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男疊石塘山開挖山體

建造「越野單車跳台」被捕

路環疊石塘山一條步行徑,被人開挖建造一個「越野單車跳台」,「工程」進行期間,剛巧遇上市政署人員例行巡查山林撞見,即時制止,拘捕兩名男子,並正對違法者開展檢控程序,破壞野生植物自然適生地及工程未獲准照,可分別科處罰款600百澳門元及5,000澳門元。 從圖片可以見到,兩名男子帶備鐵鏟、鋤頭及利鋸,開挖步行徑傍邊一處山坡,在步行徑造成一個小丘,在小丘上用十多條樹幹木頭建造成一個斜台型「越野單車跳台」。 市政署人員於上周六(27日)上午在進行恆常山林巡查期間,發現有人非法挖掘山泥破壞山體,於步行徑上搭建「越野單車跳台」,被破壞的山體面積近十平方米。市政署人員已即時制止違法行為,並對違法者開展檢控程序。 行為最高可罰5,000元 市政署稱,根據《公共地方總規章》及《違法行為清單》的相關規定,破壞野生植物的自然適生地,可被科處罰款600澳門元,而未持有許可准照建造「越野單車跳台」工程,也為可被科處罰款,最高金額5,000澳門元。 市政署又稱,澳門山林屬於眾多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長有各種喬木、灌木等植物,構成澳門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所有居民合力守護。挖掘山體會對野生植物的生長環境造成顯著破壞。此外,在山坡地帶進行單車飛躍活動,是相當危險的行為,更可能對其他行山人士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應共同守護自然環境 市政署呼籲市民共同守護珍貴的山林自然環境,如發現任何破壞山林環境的行為,可致電市民服務熱線28337676反映。

01/03/2021
10385

換錢黨藉優惠匯率詐騙16萬失敗

司警瞬拘兩內地漢起回全數騙款

換錢黨持續在賭場活動,兩名內地換錢黨藉詞可提供優惠匯率兌換貨幣,騙取一名內地男外僱16萬多港元,司警行動迅速,瞬間拘捕兩內地男子起回全部騙款。 被捕兩名內地男子分別姓胡,29歲及姓鍾,30歲。男事主20多歲為內地外僱,於本澳任廚師。案情指出,男事主有意將16萬港元換成人民幣轉匯內地銀行賬戶,但因換錢黨可提供「優惠匯率」,於是透過通訊軟件聯絡胡某。經商議,兩人同意將16萬多港元兌換14.1萬元人民幣,交收方式以現金為主,胡某承諾在交易後轉賬14.1萬元人民幣至事主內地戶口。 上月23日,事主帶同16萬多港元現金到路氹某賭場與胡某交易,事主先交出現金予胡某存入賭廳賬戶,之後胡某透過轉發一張成功轉賬「入數紙」「截圖」。但事主等候數分鐘仍未見過數,懷疑受騙,便截停胡某及通知保安報警。 司警接報到場,拘捕胡某,並發現胡另一同黨鍾某在另一間賭場等待胡某在賭廳賬戶入賬後,即時在另一賭場的相同賭廳公司提取16萬多港元。司警即時聯絡該賭場駐場司警協助,成功拘捕鍾某並起回全數騙款。兩人均稱是受上線指示,胡某稱自己收取每月8,000元人民幣報酬來澳從事換錢黨。司警已將兩人以「巨額詐騙」罪送交檢察院處理。 兩名內地換錢黨藉以優惠匯率兌換貨幣,詐騙失敗被司警拘捕調查。 (資料圖片)

01/03/2021
10446

妥善規劃輕軌「再出發」

輕軌作為澳門的一項「世紀工程」,在立項之初承載了人們眾多的美好願景,然而隨著興建過程的超時超支一波三折,以及氹仔線落成投運後的超低使用量,難免令人對未來輕軌發展打上一個問號。雖然新冠肺炎疫情下入境旅客大幅減少,對於著重分布在機場、碼頭、大型娛樂場附近的氹仔線來說,可算是 「非戰之罪」 ,但若日後連接澳氹的輕軌東線、媽閣線可以落成使用,又能否提升市民接受度,增加社會效益呢? 若要分析輕軌氹仔線近乎閒置的問題,「不就腳」應是其中一個原罪,也是一個難以逾越的矛盾。皆因澳門地少人多、密集式發展,居民早已習慣於自駕車出行,或者乘坐四通八達、數百米一站的公共巴士。反觀輕軌,其需要廣闊空間用以設置站點,這就已經決定了選址不會很靠近社區,吸引居民乘搭更是無從談起。 現時輕軌「坐困氹仔」、並非其設計完全體現,討論其成效似乎並不公平客觀。根據澳門城市總體規劃草案,未來將有輕軌東線和媽閣線兩條跨海線路,據其站點設計來看,東線可以將大批旅客從關閘快速運載至機場和路氹城,而媽閣線則是更多顧及下環區大量居民的需求,但夾在兩者之間的中區、南區居民,則可能是「兩頭唔到岸」,日後要過海,似乎還是經亞馬喇的巴士線路更便捷。 這就牽涉到另一個問題,在輕軌出現之前,本澳的公共巴士每年承載了巨量的居民和遊客出行,其站點設置、車輛班次已經歷過大大小小的考驗,雖然得到不斷完善,但似乎並未因應輕軌建設和未來交通系統規劃而作出變革。巴士公司不斷增加班次、優化線路,加上政府補貼而更加便宜的巴士票價,未來的輕軌會否變成 「巴士口中搶飯吃」 的尷尬局面? 公共交通系統的設計,需由當局高瞻遠矚提前規劃。毗鄰媽閣輕軌站的交通樞紐如期完工,未來將成為重要交通集散地,可以此為契機,整合輕軌與巴士服務,推動公共交通導向(TOD)模式發展。

26/02/2021
56754

去年刑事案件同比減29.1%

信用卡及網戀騙案疫下盛行

保安司昨(25)日發布2020年本澳罪案數字及執法工作數據顯示,去年全年警方共開立刑事專案調查案件10,057宗,比2019年下降29.1%,整體犯罪數量持續下降,總體治安態勢良好。然而疫情下人們長期「宅家」,去年電腦犯罪上升96.7%,其中涉及信用卡消費案件升幅最為明顯;同時,網戀「殺豬盤」罪案同比亦上升135%。對此,警方加強宣傳力度,透過講座、工作坊等活動,提高公眾防範意識。 為配合特區政府的防疫工作,減少人群聚集,保安司在網上發布「2020年全年澳門罪案統計和執法工作數據總結簡報」。 去年全年本澳警方共開立刑事專案調查案件宗,與2019年相比減少4,121宗,下降29.1%。暴力罪案共錄得243宗,下降。其中綁架、殺人及嚴重傷人等案件繼續保持低案發率。 網購醫療物資要留心 去年正值全社會齊心抗疫之時,卻有不法分子藉機牟取非法利益。與此相關的案件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透過網絡等途徑假借售賣醫療物品名義行騙的案件,共錄得42宗;另一類是非法使用他人證件購買醫療物資再轉賣的案件,共53宗。 對此,警方加大了網絡巡查與打擊力度,呼籲市民與商家切勿從不明渠道購買醫療物品,並保護好個人證件及個人資料,避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透過上述措施,相關案件數量已明顯減少,至去年第四季已未再錄得上述兩類罪案。 疫下信用卡騙案增逾兩倍 去年全年共錄得電腦犯罪531宗,比2019年上升96.7%,其中涉及信用卡網上消費的案件增幅最為明顯,共錄得411宗,上升251.3%。去年疫情爆發以來,網絡購物、網上觀看電影等消費方式更加流行,為犯罪分子提供了機會,利用設立虛假網站、冒充售後服務及傳播木馬軟件等方式竊取用戶的個人資料,從而盜刷被害者的信用卡。 為了提高公眾的防罪意識,避免落入網絡陷阱,警方已透過宣傳圖文、短片等方式於官方網站、社交平台及網絡媒體等多種渠道詳細說明上述犯罪的手法及應對策略,並於去年單獨或與其他部門合辦了共71場與預防網絡犯罪相關的講座、座談會及工作坊等活動,參與人數近9,000人次。 「殺豬盤」有跡可循勿上當 過去數量較多的網戀詐騙案,持續呈下降趨勢,去年共錄得43宗個案,同比下降,而手段更為複雜的俗稱「殺豬盤」的詐騙犯罪卻增幅明顯,共錄得94宗,同比上升135%。騙徒首先以網戀等手段騙取被害人的信任,再施以小利令被害人相信某項博彩或投資可以產生較高回報,進而誘騙被害人大額買進,最後騙徒再攜款潛逃。對此,警方加強了防罪宣傳力度,並在講座、工作坊等宣傳活動中向參加者揭示騙徒手法,教授防騙技巧。 同時,由於網絡轉賬的金額限制,涉及數額較大的詐騙案中,嫌犯大多會要求被害人透過銀行進行匯款,因此警方與銀行業界合作採取「可疑匯款勸退措施」,於去年成功勸止48宗個案,涉及1,013萬澳門元;而針對跨境匯款後不久即被察覺的案件,警方亦透過與鄰近地區建立的跨境合作機制,採取「緊急止付措施」,該措施去年共成功止付八宗個案,涉及167萬澳門元。

26/02/2021
30656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