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石塘空置樓宇地盤惹衛生隱患

坊會冀當局加強巡查 業權人承擔責任

爐石塘區為本澳主要舊區之一,區內街巷圍里縱橫交錯,坊會反映當中有不少空置地盤、丟空樓宇等長期缺乏管理,裡面長期堆滿雜物、垃圾等,雜草叢生,部分空置樓宇更不時傳出惡臭,嚴重影響環境衛生。夏天將至,坊會憂慮或引致鼠患蚊患,對區內居民健康不利,冀當局可強巡查,以及相關業主能主動承擔責任,共同維護社區衛生環境。 【本報記者陳宇東報道】 爐石塘坊會理事長李秉宗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爐石塘區為本澳主要舊區,區內有不少空置地盤、丟空樓宇、長期缺乏管理,有的遍地垃圾,有的雜草叢生,有的堆放雜物,更成為不少流浪貓狗棲身之所。由於貓狗糞便及垃圾等雜物長期堆積,部分空置樓宇更時常傳出惡臭,亦不時有老鼠出沒,衛生環境相當惡劣。他指出,現時天氣轉暖、雨季將至,積水地盤容易滋生蚊蟲,若不加強衛生管理,容易滋生蚊蟲,危害居民健康。 冀當局督促業權人承擔責任 李秉宗表示,就有關區內相關問題,居民曾多次向市政署反映,當局亦曾派員到區內視察,但由於有關空置樓宇、地盤等屬私人地方,因此按照法律當局亦不能入內進行清理,且亦未能聯絡到有關業主。市政署亦指因有關問題涉及公共衛生,因此建議可向衛生局反映,及後衛生局亦有成功處理到區內一、兩處空置地方,將相關地方清拆及清空。 然而李秉宗指出,區內相關問題仍未能根本解決,因此冀政府加強區內的滅鼠工作,同時督促空置地盤、空置樓宇的業權人承擔責任,清理堆放雜物,不定期清除垃圾和雜草,消除老鼠、蚊蟲的生存環境,並用圍板圍好空置地盤,貼上告示牌,防止有人隨手亂丟垃圾而變成垃圾堆,共同維護社區衛生環境,保障居民身體健康。

01/04/2021
35590

陳溥森籲妥善處理獸醫牌照發放

合理解決獸醫禁用止痛麻醉藥物

近年隨著市民日常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人們愛護動物意識日漸增強,飼養貓狗等寵物的數量不斷增加,礙於各種原因,家庭飼養的寵物因意外遭受夾傷、骨折等創傷要進行治療,甚至要施行手術搶救時有發生。 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兼市政諮詢委員陳溥森指出,以往全澳近20家動物診所均有(曲馬多)類止痛麻醉藥物供應,以便動物診所替受傷動物實施治療和搶救使用。然而,近期衛生局藥物事務廳通知藥物批發商,日後再不可以向獸醫、獸醫診所供應止痛麻醉類藥物,理由是止痛及麻醉藥物是受監管藥品,沒有醫生執照的實體不可以掌握使用。 全澳沒發過一張獸醫執照 陳溥森稱,現在問題是,直到目前為止,全澳門都沒有發出過一張獸醫執業准照,則意味著全澳門所有動物診所以後都不能夠存放和使用止痛麻醉藥。據業界反映,若此情況不改變,勢必影響到日後對動物突發意外的治療和搶救,要麽只能在不麻醉的情況強行醫治或接駁,要麽只能任由其自生自滅或交回政府狗房處理。 業界迫切要向當局了解,究竟獸醫執業准照的發放條件如何?評核和審批標準是什麼?希望盡早成立專門機構去研究和處理獸醫准照發放事宜,以利這一行業在有效監管之下健康運作? 在相關的法規尚未定立前,當局應該研制特別辦法,令各動物診所能合理存放、正確使用某類止痛麻醉藥物替動物治療和搶救,以配合民間對動物的保護。 陳溥森籲妥善處理獸醫牌照發放,合理解決獸醫禁用止痛麻醉藥物問題。 (受訪者提供圖片)

01/04/2021
22848

做好橫琴深度合作

為澳門謀新出路

《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珠海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的意見》,當中提到粵澳做好橫琴深度合作,建立共商共建共管的體制機制。意見再一次凸顯了粵澳合作發展橫琴是兩地政府的遠景目標。兩地需要透過構建新機制、拓展新空間、發展新產業、豐富新內涵等四方面合作開發橫琴,推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換句話說,澳門要發展產業多元,必須依靠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扶植新興產業。 澳門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經年,成效不彰,主要原因包括土地限制、人才短缺、市場狹窄以及法律滯後。橫琴新區除了擁有土地資源的先天優勢,法律未完善亦令當地有更大彈性及空間制定政策,為不同新興產業發展開闢更寬闊的道路。以發展跨境金融為例,由於橫琴新區的金融相關政策相對未成熟,反而有更多空間針對企業落戶、科技研發、業務拓展、人才落地、納稅等環節,制定一系列精準的扶持政策,令金融相關企業發展少走歪路。 此外,澳門四所國家重點實驗室也相繼在橫琴設立分部;而總投資約20億元人民幣的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台亦已完成首階段建設,實現跨境光纖互聯、資源共享,配合其他數字經濟時代所需要的一系列硬體設施,包括國際互聯網資料專用通道、橫琴國際資料中心、5G基站等,為進駐橫琴的過千家澳門企業提供了應用工業 4.0 概念的模式和技術,包括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企業可以透過相關嶄新科技,掌握市場動向,並可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模式制定更有效的策略,令澳門製造的品牌產品更易打入大灣區乃至「一帶一路」的龐大市場。 儘管去年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但橫琴的發展腳步從未停步。目前,在橫琴註冊的澳資企業已超過3,700家;大約2,500名澳門居民長期在橫琴生活;港澳居民在橫琴購置的不動產超過了套;每年逾10,000人次的澳門居民在橫琴醫院就醫。未來,隨著「澳門新街坊」綜合民生項目落地,提供充足的人才公寓、優質的醫療教育、優美的生活環境;加上粵澳兩地政府推出更多便利澳門企業及居民在橫琴發展及工作生活的政策舉措,相信將會吸引更多澳門企業及澳人進駐橫琴工作及生活,為澳門謀一條新出路。

01/04/2021
18298

政府擬制訂行政法規協調道路工程

意見冀保持彈性 避免訂立「死法」

特區政府加大基建投資,工務範疇投資計劃增加,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日前在立法會全體會議上表示,本澳市面將成大工地,「肯定會亂,肯定會通街掘,周街泥頭車」。 而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則指出,政府計劃於今年內制訂行政法規,解決道路重覆開挖及工期延誤等問題。有交諮委建議,政府在制定法規時要與各持份者充分溝通,並保持一定彈性,否則只會訂立「死法」,令有需要進行的工程「做唔到」。 【本報記者梁啟迪報道】 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日前在立法會上表示,去年(2020年)有52宗道路工程涉及重覆開挖,佔全年道路工程總量5.23%,行人路開挖工程則未有納入統計。交通諮詢委員會副主席黃承發前(30)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當局本身清晰訂立了在一定時間內不能重覆開挖,需要重覆開挖的工程多數為一些突發情況,如爆水管或道路凹陷等,很少是由於工程原因而導致重覆開挖。 黃承發續稱,上述所提及的突發情況往往與工程質量無關,可能是基於水管殘舊等原因需要維修。他認為當局控制得非常嚴謹,局方與交諮會開會時也有交待重覆開挖的原因,有關數字亦已有改善。他亦建議在未來的行政法規中加入質量監控條文,以確保不會因為工程質量欠佳導致重覆開挖,同時建議法規要保持一定彈性,避免訂立「死法」。 三年內禁重複開挖 冀法規保持彈性 政府計劃透過法規訂立協調機制,在接收涉及公用事業及私人的道路工程申請後,會公開獲批准工程的施工時間和地點,讓需要在相同或鄰近地方施工的私人實體在期限內提出申請;同時規定只有符合項目清單的道路工程,才可獲發工程准照,竣工後三年內相同地點不可再施工。 黃承發表示,由於不同公司所負責的工程屬性有別,未必能夠協調於同一時間內進行,因此,政府在訂立法規時需要與使用管道的供應商,如自來水公司、電力公司和電訊公司等溝通,充分了解業界情況。此外,法規亦要保持一定彈性,否則只會訂立「死法」,令有需要進行的工程「做唔到」。

01/04/2021
21205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