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珠海同鄉聯誼會新春晚宴 同辦「珠澳大灣區麻雀王大賽」頒獎禮
由德國BioNTech 生產的mRNA 疫苗前日抵澳,有關疫苗的適用人群為16 歲以上人士,本澳「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預約系統」昨日起重新接受60歲以上人士預約。
珠海市醫療保障局昨日發出通告,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進一步降低群眾檢測費用負擔。
第二批共40萬劑國藥疫苗昨日傍晚到貨,加上前日抵澳的十萬劑mRNA疫苗及首批十萬劑國藥疫苗,目前本澳已掌握60萬劑新冠疫苗,足夠近半居民接種兩劑。
全國兩會即將於本周四、本周五展開,兩會回歸往年3月初舉行的慣例,象徵著中國很大程度上已經擺脫疫情的影響,社會經濟逐漸恢復常態。2021年是 「十四五」 時期的開端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年。而在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後,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也已達成,接下來如何促進疫後復蘇,進一步提升經濟總量、提升城鄉居民收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脫離貧困這項經歷數代人民奮鬥的目標終於在這一年完成,不僅根本性地解決人民溫飽問題,國家的戰略性目標也將由此產生深層的轉變。中共第十九屆五中全會上,制定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個五年規劃(十四五),以及2030年的遠景目標建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改為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到2030年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台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 相較於十八屆五中全會設定了 「到2020年GDP和城鄉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的定量指標,十九屆五中全會並沒有為未來五年的經濟發展設定總體目標,反而在人均GDP上提出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 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是甚麼概念?其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根據世界銀行數據,發達經濟體的人均GDP平均約在40,000美元以上,假設中等發達國家的人均GDP是這個數字的一半,差不多也等於要中國在15年內翻一番。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中國人均GDP連續兩年超過10,000美元。而從目前的人口增長率趨勢來看,人均GDP增速將與GDP增速高度接近,要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維持經濟中高速增長仍是必然要素。 去年受百年難得一見的疫情影響,國家並未設定具體的GDP增速目標,今年疫情總體受控,兩會如期舉行,是否會恢復設定增長目標仍未可知,不過外界 均普遍看好今年中國的經濟發展。投資銀行高盛上月估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實現8%左右的增長。然而,穩定就業、擴大內需或許是比追求GDP目標更切實的工作。追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前提,需要恢復疫後經濟的穩定,增長速度不僅取決於自己,也取決於國際疫情;要追求邁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首要仍是提升國內消費,這也與 「六穩」 、 「六保」工作高度相關,今年兩會提出甚麼樣的目標,將決定 「十四五」如何開局。
全國兩會本周四、周五召開,澳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崔世平上周五(26日)出席活動受訪時表示,今年兩會將關注澳門旅遊業的復蘇,希望有更多政策支持澳門。
為了共同做好抗疫工作,建立免疫屏障,本澳教育界積極響應特區政府的呼籲,並在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和衛生局的安排下,首批自願參與接種新冠疫苗的大、中、小、幼教育階段學校教職員工於2月26日下午前往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大樓地面層24 小時門診接受疫苗接種。
除國藥疫苗外, 德國BioNTech生產的mRNA疫苗(復必泰)也於前(27)日抵澳,將於周三(3月3日)開始接種,提供本澳居民多一個接種選擇。
新冠疫苗陸續抵澳,行政長官賀一誠早前率領四位司長第一時間接種,為疫苗的安全作保證,也鼓勵市民踴躍接種,當時五司之中僅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未見接種。
去年本澳各項經濟數據亮起紅燈,樓市亦難免受影響,去年成交量及價格均按年錄得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