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下水道預防水浸

引入視像監控遙控機具

踏入風雨季節,市政署持續於各區疏通、維護下水道,重點加強水浸黑點的排查,已完成多個地勢低窪、人口稠密區份的排疏渠網清淤工作,透過引入視像監控及遙控機具等科技手段,提升監察及疏導渠道的能力。市政署亦持續加強巡查地盤及食肆,對違規情況作出檢控,並呼籲社會合力保護渠網,保障渠道的正常運作。 今年1至4月,市政署已清理下水道米、明渠4,881 米、雨水井6,868 次、市政泵房次,跟進和處理831宗渠務投訴個案,巡查飲食場所隔油井共460間/次,期間發現有81宗因隔油井不能發揮應有運作效能而發出實況筆錄,並有場所因違規未按要求作出改善而被勒令關閉場所。同時,已巡查各區地盤214次,揭發10宗違規排放,如將含沙及泥漿之污水在沒經過有效過濾的情況下,排放至公共街渠等,已發出實況筆錄或控訴書。 疏通水浸黑點渠網 每年風雨季來臨前,市政署均預先在水浸黑點、低窪地區派員排查和保養各區下水道,重點清理及疏通水浸黑點區域渠網,對內港、下環、新橋、台青及筷子基、氹仔北安等區域之市政泵站設施、雨水集水井、明渠等進行日常的保護和清理工作。當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或以上信號時,市政署會即啟動暴雨緊急應變小組機制,按實時海潮高低,利用遠程端開動泵抽排雨水,派員巡查雨水泵房運作,按情況調控水泵加快排洪。而遇暴雨或颱風等情況,緊急清渠應變小組人員、外判清渠工作人員會到各水浸黑點清理路邊雨水井,打開渠蓋,加快下水道排洪能力。 市政署緊急清渠應變小組在水浸黑點清理路邊雨水井時打開渠蓋,加快下水道排洪能力。(市政署圖片)

09/06/2021
13934

透過內窺鏡檢查下水道

CCTV影像紀錄下水道工作

為了進一步加強管護下水道的能力,市政署持續引入不同的科技手段,優化現有清渠設備或儀器,如透過下水道內窺鏡,進入渠道深處作全面檢查,對管內污物作出測量和定位,提升清淤效率,本年至今,已對全澳約3,000米渠道進行下水道CCTV影像紀錄工作。同時,利用手機應用程式(內部用)協助監督下水道外判服務,稽查人員在外出檢查期間,即時把雨水井、明渠、市政泵房運作情況等資料輸入至網上平台,更快及更方便收集數據,協助制定更精準的渠道保養及優化方案。近期亦引進遙控機具及無人清淤設備,進入箱涵渠內部進行清淤及記錄,提升渠務工作質量。 加強巡查食肆隔油井在持續巡查本澳飲食場所隔油井運作的工作方面,市政署早前已優化內部隔油井巡查機制,加強和相關發牌部門的合作,開展恆常性聯合工作。針對地盤出現違規排污情況,市政署已按地盤在建階段及過往違規情況,制定分級巡查方案,系統性地加強地盤排污巡查工作,並將違規情況轉介至發出工程准照之部門,要求地盤提供清渠證明,確保下水道恢復原運作。 市政署亦呼籲市民或商號切勿將垃圾、油脂等物料傾倒至公共街渠。食肆、建築地盤、修車場的負責人須定期清理隔油井或沉澱池,切勿把水泥漿或油污排入公共下水道,合力保護渠網,避免影響雨水井和渠道的正常排放。 透過下水道內窺鏡進行全面檢查渠道深處。(市政署圖片)

09/06/2021
26204

香港發展商推打疫苗抽獎送樓

澳門房地產商會這樣說:

在新冠疫情下不少國家及地區出盡法寶提高疫苗接種率,以盡快恢復經濟。在香港早前更有地產發展商推出打疫苗就抽獎送豪宅單位,一度刺激當地不少民眾排隊接種疫苗。至於澳門方面,澳門房地產聯合商會會長吳在權昨(8)日就主動發言稱,有人問他會否推出類似做法,他直言這類做法他很欣賞、很鼓勵;但一個社會的進步是應該用正面的教育,所以商會將會在業界更多的宣傳接種新冠疫苗「既為已,又為人」的訊息。 【本報記者吳泳欣報道】 澳門房地產聯合商會昨日舉行成立27周年酒會。會長吳在權致辭時表示,現時特區政府出台的提振經濟政策措施,未能有效維護及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他又特別指出,若澳門能進一步興建及完善地標性的會展場館及相關配套,除了對促進會展業發展應有所裨益外,還可以拉動其他行業發展及就業。 吳在權又列出五點建議給政府促進房地產行業發展,包括盡快出台城市總體規劃;盡快推動土地公開競投;將政府退出租用私人辦公室和倉庫市場的影響減至最低;檢討特別印花稅措施間接造成人為增加置業成本的問題,尊重及放權金融機構按專業自行釐定合理的按揭貸款成數;優化房地產交易信息發布機制及服務電子化機制。

09/06/2021
30834

第四屆新濠盃「漢語英雄」圓滿閉幕

濠江英才、培正中學分奪中小學組桂冠

第四屆新濠盃「漢語英雄」澳門青少年漢語知識大賽於本月5-6日一連兩日在新濠影匯澳門電競館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賽由澳門青少年教育促進會主辦,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澳門中華教育會擔任指導機構,新濠博亞娛樂有限公司冠名贊助,獲澳門各中小學校支持。 比賽當日,14支中、小學組隊伍在現場比賽環節中各展所長,通過緊張刺激的比賽,最後中學組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隊伍、小學組培正中學隊伍分別奪得本屆大賽「漢語英雄」榮譽稱號;中學組鏡平學校隊伍、小學組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隊伍獲得亞軍;取得季軍的是中學組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隊伍、小學組濠江中學附屬小學隊伍;中學組培正中學、粵華中學、嘉諾撒聖心中學、澳門浸信中學隊伍、小學組新華學校、東南學校、勞校中學附屬小學、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隊伍獲得優異獎。賽後,獲得冠、亞、季軍的中、小學組隊伍師生獲邀參與北京遊學團,親身感受祖國首都燦爛多彩的傳統文化。 出席嘉賓包括駐澳部隊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易建軍;澳門中聯辦教育與青年工作部代表鄭漢斌;全國僑聯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人民日報社澳門分社社長毛磊;金蓮花勛章獲得者、資深教育工作者、漢語英雄總顧問李沛霖;全國政協委員、澳門中華教育會會長陳虹;新濠博亞娛樂首席顧問黃昇雄等。 第四屆新濠盃「漢語英雄」圓滿閉幕,濠江英才及培正中學分奪中小學組桂冠。(主辦方提供圖片)

09/06/2021
19165

助荔枝商貿美食文化邁向全球

廣東荔枝分享品鑑會澳門舉行

蜚聲海內外的「中國廣東荔枝全球分享品鑑會」開啟澳門站活動,不僅帶給澳門市民分享鮮嫩甜潤的廣東荔枝,還攜來豐富的荔鄉文化、經貿商機。本次分享品鑑會引來澳門公司就廣東荔枝簽訂銷售協議,透過澳門平台,將廣東荔枝銷售推廣到包括葡語系國家在內的全球市場。 廣東荔枝全球分享品鑑會由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辦,廣東中荔農業集團有限公司、中澳青年文化聯合會、以及祺盛(澳門)菜籃子有限公司合辦,廣東祺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農呈蜜意、澳門瑞昌辦館有限公司、浩樾進出口有限公司、以及大灣區青年報協辦,5日下午假澳門銀河的庭園意大利餐廳舉行,在國寶級粵劇藝術家紅線女的粵劇名曲《荔枝頌》表演中拉開序幕。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執行主席吳學明致辭表示:「感謝廣東省農業廳支持這次活動,也歡迎全國及海內外嘉賓前來參加中國廣東荔枝全球分享品鑑會澳門站活動。澳門是中葡貿易的重要平台,也獲得聯合國給予的「美食之都」美譽,值此靚地、靚人、靚景、佳餚,歡迎你們來到澳門,一起分享廣東荔枝。今後我們還將在大灣區各城市舉辦系列品鑑會,廣東荔枝,甜蜜分享。」廣東中荔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耀華致辭表示:「中荔集團從事荔枝產業已經近20年,屬於國內荔枝產業領頭企業,在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支持下,中荔將大力在澳門提供最優質的水果及農產品,同時希望由澳門出發,邀請澳門眾多的團體、公司一起抱團合作,打造澳門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荔枝推廣中心,將廣東荔枝、中國荔枝傳播到更多的葡語系國家,讓更多澳門朋友、國外朋友都能試試荔枝、喜歡荔枝、愛上荔枝。」 廣東荔枝全球分享品鑑會出席嘉賓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李卉茵(右三),廣東中荔農業集團有限公司陳耀華(左一),中澳青年文化聯合會鄧俊彥(右一),廣東祺盛農業有限公司楊紫祺(左三),厚德慈善會林偉銓(左二),耆安居服務協會歐陽潔華(右二)。(主辦方提供圖片)

09/06/2021
13935

重新合理編排斑馬線

祐漢新村第八街與永定街交界本月初發生驚險交通意外,兩名學童在斑馬線橫過馬路期間,被一輛巴士轉入斑馬線時撞倒捲入車底,所幸僅受輕傷,但引起社會關注本澳斑馬線設計及設置位置問題,斑馬線是否過多?每個十字路口密集設置斑馬線是否適合今日澳門社會狀況? 根據地籍局資料,截至今年3月,本澳行車道路總長度454.4 公里,其中澳門半島佔44.5%,行車道路長度共202.4 公里, 路氹填海區佔,行車道路長度146.1 公里,目前本澳共有組斑馬線,當中1,323 組位於澳門半島,708組位於路氹區。以行車道路總長度計,平均每223米就有一組斑馬線。根據統計暨普查局最新公布的運輸統計數據,在今年4月底,全澳註冊機動車共24萬4,327 輛,可見行車道路上車輛密集程度。 本澳斑馬線之多,經常引來輿論詬病,一條短短200 多米道路就有一條斑馬線,一個井字型十字路口,四個路口都有斑馬線,又有交通燈,過了紅綠燈,又見斑馬線,駕駛者會不勝其煩,「讓完又讓」,斑馬線太多,相隔太近,間接造成司機難以讓先。但行人方面,使用斑馬線時是否一定安全?根據當局資料,過去十年約有13宗致命交通意外是在斑馬線發生,亦有20條斑馬線一年內發生兩宗或以上意外。 本澳的斑馬線設計,一直沿用20多年前澳葡時期的道路規劃,原則是行人優先。但隨著本澳人口由當年40餘萬飆升至現時60多萬,全澳機動車現有逾24萬輛,當年車少人少、便民優先的斑馬線設計如今已變得不合時宜,間接造成不少人車爭路。 本澳斑馬線密度與法例有關,法律規定如在道路上50米範圍內沒有適合過路設施時,行人便可橫過馬路,當年政府為保障行人安全,通常在不多於 100米道路上設置斑馬線,讓行人有充足過馬路設施,設置斑馬線原意是優化步行環境,提高居民步行意欲,《道路法典》對斑馬線亦作出相關規定, 當駕駛者接近斑馬線時應減速,若有行人要通過斑馬線時應當停車讓行人橫過。 隨著人口增加,交通密度提高,輿論認為現時斑馬線設施已不適合社會發展布局,整體城市空間有需要修改,行車道路50米範圍內沒有適合過路設施時,行人可橫過馬路的規定已過時,有必要檢討,斑馬線劃位上需要重新作合理編排。

09/06/2021
19316

胡亂放生威脅生態環境

環保團體倡加強宣傳教育

市政署近日又發現本澳有胡亂放生行為,近期在多個濕地及山澗發現美洲牛蛙,為避免對本地生態造成嚴重影響及損害,已加緊捕捉及清理。 有環保人士認為,本澳對於放生的教育宣傳及警惕不足,建議加強宣傳教育及加強執法,盡量避免市民好心做壞事,破壞本澳生態環境。 【本報記者梁佩茵報道】 本澳不時有市民進行胡亂放生。市政署今年4月在內港碼頭一帶巡查時,發現有市民未經許可進行放生活動,將大量養殖的活淡水魚投入海中,基於保護動物和遏止胡亂放生行為,市政署依法對有關人士進行檢控和普法宣導。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放生是生物入侵的其中一個主要元兇,過去他們也發現不少並不適合在澳門生態生存的生物被放生,包括娃娃魚等。反映本澳部分市民對放生的認知教育薄弱,以為是對動物的一種愛護。 胡亂放生對動物造成更大傷害 陳俊明又提到,澳門的生態環境很多時會被市民的善意行為打擾。例如上述提到的娃娃魚,澳門的水域根本不適合牠們,即使放生最終只會死路一條。至於牛蛙,在內地是用作食用多,部分人可能飼養時因為牠體積漸大而棄養。由於牛蛙繁殖量高,捕食量強,甚至是同類,「只要係郁嘅嘢都照咬!連老鼠都吞到!」在生態上形成一個很強大的競爭者,本澳的淡水生物等較脆弱均有機會受到破壞或殲滅。環保團體也經常呼籲,野生的動物盡量不要飼養,在寵物店購買到的動物則不要放生。陳俊明指,本澳入口的動物有一定管制,瀕臨絕種的動物、具攻擊性及野生捕捉的動物都不能入口。惟現時放生活動很多時都「無王管」,即使有法例規管亦未必有執法,建議加強教育宣傳,避免因「善心」行為而危害自然環境。 最高可被科處十萬元 市政署近期巡查山林郊野之際,在本澳多個濕地及山澗發現被列為全球百大外來入侵物種的美洲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us)蹤跡,被捕獲後經進一步檢視,發現不少個體的健康情況十分不理想,例如嘴部損爛、失明等,儘管這些美洲牛蛙可能最終因未能適應環境而死亡,但死亡後的個體仍對自然環境造成污染,危及澳門原生態系統。市政署人員已加緊捕捉及清理,避免對本地生態造成嚴重影響及破壞。 根據《動物保護法》第五條列明,放生活動前至少15日須向政府提出申請,且必須適合其生長且不會破壞生態平衡的自然環境,未經許可放生脊椎動物屬違法行為,可被科處20,000元至十萬澳門元罰款。

09/06/2021
12948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