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表促請市民盡快接種疫苗,以形成社區免疫屏障。
受到疫情影響,衛生局發出「關於舉辦外訪及人群聚集活動的指引」,各公共部門及自治機構(包括自治基金) 應取消或暫停舉辦所有外訪活動及可引致人群聚集的活動。在新指引下,不少社團活動都要取消,當中不乏一些與中小企聯動的活動,議員宋碧琪昨(11)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認為,按照近期疫情發展的趨勢,預料今年內有很多活動都不會舉辦,會對很多中小企及市民生計帶來影響,令經濟恢復受到阻礙,盼望政府善用公帑,再派發抗疫津貼10,000元。 【本報記者陳嘉俊報道】 宋碧琪認為,按照近期疫情發展的趨勢,很多活動會引起人群聚集活動,預料當局是不會讓有關活動舉辦,亦認為衛生局有關的指引會維持比較長的時間。宋碧琪指出,現階段還要看內地及環球疫情變化,而內地這一波疫情反彈得很嚴重,要像之前一樣等到全面清零再恢復社會活動,需要一段較長時間,預料今年內一些大型活動都難以舉辦,更不用說一些小型市集及活動,中小企想透過活動增加生意額會變得難上加難。 有初創中小企需按揭物業周轉 宋碧琪表示,連日來議員辦都不斷收到社會各界求助,其意見均希望政府在今次疫情下對中小企及市民伸出援手,特別是屬於創業前期的人士。她指出,收到有正處於中小企前期創業的人士反映,受到突如其來的新一波疫情影響,生意已大受打擊,有些人士經已幾乎用盡政府四厘補貼的資助金額,有些人士甚至要按揭物業去渡過難關。 宋碧琪認為,中小企面對這一波疫情,影響的不只是他們的生意,亦會影響市民就業,市民就業不只會出現無薪假情況,甚至會出現失業的情況,故此很多求助的意見都認為,政府可否在現時善用財政儲備作出相應的抗疫措施。 宋碧琪亦強調,今次這一波疫情不只是影響澳門,國內都要一定時間去控制,而澳門作為旅遊城市,主要是依靠內地市場,內地受到疫情影響下對澳門經濟有着很大打擊,本澳在短的時間內難以有新產業去增加經濟收益,冀望政府可運用財政儲備派發一萬元作抗疫防疫津貼,讓中小企及市民渡過難關。
內地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加上本澳新一波疫情,令本澳不少中小微企陷入更大困境,舉步維艱。福隆坊會理事長杜妙玲冀政府總結中小微企援助計劃措施成效,考慮再次為中小微企提供援助款補貼,適當提高免息貸款限額並延長還款期,提供適當的水電費補貼援助,精準援助更多中小微企抗逆境,亦是保就業的需要。 杜妙玲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已逾一年半,令大批中小微企生意一落千丈、慘淡經營,近期內地疫情反覆,特別是本月初本澳出現四宗確診個案後,特區政府與珠海再次收緊粵澳通關後,內地遊客驟減,令許多中小微企尤其是高度依賴遊客支撑的企業頓時陷入更大困境,舉步維艱。 她又表示,新冠疫情爆發後,特區政府已先後推出系列利商惠民措施,特別是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對促進經濟內循環和提振本地經濟起到一定作用,包括惠及不少餐飲、超市和零售業,但未能全覆蓋,如高度依賴遊客消費支撑的企業。因此,冀政府總結中小企援助計劃措施成效,尤其現時不少中小微企經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考慮再次為中小微企提供援助款補貼,適當提高免息貸款額並延長還款期,提供適當的水電費補貼援助,為更多中小微企解燃眉之急,精準援助中小微企抗逆境和度難關,亦是保就業的需要。
近年愈來愈多澳門居民北上到珠海、中山等地購買物業,但亦出現不少消費糾紛,更加可能涉及訴訟,議員梁孫旭就此向當局提出書面質詢。消委會回覆時指出,當局與大灣區九個城市建立了聯防機制,可以協助澳門居民處理在內地購房遇到的問題,而法務局早前與珠海方面就澳門居民在珠海涉訟時,提供法律援助的可行性進行了初步探討。 消委會在回覆中表示,澳門居民在境外遇到消費爭議,可以經消委會轉介到已簽署合作協議的消費者組織作出跟進。消委會網頁載有「跨境消費通」相關資訊,供居民作免費法律諮詢,並設立專題網頁介紹在內地購房的注意事項。而對於上述為澳門居民提供法律援助措施,由於涉及兩地法律和政策層面問題,現階段需繼續深入探究。 另外,梁孫旭又關注樓盤電話推銷猖獗滋擾市民,消委會指出,截至今年7月下旬,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跟進處理有關內地樓盤電話推銷個案逾150宗,其中約140個用於推銷的流動電話號碼已被註銷。未來個資辦計劃聯同其他部門,探討打擊不法跨境電話推銷活動。
經濟及科技發展局與消費者委員會持續到市面巡查,以監察本澳巿場上出售的醫用口罩質量,尤其是需要符合各項產品安全標準。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的變化,居民需注意選購符合標準且具衛生防護功能的醫用口罩。 根據第17/2008號行政法規《訂定產品安全的一般制度》,本澳供應商出售的醫用口罩均需符合安全標準,方可投放市場。此外,目前本澳共有五家本地工廠生產醫用口罩,相關工廠在獲准生產口罩前需提交符合標準的檢測證明。 現時特區政府透過「保障口罩供應澳門居民計劃」採購的口罩,均符合醫用口罩的國際標準,具防飛沫的衛生防護功能,可有效減少呼吸道疾病的傳播風險。 居民需選購符合標準的醫用口罩 鑑於市面售賣的口罩種類眾多,為此經科局及消委會已到本澳各區144間藥房及口罩零售商戶巡查,要求商戶須清楚辨識醫用及非醫用口罩,且兩者須擺放於不同貨架,方便居民在選購時分辨。此外,經科局及消委會亦要求商戶需具備有效的質量證明,以確保所出售的醫用口罩符合相關國際標準。呼籲居民應到本地有信譽的商戶購買口罩。消委會已於網站上載不同國家或地區醫用口罩的標準,以供居民參考。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居民應做好各項防疫措施,包括正確佩戴口罩等,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及保障自身安全。經科局及消委會將持續進行巡查及監察醫用口罩質量,同時不定期抽取產品樣本進行檢測,如發現違規情況,將根據相關法律進行檢控,違法者須承擔法律責任。
金管局前(10)日公布今年6 月新批核的住宅按揭貸款按月上升至38.5億元; 新批核的商用物業貸款則按月增長119.1% 至79.1 億元,增幅顯著。未償還貸款總額中,住宅按揭貸款及商用物業貸款均按月錄得升幅。 澳門地產專業發展商會會長蘇巧珍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指出,6 月按揭數據主要反映5 月買樓人士增多,傳統3、4、5 月都有不少成交量,近期的交易主要以首次置業和換樓為主,且換樓客有明顯增加。 【本報記者陳嘉俊報道】 金管局數據顯示,澳門銀行於今年6月新批核的住宅按揭貸款按月上升26.8%至38.5億元,其中佔新批核住宅按揭貸款的居民部分按月增加21.3%至36.4億元,非居民則增長至2.2億元。 今年4 至6 月新批核住宅按揭貸款每月平均為30.8 億元,較上期(3 至5 月)上升10.7%。 從數據上來看,6月份住宅交投量有所上升,澳門地產專業發展商會會長蘇巧珍解釋,其實6月份成交數不算太多,6月按揭貸款數字上升部分是5月買樓的人士,在6月才申請按揭,令數據看來增幅顯著。 蘇巧珍指出,在3月、4月及5月這三個月都有不少成交量,但6月開始下跌,到7月成交量更顯淡靜。傳統上3至5月是較多人買樓的時候,加上當時本澳疫情穩定,而7月8月是暑假,是樓市傳統淡季,因為暑假期間家長都較少去睇樓,會留更多時間給小朋友。 蘇巧珍指出,近期的交易主要是以首次置業及換樓客為主,且換樓客有明顯增多。
澳門本月初突爆四宗本地確診個案,令通關防疫措施再度收緊,博彩旅遊業再次遇冷。繼早前有投行將澳門8月賭收預測由85億元降至65億元後,券商花旗預測會降至40億元,相當於本月餘下時間的日均賭收預測為1.3億元,或2019年8月約16%水平。 券商花旗在近日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據行業管道了解,澳門今年8月首八天博彩收入為十億元(澳門幣,下同),即日均賭收為1.3億元,明顯低於7月的2.7億元,相信跌幅是由於內地旅客受疫情影響而減少所致。該行指,雖然澳門已完成全民核酸採樣檢測,並無發現個案,但相信目前與內地相關旅遊限制措施將延續兩周。 瑞信料賭業積弱至9 月中另一券商瑞信則指,澳門賭收表現料將積弱至9月中,目前行業有三個不確定性因素,包括復蘇時間、幅度及增長限制。該行下調對澳門2021至23年賭收預期, 分別是2019年水平的33%、62%及72%。 受疫情影響,大行對本澳賭收預期再次下調。(新華社圖片)
市政署持續對《古樹名木保護名錄》的古樹名木進行恆常巡查及管護,並持續監察位於觀音古廟、觀音堂、天后古廟等私人土地之古樹,因應古樹健康狀況調整巡查頻率。上半年已完成古樹名木巡查及管護重點工作,分別巡查約次,疏枝修剪約109次,基本養護約1,498次等。 另因本澳正處於風雨季節,已陸續為古樹名木進行疏枝修剪,以保障公眾安全。 市政署會因應不同古樹之健康狀況,相應調整巡查頻率,以觀音古廟四株古樹為例,其中兩株為現時本澳記錄中樹齡最大的古樹,均為海南蒲桃,樹齡約為510歲及490歲,健康狀況瀕危,故巡查密度較高,每月均安排人員前往監察。在暴風雨、颱風來臨前後,市政署更會安排人員全面巡查各區古樹名木情況,掌握古樹名木受損程度,經評估再採取合適的處理方法。 根據第11/2013號法律《文化遺產保護法》 第一百零六條第四項《古樹名木保護名錄》所載樹木的所有人、持有人、佔有人或其他物權權利人,有義務維護該等樹木;如有需要,可要求具職權維護樹木的公共部門提供技術支援。基此,如所有人、持有人、佔有人或其他物權權利人因自身原因無法履行管護古樹的義務,可透過書面申請,經與市政署協商並簽署協議書後,交由市政署管護。 市政署感謝市民體諒因樹木養護工作所帶來之不便,同時呼籲市民共同守護珍貴的樹木資源,如發現樹木有異常情況,可透過「市政在 市政署人員為古樹疏枝修剪。(市政署提供圖片)
新冠疫情反覆,為配合特區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暑期活動已於8月4日起停課,受社工局資助的托兒所停運至本月18日,江門同鄉會近日接獲多個「雙職」會員家庭反映,指疫情下的家庭照顧壓力倍增,尤其現時經濟低迷,經常請假擔心影響飯碗。江門同鄉會理事長劉家裕希望當局能夠體恤「雙職」家庭,在托兒服務上,提供家庭友善政策,讓家長能夠安心工作,紓緩「雙職」家庭壓力。 暑期活動提前結束 在職家長李生李太反映,因應疫情反覆,托兒服務突然停運,加上暑期活動提前結束,家庭照顧壓力倍增,而家人各自有工作,尤其現時經濟低迷,經常請假擔心影響飯碗,加上父母年級已大,沒有精力照顧活潑好動的幼兒,需要聘請家傭幫手,但之前到職介所聘請,需要排期一兩個月,請人難,一時無法請到適合家傭,感到徬徨,期望今次疫情過後,托兒服務盡快恢復。 外傭供不應求一傭難求 劉家裕表示,近期該會與多個「雙職」家庭會員交流,了解疫情變化對居民的家庭狀況影響,以及了解他們面臨的家庭照顧壓力及需求,期間不少「雙職」家庭反映疫情下的家庭照顧壓力倍增問題,尤其因應疫情變化,托兒服務暫停,令不少「雙職」家庭臨時無法請人看顧小朋友,她希望當局體諒部分有需要家長,提供家庭友善托管服務,讓家長能夠安心工作,紓緩「雙職」家庭壓力;同時疫情下外籍家傭「出不去,請不來」,外傭市場供不應求,以致出現家傭荒,嚴重影響本澳「雙職」家庭,希望有關當局與相關部門磋商簡化程序,以達至便民利民,同時研究推出措施,提升內地家傭來澳意願及提高配對成功率。 冀學費津貼 減輕經濟負擔 此外,按照防疫指引,三歲以下幼兒不宜長時間佩戴口罩,李生表示,未來托兒所重開,因場內幼兒不用佩戴口罩上課,擔憂存在感染風險,尤其目前疫情依然嚴峻,家長的憂慮情緒加重。劉家裕建議托兒所排風系統加裝淨化設施,加強衛生防疫措施。同時,她指出,疫情下,不少居民收入大受影響,生活陷入困境,隨著新學期開始,家長還要面對接踵而至的子女教育費用,經濟負擔加重,希望政府視疫情變化採取相應措施,提供學費津貼,以減輕家長為子女提供教育的經濟負擔。
本澳艱辛的抗疫之路, 終於傳來一絲好消息,昨日衛生當局公布,全澳40歲至49歲的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率已經達到70%,已達到一般認知中的群體免疫。而20歲至39歲之間的青壯年人群,疫苗接種率亦已經超過60%,情況較為理想。隨著當局推出更多便利措施,並透過短訊向全澳市民作出宣傳,相信未來整體人群接種率有望靠近群體免疫水平,起碼有條件、有信心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商討恢復人員往來。 現時世界上對於如何應對新冠病毒有兩種主要的態度,一種是有限度開放恢復經濟活動和人員交流,同時接受社會上有部分病例存在,期望病毒的殺傷力逐漸減小,最終變成類似流感病毒、與人類共存。而另一種則是嚴密封鎖邊境、進行社區防控,目的是追求零確診的安全性路線,但明顯會對社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兩種路線孰優孰劣,現時難有公論,也需要不同地方的政府根據現實情況去作出考慮,但毋庸置疑的是,無論是哪一種應對方式,都需要社會當中廣泛存在帶有免疫力的人群。畢竟對於年齡太小、免疫系統失常或過敏的人來說,無法透過接種疫苗而減小新冠病毒的危害,所以需要社會上有條件接種的大多數人主動接種,既能減低自身重症幾率,萬一感染也能顯著降低將病毒傳播給他人的可能性。 本次新一波輸入相關疫情看似「大步檻過」,但不少市民都覺得十分驚險。皆因Delta 變種病毒的傳播能力之強舉世皆知,國外有例子是與確診者坐過同一張椅子、沒有飲食亦沒有脫下口罩,同樣會被感染。回看本澳四位確診患者的行蹤,曾身處過不少人流密集的場所,更曾經在食肆脫罩用膳。當局將驗出陽性環境樣本的石排灣臨時衛生中心,以及患者曾到過的公共行政大樓關閉消毒,就是應對病菌的謹慎之舉。 全民核檢陰性、一千多名重點觀察人群平安,只是「戰疫」初步勝利。隨著當局流行病學調查繼續更新患者行蹤,隨時會有更多人成為潛在被感染者。不厭其煩亦要強調: 保持警惕,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