,000件,估值約130萬澳門元,有關人士被帶返作進一步調查。 經調查後,有強烈跡象顯示相關負責人涉嫌聘用黑工,將上述貨物以「螞蟻搬家」形式分批運送出境,規避粵澳兩地海關的監管。海關根據《對外貿易法》之相關規定,對一名店舖負責人、一名現場負責人、一名員工及六名水客作出起訴,一經處罰,最高可被科處十萬澳門元罰款,而被查獲的貨物亦會宣告歸澳門特區所有;同時,治安警察局經調查發現上述一名店舖負責人涉嫌觸犯《非法入境、非法逗留及驅逐出境的法律》內之「僱用」罪,將移交檢察院處理;另外,上述一名現場負責人、一名員工及六名水客亦分別涉嫌觸犯《聘用外地僱員法》,治安警察局提起有關程序,並交由勞工事務局跟進。此外,由於該散貨點沒有取得營業許可,故轉交財政局處理。 現時珠澳兩地疫情趨向緩和,兩地政府亦對人員的出入境管制作出適度放寬,有關成果來之不易,海關呼籲市民及外僱切勿因貪圖利益而從事水客活動,加重防疫負擔。 海關及治安警察局將涉案人士帶走調查。(澳門海關提供圖片)

27/08/2021
16267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