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圓形地(東方明珠)行車天橋建造工程首階段工程下周一(3月1日)展開,工期500天,將建造兩條單向行車橋樑,一條連通東北大馬路與新城A區,另一條連通東北大馬路與友誼橋大馬路,原本交通已非常擁擠的友誼圓形地,長達500天的工期期間,塞車情況可能更嚴重。交通事務局昨(24)日公布施工期間,周邊道路將分階段實施臨時交通安排,交通事務局、建設發展辦公室、治安警察局及市政署等經多方面協調,以細化施工方案,務求將影響減至最低。 交通事務局稱,主體工程施工期間因應工程所需分階段實施臨時交通改道措施,工程範圍包括友誼圓形地、友誼橋大馬路、東北大馬路及馬萬祺博士大馬路,期間將善用友誼橋大馬路側休憩區,保持友誼橋大馬路行車方向和行車線數量不變,同時亦協調工程車輛不能在早上繁忙時段進入工地,減輕周邊交通壓力。 下周工程只收窄一條行車道 首階段只收窄馬萬祺博士大馬路車行道,其他行車動線不變。但隨著工程推進,東北大馬路施工路段將維持每方向各二車道通車,並取消友誼橋大馬路左轉入東北大馬路的專用車道,即該方向之車輛需按交通燈號行駛。 交通局又表示,當工程全面開展,東北大馬路往友誼圓形地方向須改道至東方明珠街前往,並須按交通燈號行駛,屆時將取消黑沙環中街、東方明珠街部分泊車位以擴闊行車道,減少車輛在區內造成擠塞,局方將視乎條件在合適位置增設時限性上落客貨位及夜間泊車位。隨著施工範圍陸續減少,局方及施工單位將盡快恢復路面。 十條巴士路線需改道 交通局經與巴士公司協調,工程中後期,預計有十條巴士路線需要改道行駛,但不影響停靠站點。交通局表示,為減低對市民和交通之影響,交務局已於2019年10月進行超前鑽工程,在行車天橋樁柱位置進行詳細勘探,建設辦則於2020年完成前期道路改造工程,擴寛黑沙環中街至友誼圓形地一段的東北大馬路行車道及遷移地下管線,有助加快主體工程的興建進度。交通事務局亦指出,與建設發展辦公室、治安警察局及市政署等經多方面協調,以細化施工方案,務求將影響減至最低。 有關具體臨時交通安排和巴士調整安排,可瀏覽交通事務局網頁。局方亦會透過微信服務號(macaudsat)、訂閱號及「交通資訊站」(App)等渠道,向公眾發佈相關訊息。
新巴士合同於今年1月1日生效,優化了巴士服務評鑑機制,加大了乘客滿意度的佔比,也增加尖峰時段乘客密度水平,以及在電子平台和APP設置問卷,收集乘客意見。
澳門《基本法》中規定,澳門居民享有組織和參加工會、罷工的權利和自由,然而本地仍未就《工會法》進行立法。
立法會公共財政事務跟進委員會昨(24)日舉行會議,繼續跟進《2020財政年度第三季度PIDDA預算執行報告》,以及跟進澳門基金會資金運用,和涉及教育範疇的自治基金資助計劃整合情況。
特區政府《公報》昨(24)日刊登修改俗稱「藍的」和「紅的」之電召的士合同,批給期限均修改為八年六個月,各自延長六個月營運期。
終審法院院長辦公室昨(24)日發出新聞稿,提到一宗工程准照的上訴案件,當中涉及地段是燒灰爐附近的羅飛勒前地兩幅土地,業權人在過去多次被工務局拒絕發出工程准照,在2018年上訴至終審法院後獲判勝訴,但當局拖了兩年多都沒有向業權人發出工程准照,其後法院下令當局要在30日內發出工程准照。 兩名業權人在2006年起向工務局提出在兩幅地處澳門羅飛勒前地26號和28號、屬完全所有權制度的土地上施工的建築計劃申請。當時工務局局長不批准有關申請。業權人曾先後六次提出申請。其後在2012年,業權人才知悉上述其中一幅地有人申請「和平佔有」,工務局以未有裁決結果為由中止准照程序。 業權人不服,向中級法院提起撤銷性司法上訴,被該院裁定敗訴。二人仍不服,向終審法院提起司法裁判的上訴。終審法院審理後裁定勝訴。有關裁決於2018年1月15日轉為確定。但直至同年12月6日,業權人沒有收到有關部門所發出的工程准照,於是向中級法院請求命令當局遵行終審法院之裁決。 中級法院合議庭指出,在法院的裁判轉為確定的兩年之後,相關的行政程序仍未啟動,當局僅僅回覆申請人有關申請仍在分析當中,這讓人難以相信當局有認真落實有關裁判的執行。合議庭認為,鑒於申請人已為相關工程准照等待了超過八年之久,有必要為相關部門作出為履行裁判所必需的行政行為訂立一個合理的期間,著令部門於30日內發出相關工程准照。 法院下令工務局30日內,向羅飛勒前地兩幅私家地業權人發出工程准照。(資料圖片)
特區政府正就《危險品監管法律制度》進行公開諮詢。澳門中華總商會副理事長余健楚認為,目前澳門尚沒有統一的危險品監管法律制度,因應社會不斷發展,危險品與工商運營和市民日常生活結合得越來越緊密,實有必要為危險品監管進行立法,以全面加強危險品安全管理,有效防控風險。 制定《危險品監管法律制度》將進一步完善現有監管存在的不足,讓業界、企業和居民可以依照法律從生產、存貯、運輸和使用等各環節做好危險品監管工作,共同將危險品安全風險隱患降到最低。 余健楚表示,對於政府選定在九澳青年挑戰福音戒毒中心興建危險品永久儲存倉,他認為選址合適,該址遠離民居,對自然生態危害也較少,並可有效解決現時危險品散落社區的風險問題。考慮到危險品的風險特性,永久儲存倉的興建,亦需要做好道路網絡規劃等相關配套,包括規劃正常行車及後備行車路線,避免因個別道路阻塞或封閉而影響運輸。同時,2019年土地工務運輸局公布會在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澳門口岸管理區臨海位置興建燃料中途倉的方案,希望政府能及時披露更多信息,讓業界做好準備及配合。 余健楚認為,措施能提升業內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執業能力,對保障危險品運送及搬運安全起到正面作用。石油行業與民生息息相關,現時業界經常反映較少新血入行,發牌制度的設立以及持續培訓是有必要,但同時對從業員青黃不接應予重視,人力資源政策應結合社情和行業特性而作動態及適切的調整。應從人員素質、科學管理、法律制度等全方位著手,系統地做好危險品安全管理,最大程度地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及公共安全。
一名越南男子原在本澳擔任外僱清潔員,約一個月前被辭退後因疫情暫時未能回鄉,持「行街紙」留澳,失業後淪為毒販,涉嫌協助毒品集團販毒被司警拘捕,司警撿獲價值約50萬澳門元,一批販毒工具及10,000元毒資,為近日第二宗同類案件。 被捕男子姓PHUNG,30歲,持越南護照。司警表示,一星期前接獲線報展開調查發現,被捕男子以夜場人士為販毒對象,同時確定他於白鴿巢一帶居住。司警鎖定目標嫌疑人後,前(23)日傍晚採取行動,於白鴿巢區內進行部署,晚上發現嫌疑人行蹤,對其展開跟蹤監視,直至晚上10時許,跟蹤至花王堂前地時,疑犯急步離去,司警人員立即上前將其截停搜查,在其身上搜出兩包共重0.8克的冰毒。 搜出毒品價值約50萬元 司警人員隨後到被捕男子住所搜證,於單位房間搜出重約170克大麻及約103克冰毒,價值約50萬澳門元,同時在單住內搜出毒品分拆工具及10,000澳門元毒資。被捕男子承認是按照上線指示到特定地點交易以每0.4克1,500澳門元出售毒品。 司警表示,嫌疑人具反偵查能力,發現被跟蹤時一度逃跑,供稱販毒至今約一個月,每次交收毒品可獲200元報酬,但拒絕透露其他上線信息及販毒情況。 在本月17日下午,一名有吸毒習慣越南男子,因疫情暫時未能回鄉,持「行街紙」留澳,疑因毒癮發作,在夜場購買毒品後,在祐漢新村第一街時,被巡經治安警警員見其形跡可疑,上前截查,治安警當場起出0.18克冰毒及重0.61克懷疑是毒品藥丸。
都更公司董事會早前表示,正有序推進黑沙環填海區P地段(原海一居)置換房的工作,已向相關部門提交「P 」地段項目的研究建築計劃草案,將在有關土地批給合同完成後盡快動工。
城市規劃委員會昨(24)日下午召開會議,完成討論有關新城A區的A1至A4地段,以及A12地段規劃條件圖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