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預測,本澳未來幾日仍受冬季季風影響,天氣持續寒冷,今(11)日氣溫約9℃至14℃。本周中期天氣仍然寒冷乾燥,周末期間氣溫稍為回升至14℃至21℃。氣象局已發出黃色低溫提示,呼籲市民尤其是長者、幼兒及長期病患者增添適當的禦寒衣物,注意保暖,小心防火。 根據氣象局的資料顯示,今(11)日氣溫約9℃至14℃,天氣寒冷及極為乾燥,大致多雲,吹四至五級偏北風及有陣風;明(12)日氣溫進一步下跌至7℃,最高15℃,天氣仍然寒冷乾燥,大致天晴,吹三至四級偏北風,間中五級及有陣風;周三(13日)持續寒冷,氣溫約9℃至17℃,大致天晴,吹二至四級東至東北風。周末期間氣溫稍為回升至14℃,最高21℃,多雲,部分時間有陽光。 使用熱水器等應注意空氣流通氣象局指出,日夜溫差可能較大,市民需注意早晚低溫,並呼籲使用熱水器或電暖爐等器具時應注意室內空氣流通及使用安全。 氣象局預測本澳未來幾日仍受冬季季風影響,天氣持續寒冷,今日氣溫約9℃至14℃。(氣象局網頁圖片)
因應英國德文郡東德文區、韓國世宗市、丹麥維堡及匈牙利Komarom-EsztergomCounty爆發高致病性H5N8禽流感,市政署暫緩處理上述地區爆發疲情後所生產加工的禽肉及禽類產品的進口申請。市政署表示,將持續密切留意當地疫情,適時作出跟進,並持續透過有效的進口檢驗檢疫機制,對進口並在本澳銷售的禽肉及禽類產品進行嚴格把關。 按本澳現行法例法規,所有鮮活食品在進口時,必須通過強制性檢驗檢疫。在檢疫時,須出示來源地權限當局簽發之有效衛生證明文件,證明產品來自非疫區及適合供人食用,並須通過檢驗檢疫才可進口。 進口鮮活食品須通過強制檢驗 根據進口紀錄,去(2020)年全年,本澳從英國進口的禽肉及禽肉製品約4.46噸,佔該期間進口禽肉及禽肉製品總量約0.014%。本澳從韓國進口的禽肉及禽肉製品約1.07噸,佔該期間進口禽肉及禽肉製品總量約0.003%,本澳從韓國進口的禽蛋約370,000隻。 本澳從丹麥進口的禽肉及禽肉製品約120噸,佔該期間進口禽肉及禽肉製品總量約0.36%,本澳從丹麥進口的禽蛋約5.8噸。本澳從匈牙利進口的禽肉及禽肉製品約48噸,佔該期間進口禽肉及禽肉製品總量約。 多國爆發H5N8禽流感,市政署暫緩禽肉及禽類產品進口。(資料圖片)
鑒於近日本澳天氣持續寒冷,當本澳氣温下降至12℃或以下時,位於青洲收容所街的避寒中心會對外開放,直至天氣回暖。社工局委託明愛駿庭居管理避寒中心,中心主任葉志靈昨日接受訪問時表示,避寒中心去年12月3日至今年1月8日累計共有261人次入住,包括男性245人次,女性16人次。而今年1月1日至1月7日開放期間,累計共有106人次入住。 露宿者分散於水塘黑沙環等地自今年1月起,多日氣溫錄得10℃以下。 葉志靈稱,中心人員在1月至今進行外展工作,向相關露宿者宣傳避寒中心,走訪期間有兩位露宿人士願意入住避寒中心,六位露宿人士因地方太遠,或不能吸煙等理由拒絕入住,不過中心人員亦有派發厚被及熱的食物予他們禦寒。 葉志靈續指,暫時氹仔及路環地區未見有露宿者,其他露宿者主要分散在澳門區,包括水塘,外港碼頭、黑沙環及渡船街等地區,主要是本地人。葉志靈總結指出,現時的露宿者人數並不多,以往較多港人來澳賭博期間在外露宿或入住避寒中心,但因現時疫情來澳需要隔離,故露宿人數有所減少。 社工局籲照顧體弱及病患者社工局提醒各社會服務設施加強照顧體弱人士,同時呼籲市民關注家中及獨居長者、長期病患者及體弱者的身體情況,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預防患上低溫症。如欲查詢避寒中心開放詳情,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28270939,或於非辦公時間內致電63991963。 而今年1月1日至7日開放期間,共有106人次入住避寒中心。(陳嘉俊攝)
臨近農曆春節,內地對活豬需求增加,供澳活豬短期內可能出現波動,市政署要求供應商積極安排各供澳豬場調度採購,保障供澳活豬數量穩定。
市政署將於黑沙水庫有關林區種植約1,000株樹苗,前期包括清理薇甘菊和枯樹、開挖樹穴及進行土壤改善等工作,將於本月中展開,期間或對市民行山造成不便,敬請諒解。 市政署發出新聞稿表示,澳門近年多次遭遇強颱風吹襲,各山林受到不同程度破壞,為了避免該林區逐漸喪失生態功能,甚至擴大至周邊健康的林區及影響園區景觀,市政署計劃於該區種植約1,000株苗木,以本澳原生樹種為主,種植適生、長壽、抗逆性强的優良鄉土闊葉樹種,藉以增强澳門山林的生態功能和景觀功能。計劃種植的樹種包括:樹型漂亮的絨毛潤楠、黧蒴錐、紅花荷,可提供豐富蜜源和果源的鴨腳木、鐵冬青、蘋婆,可欣賞紅樹的山烏桕、山杜英。 市政署表示,本月中旬將開展前期工作,先對區內枯樹、藤本植物和薇甘菊進行清理、開闢小型林道以利運輸、開挖樹穴及進行土壤改善,預計至3月中旬陸續種植新苗木,期望屆時種植之樹苗能盡快適應山林,逐步恢復區內生態和優化區內自然環境。 市政署指出,黑沙水庫部分地區因受颱風及其他因素影響,導致多株樹木倒塌或枯死。(市政署提供圖片)
行政會完成討論《修改第7/2006 號法律〈獄警隊伍職程人員通則〉》法律草案,法案主要調整職程結構,包括增加監務總長、副監務總長及高級警長三個職級,使職程由原來七個職級調整為十個職級,職級、薪俸點及晉升的學歷要求與保安部隊人員職程看齊。
立法會第三常設委員會正細則性審議修改《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教學人員通則》,法案新增條文建議,若教師出現遲到或早退,須向領導機關解釋。
行政會完成討論《修改12月15 日第122/84/M號法令〈有關工程、取得財貨及服務的開支制度〉》法律草案,法案建議訂定的各採購程序門檻金額調升六倍,以簡化採購程序和提升行政效率,亦有助特區政府更有效利用「行政當局投資與發展開支計劃」(PIDDA)達到調節和穩定經濟、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目的。
「假結婚」事件在本澳屢見不鮮,全因相較內地,本澳居民福利夠吸引,不少人為了一張「澳門居民身份證」鋌而走險「假結婚」,引發家族內部「假離婚」進而亂配「假結婚」再申請來澳,或是透過金錢交易衍生一條利益鏈下的「偏財路」,為社會秩序及治安帶來不少負面影響。
一名年約40歲經營時裝批發本地女子,主動追求一名年約30歲本地無業男子,「老作」自己擁有多國國籍與多個豪宅物業,聲稱兩人若結婚會將所有單位業權轉到男子名下。無業男以為「荀盤」送上門,於是讓對方入住自己單位成為同居情侶;一個月後女方聲稱懷孕,要求男方結婚,並付35萬元禮金及不動產轉名費用等。男子付款後方才發現女方並無懷孕,追查下發現豪宅亦非其名下,懷疑被騙報警調查。司警調查後拘捕涉案女子,其涉嫌觸犯「相當巨額詐騙」罪被移送檢察院。 被捕女子姓林,40多歲,澳門居民,從事時裝批發;男事主30多歲,本澳居民,無業。案情顯示,事主早於2012年透過通訊軟件認識涉案林某,兩人一直只是普通朋友,多年來沒有太多往來。 直至2019年5月上旬,林某突然變得熱情,不時主動找事主聊天並展開追求。林某不斷聲稱自己擁有多國國籍,以及在本澳擁有多個豪宅物業,並信誓旦旦稱,只要結婚後,其名下豪宅物業將會轉贈事主。事主心動之下接受對方追求,其後更安排林某入住自己位於中區的家中。 豪宅在望突變人財兩失 兩人成為同居情侶後僅一個月,2019年6月林某聲稱懷有事主骨肉,要求事主盡快結婚和「畀禮金」,並答應「過大禮」後有關款項會歸還。事主不虞有詐,於同年7月至9月先後合共交付林某35萬元「禮金」。 但付款後不久,事主才發現林某並無懷孕,查探得悉所謂豪宅亦非林某名下,一怒之下與林某分居並追討款項,但林某並未有理會,亦無意還款。有感人財兩失之下,事主報警追究,司警接報調查後鎖定目標,本月7日成功尋獲林某,惟她拒絕合作,亦否認與事主為情侶。司警對其控以「相當巨額詐騙」罪,移送檢察院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