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0多歲任職莊荷的林姓本澳男子,近日以400元從二手商店買入一部損壞的電視機,自行更換保險絲、包裝成二手電視機以元在網上出售,結果一名買家其後識破騙局報警求助,林某被治安警拘捕,以「詐騙」罪送檢偵辦。 案情指出,事主於本月5日通過網絡社交平台中的二手買賣平台,向林某購買一部二手55吋電視機,林某向事主承諾15日內有問題可原價退還,而且在交易時拒絕事主即場檢驗。事主取貨回家後發現,電視機不能正常運作,經常無故關機,之後嘗試聯絡林某但不果,懷疑受騙報案求助。 治安警於本月24日聯絡到涉案林某,他承認犯案,供稱之前在新橋區某二手商店以400元買了一部電視機,發現不能正常使用及會無故關機,之後自行更換了保險絲,再將電視機包裝成二手貨品,在網絡社交平台以2,300元放售圖利。治安警以「詐騙」罪將林某移交檢察院偵辦。 林姓男莊荷(左)將一部故障電視機自行改造後高價出售圖利,被治安警以「詐騙」罪移交檢察院偵辦。(治安警察局提供圖片)
治安警昨(28)日表示,本月24日至26日連續揭發三宗醉酒駕駛案件,全部都涉及交通意外,當中沒有出現傷亡情況。其中一宗發生在本月25日晚上,涉事駕駛者切線撞到警車,車內的乘客起初更包庇司機,最終被警員識破,案件移送檢察院偵辦。 案情指出,本月25日晚上11時30分左右,一輛警車行經蓮花大馬路近皇庭海景酒店對開,一輕型汽車突然從中線切至左線,與警車發生碰撞。意外發生後,涉事車輛三名乘客隨即下車,警員發現三人滿身酒氣,其中一男子李某聲稱駕駛者是林某,林某亦聲稱自己是駕駛者,而另一乘客則聲稱不知誰人是駕駛者。 經過警員一番查問後,任職賭場經理的李某最終承認自己才是駕駛者,其血液酒精含量為每升1.89克;涉嫌冒充司機的林某是乘客,血液酒精含量為每升2.58克;另一名乘客為陳姓香港男子,最終李某被控以「醉酒駕駛」、林某被控以「袒護他人」,送交檢察院偵辦。 另外兩宗醉酒駕駛引致的交通意外,分別發生在本月24日及26日,一名40多歲菲律賓籍男外僱駕駛私家車與電單車碰撞,一名20多歲本地男商人駕車失控撞向路邊鐵柱,兩人血液酒精含量為1.86克及1.57克,已移交檢察院跟進。 治安警發言人表示,近日連續揭發三宗醉酒駕駛案件,全部都涉及交通意外,其中更有人涉嫌冒充駕駛者「頂包」袒護他人。(陳嘉俊攝)
一名內地男子在去年因急於提款賭博,委託朋友到貴賓廳提取110萬港元賭本,但朋友打算私吞巨款,將款項交由內地男子熊某(被捕嫌犯)存入不屬於事主的賬戶,豈料熊某聯合他人「食夾棍」,僅存入80萬元,將餘下30萬元據為己有。司警接報調查,上周五在關閘拘捕熊某,現正追查另外三名在逃嫌犯。 案情指出,去年12月初,一名內地男子在娛樂場賭博期間欲提取更多賭本,但未能抽身前往提款,所以委託一名朋友(在逃)協助提取110萬港元。 該名朋友取錢後頓起貪念,將現金交給熊某,要求存入新口岸某賭場一個不屬於事主的貴賓廳賬戶。熊某拿取款項後卻有自己的打算,與第二名男子(在逃)將其中30萬元據為己有,只是存入了80萬元。另一邊廂,事主在娛樂場久等不到朋友送錢,懷疑被騙於是報案求助。 事隔近一年,司警於本月23日熊某經關閘入境時將其拘捕。熊某起初否認犯案,但司警根據貴賓廳監控錄像,相信熊某作出上述行為。司警以「相當巨額信任濫用」罪將熊某移交檢察院偵辦,並追查事主朋友、熊某同行人士及賬戶持有人下落。 警發言人表示,已鎖定至少四名涉案嫌犯,除了上周被捕的內地男子熊某外,正追查其他三人下落。(陳嘉俊攝)
工務局正對新一批九份規劃條件圖草案進行公示,公眾可由即日起至11月11日期間,透過電郵、傳真、郵寄或親臨土地工務運輸局提交意見。 九份草案中,包括一幅鄰近新雅馬路之國有土地,面積為平方米,樓宇最大許可高度20.5米,將會用於興建供電設施。該土地鄰近澳門日報大廈、以及正在興建慕拉士大馬路公共房屋的舊發電廠土地。 其餘八份規劃條件圖草案分別位於黑沙馬路、草堆街、衣灣斜巷、商人巷、大炮台下街、十月初五日街等,面積介乎51至328平方米,土地用途為非工業或獨立別墅。 九份規劃條件圖草案已上載至城市規劃資訊網進行公示,公眾發表意見可於城市規劃資訊網或土地工務運輸局網站(www. )下載及填寫O011表格,透過電郵()、傳真(28340019)、郵寄至澳門馬交石炮台馬路33號或親臨土地工務運輸局提交。 鄰近新雅馬路一幅1,703平方米國有土地將興建供電設施。該土毗鄰正在興建中的慕拉士大馬路公共房屋。(李浩遠攝)
近年本澳市民對運動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公眾跑步風氣日盛,隨之衍生跑步場地問題。民眾青年會常務理事岑顯揚認為,澳門半島可供跑步場地不足,建議就蓮峰運動場供大眾使用時段上作出調整,讓有運動習慣及體育鍛練需要的人士有適當場地使用。 岑顯揚表示,澳門半島適合市民鍛煉場地有蓮峰運動場、松山步行徑及水塘步行徑等。當中松山步行徑及水塘步行徑均全天候開放供市民使用,而且沒有使用限制,步行徑的使用方式各式各樣,散步、跑步、溜狗甚至兒童使用滑板車等隨處可見,雖然路面平坦的健康步行徑適合跑步,但實際上由於不同的使用者各自有不同需求,容易導致發生碰撞意外。此外,水塘步行徑更是連接新口岸區及中區的主要步行路段,上下班時間人來人往,難以供大量市民跑步鍛煉。 岑顯揚續稱,蓮峰運動場是澳門半島唯一的標準田徑場地,本應是跑步最適合場地,可是供大眾使用的時段不足夠,大部分時段被用作足球訓練及比賽、學校體育訓練及運動會、供機構或社團借用,所以只可有限度開放一般市民使用。一般市民能鍛煉或運動時段大多為下午下班或者放學後,建議適當調整使用時段,例如社團借用時段安排在早上進行,盡量騰出下午至晚上時段開放予居民使用。 民眾青年會常務理事岑顯揚建議,調整蓮峰運動場使用時段,盡量騰出下午至晚上時段開放予居民使用。(民眾青年會提供圖片)
2017年7月,本報曾獨家報道過本澳回收業界面對的困境,過去澳門曾有300至400間回收店,到如今剩下不足40間,雖然民眾生產的垃圾不斷增加,提倡環保的澳門卻難有回收業生存的空間。
隨著網絡社交平台日益多樣化,騙徒也從中找到更多可乘之機,疫情期間各種詐騙行為愈發猖獗,雖然警方不時發出警情通告,忠告市民慎防網絡詐騙,但仍有不少人上當,尤其在網絡交友平台,不少人墮落「殺豬盤」陷阱。面對層出不窮的網路詐騙需要積極提高自身防範意識,以免遭受重大金錢損失。 網路社交平台騙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日趨猖獗,網戀、網上投資、援交、裸聊,是主要行騙手段,「殺豬盤」是主要套路。「殺豬盤」是網路流行語,騙徒自己起的名字,詐騙分子在以戀愛、交友為手段獲取被害人信任後,伺機將其拉入騙局,騙取錢財。不同於其他騙局以快速手段在短時間 內騙得金錢,「殺豬盤」最大特點是放長線,在此過程中花費不少時間與受害人交往,以取得其信任後下手行騙,猶如把豬養肥後再「宰殺」,不少網戀、網上投資騙案,事主都是被騙徒「混熟」取得信任後「宰殺」,損失少則十數萬,也有損失過百萬。 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網路交友成為愈來愈多人喜愛的交友方式,網戀和網上投資詐騙猖獗,被歸咎於疫情防控期間,很多人宅在家中,閒暇時間增加,利用網路社交平台交友,導致騙徒趁虛而入。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在2020/2021年司法年度開幕禮上也指出,由於疫情影響,犯罪種類和方式亦有相應改變,網絡詐騙案比例也有所增加。 網戀詐騙案的受害人,絕大部分是中年或以上女性,甚至有年已古稀的70歲老婦,受甜言蜜語迷惑,欠缺自身防範意識,墮入「殺豬盤」陷阱。網絡投資詐騙採用同樣策略,受害人被拉進手機通訊軟件股票投資群組後,經常被灌輸投資股票可獲高回報,賺錢容易等資訊,混熟之後遊說在網上投資,一不少心隨時中計。 網絡社交平台是個虛擬世界,人與人之間交往與現實生活社交存在很大差異。網絡的虛擬性與匿名性令人難以分辨真偽,不能只憑微信或頭像就對對方深信不疑,市民應加強自我防範意識,妥善保管銀行賬戶、密碼等個人資訊。當局在防控工作上亦要加大力度,不僅要恆常性打擊防範,還需要針對不同群體進行分門別類宣教工作,幫助市民樹立正確網絡交友心態和防騙意識,從根本上減少網絡騙案發生。
受新冠疫情影響,澳門基金會今年截至9月30日,錄得69.82億元(澳門幣,下同)虧損。澳門基金會向立法會公共財政事務跟進委員會解釋,虧損主要是由於今年澳基會的博彩撥款收益大幅減少,加上本年度增加「百億抗疫援助基金計劃」開支,涉及開支金額約68.66億元。而有關虧損將由累積盈餘負擔。 立法會公共財政事務跟進委員會昨(27)日開會跟進澳門基金會資金運用情況。委員會主席麥瑞權會後引述澳基會資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澳基會總收入為億元,主要包括博彩撥款收益(4.68億元)和財務收益(6.24億元)。其中在博彩撥款收益方面按年同期大跌84.1%;財務收益對比去年的10.38億元亦有所下跌。至於同期的費用開支,包括對第三者財務資助,亦大幅減少至12.5億元。 至2019年底,澳門基金會資產淨值約億元,其中包括累積資金約263.09億元,其餘是營運盈餘。另外,麥瑞權表示,委員會在會上關注澳門基金會未有就批出項目的效益進行職效評估,他引述澳門基金會主席吳志良表示,會接受委員會的意見,考慮未來做相關評估工作。 陳海帆:整合計劃避免重複申請 行政長官賀一誠早前會見社團時表示,政府將改革澳門基金會,使資助的投放更精準用在基層和有需要的市民身上。列席會議的公共資產監督規劃辦公室主任陳海帆表示,未來澳門基金會的改革將清晰定位,通過推出不同範疇資助計劃,清晰資助項目審批標準、批出額度及受資助範圍。 對於將來如何避免再出現有社團用一個項目申請、獲多重資助的情況,陳海帆稱,將通過整合現有的資助計劃避免有關情況。她表示,只要各基金的資助計劃內容不重疊,自然能避免社團在幾個基金之間奔波的情況。 她又不排除未來由統一部門收集資助申請,再分發至相應基金審批的做法,但表示要視乎各基金自身的資助計劃情況,有關做法目前仍未能做到。陳海帆稱,目前各基金在接收資助申請時,會要求申請人填寫有否同時申請其他政府部門、基金或私人的資助。而據她了解至今未有發現有申請人因瞞報和虛報而被基金取消資助的情況。
立法會公共財政事務跟進委員會昨(27)日引述政府表示,現有的三個教育基金,包括學生福利基金、高等教育基金和教育發展基金,於不久將來會整合為新的教育基金。新的教育範疇基金將負責本地學生的獎助貸學金的資助工作;針對部分外地來澳學生的資助則由澳門基金會負責。有關內容擬於2021至2022學年起實施。 公共財政事務跟進委員會跟進涉及教育範疇的自治基金資助計劃整合情況。列席會議的公共資產監督規劃辦公室主任陳海帆會後接受傳媒訪問時稱,辦公室成立後其中一項工作,是做好轄下21個自治基金的職能整合、特別是部分現行資助計劃的整合工作。其中在教育範疇方面,因應高等教育局和教育暨青年局即將合併,因此對兩個部門轄下的三個教育基金進行整合。 新青年活動擬取代千人計劃 公共財政事務跟進委員會主席麥瑞權會後補充,就老師團體到外地的考察交流、社團舉辦課程的培訓資助,以及原本由澳門基金會執行的「千人計劃」,將由教育部門所開展的其他青年活動取代。 至於社會活動資助,例如其他高等教育或非高等教育校友會、學生會,教育或青年社團所舉辦的活動,則按照公共部門或自治基金推出的資助計劃提出申請,不以機構性質來劃分。 至於資助非高等教育興建教育施設工作,麥瑞權引述政府代表稱,建議2021年維持現有模式,由教育部門評估項目資助金額後,與新的教育範疇基金各自承擔一半的資助款項;至2022年起,全部資助款項則由教育部門負責。 他舉例稱,例如有學校申請興建校舍,在斥資方面,學校至少佔10%或以上,餘下由教育部門和教育範疇基金承擔。 立法會公共財政事務跟進委員會主席麥瑞權(右)作會後總結。(吳泳欣攝)