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登與巴格達迪的差別

「有件大事發生了」, 當地時間26日晚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這樣宣布。根據美國《新聞周刊》的報道,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首領巴格達迪在敘利亞西北部身亡,據傳他在美軍的一次突襲中,引爆身上的炸彈自殺。由於有關他的生死一直以來始終是個謎,假如真的以自爆方式結束生命,要確認死者身份相對困難,但特朗普遵循拉登模式高調宣布,想必美方是有所本。 美國前後兩任總統,均在任內以「重大發布」形式宣布擊殺恐怖組織首腦,對自身的形象及美軍的威望都有極大的加分效果,可是從中東局勢及全球聖戰的視角而言,拉登的死並未終結阿蓋達組織的發展,反而促成恐怖組織在全球各地的開枝散葉,令美國乃至全世界從未走出恐襲的陰影,阿蓋達組織列解又合併、合併又重組,極端主義始終陰魂不散。 不過,巴格達迪的死,或許有所不同。 21世紀恐怖主義的興起,與全球化資源分配不平等以及民族國家民主經濟的失敗有關,大批移居歐洲的阿拉伯第二代、第三代始終無法突破宗教文化的種種壁壘,亦無法享受移居國經濟發展的成果,催生出追尋自我身份的渴望及對伊斯蘭大同世界的嚮往。這種渴望與嚮往,衍生出極端主義的底蘊。 巴格達迪自封是「伊斯蘭國」的哈里發,哈里發指的是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後伊斯蘭政權的元首,是伊斯蘭世界政治、宗教的最高領袖。這種哈里發制度的前提,是所有穆斯林能夠超越自己的種族、國家、文化和社群的分歧,成為一個統一的伊斯蘭大同世界的一分子。巴格達迪建立「伊斯蘭國」,自封哈里發,為極端伊斯蘭傳統重建了一個重心,性質便與阿蓋達組織作為一個「恐怖組織」有所區別。巴格達迪宣稱要建立的,是一個超越國家邊界、統領所有穆斯林的政治實體。這也是為甚麼「伊斯蘭國」全盛時期能夠吸引全球穆斯林極端分子的原因。 巴格達迪創造的軍事神話,是支撑他哈里發地位的魅力來源,在拉登逝世後的三年後,巴格達迪在伊拉克、敘利亞如入無人之境,以1,000 聖戰士擊敗三萬伊政府軍,實際佔領大片領土與油田,給了許多極端分子建國的希望,即使巴格達迪死後IS能夠推選出新的哈里發,也很難複製巴格達迪的威望。 巴格達迪之死代表的是極端分子心中「先知繼承者」之死,打破的是極端分子建立哈里發國的夢想,也令IS降格為純粹的「恐怖組織」,魅力將會大打折扣。 IS可能面臨分裂,但這並不代表全球面對的恐襲威脅會有所減少,如同拉登之死激起了巴格達迪,文明衝突的矛盾不解,他的繼承者終究會出現。

28/10/2019
22008

音樂節壓軸演出《黃河大合奏》

京珠澳三地共演四場次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及澳門回歸20周年,第33屆澳門國際音樂節一系列活動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澳門樂團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組成的百人聯合交響樂團,搭配80人國家劇院合唱團,組成180人同台演出經典樂曲《黃河大合唱》,在今屆澳門國際音樂節中壓軸登場,後天(30 日)晚上8 時在文化中心綜合劇院舉行。 選曲意義非凡 呼應國慶與澳門回歸澳門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及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擔任《黃河大合唱》指揮,他接受訪問時笑稱兩樂團根據以往合作經驗,早已建立良好默契,今次再加上國家劇院合唱團,演出精彩可期。呂嘉指,《黃河大合唱》的背景正是日本入侵中國,國家從動盪走向穩定發展的時期,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及澳門回歸20周年的日子中演出,意義非凡。 除此之外,《黃河大合唱》亦是呂嘉35年前初任指揮時演出的樂章,對呂嘉而言另有深意。 呂嘉又介紹,古典交響樂是起源於歐洲的藝術,今次音樂節演出的上半部分別以《教我如何不想他》、《 玫瑰三願》、《在太行山上》及與澳門甚有淵源的《七子之歌》等樂曲。《七子之歌》是愛國詩人聞一多對中國當時所割讓的七個殖民地及租借地緬懷感受而創作的組詩,由李海鷹作曲,對70 周年國慶及澳門回歸20 周年的意義互相呼應。 至於選擇《黃河大合唱》作壓軸演出,除了該經典樂曲在中國發展史上極具代表性之外,對澳門亦意義不凡。呂嘉表示《黃河大合唱》的作者冼星海是中國歷史上傑出作曲家,而冼星海出生於澳門,因此在今年具多個紀念意義時間,演出《黃河大合唱》是不二之選。 錯過澳門場可到珠海欣賞澳門樂團總經理曹偉妍指,今次演出的門票在發售首日已得熱烈迴響,幾乎售罄。為滿足更多樂迷需要,立即加開高排及兩側座位。他又提醒市民,是次由澳門樂團及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聯合演出的《黃河大合唱》將會分別在澳門、北京及珠海等三地先後演出,如果錯過澳門的場次,仍可到珠海觀賞演出。不過只有本月30日的澳門場及11月2、3日的北京場次,才會聯同國家劇院合唱團演出;至於11月8日的珠海場,就只有澳門樂團及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合演的《黃河》鋼琴協奏曲,沒有大合唱演出部分。

28/10/2019
14609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